《本草綱目》~ 人部第五十二卷 (3)
人部第五十二卷 (3)
1. 頭垢
(《別錄》)
【釋名】梳上者名百齒霜。
弘景曰:《術》云,頭垢浮針,以肥膩故耳。今當用悅澤人者,其垢可丸也。
【氣味】咸、苦,溫,有毒。
白話文:
釋名 頭髮梳子上的東西稱為百齒霜。
弘景曰: 古書《術》上說,頭髮的污垢浮在針上,是因為油脂黏膩的緣故。現在應該使用清爽的人體油脂,這樣頭髮上的污垢可以搓成丸狀。
氣味 鹹、苦,溫性,有毒。
【主治】淋閉不通(《別錄》)。療噎疾,酸漿煎膏用之,立愈。又治勞復(弘景)。中蠱毒、蕈毒,米飲或酒化下,並取吐為度(大明)。
白話文:
【主治功能】治療小便不通(《別錄》)。治療噎氣、急症,用酸漿果煎成膏服用,馬上見效。另外治療勞累而引起的疾病(弘景)。中毒、吃錯毒蘑菇,用米湯或酒調和藥粉服用,等到吐出為止(大明)。
【附方】舊八,新十六。
天行勞復:含頭垢棗核大一枚,良。(《類要》)
白話文:
【附方】舊八,新十六。
天行勞復:含核桃一枚,效果很好。(《類要》)
預防勞復:傷寒初愈,欲令不勞復者。頭垢燒研,水丸梧桐子大,飲服一丸。(《外臺秘要》)
白話文:
預防傷寒復發:傷寒剛剛痊癒,要預防不再復發。將頭上的垢屑燒研成粉末,加水調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服用一丸。(出自《外臺祕要》)
頭身俱痛煩悶者:頭垢豆許,水服。囊盛蒸豆,熨之。(《肘後》)
小兒霍亂:梳垢,水服少許。
小兒哭疰:方同上。
百邪鬼魅:方同上。(並《千金》)
白話文:
頭痛身痛煩悶: 頭垢如豆子大小,用清水服用。用布袋盛裝蒸豆,熱敷於痠痛處。(《肘後備急方》)
小兒霍亂: 梳取頭垢,用清水沖服少許。
小兒啼哭不止: 方劑同上。
鬼邪侵犯: 方劑同上。(並見《千金要方》)
婦人吹乳:百齒霜,以無根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後屋上倒流水下,隨左右暖臥,取汗甚效。或以胡椒七粒,同百齒霜和丸,熱酒下,得汗立愈。(《衛生寶鑑》)
婦人乳癤:酒下梳垢五丸,即退消。
白話文:
女性乳腺炎:使用百齒霜,取無根水丸梧桐子般大小的份量,每次服用三丸,飯後在屋頂上將水倒流而下,隨後在左右兩側溫暖的被窩中躺下,讓汗水滲出來,效果很好。或者也可以取七粒胡椒,與百齒霜混合成丸劑,用熱酒送服,出汗後即可痊癒。(《衛生寶鑑》)
婦人的乳腺腫塊:將酒倒入梳子清洗後凝結的污垢中,做成五丸,立即就消退了。
婦人足瘡,經年不愈,名裙風瘡。用男子頭垢,桐油調作隔紙膏,貼之。(並《簡便》)。
白話文:
婦女的腳上有一個瘡,多年來都沒有治癒,被稱為裙風瘡。用男子的頭垢和桐油混合做成膏藥,隔著紙敷在瘡口上。(出自《簡便》)。
臁脛生瘡:頭垢、枯礬研勻,豬膽調敷。(《壽域方》)
下疳濕瘡:蠶繭盛頭垢,再以一繭合定,煅紅,出火毒研,搽。(楊氏)
小兒緊唇:頭垢塗之。(《肘後方》)
白話文:
臁脛生瘡:
頭垢、枯礬研磨均勻,用豬膽調勻塗敷。(《壽域方》)
下疳濕瘡:
用蠶繭盛放頭垢,再用另一個繭子封住,煅燒至紅,取出後研磨,敷於患處。(楊氏)
小兒緊脣:
用頭垢塗抹。(《肘後方》)
菜毒脯毒:凡野菜、諸脯肉、馬肝、馬肉毒。以頭垢棗核大,含之咽汁,能起死人。或白湯下亦可。(《千金方》)
自死肉毒:故頭巾中垢一錢,熱水服,取吐。
白話文:
有毒的蔬菜和醃漬肉類:所有的野菜、各種醃漬肉類,馬肝、馬肉都有毒。可以用大豆和棗核那麼大的頭髮污垢,含著它讓汁液進入咽喉,可以起死回生。或者用開水送服也可以。
猘犬毒人:頭垢、蝟皮等分,燒灰,水服一杯。口噤者灌之。犬咬人瘡重發者。以頭垢少許納瘡中,用熱牛屎封之。
白話文:
猘犬毒人:
如果被猘犬咬傷中毒,可取頭垢和蝟皮各等分,燒成灰後加水服下一杯。如果中毒者口不能張開,可用湯匙灌服。如果被犬咬傷後反覆發作,可取少量的頭垢 поместите в рану и запечатайте ее горячим коровьим навозом.
諸蛇毒人:梳垢一團,尿和敷上。仍炙梳出汗,熨之。(並《千金方》)
白話文:
若被猘犬咬傷中毒
可用頭垢和蝟皮等分,燒成灰後,加水服下一杯。若中毒者口不能張口,可用湯匙灌服。
若被犬咬傷後反覆發作,可取少許頭垢放入傷口並用熱牛糞封住。
蛇咬傷人
取一團梳垢,用尿液浸濕敷在傷口上。再用炙熱的梳子摩擦傷口,使之出汗,然後熨燙傷口。(出處:《千金方》)
蜈蚣螫人:頭垢、苦參末,酒調敷之。(《篋中》)
白話文:
蜈蚣螫人:用頭垢、苦參末,用酒調和後敷在傷口上。(出自《篋中》)
蜂蠆螫人:頭垢封之。
蟲蟻螫人:同上。(並《集簡》)
竹木刺肉不出:頭垢塗之,即出。(劉涓子)
飛絲入目:頭上白屑少許,揩之即出。(《物類相感志》)
赤目腫痛:頭垢一芥子,納入取淚。(《摘玄方》)
噫吐酸漿:漿水煎頭垢豆許,服一杯效。(《普濟方》)
白話文:
**蜂蠆螫人:**用自己的頭垢封住傷口。
**蟲蟻螫人:**同上。(並見《集簡》)
**竹木刺肉不出:**把頭垢塗在刺上,刺就會出來。(劉涓子)
**飛絲入目:**取頭上少許白屑,擦拭眼睛,飛絲就會出來。(《物類相感志》)
**赤目腫痛:**取頭垢一小撮(約一粒芥菜籽大小),放入眼睛,使眼淚流出。(《摘玄方》)
**噫吐酸漿:**用一豆粒大小的頭垢煎水,服用一杯即可見效。(《普濟方》)
2. 耳塞
(《日華》)
【釋名】耳垢(《綱目》)、腦膏(《日華》)、泥丸脂。
白話文:
【釋名】耳垢(《綱目》)、腦髓精華(《日華》)、泥丸精華。
時珍曰:《修真指南》云:腎氣從脾右畔上入於耳,化為耳塞。耳者,腎之竅也。腎氣通則無塞,塞則氣不通,故謂之塞。
白話文:
李時珍說:《修真指南》中說:腎氣從脾臟的右側向上進入耳朵,就會變成耳塞。耳朵是腎臟的竅穴。腎氣通暢則沒有耳塞,耳塞則說明腎氣不通,因此才被稱之為耳塞。
【氣味】咸、苦,溫,有毒。
【主治】癲狂、鬼神及嗜酒(大明)。蛇、蟲、蜈蚣螫者,塗之良(時珍)。
【附方】新六。
蛇蟲螫傷:人耳垢、蚯蚓屎,和塗,出盡黃水,立愈。(《壽域方》)
破傷中風:用病人耳中膜,並刮爪甲上末,唾調,塗瘡口,立效。(《儒門事親》方)
抓瘡傷水,腫痛難忍者:以耳垢封之,一夕水盡出而愈。鄭師甫云:余常病此,一丐傳此方。(《醫說》)
白話文:
**【氣味】**鹹、苦,溫性,有毒。
**【主治】**精神失常、神經錯亂、嗜酒成癮(李時珍)。被蛇、蟲、蜈蚣等螫咬,塗抹本藥有顯著療效(李時珍)。
【附方】
**蛇蟲螫傷:**人耳垢、蚯蚓糞便,混合塗抹,毒水排盡,立馬痊癒。(《壽域方》)
**破傷中風:**取病人耳中膜,刮取指甲末,用唾液調成糊狀,塗抹傷口,立竿見影。(《儒門事親》)
**抓傷化膿、腫痛難忍:**用耳垢敷蓋傷口,一晚膿水全部排出,傷口痊癒。鄭師甫說:我經常得此病,一位乞丐傳授我此方。(《醫說》)
疔疽惡瘡:生人腦(即耳塞也)、鹽泥等分,研勻,以蒲公英汁和作小餅封之,大有效。(《聖惠》)
一切目疾:耳塞曬乾。每以粟許,夜夜點之。(《聖惠方》)
白話文:
疔瘡惡性腫瘤:取人腦(即耳垢),鹽泥等分的,研磨均勻,用蒲公英汁和在一起,做成小餅狀封住患處,效果很好。(《聖惠方》)
針對所有眼疾:將(曬乾後的)耳塞研磨成粉。每次取少量,於夜間點眼。
小兒夜啼驚熱:用人耳塞五分,石蓮心、人參各五錢,乳香二分,燈花一字,丹砂一分,為末。每薄荷湯下五分。(《普濟》)
白話文:
小兒夜裡哭泣、驚嚇、發燒:用人耳塞五分,石蓮心、人參各五錢,乳香二分,燈花一字,丹砂一分,研成粉末。每次用薄荷湯送服五分。(出自《普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