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一卷 (25)
獸部第五十一卷 (25)
1. 鼷鼠
(《拾遺》)
【釋名】甘口鼠。
時珍曰:鼷乃鼠之最小者,齧人不痛,故曰甘口。今處處有之。
【集解】藏器曰:鼷鼠極細,卒不可見。食人及牛、馬等皮膚成瘡,至死不覺。《爾雅》云有螫毒,《左傳》云「食郊牛角」者,皆此物也。《博物志》云:食人死膚,令人患惡瘡;《醫書》云:正月食鼠殘,多為鼠瘻,小孔下血者,皆此病也。治之之法,以貍膏摩之,及食貍肉為妙。鼷無功用,而為人害,故著之。
白話文:
[鼷鼠]
名稱解釋:又名甘口鼠。
李時珍說:鼷鼠是老鼠裡面最小的一種,牠咬人不會感到疼痛,所以叫牠甘口鼠。現在到處都有這種老鼠。
習性與危害:陳藏器說:鼷鼠非常細小,很難看見。牠會啃食人以及牛、馬等動物的皮膚,造成瘡傷,甚至讓人或動物在不知不覺中死亡。《爾雅》這本書說牠有毒,會螫人。《左傳》這本書提到牠會啃食祭祀用的牛角,指的都是這種老鼠。《博物志》這本書說牠會吃人身上的死皮,使人長出惡瘡。《醫書》說:正月吃了被老鼠吃剩的食物,很容易得鼠瘻,也就是皮膚出現小孔流血的病,都是這種老鼠造成的。治療的方法,可以用貍的脂肪塗抹患處,或者吃貍肉效果最好。鼷鼠沒有任何用處,而且會對人造成危害,所以在這裡特別記載牠。
2. 食蛇鼠
(《綱目》)
【集解】時珍曰:按《唐書》云:罽賓國貢食蛇鼠,喙尖尾赤,能食蛇。有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即愈。今雖不聞說此,恐時有貢者,存此以備考證。
尿
【主治】蛇虺傷螫(時珍)。
白話文: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根據《唐書》記載,罽賓國曾進貢一種能吃蛇的鼠,牠的嘴巴尖尖的,尾巴是紅色的。如果有人被蛇咬傷,只要讓這種鼠聞一聞,然後再用牠的尿液塗抹傷口,就能痊癒。現在雖然沒有聽說這種鼠,但或許偶爾還是會有進貢的,所以記錄下來,以供考證。
關於這種鼠的尿液:
可以用來治療蛇咬傷。
3. 蝟
(《本經》中品)
【校正】舊在蟲魚部,今據《爾雅》移入獸部。
【釋名】彙(古蝟字,或作蝟)、毛刺(《爾雅》)、蝟鼠。
時珍曰:按:《說文》彙字篆文象形,頭足似鼠,故有鼠名。
宗奭曰:蝟皮治胃逆,開胃氣有功。其字從蟲從胃,深有理焉。
【集解】《別錄》曰:蝟生楚山川穀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
弘景曰:處處野中時有此獸。人犯之,便藏頭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見鵲便自仰腹受啄,物相制如此。其脂烊鐵,中入少水銀則柔如鉛錫。《蜀圖經》曰:蝟狀如貒、豚。大者如豚,小者如瓜。腳短多刺,尾長寸余,惟蒼白色。腳似豬蹄者佳;鼠腳者次之。
去肉,取皮火干。又有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尾端有兩歧為別;又有虎鼠,皮亦相類,但以味酸為別;又有山豚,頗相似,而皮類兔皮,其色褐,味甚苦,俱不堪用。
時珍曰:蝟之頭、嘴似鼠,刺毛似豪豬,蜷縮則形如芡房及慄房,攢毛外刺,尿之即開。《炙轂子》云:刺端分兩頭者為蝟,如棘針者為䖶。與蜀說不同。《廣韻》云:似蝟而赤尾者,名暨居。宗奭曰:干蝟皮並刺作刷,治紕帛絕佳。世有養者,去而復來。
【正誤】恭曰:蝟極獰鈍。大如豚,小如瓜。惡鵲聲,故反腹受啄,欲掩取之,猶鷸、蚌也。虎耳不受雞卵,且去地三尺,蝟何能跳之而入。野俗鄙言,遂為雅記,深可怪也。
宗奭曰:《唐本》注擯陶,理亦當然。
時珍曰:按《淮南子》云:蝟使虎申,蛇令豹止。又云:鵲屎中蝟。《緯書》云:火爍金,故鵲啄蝟。觀此則陶說非妄也,而蘇氏斥之,寇氏和之,非矣。蜈蚣制龍、蛇,蜒蚰、蛞蝓制蜈蚣,豈在大小利鈍耶?物畏其天耳。《蜀圖經》所謂虎鼠即䶂鼠,亦蝟中一種也。孫愐云:䶂,鼠屬,能飛,食虎豹。
《談藪》云:虎不敢入山林,而居草薄者,畏木上有𧽤鼠也。鼠見虎過,則咆噪拔毛投之,虎必生蟲瘡潰爛至死。䶂、𧽤音相近耳。蝟能制虎,觀此益可徵矣。今正其誤。
皮
【修治】細銼,炒黑入藥。
【氣味】苦,平,無毒。
甄權曰:甘,有小毒。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
【主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本經》)。療腹痛疝積,燒灰酒服(《別錄》)。治腸風瀉血,痔病有頭,多年不瘥,炙末,白飲服方寸匕。燒灰吹鼻,止衄血。甚解一切藥力(《藥性》)。
【附方】舊五,新八。
五痔下血:《衍義》云:用蝟皮合穿山甲等分燒存性,入肉
豆蔻一半,末之。空腹熱米飲服二錢,妙。《外臺》:用蝟皮方三指大,熏黃如棗大,熟艾一錢,穿地作坑,調和取便熏之,取口中有煙氣為佳。火氣稍盡即停,三日將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風冷,羹臛將養,切忌雞、魚、豬、生冷,二十日後補之。
腸痔有蟲:蝟皮燒末,生油和塗。(《簡要濟眾》)
腸風下血:白刺蝟皮一枚(銚內煿焦,去皮留刺),木賊半兩(炒黑),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楊氏家藏方》)
蠱毒下血:蝟皮燒末,水服方寸匕,當吐出毒。(《千金翼》)
五色痢疾:蝟皮燒灰,酒服二錢。(《壽域方》)
大腸脫肛:蝟皮一斤(燒),磁石(煅)五錢,桂心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葉氏《摘玄》)
塞鼻止衄:蝟皮一枚,燒末。每用半錢,綿裹塞之,數易之瘥。(《聖惠方》)
鼻中息肉:蝟皮炙為末,綿裹塞之三日。(《千金》)
眼睫倒刺:蝟刺、棗針、白芷、青黛等分為末。隨左右目搐鼻中,口含冷水。(《瑞竹堂方》)
反胃吐食:蝟皮燒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濟》)
小兒驚啼,狀如物刺:用蝟皮三寸燒末,敷乳頭飲兒。(《子母秘錄》)
猘犬咬傷:蝟皮、頭髮等分燒灰,水服。(《外臺方》)
肉
【氣味】甘,平,無毒。
藏器曰:食之去骨。誤食令人瘦劣,諸節漸小也。
【主治】反胃,炙黃食之。亦煮汁飲。又主瘻(藏器)。炙食,肥下焦,理胃氣,令人能食(孟詵)。
脂
【氣味】同肉。詵曰:可煮五金八石,伏雄黃,柔鐵。
【主治】腸風瀉血(《日華》)。溶滴耳中,治聾(藏器)。塗禿瘡疥癬,殺蟲(時珍)。
【附方】新一。
虎爪傷人:刺蝟脂,日日敷之。內服香油。
腦
【主治】狼瘻(時珍)。
心、肝
【主治】蟻瘻蜂瘻,瘰癧惡瘡,燒灰,酒服一錢(時珍)。
膽
【主治】點目,止淚。化水,塗痔瘡(時珍)。治鷹食病(寇宗奭)。
【附方】新一。
痘後風眼:發則兩瞼紅爛眵淚。用刺蝟膽汁,用簪點入,癢不可當,二三次即愈。尤勝烏鴉膽也。(董炳《集驗方》)
白話文:
[蝟]
【校正】
以前把它放在蟲魚部,現在根據《爾雅》把它移到獸部。
【釋名】
彙(古代「蝟」字的寫法,也有寫作「蝟」的)、毛刺(《爾雅》的說法)、蝟鼠。
李時珍說:根據《說文解字》,「彙」字的篆文是象形字,頭和腳像老鼠,所以有鼠的名稱。
陳宗奭說:蝟皮能治療胃氣不順,開胃有功效。這個字從「蟲」從「胃」,很符合道理。
【集解】
《別錄》說:蝟生長在楚地山川峽谷和田野。捕捉沒有時間限制,但要避免潮濕。
陶弘景說:到處的野外都有這種動物。人碰到牠,牠就會把頭腳縮起來,用毛刺刺人,很難抓到。牠能跳進老虎的耳朵裡,但看到喜鵲就會翻過身子讓牠啄食,萬物相剋就是這樣。蝟的脂肪可以溶解鐵,如果加入少許水銀就會變得像鉛錫一樣柔軟。《蜀圖經》說:蝟的形狀像小豬或小豚。大的像小豬,小的像瓜。腳短有很多刺,尾巴長一寸多,只有灰白色。腳像豬蹄的比較好,腳像老鼠的比較差。
去除肉,取皮用火烘乾。還有山枳鼠,皮和蝟皮很像,但尾端有兩個分叉可以區別;還有虎鼠,皮也相似,但味道酸可以區分;還有山豚,也很像,但皮像兔皮,顏色是褐色,味道很苦,這些都不能用。
李時珍說:蝟的頭和嘴像老鼠,刺毛像豪豬,蜷縮起來像芡實或栗子的外殼,毛刺向外。牠一尿尿毛刺就會打開。《炙轂子》說:刺端分為兩頭的是蝟,像棘針的是䖶。和蜀地的說法不同。《廣韻》說:像蝟但尾巴是紅色的,叫做暨居。陳宗奭說:乾的蝟皮連刺做成刷子,用來刷絲織品非常好。有人飼養蝟,牠會跑掉然後又回來。
【正誤】
陳藏器說:蝟非常兇猛遲鈍。大的像小豬,小的像瓜。牠討厭喜鵲的叫聲,所以會翻過身子讓牠啄食,想要趁機抓牠,就像鷸和蚌一樣。老虎的耳朵容不下雞蛋,而且離地面三尺高,蝟怎麼可能跳進去。鄉野俗語說的話,竟然被當成正經的記錄,真是奇怪。
陳宗奭說:《唐本草》註解說是「擯陶」是合理的。
李時珍說:根據《淮南子》記載:蝟能讓老虎伸展身體,蛇能讓豹子停止行動。又說:喜鵲的糞便中有蝟。《緯書》說:火能熔化金屬,所以喜鵲會啄蝟。這樣看來,陶弘景的說法不是胡說,而蘇軾批評他,寇宗奭附和他,都是不對的。蜈蚣能制伏龍和蛇,蜒蚰和蛞蝓能制伏蜈蚣,難道是因為體型大小或敏捷遲鈍嗎?是因為萬物都有牠們害怕的天敵。《蜀圖經》所說的虎鼠就是䶂鼠,也是蝟的一種。孫愐說:䶂是鼠類,能飛,吃虎豹。
《談藪》說:老虎不敢進入山林,而是住在草叢中,是因為害怕樹上有𧽤鼠。老鼠看到老虎經過,就會咆哮並拔毛投向老虎,老虎一定會生蟲瘡,潰爛致死。䶂和𧽤的發音相近。蝟能制伏老虎,從這裡更能證實。現在改正這個錯誤。
皮
【修治】
細細地切碎,炒黑後入藥。
【氣味】
味苦,性平,沒有毒。
甄權說:味甘,有小毒。和酒一起服用效果好。害怕桔梗和麥門冬。
【主治】
治療五種痔瘡導致的陰部潰爛,以及下血(包括紅色和白色),各種顏色的血水不止,陰部腫痛,痛得牽引到腰背。用酒煮後殺死蝟。(《本經》)。治療腹痛疝氣,將蝟皮燒成灰,用酒送服。(《別錄》)。治療腸風瀉血,痔瘡有膿頭,多年不癒合,將蝟皮烤成粉末,用白水送服一小匙。燒成灰吹入鼻孔,可以止鼻出血。能大大解除一切藥力。(《藥性》)。
【附方】
舊有五個,新增八個。
五種痔瘡下血:《衍義》說:用蝟皮和穿山甲等分燒到剩下藥性,加入一半的肉豆蔻,磨成粉末。空腹用熱米湯送服二錢,效果很好。《外臺秘要》:用蝟皮三指寬,熏黃像棗子那麼大,加上熟艾一錢,在地上挖個坑,調整姿勢熏蒸,讓口中有煙氣為佳。火氣稍微減弱就停止,休息三天再熏,三次就可痊癒。不要吹到風受寒,要用羹湯調養,忌吃雞、魚、豬肉、生冷食物,二十天後再補養。
腸痔有蟲:將蝟皮燒成粉末,用生油調勻塗抹。(《簡要濟眾》)
腸風下血:取一枚白刺蝟皮(放在鍋中烘烤至焦,去掉皮留下刺),木賊半兩(炒黑),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楊氏家藏方》)
蠱毒下血:將蝟皮燒成粉末,用水送服一小匙,會吐出毒物。(《千金翼方》)
各種痢疾:將蝟皮燒成灰,用酒送服二錢。(《壽域方》)
大腸脫肛:蝟皮一斤(燒),磁石(煅燒)五錢,桂心五錢,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葉氏《摘玄》)
塞鼻止血:將蝟皮一枚燒成粉末。每次用半錢,用棉花包好塞入鼻孔,多換幾次就好。(《聖惠方》)
鼻中息肉:將蝟皮烤成粉末,用棉花包好塞入鼻孔三天。(《千金方》)
眼睫毛倒刺:將蝟刺、棗針、白芷、青黛等分為粉末。分別從左右眼睛抽入鼻孔,口中含著冷水。(《瑞竹堂方》)
反胃吐食:將蝟皮燒成灰,用酒送服。也可以煮湯汁,或用五味調料醃製後烤著吃。(《普濟方》)
小兒驚恐啼哭,像被東西刺到一樣:用蝟皮三寸燒成粉末,塗在乳頭上給嬰兒吮吸。(《子母秘錄》)
瘋狗咬傷:將蝟皮、頭髮等分燒成灰,用水送服。(《外臺方》)
肉
【氣味】
味甘,性平,沒有毒。
陳藏器說:吃的時候要去除骨頭。誤食會使人消瘦,各關節逐漸變小。
【主治】
治療反胃,烤黃後食用。也可以煮湯汁飲用。還能治療瘻管(陳藏器)。烤熟後食用,可以滋養下焦,調理胃氣,使人能吃東西(孟詵)。
脂
【氣味】
和肉一樣。孟詵說:可以煮煉五金八石,制伏雄黃,使鐵變柔軟。
【主治】
治療腸風瀉血。(《日華子本草》)。溶化後滴入耳中,治療耳聾(陳藏器)。塗抹在禿瘡和疥癬上,可以殺蟲(李時珍)。
【附方】
新增一個。
老虎抓傷人:每天塗抹刺蝟的脂肪。內服香油。
腦
【主治】
治療狼瘻(李時珍)。
心、肝
【主治】
治療螞蟻瘻、蜂瘻、瘰癧和惡瘡,燒成灰,用酒送服一錢(李時珍)。
膽
【主治】
點在眼睛上,可以止住流淚。化成水,塗抹在痔瘡上(李時珍)。治療鷹食病(寇宗奭)。
【附方】
新增一個。
出痘後眼睛發炎:發病時眼皮紅腫潰爛,有分泌物和眼淚。用刺蝟的膽汁,用簪子點入,會很癢,兩三次就好。比烏鴉膽還有效。(董炳《集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