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指南》~ 卷一 (3)
卷一 (3)
1. 輪廓
古云:經絡不明,盲子夜行,驗廓之病,與輪不同。輪以通部形色為斷,而廓以輪上之經絡為形症。或粗細連斷,或虯直赤紫,其脈起於何部,侵及何部,以辨病在於何臟,及受病之淺深輕重,血氣之虛實盛衰,邪氣之自病傳病,經絡之生克順逆而施治之耳。有以八廓如三焦,有名而無實,不知以八廓比三焦,則八廓尤為易辨。
三焦在內而不見,但有膈上膈下之分。八廓見症分明,顯有絲脈之可辨,焉得謂有名無實哉。
白話文:
古人說:如果對經絡不了解,就像盲人在夜晚行走一樣。診斷輪廓的疾病,跟診斷輪的方法不同。診斷輪是根據身體各部位的形狀和顏色來判斷,而診斷輪廓則是根據輪上面的經絡形態來判斷疾病。這些經絡可能粗細不一,有連貫的,也有斷開的;可能呈現彎曲、筆直、紅色或紫色等不同狀態。要根據這些經絡的起始部位、侵犯部位,來判斷疾病是在哪個臟腑,以及病情的深淺輕重、氣血的虛實盛衰、邪氣是自己引起的還是傳染來的,再根據經絡之間的相生相剋、順逆關係來進行治療。
有人把八廓比作三焦,認為它只是有名無實。其實如果把八廓比作三焦,八廓反而更容易辨識。
三焦在體內看不見,只能分為膈上膈下兩個部分。而八廓的症狀顯而易見,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的絲狀脈絡,怎麼能說它有名無實呢?
2. 運氣總論
《素問》天元紀大論曰:天有五行以御五位,當其位則正,過則淫。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位者,甲乙位東,丙丁位南,庚辛位西,壬癸位北,戊己位中宮。蓋天數五,而五陰五陽為十干,地數六,而六陰六陽為十二支。然天干之五,必得地支之六以為節。地支之六,必得天干之五以為制。
如子午之上,為少陰君火。丑未之上,為太陰濕土。寅申之上,為少陽相火。卯酉之上,為陽明燥金。辰戌之上,為太陽寒水。巳亥之上,為厥陰風木。是六氣之在天,而以地支之六為節也。甲己為土運,乙庚為金運,丙辛為水運,丁壬為木運,戊癸為火運。是五行之在地,而以天干之五為制也。
以地支而應天之六氣,以天干而合地之五行,而後六甲成,歲氣備。又曰: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蓋無形者,即於有形測之,天地雖大,瞭如指掌矣。
五運行大論曰:風為肝,肝生筋,筋生心,火為心,心生血,血生脾,濕為脾,脾生肉,肉生肺,燥為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寒為腎,腎生骨髓,骨髓生肝,此運氣相生之序也。又曰:風傷筋,燥勝風,熱傷氣,寒勝熱,濕傷肉,風勝濕,燥傷皮毛,濕勝燥,寒傷血,燥勝寒,此運氣相勝之道也。
六微旨大論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此運氣承製之理也。醫學綱目曰:風木盛則病化風,燥金盛則肝為邪攻,而病亦化風。寒水盛則病化寒,濕土盛則腎為邪攻,而病亦化寒。
燥金盛則病化膹郁,火熱盛則肺為邪攻,而病亦化膹郁。濕土盛則病化濕,風木盛則脾為邪攻,而病亦化濕。火熱盛則病化火熱,寒水盛則心為邪攻,而病亦化火熱。此運氣移化之過也。
張子正蒙曰: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則各得其所安。若陰陽之氣,則循環迭至,聚散相蕩,蓋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
朱子曰:五行各一其性,然一物又各具五行之理,故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人在氣交之中,天氣通於鼻,地氣通於口,感而受之,為病萬端。而目疾特九竅之一耳,治之如法,應手可愈。惟在辨明運氣之勝復,則藥與症合,不至孟浪投劑矣。
《素問》五運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上謂司天,位在南方,則面北立,左右乃左西右東也。下謂在泉,位在北方,則面南立,左右乃左東右西也。故上下異而左右殊,天氣右旋而降於下,地氣左旋而升於上。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如寅申歲,司天少陽火氣,左間陽明燥氣,右間太陰濕氣,在泉厥陰風氣。
白話文:
運氣總論
《素問》中提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來統御五位(甲乙屬東,丙丁屬南,庚辛屬西,壬癸屬北,戊己屬中宮)。五行當位則正常,過度則會產生不良影響。天數為五,五陰五陽構成十天干;地數為六,六陰六陽構成十二地支。天干的五必須依賴地支的六來調節,地支的六也必須依賴天干的五來約束。
例如,子午屬少陰君火,丑未屬太陰濕土,寅申屬少陽相火,卯酉屬陽明燥金,辰戌屬太陽寒水,巳亥屬厥陰風木。這是六氣在天,以地支的六來調節的體現。甲己屬土運,乙庚屬金運,丙辛屬水運,丁壬屬木運,戊癸屬火運。這是五行在地,以天干的五來約束的體現。
地支對應天上的六氣,天干配合地上的五行,才能形成完整的六甲和歲氣。此外,文中提到天上的風對應地上的木,天上的熱對應地上的火,天上的濕對應地上的土,天上的燥對應地上的金,天上的寒對應地上的水。也就是說,可以通過有形的事物來推測無形的事物,即使天地廣闊,也能夠清晰了解。
《五運行大論》中說明,風主肝,肝生筋,筋生心;火主心,心生血,血生脾;濕主脾,脾生肉,肉生肺;燥主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寒主腎,腎生骨髓,骨髓生肝,這就是運氣相生的順序。此外,風傷筋,燥勝風,熱傷氣,寒勝熱,濕傷肉,風勝濕,燥傷皮毛,濕勝燥,寒傷血,燥勝寒,這就是運氣相勝的道理。
《六微旨大論》則提到,相火之下是水氣承接,水位之下是土氣承接,土位之下是風氣承接,風位之下是金氣承接,金位之下是火氣承接,君火之下是陰精承接。這就是運氣承制的原理。
《醫學綱目》中指出,風木過盛則病變為風證,燥金過盛則肝受邪氣侵犯,病也變為風證;寒水過盛則病變為寒證,濕土過盛則腎受邪氣侵犯,病也變為寒證;燥金過盛則病變為鬱證,火熱過盛則肺受邪氣侵犯,病也變為鬱證;濕土過盛則病變為濕證,風木過盛則脾受邪氣侵犯,病也變為濕證;火熱過盛則病變為火熱證,寒水過盛則心受邪氣侵犯,病也變為火熱證。這些都是運氣變化失常所導致的。
張載的《正蒙》中提到,陰陽精氣互相隱藏於各自的居所,各得其所。陰陽之氣循環往復,聚散消長,相互制約,難以統一。
朱熹則指出,五行各有其特性,但萬物又都具備五行的道理。所以,氣盛則克制所勝之物,並侵犯所不勝之物;氣虛則被所不勝之物侵犯。人處於氣的交感之中,天之氣通於鼻,地之氣通於口,人感受天地之氣而生病。目疾是九竅之一,只要治療得法,就能很快痊癒。關鍵在於辨明運氣的盛衰,才能使藥物與病症相符,避免胡亂用藥。
《素問·五運論》中提到,天地是萬物的上下,左右是陰陽的通道。上指司天之位,位於南方,面向北方而立,左右則左為西,右為東。下指在泉之位,位於北方,面向南方而立,左右則左為東,右為西。所以上下不同,左右也不同。天氣右旋下降,地氣左旋上升,左右周而復始。例如寅申年,司天少陽火氣,左間陽明燥氣,右間太陰濕氣,在泉厥陰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