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8)

1. 湯丸備要

水煎,臨臥熱服。

五味瀉白散,治風熱翳膜血筋,一切肺熱外障。

當歸,生地,白芍,梔子,黃芩

各等分為末,每服三五錢,為散為湯任服。

清寧丸,治一切熱病。

大黃(十斤,須錦紋者,切作小塊如棋子大)

用好酒十斤,先將泔水浸大黃,浸透,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乾,以酒浸之,再蒸曬收干,另用

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

每味煎汁蒸收,每蒸一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乾,再蒸再曬,制後再用。

半夏,厚朴,陳皮,白朮,香附,車前(各一斤)

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乾,再用好酒十斤制透,煉為梧子大丸,每服一二錢,或為散亦可。

珠參散(新方),治真陰不足,陰涸內熱,內障青盲。

真珠,人參

等分為末,人參湯送,或蓮肉湯亦可。

行血散(新方),治血為邪乘,凝住經絡,或因過服寒涼,遏抑陽氣,阻塞不通,致目生翳膜,視物少形,及婦人經水不至,睛赤珠疼,起星起障,胬肉羞明等症。

紅花,蘇木

或合四物六物,或合逍遙八珍,隨時酌用。

清暑湯(新方),治夏月貪涼飲冷,遏抑陽氣,以致頭痛惡寒,相火上炎,兩目紅腫,眵淚如膿,甚者色帶黃滯,睛珠翳障,及深秋伏暑內發,赤澀羞明。

藿香,青蒿,滑石

以三味作湯,暑必傷氣,藿香辛溫通氣,暑必兼熱,青蒿苦寒清熱,暑必挾濕,滑石甘淡除濕,或合四君,或合六味,或合生脈異功逍遙散,均可隨症酌用。

清火湯(新方),治天行熱毒,人有受之即發,頭疼目赤,癢痛異常,或淚如血水,舌紅口渴,小便短赤。

連翹,山梔,歸尾,赤芍,石斛

水煎服。連翹除其上熱,山梔導其下熱,歸芍破其血,為血實宜破之也。石斛清其中,為中熱宜清之也。合導赤散同用,以治兩皆紅腫之症,應手取效。

柏香丸(新方),專治胬肉板睛,或眼生血疣,神效異常。數服之後,胬肉即退。若血疣則不摘而自落,屢試屢驗,用者珍之。

側柏葉(同在黃拌蒸數次),香附(制)

水法丸,每服二錢。

和肝散(新方),治肝氣不和,目赤腫痛,或因含怒未發,郁傷肝陰,以致肝陽上僭,兩目昏花,羞明翳霧,眵淚俱多,甚則瞳神散大,視物無形。

香附(一斤,分作四分,一分以酒浸,一分以鹽水浸,一分以蜜浸,一分以乳浸,每浸三日夜後,曬乾,各為細末)

每服二錢,隨所用湯劑均可加用,或單服亦可,白滾湯調下。

明目散(新方),治五志之火上攻於目,生翳起障,赤腫疼痛,眵淚羞明,視物昏花,此方神效。

當歸,草決明,冬朮,蟬蛻,川芎,大黃,紅花,桑白皮,山梔,薄荷,白蒺藜,蒼朮木通,連翹,石膏,池菊,荊芥,赤芍,枳殼,生地,黃芩,羌活,獨活(各一兩)

白話文:

湯丸備要

水煎,睡前服用,趁熱喝。

五味瀉白散:治療風熱引起的翳膜、血筋障礙,以及一切肺熱外障。當歸、生地、白芍、梔子、黃芩等分研末,每次服用三到五錢,可做成散劑或湯劑服用。

清寧丸:治療各種熱病。大黃(十斤,需選擇具有錦紋的大黃,切成棋子大小的塊狀),用好酒十斤,先用淘米水浸泡大黃至完全浸透,然後鋪上側柏葉蒸煮,曬乾,再用酒浸泡,反覆蒸曬至乾燥。另取桑葉、桃葉、槐葉、大麥、黑豆、綠豆(各一斤),每味煎汁蒸煮至收乾,每次蒸煮都要鋪上側柏葉蒸曬,反覆進行。再取半夏、厚朴、陳皮、白朮、香附、車前(各一斤),同樣方法煎汁蒸曬至乾燥,再用好酒十斤浸透,煉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到二錢,也可做成散劑服用。

珠參散(新方):治療真陰不足,陰液枯竭導致的內熱,以及內障青盲。真珠、人參等分研末,用人參湯送服,或用蓮子湯送服亦可。

行血散(新方):治療血瘀阻滯經絡,或因過服寒涼藥物,抑制陽氣,導致經絡阻塞不通,引起目生翳膜,視物模糊不清,以及婦女經期不至,眼睛紅赤疼痛,出現星狀或障礙物,胬肉怕光等症狀。紅花、蘇木,可根據情況配合四物湯、六味地黃丸、逍遙散、八珍湯等藥物使用。

清暑湯(新方):治療夏季貪涼飲冷,抑制陽氣,導致頭痛惡寒,相火上炎,兩眼紅腫,眼眵淚水如膿,嚴重者眼白發黃,眼珠出現翳障,以及深秋伏暑內發,眼睛紅赤怕光等症狀。藿香、青蒿、滑石,三味藥煎湯服用。暑邪必傷氣,藿香辛溫通氣;暑邪必兼熱,青蒿苦寒清熱;暑邪必挾濕,滑石甘淡除濕。可根據情況配合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生脈散、益氣聰明湯、逍遙散等藥物使用。

清火湯(新方):治療流行性熱毒,患者感染後立即發病,頭痛目赤,奇癢難忍,或淚水如血,舌紅口渴,小便短赤。連翹、山梔、當歸尾、赤芍、石斛水煎服。連翹清除上焦之熱,山梔導引下焦之熱,當歸尾、赤芍破血,針對血實證;石斛清熱解毒,針對中焦之熱。可配合導赤散同用,治療眼睛紅腫效果顯著。

柏香丸(新方):專門治療胬肉遮蓋瞳孔,或眼部生長血疣,療效顯著。服用數次後,胬肉即會消退。如果是血疣,則會自行脫落,屢試不爽,使用者應珍惜此方。側柏葉(與大黃一同蒸煮數次)、香附(制)製成水丸,每次服用二錢。

和肝散(新方):治療肝氣不和,目赤腫痛,或因怒氣鬱結,損傷肝陰,導致肝陽上亢,兩眼昏花,怕光,眼霧翳障,眼眵淚水增多,嚴重者瞳孔散大,視物不清。香附(一斤,分成四份,一份用酒浸泡,一份用鹽水浸泡,一份用蜂蜜浸泡,一份用牛奶浸泡,每份浸泡三日夜後,曬乾,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可加入其他湯劑服用,也可單獨服用,用白開水送服。

明目散(新方):治療五志(喜怒憂思恐)之火上犯於目,引起翳障,眼睛紅腫疼痛,眼眵淚水增多,怕光,視物模糊不清,此方療效顯著。當歸、草決明、白朮、蟬蛻、川芎、大黃、紅花、桑白皮、山梔、薄荷、白蒺藜、蒼朮、木通、連翹、石膏、菊花、荊芥、赤芍、枳殼、生地、黃芩、羌活、獨活(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