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三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7)

1. 湯丸備要

濟陰地黃丸,治足三陰虧損,虛火上炎,致目瞳散大,視物不的,或昏花澀緊,作痛羞明,或卒見非常等症。

熟地,萸肉,山藥,麥冬,五味子,當歸,枸杞子,菊花,巴戟肉,肉蓯蓉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加減駐景丸,治肝腎氣虛,視物𥉂𥉂,血少氣多。

熟地,當歸(各五兩),枸杞子,五味子,車前子(各二兩,略炒),楮實子(無翳不用),菟絲子(酒煮焙,半斤),川椒

上為細末,蜜水煮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可。

三仁五子丸,治肝腎不足,體弱眼昏,內障生花,不計遠近,即前駐景丸加柏仁棗仁米仁蓯蓉茯苓沉香,等分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物五子丸,治腎虧血虧。

即前駐景丸合四物。

六味五子丸,治左尺無力,或脈數有熱,真陰虛者。

即前駐景丸去歸地合六味。

地芝丸,治目能遠視不能近視。

生地(焙),天冬(各四兩),枳殼(炒),菊花(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茶清送下。

定志丸,治目能近視不能遠視。

遠志(去苗心),菖蒲(各二兩),人參,茯苓(各一兩)

為細末蜜丸,硃砂為衣,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食後米飲下。

除風益損湯(《原機》),治目為物傷。

四物湯(各一錢),防風,前胡,藁本(各七分)

水煎服。

上方以熟地補腎水為君,黑睛為腎之子,此虛則補其母也,以當歸補血,目為血所養,今傷則血病,白芍補血又補氣,為血病氣亦病也,為臣,川芎治血虛頭痛,藁本通血去頭風為佐,前胡防風,通療風邪,俾不凝留為使,兼治亡血過多之病。

加味四物湯,治打傷眼目。

即四物湯加防風荊芥等分。

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再入生地汁少許,去渣溫服,再以生地一兩,杏仁二十粒,去皮尖研爛,用綿紙裹藥敷在眼上令乾。

人參補陽湯(原機),治傷寒餘邪不散,上走空竅,其病隱澀赤腫,生翳羞明,頭腦骨痛。

羌活,獨活(各六分),白芍,生地,澤瀉(各三分),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甘草,當歸,熟地(酒洗,焙,各四分),柴胡,防風(各五分)

水煎服。

上方分利陰陽,升降上下之藥也。羌活獨活為君,導陽之升也。茯苓澤瀉為臣,導陰之降也。參朮大補脾胃,內盛則邪自不容,耆防大實皮毛,外密則邪自不入,為之佐也。當歸熟地,俱生血,謂目得血而能視也。生地補腎水,謂神水屬腎,白芍理氣,柴胡行經,甘草和百藥,為之使也。

神效黃耆湯(東垣),治目緊縮小,羞明畏日,視物不明。

黃耆(二錢),人參(八分),蔓荊子,甘草(炙),陳皮(各一錢),白芍

白話文:

湯丸備要

濟陰地黃丸:治療足三陰經虧損,虛火上炎,導致瞳孔放大,視物不清,或視力模糊、眼睛澀痛、畏光,或突然看見異常景象等症狀。藥材包括熟地、萸肉、山藥、麥冬、五味子、當歸、枸杞子、菊花、巴戟肉、肉蓯蓉。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

加減駐景丸:治療肝腎氣虛,視物模糊不清,血少氣多。藥材包括熟地、當歸(各五兩)、枸杞子、五味子、車前子(各二兩,略炒)、楮實子(無翳不用)、菟絲子(酒煮焙,半斤)、川椒。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水煮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溫酒送服,鹽湯也可以。

三仁五子丸:治療肝腎不足,身體虛弱,眼睛昏花,內障生翳,無論遠近都看不清。是在加減駐景丸的基礎上,加入柏子仁、棗仁、米仁、肉蓯蓉、茯苓、沉香,等量磨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四物五子丸:治療腎虛血虛。方法是將加減駐景丸與四物湯合用。

六味五子丸:治療左尺脈無力,或脈象數而有熱,真陰虛弱。方法是將加減駐景丸去掉當歸和熟地,加入六味地黃丸的藥材。

地芝丸:治療能看遠處卻看不清近處。藥材包括生地黃(焙)、天冬(各四兩)、枳殼(炒)、菊花(各二兩)。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用茶水送服。

定志丸:治療能看近處卻看不清遠處。藥材包括遠志(去心)、菖蒲(各二兩)、人參、茯苓(各一兩)。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再用硃砂包裹丸藥表面,每次服用十丸,可加至二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除風益損湯:《原機》方劑,治療眼睛受外傷。藥材包括四物湯(各一錢)、防風、前胡、藁本(各七分)。水煎服。此方以熟地滋補腎陰為君藥,因為黑睛屬腎,腎虛則補其母;當歸補血,眼睛依靠血液滋養,眼睛受傷則血分有病;白芍補血又補氣,因血病則氣亦病,為臣藥;川芎治療血虛頭痛,藁本通血去頭風為佐藥;前胡防風則通利風邪,使其不致凝滯,為使藥,兼治失血過多的病症。

加味四物湯:治療眼睛被打傷。方法是將四物湯加入防風、荊芥等量。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再加入少許生地黃汁,去渣溫服,再用生地黃一兩、杏仁二十粒(去皮尖,研成泥),用棉紙包裹藥物敷在眼睛上直到藥物乾燥。

人參補陽湯:《原機》方劑,治療傷寒後餘邪不散,上行於頭面孔竅,出現眼睛隱痛、紅腫、生翳、畏光,頭痛等症狀。藥材包括羌活、獨活(各六分)、白芍、生地黃、澤瀉(各三分)、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甘草、當歸、熟地黃(酒洗,焙,各四分)、柴胡、防風(各五分)。水煎服。此方分利陰陽,升降上下之藥。羌活、獨活為君藥,具有升陽之功;茯苓、澤瀉為臣藥,具有降陰之功;人參、白朮大補脾胃,脾胃充實則邪氣自不能侵犯;黃耆、防風大補皮毛,皮毛堅固則邪氣不能入侵,為佐藥;當歸、熟地黃皆能生血,眼睛依靠血液才能視物;生地黃滋補腎陰,腎陰屬腎,白芍理氣,柴胡疏通經絡,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

神效黃耆湯:《東垣》方劑,治療眼睛緊縮,畏光怕日,視物不清。藥材包括黃耆(二錢)、人參(八分)、蔓荊子、甘草(炙)、陳皮(各一錢)、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