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湯丸備要

上為末,煉蜜丸。如虛而有火,或火盛肺熱者,去人參肉豆蔻巴戟肉補骨脂。

當歸抑氣散(嚴氏),治婦人氣盛於血,變生諸症,頭暈膈滿。

當歸(三兩),香附(四兩),陳皮(二兩),茯神(一兩),甘草(一兩,炙)

每服二錢。

達原飲(吳氏)

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午後溫服。

三消飲(吳氏),邪漸入胃,此方乃表裡分消法也。

即前達原飲加羌活葛根柴胡大黃薑棗煎服。

涼膈散(《局方》),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黏,二便淋閉,胃熱發斑,瘡疹黑陷,諸風痓瘲,手足掣搦,筋攣疼痛。

連翹,梔子,薄荷,黃芩,甘草,芒硝,大黃

加棗二枚,蔥一根水煎。

清心涼膈散,治症同上。

即前涼膈散加黃連竹葉。煎成去渣,入蜜少許溫服。如頭痛加防風川芎石膏。

田氏五子飲,治精氣不固,夢遺滑脫。

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覆盆子

水煎服。

滋燥養榮湯,治爪枯膚燥兼風秘,火爍金傷血液亡。

生地,熟地,黃芩,甘草,當歸,白芍,秦艽,防風

三化湯(潔古),治中風外有六經之形症,內有便溺之阻。

即小承氣湯加羌活。

犀角地黃湯(《局方》),治勞動心火,熱入血室,吐血衄血,發黃發狂,及小兒瘡痘血熱等症。

犀角尖,生地,白芍,丹皮

水煎服,或地漿水煎。

治氣六合湯(海藏),治氣鬱經阻。

四物湯加厚朴陳皮。

水煎服。

戊己丸(《局方》)治脾經受濕,瀉痢不止,水穀不化,臍腹刺痛。

黃連,吳茱萸,白芍(各五兩)

一方黃連四兩,吳茱萸二兩,白芍三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導赤各半湯(節庵),治勞動心神,伏邪抑發。

人參,麥冬,茯神,甘草,犀角尖,黃連,知母,黃芩,梔子,滑石

水煎服。

吳萸四逆湯,治厥陰中寒,小腹痛甚。

附子,乾薑,甘草,吳茱萸

加生薑水煎服。

三妙散,治濕熱上行。

即二妙散,加牛膝。

為末服。

補肝散(《簡易》),治肝虛目睛疼,冷淚不止,筋脈痛,及羞明怕日。

夏枯草(五錢),香附(一兩)

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服無時。

當歸養榮湯(《原機》),治睛珠痛甚不可忍。

熟地,白芍,歸身,川芎(各一錢),羌活,防風,白芷(各七分半)

上方以七情五賊勞役飢飽重傷脾胃。脾胃者,多血多氣之所。脾胃受傷,則血亦病,血養睛,睛珠屬腎,今生意已不升發,又復血虛不能養睛,故睛痛甚不可忍,以防風升發生意,白芷解利引入胃經為君,白芍止痛益血通血,承接上下為臣,熟地補腎水真陰為佐,當歸川芎行血補血,羌活除風引入少陰為使。血為邪勝睛珠痛者,及亡血過多之病,俱宜服也。

白話文:

湯丸備要

此方劑以蜜煉製成丸藥。若體虛兼有內火,或火盛肺熱者,則需去除人參、肉豆蔻、巴戟天、補骨脂。

嚴氏當歸抑氣散:主治婦人氣盛於血,導致諸多症狀,如頭暈、胸悶等。

組成:當歸三兩、香附四兩、陳皮二兩、茯神一兩、炙甘草一兩。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

吳氏達原飲:

組成: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午後溫服。

吳氏三消飲:邪氣漸入胃中,此方為表裡雙解之法。

組成:達原飲加羌活、葛根、柴胡、大黃、生薑、大棗,煎服。

局方涼膈散:主治心火上炎,膈熱過盛,症狀包括目赤、頭暈、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唾液稠黏、大小便不通、胃熱發斑、瘡疹色黑下陷、各種風痺、抽搐、筋攣疼痛等。

組成:連翹、梔子、薄荷、黃芩、甘草、芒硝、大黃。

用法:加棗二枚,蔥一根,水煎服。

清心涼膈散:主治症狀同上。

組成:涼膈散加黃連、竹葉。煎好去渣,加少量蜂蜜溫服。若頭痛,則加防風、川芎、石膏。

田氏五子飲:主治精氣不足,遺精滑洩。

組成: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覆盆子。

用法:水煎服。

滋燥養榮湯:主治指甲枯萎、皮膚乾燥、兼見便秘,因陰虛火旺傷及血液所致。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黃芩、甘草、當歸、白芍藥、秦艽、防風。

潔古三化湯:主治中風,兼具六經病症的表徵,並伴有大小便不通。

組成:小承氣湯加羌活。

局方犀角地黃湯:主治勞累傷及心火,熱邪入血,症狀包括吐血、衄血、黃疸、狂躁,以及小兒痘疹血熱等。

組成:犀角尖、生地黃、白芍藥、丹皮。

用法:水煎服,或用地漿水煎服。

海藏治氣六合湯:主治氣鬱經阻。

組成:四物湯加厚朴、陳皮。

用法:水煎服。

局方戊己丸:主治脾經受濕,瀉痢不止,水穀不化,臍腹刺痛。

組成:黃連、吳茱萸、白芍(各五兩),或黃連四兩、吳茱萸二兩、白芍三兩。

用法:研為細末,用麵糊做成丸藥,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節庵導赤各半湯:主治勞累傷及心神,伏邪外發。

組成:人參、麥冬、茯神、甘草、犀角尖、黃連、知母、黃芩、梔子、滑石。

用法:水煎服。

吳萸四逆湯:主治厥陰經寒邪,小腹疼痛劇烈。

組成:附子、乾薑、甘草、吳茱萸。

用法:加生薑水煎服。

三妙散:主治濕熱上行。

組成:二妙散加牛膝。

用法:研為細末服用。

簡易補肝散:主治肝虛導致目睛疼痛、流淚不止、筋脈疼痛、畏光怕日等症。

組成:夏枯草五錢、香附一兩。

用法:研為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臘茶送服,隨時服用。

原機當歸養榮湯:主治眼珠疼痛劇烈難忍。

組成:熟地黃、白芍藥、當歸、川芎(各一錢)、羌活、防風、白芷(各七分半)。

說明:此方針對七情、五勞、過度勞役、饑飽不節、重傷脾胃所致的疾病。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損則氣血受損,而眼珠屬腎,腎需氣血滋養,若脾胃受損,則血虛不能養眼,導致眼痛劇烈。方中防風、白芷升發陽氣,白芍止痛益血,熟地黃滋陰補腎,當歸、川芎活血補血,羌活祛風。此方適用於血虛導致眼珠疼痛,以及失血過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