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海指南》~ 卷三 (4)
卷三 (4)
1. 湯丸備要
香砂六君子湯,治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
即前六君子加香附砂仁。
六神散(無擇),治小兒表熱去後,又發熱者。
即前六君子加山藥扁豆。
八珍湯,治氣血兩虛,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
即前四君子合後四物湯。
十全大補湯,治真陰內竭,虛陽外鼓。
即前八珍湯加黃耆肉桂。
補中益氣湯,治煩勞內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氣短而渴,或陽虛自汗,或氣短不能舉元,致瘧痢脾虛,久不能愈,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症。
黃耆(蜜炙),人參,甘草(炙),白朮(土炒),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姜三片,棗二枚煎服。如血不足,加當歸。精神短少,加人參五味。肺熱咳嗽,去人參。嗌乾,加葛根。頭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腦痛,加藁本、細辛。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活防風。有痰,加半夏生薑。胃寒氣滯,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腹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
腹痛,加白芍甘草。熱痛,加黃芩。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咽痛,加桔梗。有寒,加肉桂。濕勝,加蒼朮。陰火,加黃柏知母。陰虛,去升麻、柴胡,加熟地、山萸、山藥。大便秘,加酒煨大黃。咳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麥冬、五味,秋加麻黃、黃芩,冬加麻黃不去根節。
天寒加乾薑。泄瀉,去當歸,加茯苓、蒼朮、益智。如冬月惡寒發熱無汗,脈浮而緊,加麻黃。若脈浮而緩有汗,加桂枝、白芍。
調中益氣湯,治脾胃不調,胸滿肢倦,食少短氣,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即前補中益氣湯去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及婦人經病。
當歸(酒洗),生地(各三錢),白芍(二錢),川芎(錢半)
如涼血,心加黃連,肝條芩,肺枯芩,大腸實芩,膽黃連,腎膀胱黃柏,脾生地,胃大黃,三焦地骨,心胞丹皮,小腸梔子木通。如清氣心與胞絡加麥冬,肺枳殼,肝柴胡青皮,脾白芍,胃乾葛石膏,大腸三焦連翹,小腸赤茯,膀胱滑石琥珀。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人乳。
血瘀,加桃仁紅花韭汁童便行之。暴血,加薄荷元參散之。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久不止,加升麻引血歸經。婦人經血紫黑,脈數為熱,加芩連。血淡脈遲為寒,加桂附。人肥有痰,加半夏南星橘紅。人瘦有火,加黑梔知母黃柏。郁者,加木香砂仁蒼朮神麯。瘀滯,加桃仁紅花延胡肉桂。
氣虛,加參耆。氣實,加枳樸。王海藏加芩術,名溫六合湯。治經水過多,加梔連,名熱六合湯。治血熱妄行,加姜附,名寒六合湯。治血海虛寒,加艽羌,名風六合湯。治血虛風癢,加陳樸,名氣六合湯,治氣鬱經阻。
白話文:
湯丸備要
香砂六君子湯:治療虛寒胃痛,或腹痛腹瀉。就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香附子與砂仁。
六神散(無擇):治療小兒外感熱症退後,又再次發熱的症狀。就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山藥和扁豆。
八珍湯:治療氣血兩虛,以及胃部損傷,飲食無法滋養肌膚的症狀。就是將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在一起。
十全大補湯:治療真陰內虛,虛陽外浮的症狀。就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和肉桂。
補中益氣湯:治療因勞累導致的內傷,症狀包括: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少食、脈搏洪大而虛弱、氣短口渴、陽虛自汗、氣短乏力、瘧疾痢疾脾虛久治不癒,以及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的症狀。藥物組成:黃耆(蜜炙)、人參、甘草(炙)、白朮(土炒)、陳皮、當歸(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水煎服。若血虛,加當歸;精神不足,加人參、五味子;肺熱咳嗽,去人參;咽喉乾燥,加葛根;頭痛,加蔓荊子;疼痛劇烈,加川芎;頭痛劇烈,加藁本、細辛;風濕痹痛,全身疼痛,加羌活、防風;有痰,加半夏、生薑;胃寒氣滯,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腹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腹痛,加白芍、甘草;熱痛,加黃芩;能吃但心下痞滿,加黃連;咽喉痛,加桔梗;畏寒,加肉桂;濕邪盛,加蒼朮;陰虛火旺,加黃柏、知母;陰虛,去升麻、柴胡,加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大便秘結,加酒煨大黃;咳嗽,春天加旋覆花、款冬花,夏天加麥冬、五味子,秋天加麻黃、黃芩,冬天加麻黃(不去根節);天寒加乾薑;腹瀉,去當歸,加茯苓、蒼朮、益智仁;若冬月惡寒發熱無汗,脈浮緊,加麻黃;若脈浮緩有汗,加桂枝、白芍。
調中益氣湯:治療脾胃不調,症狀包括:胸悶、肢體倦怠、食慾不振、氣短、味覺遲鈍,以及吃進去又吐出來的症狀。就是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去掉當歸和白朮,加入木香和蒼朮。
四物湯:治療一切血虛,以及婦女的經期疾病。藥物組成:當歸(酒洗)、生地黃(各三錢)、白芍藥(二錢)、川芎(一錢半)。若需涼血,心加黃連,肝加黃芩,肺加黃芩,大腸加黃芩,膽加黃連,腎膀胱加黃柏,脾加生地黃,胃加大黃,三焦加地骨皮,心包加丹皮,小腸加梔子、木通;若需清熱,心加麥冬,肺加枳殼,肝加柴胡、青皮,脾加白芍,胃加葛根、石膏,大腸三焦加連翹,小腸加赤茯苓,膀胱加滑石、琥珀;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人乳;血瘀,加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暴血,加薄荷、元參,散瘀止血;出血不止,加炒蒲黃、炭墨;出血久治不癒,加升麻引血歸經;婦女經血紫黑,脈數為熱,加黃芩、黃連;血淡脈遲為寒,加桂枝、附子;肥胖痰盛,加半夏、南星、橘紅;瘦弱內熱,加梔子、知母、黃柏;氣鬱,加木香、砂仁、蒼朮、神麴;瘀滯,加桃仁、紅花、延胡索、肉桂;氣虛,加人參、黃耆;氣實,加枳實、厚朴;王海藏加黃芩、白朮,名溫六合湯,治經水過多;加梔子、黃連,名熱六合湯,治血熱妄行;加生薑、附子,名寒六合湯,治血海虛寒;加防風、羌活,名風六合湯,治血虛風癢;加陳皮、厚朴,名氣六合湯,治氣鬱經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