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湯丸備要

六味地黃丸(仲陽),治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頭運目眩,耳鳴耳聾,遺精便血,消渴淋瀝,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虛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瘡瘍等症。

熟地(八兩),山萸肉(酒潤),山藥(各四兩),茯苓(乳拌),丹皮,澤瀉(各三兩)

上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如用作湯,分兩酌定。

崔氏八味丸(金匱),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泄瀉腹脹,或元陽虛憊,陽痿精寒,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軟目昏等症。

即前六味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七味丸,治肝經氣虛,筋無所養,變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水中無火,手足牽引,肝經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為結核瘰癧等症。

即前六味加肉桂一兩。

都氣丸,治勞嗽,益肺之源,以生腎水也。

即前六味加五味子。

八仙長壽丸,治虛損勞熱。

即前六味加五味子二兩,麥冬三兩。

明目地黃丸(東垣),治腎虛目昏。

即前六味加柴胡五味歸身,硃砂為衣。

滋腎生肝飲(養葵),治血虛氣滯,或肩背絆痛,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肝火鬱於胃中,以致倦怠嗜臥,飲食不思,口渴咽燥,及婦人小便自遺,頻數無度。

即前六味加柴胡五味白朮當歸甘草

滋陰腎氣丸,治目神水寬大漸散,或如霧露中行,漸睹空中有黑花,視物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瞳神淡白。

即前六味去萸肉,加柴胡五味歸身生地,硃砂為衣。

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動,骨痿髓枯。

即前六味加知母黃柏各二兩。

加味地黃丸,治肝腎陰虛,耳內癢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熱渴便澀等症。

即前六味加生地柴胡五味。

左歸飲(景岳),治腎水乾枯,虛火上蒸脾胃,陰土受虧,以致飲食不進,大便燥結,甚至三陽癃閉,將成噎膈。治之於早,無不愈也。當以此方加歸芍,治傷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飲,此必服攻伐寒涼之藥過多也,此方救之。治瘧疾而兼燥症,熱重寒輕者,此方更宜。

熟地(三四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萸肉(一二錢,畏酸者少用之),山藥(二錢),茯苓(錢半),甘枸杞(二錢),甘草(一錢)

水二盞,煎七分,食遠服。

如肺熱而煩者,加麥冬二錢。血滯者,加丹皮二錢。心熱而躁者,加元參二錢。血熱妄動者,加生地三四錢。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以導之。血虛而燥滯者,加當歸二錢。脾熱易飢者,加白芍二錢。腎虛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

左歸丸(景岳),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神不守舍,血不歸原,或遺淋不禁,或口燥舌乾,或腰痠腿軟,或昏運眼花耳聾。凡精髓內虧,津液枯竭等症,俱宜速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此方主之。

白話文:

湯丸備要

六味地黃丸:治肝腎不足,陰液虧損,精血耗竭,導致身體消瘦虛弱,腰痛腿酸,自汗盜汗,痰多,發熱咳嗽,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便血,口渴多尿,失血失聲,舌燥咽痛,虛火牙痛,腳跟疼痛,下體瘡瘍等症。

組成:熟地黃(八兩)、山茱萸肉(酒浸)、山藥(各四兩)、茯苓(乳汁拌)、牡丹皮、澤瀉(各三兩)

用法: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也可煎湯服用,劑量可根據情況調整。

崔氏八味丸:治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土,導致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腹瀉腹脹,或元陽虛弱,陽痿,精冷,臍腹疼痛,夜尿頻多,膝蓋酸軟,視力模糊等症。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七味丸:治肝經氣虛,筋脈失養,轉為寒症,導致筋骨疼痛,行動不便,以及因傷寒服用寒涼藥過多,導致肢體冰冷,或肝經血虛,導致筋脈攣縮,形成瘰癧等症。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肉桂一兩。

都氣丸:治勞嗽,補益肺氣,從滋養腎水入手。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五味子。

八仙長壽丸:治虛損勞熱。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五味子二兩,麥冬三兩。

明目地黃丸:治腎虛目昏。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柴胡、五味子、生地黃,硃砂為衣。

滋腎生肝飲:治血虛氣滯,或肩背部疼痛,或胃脘部疼痛,或肝火犯胃,導致倦怠嗜睡,食慾不振,口渴咽乾,以及女性尿頻等症。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柴胡、五味子、白朮、當歸、甘草。

滋陰腎氣丸:治視力模糊,逐漸減退,或眼前如霧,看見空中有黑點,視物重影。久則視力衰退,甚至內障,瞳孔變淡等症。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去山茱萸肉),再加柴胡、五味子、生地黃,硃砂為衣。

知柏八味丸:治陰虛火旺,骨痿髓枯。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知母、黃柏各二兩。

加味地黃丸:治肝腎陰虛,耳內癢痛流液,或眼花痰喘,或口渴便秘等症。

組成:六味地黃丸藥物,再加生地黃、柴胡、五味子。

左歸飲:治腎水虧損,虛火上炎,損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大便秘結,甚至三陽經脈閉塞,將發展成噎膈。早期治療效果很好。此方也可加當歸、白芍,治療因服用寒涼藥過多導致的舌黑唇焦、口渴等症狀;治療瘧疾兼有燥熱症狀,熱重於寒者,也適用此方。

組成:熟地黃(三四錢或加至一二兩)、山茱萸肉(一二錢,畏酸者少用)、山藥(二錢)、茯苓(一錢半)、枸杞子(二錢)、甘草(一錢)

用法:加水二盞,煎至七分,飯後服用。

加味:肺熱煩躁者,加麥冬二錢;血瘀者,加牡丹皮二錢;心熱煩躁者,加元參二錢;血熱妄動者,加生地黃三四錢;陰虛不寧者,加女貞子二錢;上實下虛者,加牛膝二錢;血虛燥滯者,加當歸二錢;脾熱易飢者,加白芍二錢;腎虛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錢。

左歸丸: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導致身體虛弱,或虛熱往來,自汗盜汗,或精神恍惚,血不歸經,或尿失禁,或口乾舌燥,或腰酸腿軟,或頭暈眼花耳聾。凡是精髓虧損,津液枯竭等症,都應該迅速滋補腎水,以培補左腎的元陰,精血自然充盈。此方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