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辨舌法

經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舌尤色之易見者。昔張仲景著《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皆詳舌胎,後人《傷寒舌鑑》,《脈理正義》,皆本此而推廣之。惟杜清碧《驗證舌法》,尤為簡明。蓋舌為心竅,臟腑有病,必見之於舌。目病本於臟腑,故宜合舌胎以辨之。惟外感有之,而內傷絕少。

白話文:

《內經》說:能夠同時診斷舌象和脈象,就能治癒疾病。舌象尤其容易觀察。過去張仲景著作《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都詳細記載了舌苔的變化,後人所著的《傷寒舌鑑》、《脈理正義》,都是在此基礎上加以推廣。只有杜清碧的《驗證舌法》,寫得特別簡潔明瞭。這是因為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臟腑有病,一定會反映在舌頭上。眼睛的疾病主要來自於臟腑,所以應將舌苔與眼睛的病症一起診斷。只有外感風寒等疾病才會出現,而內傷引起的疾病很少會有。

凡症初起,舌有白胎薄而淡者,是寒邪初入太陽也。白屑滿舌,邪將傳入陽明也。白胎乾厚者,此太陽熱病也。白胎兼滑者,此太陽陽明並病也。白胎而中有微黃者,此太陽之邪漸入陽明也。如表未罷,雙解之,表已罷,下之。如作瀉,清之導之。白胎而尖微有刺者,此少陽陽明也。

白話文:

任何疾病剛開始的時候,舌頭上有淡而薄的白色舌苔,表明寒邪剛進入「太陽經」。

舌頭覆蓋著滿滿的白色舌屑,表明邪氣將要傳入到「陽明經」。

舌苔白而厚,說明是「太陽經」熱病。

舌苔白而滑,說明「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有病。

舌苔白,但其中間有微微發黃,說明「太陽經」的邪氣正逐漸進入到「陽明經」。

如果症狀還沒有緩解,就要疏通「太陽經」和「陽明經」。如果症狀已經緩解,就用瀉下法來治療。如果出現腹瀉,就用清熱和導滯的藥物來調理。

舌苔白而尖,並有點刺的感覺,說明「少陽經」和「陽明經」都有問題。

白胎而中有黑點者,亦少陽陽明也。如表未罷者,和解之。表已罷,微下之。白胎而滿黑刺者,此三陽合病也。白胎在左,陽明虛熱也。白胎在右,少陽受邪也。白胎而膩滑者,痰也。舌無白胎,外症厥冷者,寒中少陰也。白胎或左或右,而余見黃黑,外證下利,痛引小腹者,臟結也,熱甚者下之,無熱者溫之。

白話文:

如果舌苔發白,但有黑點,表示少陽陽明合病。如果表面症狀還沒消除,要使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表面症狀已經消除,可以稍微瀉下。

如果舌苔發白且滿布黑刺,表示三陽合病。

如果白苔在舌頭左側,表示陽明虛熱。

如果白苔在舌頭右側,表示少陽受邪。

如果白苔濕滑,表示有痰。

如果舌頭沒有白苔,外部症狀出現手腳冰冷,表示寒邪侵犯少陰。

如果白苔時而偏左時而偏右,此外還看到黃色或黑色的苔,外部症狀出現腹瀉腹痛,表示臟腑有瘀結。如果伴有發熱,則瀉下;如果沒有發熱,則溫補。

白胎在尖紅者,少陽也。舌胎根白而尖者,太陽少陽並病也。舌白無胎而明淡,外症熱者,胃虛也。凡舌無胎垢而色變者,皆屬虛也。白胎厚如積粉者,此瘟疫初犯膜原也。白胎而尖根俱黑,乃金水太過,火土氣絕於內,雖無凶證,亦必死也。白胎中見黑色兩條,乃太陽少陽之邪入於胃,因土氣衰絕,故胸中結痛也。

白話文:

**白胎尖紅:**少陽病。

舌根白而尖: 太陽、少陽同時患病。

舌苔白、無胎垢、光亮: 若伴有發熱症狀,表示胃氣虛弱。

舌無胎垢,但顏色異常: 皆屬虛證。

白胎厚如粉狀: 瘟疫初期,侵犯膜原。

白胎尖根發黑: 金水太過,火土之氣內絕,縱使沒有兇險徵象,患者也必死。

白胎中出現兩條黑線: 太陽、少陽之邪侵入胃,因土氣衰弱,導致胸中疼痛。

白胎中見灰色兩條,乃夾冷食舌也。舌見微黃胎者,邪入陽明,裡熱症也。次見深黃者,熱漸甚也。再見干黃焦黃者,熱愈亢也,宜下之。舌胎根黃而尖白者,表少里多也。黃胎而滑者,陽明濕熱也。黃胎而上有隔瓣者,邪毒甚深,急下之。黃胎雙垂夾見者,正陽陽明也。黃胎而中有斑者,將發斑也。

白話文:

  • 舌苔白中帶灰兩條,表示體內有內寒,影響了舌頭。
  • 舌苔微黃,表示邪氣侵入了陽明經,內有熱證。
  • 舌苔深黃,表示熱證加重。
  • 舌苔乾黃或焦黃,表示熱勢過亢,宜下瀉。
  • 舌苔根部黃而舌尖白,表示體表虛弱而體內熱重。
  • 黃舌苔且光滑,表示陽明經濕熱。
  • 黃舌苔上有隔瓣,表示邪毒較深,應急下瀉。
  • 黃舌苔兩側下垂,表示陽明經氣正盛。
  • 黃舌苔中有斑點,表示即將發出麻疹。

無斑者,專下之。黃胎而中有刺者,胃熱甚也。黃胎而中有小黑點者,邪將入臟也,急下之。黃胎久而變黑,乾燥生刺者,實熱亢極之候,不治者多。若遇此症,必須掘開舌胎,視瓣底紅者,可急下之,瓣底黑者,不治。舌胎中心黑厚而乾者,為熱盛津枯之候,舌中黑無胎而燥,津液受傷,虛火用事也。

白話文:

**無斑者:**治療時專注於瀉下。

黃色舌苔中有刺: 胃火過盛。

黃色舌苔中帶小黑點: 病邪將侵入臟腑,需立即瀉下。

黃色舌苔久後變黑且乾燥、生出刺: 實熱亢盛極致,多難治癒。若遇此症,需刮開舌苔,觀察舌底:

  • 紅色:可以立即瀉下。
  • 黑色:無法治癒。

舌苔中心變黑、厚實且乾燥: 熱盛津液枯竭。

舌中無苔、乾燥、發黑: 津液受損,虛火旺盛。

舌黑有津邊紅,證見譫語者,虛人攻補兼用之,壯實者,急下之。夏月中暍,多有此舌,以辛涼解之,間有大虛之候,須合脈症參之。中黑邊白而滑者,表裡俱虛寒也。凡舌胎純黑者有兩症,一為火極似水,一為水來剋火,其辨法火亢盛者,胎厚而多刺,水來克者,胎薄而無刺。若舌黑中爛者,不治。

白話文:

  • 舌頭發黑,邊緣發紅,並且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虛弱的人要同時進補和攻邪,強壯的人要趕緊瀉下。夏季炎熱時,這種舌象較多,可以用辛涼藥物來治療,但也有虛弱的徵候,需要結合脈象和證狀來辨證。
  • 舌頭中間發黑,邊緣發白而潤滑,表示表裡俱虛寒。
  • 舌頭完全發黑的,有兩種情況:一是火氣極盛,但表面類似水寒;一是水氣上克火氣。辨別方法:火氣盛的,舌苔厚而有刺;水氣克火的,舌苔薄而無刺。
  • 如果舌頭發黑且中間潰爛,則不治。

舌至乾黑而短者,不治。產後舌紫黑者,不治。凡見黑色,須問曾食酸物,及甜咸物否,以其能染成黑色,非因病而生,故潤而不燥,刮之即退也。若舌胎見灰色,即黑色之輕者,與黑同治,亦有陰陽之分。如直中陰經者,即時舌變灰黑,而無積胎,如傳經熱症,則灰黑干胎。

白話文:

  • 舌頭極度乾燥發黑且短小的人,無法治癒。
  • 產後舌頭發紫黑色的人,無法治癒。
  • 凡是看到舌頭發黑,需要詢問患者是否吃過酸性食物或甜鹹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染黑舌頭,並非疾病所致,因此潤而不燥,刮掉即可退去。
  • 如果舌苔發灰色,就是輕微的發黑,治療方法與發黑相同,但分為陰陽兩類。
  • 如果直接影響到陰經,舌頭就會立刻變成灰黑色,而且沒有積垢;如果傳經熱症,舌頭就會變成灰黑色的乾垢。

大抵舌上黃白黑俱有胎,紅紫則有色而無胎也。舌見純紅者,乃火亢之極,瘟疫將深之象也。舌中心見紅者,此太陽症也。舌紅而尖起紫泡者,此心經熱毒也。舌紅而中見紫斑者,將發斑也。舌淡紅而中見紅赤點者,將發黃也。舌紅而碎裂如人字紋者,此陽明傳熱於少陰心也。

白話文:

說到舌頭上出現黃色、白色、黑色,這些都會形成舌苔,而紅色或紫色則是舌頭的顏色,沒有形成舌苔。

舌頭看起來純紅色的,表示體內火氣極度旺盛,可能會有嚴重的瘟疫疾病。

舌頭中間呈現紅色的,這種情況屬於太陽病證。

舌頭是紅色的,並且尖端出現紫色的泡,這是心經有熱毒。

舌頭是紅色的,中間出現紫色的斑點,預示著將會出現皮膚病。

舌頭顏色偏淡的紅色,中間出現紅色的小點,預示著將會出現黃疸病。

舌頭是紅色的,並且出現裂紋就像人字形的紋路,表示陽明經的熱傳到了少陰心經。

舌淡紅而碎裂如川字紋者,此心經積熱也。舌紅而有刺者,此胃有熱積也。舌紅而內有黑紋數條者,乃陰毒結於肝經,肝主筋,故舌見筋絲也。舌紅而有重舌者,此熱毒入心胞,舌紅而脹大滿口,此熱毒入於少陽陽明,均宜刺出惡血。舌紅而出血如衄,此熱傷心胞也,宜涼血止血。

白話文:

  • 舌色淡紅且有如川字般的裂紋,表示心經有熱。
  • 舌色紅且有刺狀突起,表示胃有熱積。
  • 舌色紅,且內部有數條黑色紋路,表示陰毒積結於肝經。由於肝主筋,所以舌頭會出現筋絲狀紋路。
  • 舌色紅,且有重舌,表示熱毒入侵心包。
  • 舌色紅,且腫脹充滿整個口腔,表示熱毒入侵少陽和陽明。這兩種情況都建議放血以排出惡血。
  • 舌色紅,且出血如鼻血,表示熱毒損傷了心包。建議涼血止血。

舌紅而硬強失音者,死候也,有痰者導之,內實者下之,間有生者。舌紅而碎爛如蟲蝕者,此少陰瘟毒也,下之。舌紅而吐弄者,此熱在心脾也。舌紅而戰動難言,舌紅而痿軟不能言者,皆心脾虛極也,多用人參可救。舌紅而乾癟者死,不治。舌見純紫色者,此酒毒也。舌紫而中心帶白者,酒毒在少陽也。

白話文:

  • **舌頭紅而堅硬,無法發聲:**預後不佳,如果伴有痰液,則治療痰液;如果體內實熱,則瀉下,偶爾有生還的可能。
  • **舌頭紅而碎爛,像蟲子咬過:**這是少陰瘟毒,需要瀉下。
  • **舌頭紅而吐出,並左右亂動:**這是心脾有熱。
  • **舌頭紅而顫動難以說話,或萎軟無力無法說話:**都是心脾虛弱到了極點,多用人參搶救。
  • **舌頭紅而乾枯:**預後不佳,無法醫治。
  • **舌頭呈純紫色:**這是酒毒。
  • **舌頭紫色,但中心帶白色:**酒毒在少陽經。

舌紫而中心帶赤者,酒毒在陽明也。舌淡紅而中見紫黑筋數道者,此厥陰真寒症也。據此論治,可以辨虛實,別死生矣。

白話文:

如果舌頭呈紫色,且中心帶有紅色,表明酒毒影響了陽明經絡。

如果舌頭的顏色是淡紅色,但中央可以看到數條紫黑色的筋絡,表明這是厥陰經絡受寒所致。

根據這些舌象,可以辨別虛實,區分生與死。

2. 用方法

漢·張仲景治傷寒,立一百十三方,此用方之祖也。其中增減分合,立法最善。如桂枝葛根,則為桂枝加葛根湯,此增法也。桂枝湯去芍藥,則為桂枝去芍藥湯,此減法也。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此增減並用法也。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此合法也。桂枝麻黃各半湯,此合而兼分之法也。

白話文:

漢朝的張仲景治療傷寒,制定了 113 個方劑,這是運用方劑的鼻祖。在這些方劑中,通過增加、減少、分開、合併等方法,制定了最合適的治療法則。比如:

  • 桂枝湯加入葛根,就成為桂枝加葛根湯,這是「增法」。
  • 桂枝湯去掉芍藥,就成為桂枝去芍藥湯,這是「減法」。
  • 桂枝湯去掉芍藥加入附子,這是「增減並用法」。
  • 桂枝與麻黃等比,就成為桂枝二麻黃一湯。
  • 桂枝與越婢等比,就成為桂枝二越婢一湯。這是「合法」。
  • 桂枝與麻黃各佔一半,就成為桂枝麻黃各半湯。這是同時運用「合法」和「分法」。

蓋病情百變,方難膠一。故有一方之中,寒熱並用,仲景附子瀉心湯是也。攻補並用,陶氏黃龍湯是也。若藥性相反而兼用者,胡洽治痰癖,十棗湯甘草,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行是也。又如丹溪治一婦,用四物湯川芎倍地黃加白朮黃耆黃柏甘草人參一帖,腹大泄,目無視,口無言,知其病勢深而藥無反佐之功也,仍用前藥炒熟與之而愈。此同一方,而一生一熟,相懸天壤也。

白話文:

病情變化莫測,很難用固定的方子治療。因此在一個方子中,可以使用寒熱兩種屬性的藥物,例如仲景的附子瀉心湯。也可以使用攻補兩種性質的藥物,例如陶氏的黃龍湯。

如果藥性相反,但可以同時使用,例如胡洽治療痰癖時,在十棗湯中加入甘草;丹溪治療勞瘵時,將蓮心飲與芫花一起服用。

還有一例,丹溪治療一位女性,使用四物湯,去除川芎,加倍的地黃,再加入白朮、黃耆、黃柏、甘草和人參。服用後,患者腹大便溏,目光呆滯,言語不清。丹溪認為病情嚴重,藥物沒有相反相成的作用。於是他將之前的藥炒熟後給患者服用,患者痊癒。

可見同一個方子,有的生服,有的熟服,效果截然不同。

至於君臣佐使,尤不可不知。如六君子專補氣,故以人參為君,四物湯專補血,故以當歸為君,切不可凌亂雜用,致昧要領。欲為醫者,能先明制方之法,無難奏效。余治汪婦兩目赤腫,左關脈沉數而微澀,此鬱火傷肝症,宜用逍遙散。然時值暑令,恐柴胡復升動其火,因去之,加青蒿而病除。

白話文:

在用藥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尤為重要。比如六君子湯主要補氣,因此以人參為君藥;四物湯主要補血,因此以當歸為君藥。千萬不可隨意混用,否則會模糊治療重點。想要當一名醫生,首先必須精通組方的方法,才能藥到病除。我曾治療一位姓汪的婦女,她的雙眼又紅又腫。左關脈沉而有力且略帶澀感,這表明是肝火鬱結所致,適合用逍遙散。但是當時正值盛夏,擔心柴胡會加劇其火氣,因此將其去掉,加用青蒿後,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

又治謝某,火旺水虧,宜用六味丸,但目有星障,不宜酸斂,因去萸肉加女貞而病除。又治謝某兩目𥉂𥉂,紅絲下墜,此由操勞過度,思慮傷脾,以致脾火刑金,宜用歸脾湯。但脾中尚有鬱火,恐木香太燥,且能破氣,因去之,加麥冬以潤肺而病除。又治吳某厥陰頭痛,氣血素虧,脾腎兩經復感受寒邪,致左目凝翳赤障,下起傷痕,宜用溫補之劑。但僅祛脾臟之寒,則水不得溫,僅祛腎臟之寒,則土不得暖。

白話文:

  • 謝某患有火旺水虧,宜用六味丸治療。但他的眼睛有翳障,不宜使用酸澀收斂之藥。因此,將方中的萸肉改為女貞子,病就好了。

  • 謝某雙眼昏花,紅絲下垂。這是由於過度勞累,思慮過多,導致脾火刑金所致。宜用歸脾湯治療。但脾中尚有鬱火,擔心木香過於燥烈,且會破氣,因此將其去掉,加上麥冬以潤肺,病就好了。

  • 吳某患有厥陰頭痛,氣血素虛。脾腎兩經又受寒邪侵襲,導致左眼凝翳赤障,並伴有傷痕。宜用溫補之劑治療。但如果只祛除脾臟之寒,水氣就得不到溫煦;如果只祛除腎臟之寒,則土氣也得不到溫暖。

余以理中湯理陰煎,合治之而病除。凡茲各法,未可概述,但能隨證應變,自免刻舟求劍之弊。若症有相似,方無參用,如陰症似陽者,其人目腫面赤,煩躁咽痛,身有微熱,大便秘結,有似陽症,但渴欲飲水,復不能飲,切其脈沉細遲微或輕按洪數,重按沉弱無力,此乃水極似火。

白話文:

我用理中湯加理陰煎合起來治療,結果病情痊癒。這些療法無法概括而談,只要能靈活運用,自然能避免刻舟求劍的缺點。如果症狀相似,藥方不能混用。比如陰證像陽證,患者眼睛浮腫、臉色發紅、煩躁、喉嚨痛、身體微熱、大便祕結,很像陽證,但患者會口渴想喝水,卻不能喝,切脈會發現脈搏細微、沉緩或輕按時脈搏洪數,重按時脈搏沉弱無力,這是水極類似火。

王太僕所謂身熱脈數,按之不鼓擊者,名陰盛格陽,非熱也,宜用通脈四逆湯,倍加附子人參,以接其真陽之氣。設投寒涼,下咽即斃。陽證似陰者,其人目微赤,身寒逆冷,神氣昏昏,狀若陰證,然渴能飲水,大便硬秘,小便赤澀,設有稀糞利出者,乃旁流之物,非冷利也。

白話文:

王太醫所提到的「身熱脈數,按之不鼓」,是因為陰氣太盛阻滯了陽氣,並非真正的發熱,應該使用通脈四逆湯,並且加倍加入附子、人參,以激發身體的陽氣。如果誤用寒涼藥物,服下後就會死亡。陽證看似陰證的症狀有:

  • 眼睛微微發紅
  • 身體寒涼
  • 精神恍惚
  • 看起來像是陰證
  • 但仍然口渴能喝水
  • 大便硬結
  • 小便赤黃
  • 如果有稀水便,那只是旁支末節的表現,並不是真正的腹瀉。

其脈雖沉,切之必滑數有力,王太僕所謂病人身寒厥冷,其脈滑數,按之鼓擊者,名陽盛格陰,非寒也。輕者白虎湯,重者承氣湯。倘投溫熱,醫殺之也。又有隔治一法,如六節臟象論曰:未至而至,此為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張介賓謂凡五行之氣,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假如木氣有餘,金不能制,而木反侮金,薄所不勝也。余嘗治一目痛脾泄嘔吐之證,專用四君子而愈。

白話文:

雖然病人的脈搏摸起來很沉,但仔細切脈就會發現脈搏滑數而有力。王太僕曾經說過,病人身體冰冷虛寒,但脈搏滑數,按壓時有鼓動感,這種情況稱為「陽盛格陰」,不是寒證。治療時,輕症的可以服用白虎湯,重症的可以服用承氣湯。如果誤用溫熱發汗的藥物,病人可能會因醫治不當而死亡。

還有一種隔治的方法,如同《六節藏象論》所說的:「未到而到,此為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張介賓認為,五行的氣,克我的稱為「所不勝」,我克的稱為「所勝」。例如,木氣過剩,金氣無法剋制,反而被木氣所侮辱,這就是「薄所不勝」。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症狀是一隻眼睛疼痛、脾臟虛弱、嘔吐。我專門使用四君子湯,病人的病情就痊癒了。

蓋此症由脾土衰弱,不能生金制木,時值春令,少陽用事,金氣休囚,木挾相火,反刑肺金,故致目痛嘔吐,復克脾土,故致泄瀉。若從伐肝木,木必不能受制,惟用隔治一法,補土以生金,生金以制木,則金有生扶,木不能薄所不勝也。此即東垣補土平肝之意也。但天下之病無窮,古人之方,不能盡其變態,則因證立方,當抒獨見。

白話文:

這個病症是因為脾臟虛弱,無法生出金氣來抑制肝木,而當春季來臨,少陽之氣當值,金氣衰弱,肝木帶著相火,反而剋制了肺金,導致眼睛疼痛、嘔吐,又反過來剋制脾臟,導致腹瀉。如果從瀉肝木下手,肝木一定不能受到約束,唯一的方法是用「隔治」的方法,補益脾土以生出金氣,生出的金氣用來抑制肝木,這樣金氣得到生扶,肝木就不會欺負它所剋制的對象了。這就是東垣補土平肝的思想。但是天下的疾病無窮無盡,古人的方劑不能應付所有變化,因此根據症狀制定方劑時,應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曾有干某,某目為石灰所傷,黑珠已損,視物不明,兩眶腫痛。又有瘳婦,左目為火烙傷,黑珠已壞,疼痛難忍,此兩症,如《飛鴻集》、《龍木論》、《銀海精微》、《原機啟微》、《審視瑤函》等書,及各大家集中,均所未載。余思石本屬陽,又因火化灰,其性更烈,目為所傷,則血凝水涸,遂處一方,以韭菜地上蚯蚓泥煎湯令服,其腫痛立消,繼以涼血之劑,目遂還光。

白話文:

曾經有位姓乾的人,眼睛被石灰弄傷,黑眼珠已經受損,看不清楚東西,而且兩個眼眶腫脹疼痛。還有一位姓瘳的婦女,左眼被火燙傷,黑眼珠已經壞掉,疼痛難以忍受。這兩種情況,在《飛鴻集》、《龍木論》、《銀海精微》、《原機啟微》、《審視瑤函》等書籍中,以及各大家集子中,都沒有記載。我認為石灰本性屬陽,再經過火化變成石灰,其性質更加猛烈,眼睛被它灼傷,就會造成血凝固、水分耗盡,於是偏向一邊。我用地上的蚯蚓泥和韭菜煎湯給他們喝,他們的腫痛立刻消除了,接著再用涼血的藥劑,於是他們的眼睛恢復了光明。

蓋蚓本土德,而星應軫,水味性鹹寒,最能清熱,其泥尤甘寒,瀉熱解毒,必用韭菜地上者。韭入血分而行氣,氣血行則腫消,熱毒清則痛止也。至火性燥烈,烙目尤酷,遂用陳菜子油令其灌洗,其腫痛亦立消。蓋菜子辛溫無毒,陳則辛溫之氣稍泄,目方苦燥,得此潤之,痛可少減。

白話文:

蚯蚓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而且它的星宿對應軫星。水味性寒,特別能清熱。蚯蚓的泥土尤其甘寒,可以瀉熱解毒。一定要用韭菜地上部分,因為韭菜能入血分而行氣,氣血通暢了腫脹就會消退,熱毒清除了疼痛自然就會停止。而火氣燥熱猛烈,燒灼眼睛尤其厲害。所以用陳菜子油灌洗,它的腫痛也能立刻消失。陳菜子辛溫無毒,陳放之後辛溫之氣會稍微散發出來,眼球本來就很乾燥,得到它的滋潤,疼痛會減輕不少。

且味帶辛溫,則能散其凝滯,而腫亦消矣。學者能細認病源,熟諳本草,何患症之難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