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頭風兼目疾論

頭為諸陽之首,目為七竅之宗,一身之經脈,皆上接於首。而少陰厥陰少陽太陽之脈,皆出於目系。若風邪乘之,則為頭痛,故曰頭風。然有大小雷頭風,左右偏頭風,以及陽邪風陰邪風之殊。然究其原,不過六經頭痛而已,自有表症可察。蓋身必寒熱,脈必緊數,或涕淚鼻塞,或咳嗽項強,或背脊痠疼,按定何經用藥,各有所主。若太陽頭痛,羌活藁本主之,陽明頭痛,升麻葛根主之。

白話文:

頭部是所有陽經的起始點,眼睛是七竅的總樞紐。身體所有的經絡都連接到頭部。而少陰厥陰少陽太陽四條經絡都從眼睛連出。如果風邪侵襲頭部,就會導致頭痛,所以稱作「頭風」。頭風又有大小雷頭風、左右偏頭風,以及陽邪風和陰邪風之分。但追根究柢,其實都只是六經頭痛而已,都可以從表症中觀察出來。一般來說,會有寒熱症狀,脈象緊而數,或者流涕鼻塞,或者咳嗽脖子僵硬,或者背脊痠痛。根據確定的經絡,使用相應的藥物,各有擅長的功效。如果是太陽經頭痛,用羌活和藁本治療為主;如果是陽明經頭痛,用升麻和葛根治療為主。

若陽明胃火上衝,直達頭維而痛者,宜白虎湯主之。少陽頭痛,柴胡川芎主之。太陰頭痛,防風白芷主之。少陰頭痛,獨活細辛主之。厥陰頭痛,蔓荊子吳茱萸主之。此六經報使之藥。若雷頭風者,乃滿頭作痛,麵皮疙瘩,宜清震湯主之。右偏頭痛者,宜補氣散風。左偏頭痛者,宜養血除風。

白話文:

  • **陽明胃火上衝頭痛:**治療方法為白虎湯。

  • **少陽頭痛:**治療方法以柴胡、川芎為主。

  • **太陰頭痛:**治療方法以防風、白芷為主。

  • **少陰頭痛:**治療方法以獨活、細辛為主。

  • **厥陰頭痛:**治療方法以蔓荊子、吳茱萸為主。

以上六個處方針對不同的經絡系統發生的頭痛。

  • **雷頭風:**症狀是全頭疼痛、面部疙瘩,治療方法為清震湯。

  • **偏頭痛:**右邊偏頭痛適合補氣散風,左邊偏頭痛適合養血除風。

此治外風之大略也。若內風發動,有陰陽氣血之辨。陰虛者,乃水虧於下,而虛火乘之則痛。陽虛者,乃陽衰陰勝,遇寒則痛。氣虛者,微遇外邪,或勞頓則痛。血虛者,以肝藏血,脾統血,血虛則熱自生風,眩運耳鳴,此所謂肝風內動也。故氣虛者,人參黃耆為主。血虛者,當歸川芎為主。

白話文:

以上是治療外風的概要。如果身體內部產生風,則需要區分陰陽氣血的狀況。

  • 陰虛:是指體內水分不足,虛火趁虛而入,引起疼痛。
  • 陽虛:是指陽氣衰弱,陰氣過盛,遇冷後會疼痛。
  • 氣虛:是指身體正氣不足,稍受外邪侵襲或勞累就會疼痛。
  • 血虛:主要是指肝臟儲血不足,脾臟統血機能失常。血虛會導致熱性生風,出現眩暈、耳鳴等症狀,這是所謂的肝風內動。

因此,治療時:

  • 氣虛的人,應以人參、黃耆為主藥。
  • 血虛的人,應以當歸、川芎為主藥。

陰虛火浮者,壯水為主。陽虛陰勝者,扶陽為主。若三陽之火上熾,夜間作痛者,宜補肝散主之。更有痰厥頭痛者,有風痰濕痰寒痰,腎虛水泛為痰諸症。風痰者,宜散風祛痰。濕痰者,宜燥濕消痰。寒痰者,宜溫胃補氣,氣不逆則痰自平矣。水泛為痰者,宜養陰補腎,使腎中水火和平,無有偏勝,則痰自愈也。

白話文:

  • 陰虛火大的情況下,以滋補腎水為主。
  • 陽虛陰盛的情況下,以扶助陽氣為主。
  • 如果三陽之火向上旺盛,夜晚出現疼痛,應該使用補肝散治療。
  • 還有痰多引起頭疼的,分為風痰、濕痰、寒痰、腎虛水泛為痰等病症。
  • 風痰,宜祛風化痰。
  • 濕痰,宜化濕消痰。
  • 寒痰,宜溫暖脾胃,補益氣血,氣血暢通了,痰自然就會化解。
  • 腎虛水泛為痰,宜滋補陰液,補養腎臟,使腎中水火平衡,陰陽不偏盛,痰自然就會消失。

凡頭風之症,最易損目者。蓋風邪上受,必犯空竅,肝開竅於目,為風木之臟,木動則生風,以風招風,內外合邪,故頭風必害目也。或為旋螺泛起,或為蟹睛高凸,或為內外堆云,或為紅白垂簾,或為瞳神散大,或為內障青盲,此等症候,皆宜各隨其經,考之脈象,臨證應變,不可執法而治也。

白話文:

凡是頭痛的疾病,最容易損傷眼睛。因為風邪從上部入侵,必定侵犯空竅,而肝臟與眼睛相通,是風木之臟。木動就生風,以風招風,內外邪氣相合,所以頭痛必定會影響眼睛。或者眼睛向上翻轉,或者凸起像螃蟹眼睛,或者像雲朵堆積在眼睛內外,或者像紅白相間的簾子垂下來,或者瞳孔放大,或者眼睛內障導致失明。這些症狀都應該根據不同的經絡,結合脈象來判斷,臨證時應靈活應變,不能拘泥於固定的治療方式。

2. 虛勞兼目疾論

虛勞之受病,惟房勞傷、思郁傷、醫藥傷三者而已。其見症也,骨蒸咳嗽吐血泄瀉,男子失精,女子不月,五者皆本病之常。房勞傷者,斷喪太過,而精氣受傷也。其症從下而上,由腎肝而至於脾,或先失血,或見遺精,次見咳嗽骨蒸等症。真陽虧者,乏氣少食,後見泄瀉而危。

白話文:

虛勞的疾病來源,只因以下三種原因:縱慾過度、思慮過度、過度服用藥物。其症狀表現為:骨頭發熱、咳嗽吐血腹瀉、男子精液流失、女子閉經,這五種症狀都是虛勞的常見表現。縱慾過度所致的虛勞,是指過度房事,導致精氣受傷。其症狀從下而上,由腎肝逐漸影響到脾。有的患者會先失血,有的會出現遺精,接著會出現咳嗽、骨頭發熱等症狀。真陽虧虛者,會出現氣短食慾不振,最後會腹瀉危及生命。

真陰虧者,火旺血瘀,必發癰腫而斃。思郁傷者,情志不遂,而神氣受傷也。此病起於腎,關於心而迫肺,傷肝及脾,再交水火,謂之七傳。初起骨蒸乾咳,繼則亡血失精,女子不月,至死而面色不衰,以陰火蒸騰津液於上,所以肢體日削,而神采愈鮮也。最為難治。醫藥傷者,表邪未清,留於肺絡,誤服寒涼清降,邪必從皮毛陷入。

白話文:

真陰虧損者,體內火氣旺盛血瘀,必定會長膿瘡而死亡。思慮憂鬱受傷者 ,是情緒不順暢,精神受到傷害。這種病起源於腎,影響心臟而壓迫肺部,損傷肝臟和脾臟,又互相影響水火,稱為「七傳」。初期症狀有骨蒸乾咳,接著會失血精元,女性月經不順,直到死亡時面色依然紅潤,這是因為陰火蒸騰體液上升,所以肢體日漸消瘦,而精神卻越來越好。這種病最難治療。

醫藥治療錯誤者 ,體表邪氣沒有清除乾淨,滯留在肺部經絡中,錯誤服用寒涼藥物清降,邪氣必定會從皮毛滲入體內。

亦有因寒涼傷胃,胃輸寒氣於肺,皆能令人咳嗽不休。或風熱誤投辛散,而傷少陰之經,必先吐膿血,而後泄瀉,或汗下失於調養,而傷其營衛,必先微寒數熱,而後咳嗽。若兼目疾房勞傷者,治以六味八味為主。思郁傷者,治以逍遙歸脾為主。醫藥傷者,治以調補元氣為主。

然在初起之時,尚可圖救,延至末傳,終難取效,慎之慎之。

白話文:

有些人因為寒涼的食物傷了胃,導致胃臟中的寒氣傳輸到肺部,都會導致咳嗽不止。或者有些人誤用辛辣溫熱的藥物,傷害了少陰經脈,就會先出現吐血膿,然後腹瀉;或者因為大量出汗或瀉藥使用不當,損傷了身體的營衛之氣,就會先出現輕微的發寒、多次發熱,然後咳嗽。如果同時有眼睛疾病或房事過度的人,治療時以六味地黃丸或八味地黃丸為主。如果因為思慮過多而傷身的人,治療時以逍遙散或歸脾丸為主。如果因為藥物或醫治不當而傷身的人,治療時以調補元氣為主。

3. 鼓脹兼目疾論

鼓脹當辨明虛實寒熱,然後施治,方不錯誤。假如溺赤便閉,脈數有力,色紫暗,氣粗厲,口渴飲冷,唇焦舌燥,所謂諸腹腫大,皆屬於熱是也。溺清便溏,脈遲無力,色㿠白,氣短促,喜飲熱湯,舌潤口和,所謂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是也。按之不痛,時脹時減者,為虛。

白話文:

對於腹脹,必須先區分虛實和寒熱,才能對症下藥,纔不會出錯。

如果小便發赤且便祕,脈搏有力且快速,臉色暗紫,呼吸急促且有力,口渴想喝冷飲,嘴脣和舌頭乾燥,這類的腹脹通常屬於熱症。

如果小便清澈且腹瀉,脈搏緩慢且無力,臉色蒼白,呼吸短促,喜歡喝熱湯,舌頭滋潤且口腔沒有異味,這類的腹脹通常屬於寒症。

按壓腹部時不痛,腹脹時有時無的,屬於虛症。

按之愈痛,腹脹不減者,為實。東垣治法,枳朮補中二方,出入加減,隨症取效。此症痰濕素盛,中氣先傷,或為血蠱,或為水腫,見症不一,或宜開鬼門,或宜潔淨府,或宜除陳莝,前人論之甚詳,所謂上下分消其勢也。如有兼目疾者,未有不兩胞腫脹,眵淚赤澀,須察其本病之由,而以照顧脾胃為主。

白話文:

按壓時越按越痛,腹脹不消的,屬於實證。東垣派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枳朮補中湯」和「二方」加減不同藥物,根據不同的症狀來取效。這個疾病是由於痰濕過多,中氣先受損傷,或因為血蠱,或因為水腫造成的,症狀不一,有時候需要疏通瘀滯,有時候需要清潔腸胃,有時候需要清除舊的積滯。前人對此有很詳細的論述,所說的「上下分消其勢」,就是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有合併眼睛疾病,通常兩邊的眼皮會腫脹,並且有流淚、眼紅、眼睛乾澀等症狀。需要找出引起本病的原因,以調理脾胃為主。

蓋土敗則木賊,木能生火,火又生風,眉睫之間,變端不測矣。若新感時邪,天行赤熱,只以常法治之,不必過慮也。

白話文:

土壤虛弱就會滋生雜草,雜草能生火,火又會生風,眉毛和眼睛之間的變化,可能會突然發生。如果只是新近受到時令邪氣影響,天氣炎熱,只要用平常的方法治療就行,不需要過於擔心。

4. 咳嗽兼目疾論

咳嗽者,一由於胃氣不清,一由於陰火上乘。五臟六腑,雖皆有咳,而大要不越聚於胃關於肺六字而已。何者,胃為臟腑之總司,肺為諸咳之門戶也。外感咳嗽,有風從皮毛而入於肺者,有從背俞而入於肺者,有素患咳嗽,復加風寒,及形寒飲冷所致者,一表即清,故為輕症。不比雜病積久而發,急難取效也。

白話文:

咳嗽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胃氣不清,二是上焦火旺。雖然身體各個臟腑都會咳嗽,但整體而言,不出胃和肺這六個字的範圍。因為胃是臟腑的主管,肺是各類咳嗽的門戶。

外感引起的咳嗽,有風邪從皮膚毛孔侵入肺部的,有從背部的俞穴侵入肺部的。還有一種是本來就患有咳嗽,又加上受了風寒,或者因形體受寒和喝了冷飲導致的。這類咳嗽通過表症治療即可清除,所以屬於輕症。不像一般的疾病,發病時間長久,很難快速見效。

然風熱風燥,最當辨明。如冬時先傷其節之暖,復加風寒外遏,而致咳嗽痰結咽腫,身重自汗,脈浮者,風熱也,宜用萎蕤湯,慎不可用辛熱發汗。燥為秋氣,令不獨行,長夏濕土之餘氣,既伏藏於肺胃之間,至深秋燥令大行,與濕不能相容。至於挾風寒之威,而成咳嗽者,風燥也。

白話文:

不過,關於風熱和風燥,最應該分清楚。比如冬天的時候,先損傷了溫暖的陽氣,又加上風寒從外邊阻遏,導致咳嗽有痰、咽喉腫脹、身體沉重、自出汗,脈象浮的,這是風熱造成的,應當用萎蕤湯來治療,切不可用辛熱的藥物發汗。燥是秋天的氣候,它不能單獨發作,夏季濕熱的殘餘之氣,藏伏在肺胃之間,到了深秋燥氣盛行的時候,就會與濕氣發生衝突。如果與風寒的威勢結合,就會形成咳嗽,這就是風燥了。

惟千金麥門冬湯,五味子湯為宜。蓋肺燥胃濕,兩難分解,故斂散互用,燥潤雜出也。若兼目疾,風熱則赤痛,風燥則澀癢,氣逆則睛脹,痰凝則視昏,治如上法。至於火炎乾咳,悉是陰虛。大抵腎水枯竭,肝臟多火,故及於目,只宜壯水制陽,如六味加麥冬五味子之類,堪稱善治。若導火之法,斷斷不可用也。

白話文:

只有《千金要方》中的麥門冬湯和五味子湯比較適合。因為肺燥胃濕,很難區分,所以要收斂和宣散並用,既祛燥又潤濕。如果同時伴有眼疾,風熱就會導致眼睛紅痛,風燥就會導致眼睛乾澀發癢,氣逆就會導致眼睛脹痛,痰凝就會導致視力模糊。治療方法按照上述方法即可。至於火氣旺盛導致乾咳,這都是由於陰虛造成的。總的來說,腎水枯竭,肝火旺盛,所以影響到了眼睛,只宜滋補腎水來制約肝火,比如六味地黃丸加上麥冬五味子之類的藥材,都可以稱為良藥。如果使用瀉火的方法,一定不能使用。

更有形寒飲冷,傷於肺胃,連及脾臟,咳嗽多痰,目胞浮腫,氣輪紅赤,宜桂枝人參湯,枳實理中湯,四逆加人參湯等治之。不明乎此而誤用寒涼之藥,鮮不為害矣。

白話文:

更常見到因寒氣侵襲、飲食過於生冷,導致肺胃受損,進而連累脾臟,引起咳嗽多痰,眼皮浮腫,氣色紅赤。此時應使用桂枝人參湯、枳實理中湯、四逆加人參湯等溫暖補氣藥物來治療。如果不理解這個道理,而誤用寒涼藥物,往往會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