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錫

《銀海指南》~ 卷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0)

1.

《靈樞》本神篇曰: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陰陽應象大論曰:中央生濕,在志為思。舉痛論曰:思則氣結。又曰: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本神篇曰:怵惕思慮則傷神。本病篇曰:憂愁思慮則傷心。蓋心為脾之母,母氣不行,則病及其子,所以心脾皆病于思也。

張會卿曰:思郁者,氣結於心而傷於脾也。及其既甚,則上連肺胃,而為咳喘,為失血,為噎膈,為嘔血。下連肝腎,則為帶濁,為崩淋,為不月,為勞損。李東垣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脈之宗也。思慮傷脾,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而有視物羞明,眼皮寬縱,倒睫拳毛等症。或生偷針,或生眼癉,治宜扶脾補土兼清心陽。

若初病而氣結凝滯者,宜順宜開,久病而損及中氣者,宜修宜補。然以情病者,必得願遂而後可釋,或以怒勝思,亦可暫解。如朱丹溪治一思想氣結之女,先激之使怒,然後與藥,復念病雖愈,必得喜方已。乃紿以夫回,病遂不舉。予嘗用此治太湖李姓之婦,目竟獲痊,即此法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說:心中有所回憶叫做「意」,意念所存在的地方叫做「志」,因為「志」而產生變化叫做「思」。陰陽應象大論說:中央(指脾胃)產生濕氣,在意志方面就表現為「思」。舉痛論說:過度思慮就會導致氣結。又說:思慮過多,心中就會有所執著,精神有所歸屬,導致身體的正氣停滯不運行,所以氣就會鬱結。本神篇還說:恐懼不安和過度思慮會損傷精神。本病篇說:憂愁和過度思慮會損傷心臟。因為心臟是脾臟的母親,母親的氣運行不順暢,就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心臟和脾臟都會因為過度思慮而生病。

張會卿說:思慮過度導致的氣鬱,是氣結在心臟,同時也傷及脾臟。如果情況嚴重,就會向上影響到肺和胃,導致咳嗽、氣喘、失血、噎膈(食道阻塞)和吐血。向下影響到肝和腎,導致帶下渾濁、崩漏、月經不調和虛勞損傷。李東垣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從脾臟獲取,然後向上輸送到眼睛。脾臟是所有陰氣的源頭,眼睛是血脈的匯聚處。思慮過度傷到脾臟,五臟的精氣就會失去其正常功能,無法歸於眼睛,導致視物模糊、怕光、眼皮鬆弛、倒睫毛等症狀。或者長針眼,或者得眼疾。治療應該以扶助脾胃、補益脾土,同時清除心火為主。

如果是剛開始發病,氣機只是凝滯不暢,應該疏通氣機,使其運行順暢。如果是久病,已經損傷到脾胃之氣,就應該調理和補益。但因為情緒引起的疾病,必須要滿足心願才能真正痊癒,或者用憤怒的情緒來壓制思慮,也可以暫時緩解。比如朱丹溪曾經治療一個因為思慮過度而氣結的女子,先故意激怒她,然後給她吃藥。病好之後,又覺得必須要讓她高興才能徹底痊癒,就謊稱她的丈夫回來了,她的病就真的不再復發了。我曾經用這個方法治療太湖李姓婦人的眼疾,她的眼睛竟然痊癒了,就是用了這個方法的緣故。

2.

痿論曰: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宣明五氣篇曰:精氣並於肺則悲。本神篇曰: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又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又曰:心氣虛則悲。調經論曰:神不足則悲,是肺肝心三臟亦病於悲也。又運氣:悲皆屬寒水攻心。五常政大論曰: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病昏惑悲忘,從水化也。

又曰: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喜悲數欠。至真要大論曰:太陽司天,寒淫所勝,民病善悲,時眩僕。又曰:太陽之復,甚則入心,善忘善悲。夫悲之為情,與憂思大異,憂思則默然不語,如呆如癡,悲則哀慟迫切,號呼痛哭,漸至淚枯眼腫,視物無形。且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營衛不散,熱氣在中,熏蒸清道,傷及五輪,遂有黑花蠅翅魚鱗白陷諸症。治宜補其肝脾。

蓋木為火之母,子虛則補母之義也。土為火之子,補子令母實之義也。然必釋其悲,則治得其效。若婦女性執,終歲慼慼,雖日用蕪芎香附以升提,參朮歸苓以培本,是亦揚湯止沸之計而已。

白話文:

悲傷過度,會導致體內連結臟腑的脈絡斷絕。脈絡斷絕,陽氣就會在體內亂竄,發作時會感到心臟下方崩塌般的劇痛。精氣如果都集中在肺部,就會產生悲傷的情緒。悲傷的情緒如果侵擾到內心,就會使人精氣耗盡而喪失生命力。另外,肝臟如果受到悲傷的侵擾,也會使魂魄受損。心氣虛弱也會產生悲傷。精神不足也會導致悲傷,可見肺、肝、心三個臟器都會因為悲傷而生病。依照五運六氣的觀點,悲傷的情緒都屬於寒水侵襲心臟所致。如果火氣不足,就會導致意識不清、迷糊、悲傷、健忘,這是因為水氣過盛所造成的。

當太陽之氣主導天氣時,寒氣就會降臨,心氣會向上浮動,使人容易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而且會頻繁地打呵欠。當太陽之氣主導天氣,寒氣過盛時,人們容易感到悲傷,且常常頭暈跌倒。當太陽之氣反覆出現異常時,如果情況嚴重,寒邪會侵入心臟,使人健忘且容易悲傷。悲傷這種情緒,與憂愁思慮大不相同,憂愁思慮時會沉默不語,像發呆一樣,而悲傷時則會哀慟迫切,大聲號哭,最後甚至會哭到淚水乾涸、眼睛紅腫,視力模糊。而且悲傷會使心臟的脈絡繃緊,肺部的葉片會向上舉起,導致上焦不通暢,營衛之氣無法正常運行,熱氣會停留在體內,向上蒸發,損害眼睛的各個部位,最後會出現眼冒黑花、眼瞼像蒼蠅翅膀或魚鱗般的斑點、眼球凹陷等症狀。治療應該要補養肝臟和脾臟。

因為肝屬木,是火的母親,所以當火虛弱時,要補養母親以幫助兒子。脾屬土,是火的兒子,所以要補養兒子以充實母親。但是,如果能排解悲傷的情緒,治療才能有效。如果婦女天性執著,整天憂愁,即使每天服用川芎、香附等藥材來提升陽氣,或服用人參、白朮、當歸、茯苓等藥材來補養身體,也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