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葆善

《白喉條辨》~ 辨手少陰標病第七

回本書目錄

辨手少陰標病第七

1. 辨手少陰標病第七

白喉病症如前。初起心煩。舌根微硬尖絳者。此太陰燥火。挾有少陰君火也。朱白雙清散主之。輕者張氏神功辟邪散去葛根殭蠶黃芩馬勃蟬蛻青果。加紫地丁竹葉生梔仁燈心草。

白話文:

白喉的症狀和前面說的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心裡煩躁,舌根稍硬舌尖發紅的。這是太陰燥熱之火,夾雜著少陰君火。用朱白雙清散為主藥。症狀較輕的,可以使用張氏神功辟邪散,去掉葛根、殭蠶、黃芩、馬勃、蟬蛻、青果,加入紫地丁、竹葉、生梔仁、燈心草。

此太陰燥火挾少陰君火為病也。心肺同居上焦。去喉嚨最近。肺金不肅。燥氣不行。首先犯心。心為火臟。切近肺位。君火一沸。肺先受之。故尋常溫熱。最易傳變。況當燥火互相沖激耶。心煩者內熱自盛也。少陰之脈循喉嚨絡舌本。燥火熾而心營灼。故舌根微硬。甚則尖絳。

白話文:

這是太陰的燥火夾雜著少陰的君火所引起的疾病。心肺同居上焦,離喉嚨最近。肺金不肅,燥氣無法運行,首先侵犯心臟。心為火臟,緊鄰肺部,君火一起沸騰,肺部首當其衝。所以,平常的溫熱疾病,最容易傳變。何況現在燥火互相沖擊呢?心煩是因為內熱太盛。少陰的脈絡循著喉嚨,連繫舌根。燥火熾盛,心營灼熱,所以舌根微硬,嚴重時會變成尖銳的絳紅色。

朱白雙清散重瀉少陰獨勝之熱。與上條少陽標病對峙。蓋此二證。實白喉中最多之候。亟宜留意。上條以少陽立論。故黃芩龍膽。治法不忌苦泄。此條參重少陰。故黃柏木通。專藉苦降。連翹梔子。清包絡之內蘊。桑葉杏仁。宣肺金之結熱。元參瀉心火以清營。地丁解蘊釀之熱毒。

白話文:

朱白雙清散著重清理少陰獨盛的熱邪。與上條少陽病症的治療表現相反。因為這兩種證侯,其實是白喉中最常見的證候。一定要特別注意。上條以少陽立論,所以使用黃芩和龍膽草,治法不忌諱苦泄。這條藥方著重瀉少陰,所以使用黃柏和木通,專門利用苦性的藥物來瀉下。連翹和梔子可以清解包絡裡面的蘊熱。桑葉和杏仁可以宣散肺金的結熱。元參可以瀉心火以清營血。地丁可以解開蘊釀的熱毒。

二味尤為少陰清熱涼血之要藥。唯處處不沒燥火本病。故二方皆以石膏為君。而不出冬地。若輕者火勢既微。即潤燥清熱。已中竅要。無事重用苦寒以助燥。即神功辟邪散加減用之。

白話文:

這兩種藥物最適用於少陰熱盛、血熱的病症。只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忽略燥火的根本病因。因此這兩種方劑都以石膏為君藥。而且不能離開冬病夏治的原則。如果病情較輕,火勢已經微弱,那麼採用滋潤燥熱、清熱的藥物,已經達到治療要害的目的了。不要再大量使用苦寒的藥物以加劇燥熱,即使是神功辟邪散也不宜加減應用。

2. 朱白雙清散

生石膏,黃柏,麥冬(去心用),生梔子,生地,紫花地丁,連翹甲,木通,杏仁(去皮尖杵),潤元參,桑葉

白話文:

  • 生石膏:清熱涼血,解毒。用於溫病發熱、神昏譫語、口渴煩躁等。

  • 黃柏:清熱燥濕,固澀止瀉。用於洩瀉不止、赤白痢疾、肺熱咳嗽等。

  • 麥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用於肺陰不足、乾咳少痰、心煩失眠等。

  • 生梔子: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用於熱病發熱、煩躁不寐、口苦咽乾等。

  • 生地:養陰清熱,涼血止血。用於陰虛發熱、盜汗午後熱、血熱妄行等。

  • 紫花地丁: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丹毒等。

  • 連翹甲: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熱毒瘡瘍、咽喉腫痛、丹毒等。

  • 木通: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用於水腫尿少、淋病澀痛、熱毒瘡瘍等。

  • 杏仁(去皮尖杵):止咳平喘,潤肺化痰。用於咳嗽氣喘、痰多痰稠等。

  • 潤元參:補氣養陰,生津止渴。用於氣陰兩虛、口乾舌燥、虛煩不寐等。

  • 桑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咽喉腫痛等。

上藥十一味。水五杯。煎取三杯。分二次溫服。日再劑或三。若燥甚陰涸。急宜保液。加西洋參犀角。倍冬地元參。火勢劇喉腫且紫者。急加涼血解火毒之藥。如紫草丹皮金汁。痰涎壅盛者。加牛黃。或間用青黃散。

白話文:

以十一種中藥材與五杯水 煎煮成三杯藥汁,分兩次溫服,每天兩次或三次。 如果病人乾燥得厲害,體內的陰液枯竭,需要緊急保水,可以加入西洋參、犀角、倍冬花、生地、黃芪。

如果火勢旺盛、喉嚨腫脹發紫,要趕緊加入涼血、解火毒的藥物,例如紫草、丹皮、金銀花。 如果痰液壅盛,可以加入牛黃,或間用青黃散。

3. 加減神功辟邪散

生地,連翹甲,牛蒡子(生用杵),麥冬(去心用),淡竹葉,木通,貝母,生梔仁,紫花地丁,金銀花,燈心草

上藥十味。水五杯。煎取三杯。瀝去渣。分二次溫服。日再劑。

白話文:

  • 生地: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 連翹甲:連翹的果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牛蒡子(生用杵):生用牛蒡子,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透疹的功效。

  • 麥冬(去心用):去心麥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生津的功效。

  • 淡竹葉:淡竹葉,具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

  • 木通:木通,具有通淋利尿、清熱解毒的功效。

  • 貝母:貝母,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生梔仁:生梔仁,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紫花地丁:紫花地丁,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 金銀花: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 燈心草:燈心草,具有清熱利濕、生津止渴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