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方

《白喉全生集》~ 白喉寒熱錯雜證治法

回本書目錄

白喉寒熱錯雜證治法

1. 白喉寒熱錯雜證治法

寒熱二證既明。復有一種寒熱錯雜證。宜細詳之。初起畏寒微熱。疲倦。咳嗽。迨至數日。熱愈大。夜間尤甚。喉內漸起白點。日見長大。雖通身大熱如火。足趾必冷如冰。或腹痛自利。陰寒犯足太陰牌也。或心胸吵亂作嘔者。混雜之邪。擾於脾胃欲成霍亂也。或鼻出濁涕。

且見血絲者。風熱熏蒸鼻竅也。或齒牙紅腫出血。火毒熾於胃腑也。此證之迥乎不同也。察其脈兩寸浮洪而數。陽邪見陽脈也。兩尺沉細無神。陰邪見陰脈也。此脈之顯然有別也。脈證既殊。治療各異。若專作熱證。而用大苦大寒。必至嘔吐瀉痢。而脾胃敗絕。專作寒證而用麻黃炮薑桂附。

則上焦之已傷者再傷。定然吐血衄血。此皆難以救藥也。惟疏風清燥以宣於上。調中利濕以和其中。溫暖散邪以逐於下。乃克有濟。治宜辛夷散。蘇子降氣湯。藿香正氣散。加減主之。

辛夷散

辛夷(二粒),桔梗(三錢),防風(三錢,去蘆),茯苓(三錢),僵蟲(三錢),前胡(一錢五分),法夏(二錢,薑汁炒抖),蟬蛻(九隻,去頭、翅、足),白芷(二錢),川芎(二錢),黃慄芽(八分,草藥店有賣),薄荷(五分),陳茶(五錢),蒼耳(四分),木通(一錢),陳皮(一錢),粉草(一錢),生薑(一片),水煎服。

此方辛夷一派。皆驅風開竅以宣發於上。合二陳生薑除痰去濕。以調和脾胃於中。陳茶能清頭面之熱。木通能平心肺之火。以降於下。黃慄芽尤解燥熱之瘴氣。無論喉之已痛未痛。但見脈證相似即投此方。未痛者全愈。已痛者減半。如頭面浮腫去白芷加白附。胸結痰鳴氣促。

去白芷加旋覆花。小便赤澀。加茵陳、瞿麥、扁蓄。鼻孔出血或吐血。加絲茅根、藕節、側柏葉炭。

蘇子降氣湯

當歸(二錢),前胡(二錢),法夏(二錢,薑汁炒),茯苓(三錢),僵蟲(三錢),陳皮(一錢),水竹茹(一錢),厚朴(一錢,薑汁炒),蘇子(一錢),粉草(一錢),蟬蛻(九隻,去頭、翅、足),肉桂(五分,去皮蒸兌),生薑(三片),水煎服。

投前方。脈必見下虛上實。再用此方。連進二三服。取歸桂以溫養下元。蘇子降逆氣以化痰。如頸項喉內腫痛未除。肺氣不降。加葶藶子、旋覆花、栝蔞、杏仁之類。

藿香正氣散

黨參(五錢),苡仁(四錢,炒),陳米(一小杯,炒),茯苓(三錢),扁豆(三錢),藿梗(二錢),法夏(二錢,薑汁炒抖),前胡(二錢),蘇子(一錢),陳皮(一錢),厚朴(一錢,薑汁炒),腹毛(一錢),粉草(一錢),生薑(三片),水煎服。

投前二方。病勢雖退。必飲食減少。腹中脹滯微痛。或餘熱不退。或大便溏瀉。小便赤短。此脾胃困乏。餘邪滯澀。斯時再逐其邪。正氣益虛。欲補其正。邪氣未淨。宜此方以和解。既和之後。審察脈證偏盛之處。以調其氣血。使精氣神三者充。自然困倦起病根除矣。

白話文:

白喉這種病,會有寒症和熱症兩種情況,但還有一種是寒熱交雜的症狀,需要仔細分辨。一開始會怕冷、稍微發燒、感到疲倦、咳嗽,幾天後發燒會更嚴重,尤其晚上更明顯。喉嚨裡面會開始出現白點,而且越來越大。雖然全身發燙像火燒一樣,但腳趾頭卻會像冰一樣冷。有些人還會肚子痛、拉肚子,這是因為陰寒之氣侵犯了足太陰脾經。有些人則會心煩意亂、想吐,這是因為混雜的邪氣擾亂了脾胃,快要變成霍亂了。也有些人會流鼻涕,而且鼻涕混濁甚至帶有血絲,這是風熱之邪熏蒸鼻孔造成的。還有些人牙齦紅腫出血,這是火毒在胃裡太旺盛了。這種病症狀非常複雜,跟單純的寒症或熱症不一樣。

觀察脈象,如果兩寸(手腕內側靠近大拇指的地方)的脈搏浮在表面而且強勁有力、跳動快速,這是陽邪表現出來的陽脈。而兩尺(手腕內側靠近手肘的地方)的脈搏沉在深處而且細微無力,這是陰邪表現出來的陰脈。脈象明顯不一樣,所以治療方法也要不同。如果單純把它當作熱症來治療,使用大苦大寒的藥物,一定會導致嘔吐、腹瀉,讓脾胃功能徹底衰竭。如果單純把它當作寒症來治療,使用麻黃、炮薑、桂枝、附子等溫熱藥物,只會讓原本就已經受傷的上焦(心肺部位)再次受損,肯定會造成吐血、流鼻血,到時候就難以救治了。

正確的治療方法是:用疏散風邪、清除燥熱的藥物來宣通上焦,用調理脾胃、利濕的藥物來調和中焦,用溫暖散寒、驅逐邪氣的藥物來治療下焦,這樣才有可能治好。可以用辛夷散、蘇子降氣湯、藿香正氣散這幾個方子,再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來治療。

辛夷散

藥物組成:辛夷(兩粒),桔梗(三錢),防風(三錢,去除蘆葦),茯苓(三錢),僵蠶(三錢),前胡(一錢五分),法半夏(二錢,用薑汁炒過),蟬蛻(九隻,去除頭、翅膀、腳),白芷(二錢),川芎(二錢),黃栗芽(八分,中藥店有賣),薄荷(五分),陳茶(五錢),蒼耳子(四分),木通(一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一片),用水煎服。

這個方子主要以辛夷為主的藥物,都是用來驅散風邪、開通竅穴,以宣發上焦的。再搭配二陳湯和生薑,可以去除痰濕,調理脾胃。陳茶可以清除頭面部的熱邪,木通可以平息心肺之火,使之下降。黃栗芽尤其能解燥熱的瘴氣。無論喉嚨是否已經疼痛,只要脈象和症狀相似,就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如果還沒開始喉嚨痛,使用這個方子就能痊癒;如果已經開始喉嚨痛,使用這個方子也能減輕一半。如果頭面部浮腫,就去掉白芷,加入白附子;如果胸悶、痰多、呼吸急促,就去掉白芷,加入旋覆花;如果小便發紅、澀痛,就加入茵陳、瞿麥、扁蓄;如果鼻孔出血或吐血,就加入絲茅根、藕節、側柏葉炭。

蘇子降氣湯

藥物組成:當歸(二錢),前胡(二錢),法半夏(二錢,用薑汁炒過),茯苓(三錢),僵蠶(三錢),陳皮(一錢),水竹茹(一錢),厚朴(一錢,用薑汁炒過),蘇子(一錢),甘草(一錢),蟬蛻(九隻,去除頭、翅膀、腳),肉桂(五分,去皮蒸過),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服用辛夷散後,脈象會顯示下虛上實,這時再服用這個方子。連續服用兩三劑,用當歸和肉桂來溫養下元,用蘇子來降逆氣、化痰。如果頸部和喉嚨腫痛還沒消除,肺氣不下降,可以加入葶藶子、旋覆花、栝蔞、杏仁之類的藥物。

藿香正氣散

藥物組成:黨參(五錢),薏苡仁(四錢,炒過),陳米(一小杯,炒過),茯苓(三錢),扁豆(三錢),藿梗(二錢),法半夏(二錢,用薑汁炒過),前胡(二錢),蘇子(一錢),陳皮(一錢),厚朴(一錢,用薑汁炒過),腹毛(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用水煎服。

服用前面兩個方子後,雖然病情會有所減輕,但通常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輕微腹痛,或者餘熱未退、大便稀溏、小便發紅短少等症狀。這是因為脾胃虛弱,還有一些餘邪沒有清除。這個時候,如果繼續驅趕邪氣,正氣會更加虛弱;如果只想補充正氣,邪氣又沒有清除乾淨。所以應該用這個方子來調和。調和之後,要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看看哪方面偏盛,再調整氣血,使精氣神三者都充足,這樣疲倦的症狀才能解除,病根才能徹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