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針經》~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足少陽膽經

膽脈起於目兌眥入大指循歧骨內出於端注肝經

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

白話文:

足少陽膽經的經脈,起始於眼睛的外眼角,向上經過額頭和頭頂角,向下經過耳朵後面,沿著頸部在前手少陽經之前走行,到肩膀上,後面交出給後面手少陽經,進入缺盆穴。它的一條支脈,從耳朵後面進入耳朵裡面,再從耳朵前面出來,到眼睛的外眼角後面。另一條支脈,從外眼角分出,向下到顴骨前面,與手少陽經相合,抵達太陽穴,向下經過臉頰,到頸部與缺盆穴相合,往下進入胸中,貫穿橫膈,聯絡肝臟而屬於膽囊,沿著肋骨內側,到膽囊出氣的地方,環繞著乳頭,橫著進入腹股溝的陷窩中。

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中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陽陵泉也),下外輔骨之前(輔骨在陷下)。直下抵絕骨之端(絕骨外端陽輔穴)。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中。

白話文:

它的直線部分,從缺盆以下腋下,沿著胸部中央經過季脅,向下與髀厭中相合,以下順著髀陽,出膝蓋外側(陽陵泉穴),往下經過輔骨的前方(輔骨在小腿的外側陷凹處)。一直向下抵達絕骨的末端(絕骨外端的陽輔穴)。再下來出外踝的前面,沿著足跗上,進入小趾和次趾之間。它的支線部分,分出跗上,進入大趾和次趾之間,沿著大趾的岐骨內側,出其末端,再貫穿爪甲,出三毛之中。

足少陽之經,多氣少血,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有微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白話文:

足少陽經主要有氣而血少,久動即得病,會有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至不能翻身,嚴重者會出現面上有微塵、體無光澤、足外側發熱,此為陽厥,主骨。所生病證包括:頭痛、頷頭痛、目中兼刺痛、缺盆部位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病、汗出戰慄、瘧疾侵犯胸肋、大腿、膝蓋、小腿外側至脛骨、絕骨、外踝前及各關節皆痛、小趾及次趾不能運用。

2. 足厥陰肝經

肝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上注肺中

足厥陰肝之脈,起於大指聚毛之際(大敦穴也)。上循足跗上廉(太衝穴也),去內踝一寸(中卦穴也)。上踝八寸(曲泉穴也),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頑顙。連目繫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中(復交於手太陰)。

白話文:

足厥陰肝經的經脈,起於大腳趾趾甲旁(大敦穴),向上沿著腳背的上方(太衝穴),距離內腳踝一寸(中卦穴),再往上八寸(曲泉穴),與足太陰脾經相交匯,然後沿著大腿內側向上,進入陰毛中,經過生殖器,抵達小腹部,與胃相連,與肝、膽相絡屬,向上貫穿膈肌,分佈於脅肋,沿著喉嚨後方,向上到達頭頂前面(攢竹穴),與督脈相會。又連接著眼球,向上出額頭,與督脈在頭頂會合。

足厥陰之經,少氣多血,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

白話文:

足厥陰經多氣血,過度活動會生病。腰痛無法彎曲和伸展,男性會得疝氣,女性小腹腫脹。嚴重時會出現口乾,臉色蒼白脫色,這是肝臟疾病的症狀。胸部脹滿,嘔吐,腹瀉,疝氣,遺尿,尿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