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針經》~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流注指微針賦

逆為鬼而從何憂。,逆者,謂當刺之日,與病五行相行遞為鬼賊,而不順也。從者,五臟之氣,與日相和,而不相侵凌也。凡刺之理,當擇吉日,與本病之臟腑各無侵凌刑制,下針順從而何憂哉!

淹疾延患,著灸之由。,若病有久淹,因寒而虛,或陰證多寒,或是風寒濕痹腳氣之病,或是上實下虛厥逆之疾。男子勞傷,婦人血氣之屬,並可用灸。亦有不可灸者,近髓之穴,陽證之病,不可灸也。

躁煩藥餌而難拯,必取八會;,躁煩熱盛在於內者,宜取八會之氣穴也。謂腑會太倉中腕穴,臟會季脅章門穴,筋會陽陵泉穴,髓會絕骨穴,血會膈俞穴,骨會大杼穴,脈會太淵穴,氣會三焦膻中穴,此是八會穴也。

癰腫奇絡而畜邪,先由砭瘳。,經云:病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蓄積腫熱,宜砭刺出血。古者以砭石為針,《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即砭石也。今人以鈹針代之也。

況乎甲膽乙肝,丁心壬水。,甲膽乙肝者,謂五臟五腑,拘之十干,陽干主腑,陰乾主臟。故《天元冊》又曰:膽甲肝乙,小腸丙心丁,胃戊脾己,大腸庚肺辛,膀胱壬腎癸,五臟五腑,收血化精合處,便是三焦包絡二經元氣也,合為十二經遍行也。賈氏各分頭首,十日一終,運行十干,皆以五子建元日時為頭也。

生我者號母,我生者名子。,夫五行者,在人為五臟,注穴為井滎俞經合。相合為夫妻,我克者為七傳,克我者為鬼賊,我生者為子,生我者為母也。

春井夏滎乃邪在,秋經冬合乃刺矣。,此言逐回時取井滎之法也,假令春木旺刺井,夏火旺刺滎,季夏土旺刺俞,秋金旺刺經,冬水旺刺合,四時刺法,依此推之,以瀉逐時所勝之邪毒者也。聖人所謂因其時而取之,以瀉邪氣出也。

犯禁忌而病復,,禁忌者,非惟人神所在也,謂大飢大渴,大寒大熱,大飽大醉,大虛大竭,大勞大困,皆為針家之禁忌。若虛實不分,淺深不及,犯觸人神,顛倒四時,其病愈而必復,切須誡之誡之。

用日衰而難已。,本論云:病於當日之下,灸五行之刑制者,其病克而難愈也。謂心病遇庚日,肝病遇辛日,脾病遇乙日,肺病遇丁日,腎病遇己日,小腸病遇壬日,大腸病遇丙日,胃遇甲日,膽遇庚日,膀胱遇戊日,斯皆率義正氣日下受制而氣衰,刺病難愈故也。

孫絡在於肉分,血行出於支里。,孫絡,小絡也,謂絡之支別也。行於分肉之間,有血留止,刺而去之,無問脈之所會。

悶昏針運,經虛補絡須然;,本論云:若學人深明氣血往來,取穴部分不差,補瀉得宜,必無針暈昏倒之疾;或忽忙之際,畏刺之人,多針則傷,壯者氣行自己,怯者當速救療。假令針肝經感氣運,以補肝經合曲泉穴之絡;假令針肝絡血運,以補本經曲泉穴之經,針入復甦,效如起死,他皆仿此。

白話文:

流注指微針賦

逆行之刺法不必憂慮。所謂「逆」,是指行針之日與病邪的五行相克,猶如鬼賊作祟,非順從之理;所謂「從」,是指五臟之氣與行針之日相合,互不侵犯。凡是行針,都應選擇吉日,使所選之日與病灶臟腑五行不相克,順從自然,何需憂慮?

久病延宕,宜用灸法。若久病纏綿,因寒邪而致虛弱,或陰證寒盛,或患風寒濕痹、腳氣等病,或上實下虛、氣逆等症;男子勞傷,婦女血虛等病症,皆可用灸法治療。但也有不可灸的情況,例如靠近骨髓的穴位,以及陽證,都不可灸。

躁煩不安,藥物難治,則需取用八會穴。躁熱內盛者,宜取八會穴:腑會(太倉、中腕),臟會(季脅、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膻中)。

癰腫奇脈,邪氣蓄積,宜先用砭石治療。經書記載:病人脈象洪大,運行於八脈而不周全,十二經脈亦不能約束,邪氣蓄積於體內,腫脹發熱,宜用砭石針刺放血。古代以砭石為針,《山海經》記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指的就是砭石。現在則用鈹針代替。

甲膽乙肝,丁心壬水等臟腑五行關係。甲膽乙肝是指五臟六腑與十天干的對應關係,陽干主腑,陰干主臟。《天元冊》也記載:膽屬甲,肝屬乙,心屬丁,小腸屬丙,胃屬戊,脾屬己,肺屬辛,大腸屬庚,腎屬癸,膀胱屬壬。五臟六腑,藏血化精之處,是三焦、包絡二經的元氣所在,合為十二經脈運行之處。賈氏將其分為頭首,十日一循環,運行十天干,皆以五子建元日時為首。

五行生剋關係。五行在人體則為五臟,經絡穴位則為井、滎、俞、經、合五種穴位。相合者為夫妻,我克者為七傳,克我者為鬼賊,我生者為子,生我者為母。

春取井穴,夏取滎穴,以瀉邪氣。這是根據季節選擇穴位的方法。例如春天木氣旺盛,則刺井穴;夏天火氣旺盛,則刺滎穴;季夏土氣旺盛,則刺俞穴;秋天金氣旺盛,則刺經穴;冬天水氣旺盛,則刺合穴。四季刺法,依此類推,以瀉去當時盛行的邪氣。這是聖人所說的,根據時令選擇穴位,以瀉除邪氣。

犯禁忌則疾病復發。禁忌不僅指神靈所在之處,還包括大飢大渴、嚴寒酷暑、飽食醉酒、過度虛弱、勞累過度等,都是針灸的禁忌。若不分虛實,針刺深淺不當,觸犯神靈,或錯亂四時,疾病即使痊癒也必將復發,必須謹慎小心。

用日衰弱則難以痊癒。本論記載:在五行相克的凶日施治,則病情加重,難以痊癒。例如心臟病遇庚日,肝病遇辛日,脾病遇乙日,肺病遇丁日,腎病遇己日,小腸病遇壬日,大腸病遇丙日,胃病遇甲日,膽病遇庚日,膀胱病遇戊日,這些都是正氣受制而衰弱,所以針灸治療難以痊癒。

孫絡在肌肉之間,放血於支脈。孫絡是小絡,是絡脈的分支。行走於肌肉之間,如有瘀血滯留,針刺放血即可,不必考慮脈氣的匯聚處。

昏迷時針灸治療,經絡虛弱時需補絡。本論記載:若能深入了解氣血的運行規律,取穴準確,補瀉得當,則不會出現針灸暈厥等情況。若在匆忙之中,或病人害怕針刺,則針刺次數不宜過多,否則容易傷及病人;體質強健者氣血運行自如,體質虛弱者則需快速施救。例如針刺肝經,氣血運行不暢,則應補肝經的合穴——曲泉穴的絡脈;若針刺肝絡,血脈運行不暢,則應補本經的曲泉穴的經脈,針刺後即可恢復,如同起死回生一般,其他經絡治療方法亦可依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