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針經》~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針經井滎歌訣

熱病煩悶汗不出,舌強針時得自平。

【火】

勞宮心滎手掌中,中氣攣痹口中腥,

狂笑顛疾同日用,氣粗喘逆也須寧。

【土】

大陵心俞腕後尋,喜笑悲哀氣上衝,

目赤小便如赤色,狂言頭痛建時中。

【金】

間使心經掌後間,心痛嘔逆惡風寒,

熱時咽痛並驚悸,神針和忤也須安。

【水】

曲澤為合肘里存,心疼煩悶口乾頻,

肘臂筋攣多嘔血,呼吸陰陽去病根。

足少陰腎之經

癸日,戊與癸合,腎引血行

癸日癸亥時腎為井(木。),乙丑時肝為滎(火)。丁卯時心為俞(土)。己巳時脾為經(金)。辛未時肺為合(水)。癸酉時血納包絡。

白話文:

針經井滎歌訣

發燒煩躁、汗液不出,舌頭僵硬,針灸後就能改善。

【火經穴位】

勞宮穴(心經滎穴)位於手掌中央,治療中氣不足、肢體攣縮、口中有腥味,狂笑、癲癇等症狀,同日使用此穴治療效果佳,氣粗喘逆也需要用此穴。

【土經穴位】

大陵穴(心經俞穴)在手腕後方尋找,治療喜怒無常、氣血上衝,眼睛紅腫、小便赤色,胡言亂語、頭痛等症狀,在建時中使用此穴。

【金經穴位】

間使穴(心經經穴)在手掌後方之間,治療心痛、嘔吐、反胃、畏寒等症狀,發熱時咽喉疼痛伴隨心悸,神針和忤(忤逆)也需要此穴來治療。

【水經穴位】

曲澤穴(心經合穴)位於肘部內側,治療心痛、煩躁、口乾舌燥,肘臂筋攣、嘔血,針對呼吸系統陰陽失調的病症。

足少陰腎經

癸日(天干癸日),戊與癸合(戊癸合火),腎經主導血液運行。

癸日癸亥時,腎經為井穴(木性)。乙丑時,肝經為滎穴(火性)。丁卯時,心經為俞穴(土性)。己巳時,脾經為經穴(金性)。辛未時,肺經為合穴(水性)。癸酉時,血液歸納於包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