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亭目科全書》~ 內障治法 (2)
內障治法 (2)
1. 加味逍遙散
治鬱怒傷肝,眼目赤澀昏暗,婦人多有之,血虛發熱,口乾自汗,月經不調,腹痛等症。
大當歸(酒洗,一錢),白芍藥(酒炒,一錢),白茯神(去皮,一錢),白朮(土炒,一錢),北柴胡(炒,一錢),牡丹皮(一錢),蘇薄荷(三分),甘草(三分),川黃連(三分,用吳茱萸煎湯拌炒)
上咀片水煎。古方有梔仁,趙氏恐其傷胃氣,故去之。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因為情緒鬱悶、發怒而傷到肝臟,導致眼睛紅腫乾澀、視力模糊,這種情況在婦女身上很常見。還能治療因為血虛引起的發熱、口乾、容易流汗、月經不規律、腹痛等症狀。
藥材組成如下:
- 大當歸(用酒洗過,一錢)
- 白芍藥(用酒炒過,一錢)
- 白茯神(去除外皮,一錢)
- 白朮(用土炒過,一錢)
- 北柴胡(炒過,一錢)
- 牡丹皮(一錢)
- 蘇薄荷(三分)
- 甘草(三分)
- 川黃連(三分,用吳茱萸煎的湯拌炒)
將以上藥材切成薄片,用水煎煮服用。 古代的方子裡有梔子仁,但趙氏認為它會傷害胃氣,所以去掉了。
2.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或肢體重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神(一錢),棗仁(一錢),遠志(一錢),歸身(一錢),黃耆(一錢),木香(三分),甘草(三分)
上咀片水煎,龍眼肉三個為引。心藏神而主血,肝藏魂而藏血,脾藏意而統血。若思慮俱傷,而血不歸經,故有前症,治以此方,使氣血和暢,補肝實脾。血之散於外者,悉歸中州,而聽太陰所攝矣。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思慮過度導致脾臟受損,無法好好控制血液,或是出現健忘、心悸、容易受驚、盜汗、睡不著、心脾疼痛、只想躺著、食慾不佳、排便不順、肢體沉重疼痛、月經不調、分泌物異常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一錢)、白朮(一錢)、茯神(一錢)、酸棗仁(一錢)、遠志(一錢)、當歸身(一錢)、黃耆(一錢)、木香(三分)、甘草(三分)。
將上述藥材切片後用水煎煮,再加入三顆龍眼肉一起服用。心臟主管精神和血液,肝臟主管靈魂和儲存血液,脾臟主管意念和統攝血液。如果思慮過度,導致氣血不能順利運行,就會出現上述的那些症狀。用這個方子治療,可以使氣血調和順暢,補養肝臟,強健脾臟。讓原本散佈在外的血液,都回到脾臟的統攝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