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醫院編

《刺灸心法要訣》~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心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心經原絡應刺病,消渴背腹引腰疼,眩僕咳吐下泄氣,熱煩好笑善忘驚。

【注】,心經里之原穴神門,小腸表之絡穴支正,二穴應刺之證:飲水即消,背腹引腰作痛,眩暈仆倒,上咳吐,下泄氣,熱而心煩,好笑善忘,多驚。皆心與小腸經病也。

白話文:

註解,心經源穴神門,小腸表絡穴支正,這兩個穴位應刺的證狀:喝水即消瘦,背腹引腰疼痛,頭暈目眩跌倒,上吐下瀉,發熱心煩,喜歡笑又健忘,多驚多疑。這些都是心臟和小腸經絡出了問題的症狀。

2. 小腸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小腸原絡應刺病,顴頷耳腫苦寒熱,肩臑肘臂內外廉,痛不能轉腰似折。

【注】,小腸表之原穴腕骨,心經里之絡穴通里,二穴應刺之證即:顴頷耳腫,苦寒熱,肩、臑、肘、臂內外側痛,不能轉動,腰痛似折。皆小腸、心經病也。

白話文:

小腸的表穴是腕骨,心經的裡絡穴是通裏,這兩個穴位要刺治的證狀是:顴骨、頷骨、耳朵腫脹,怕冷又發燒,肩、大腿、肘、手臂內外側疼痛,不能轉動,腰痛像要斷了一般。這些都是小腸、心經的病症。

3. 腎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腎經原絡應刺病,大小腹痛大便難,臍下氣逆脊背痛,唾血渴熱兩足寒。

【注】,腎經里之原穴太谿,膀胱表之絡穴飛揚,二穴應刺之證即:大腹、少腹、脊背疼痛,大便結燥,臍下氣逆上衝,口渴吐血,兩足寒冷。皆腎、膀胱經病也。

白話文:

太谿是腎經的原穴,飛揚是膀胱表的絡穴,兩個穴位的刺合症狀包括:肚子和大腿根部疼痛、大便乾燥、臍下氣往上走、口渴吐血、兩腳冰冷,這些都是腎經和膀胱經病變的徵狀。

4. 膀胱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膀胱原絡應刺病,目脫淚出頭項疼,臍突大小腹脹痛,按之尿難溲血膿。

【注】,膀胱表之原穴京骨,腎經里之絡穴大鐘,二穴應刺之證即:目胞脫陷淚出,頭項疼痛,臍突、大腹、少腹脹痛,按之其尿難出,而溲血膿。皆膀胱、腎經病也。

白話文:

【註解】,膀胱表面的原穴是京骨穴,腎經裡面的絡穴是大鐘穴,這兩個穴位需要刺灸治療的症狀是:眼皮下垂、脫落、流淚、頭頸部疼痛、臍突、大腹、少腹脹痛,按壓這些部位時小便難以排出,小便中帶有血膿。這些都是膀胱經和腎經的病症。

5. 三焦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三焦原絡應刺病,小指次指如廢同,目眥耳後喉腫痛,自汗肩臑內外疼。

【注】,三焦表之原穴陽池,心包里之絡穴內關,二穴應刺之證即:手之小指次指如廢而不能用,目眥、耳後、咽喉腫痛,自汗,肩臑內外側疼。皆三焦、包絡經病也。

白話文:

_說明:_三焦的表穴是陽池,心包絡的絡穴是內關,這兩個穴位用於治療的症狀是:手的小指次指像廢掉了一樣不能使用,眼角、耳後、咽喉腫痛,自汗,肩胛骨內外側疼痛。這些都是三焦、心包絡經絡疾病的症狀。

6. 心包絡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心包原絡應刺病,面紅目赤笑不休,心中動熱掌中熱,胸腋臂手痛中求。

【注】,心包里之原穴大陵,三焦表之絡穴外關,二穴應刺之證即:面紅目赤,好笑不休,心中動悸,內熱,手心熱,胸腋與臂手疼痛。皆心包絡、三焦經病也。

白話文:

【說明】心包絡經的原穴是內關,三焦經的絡穴是外關穴,刺針這兩個穴道的適應症是:臉紅目赤,一直發笑不止,心裡心悸,內熱,手掌發熱,胸部、腋下和手臂疼痛。都是心包絡經和三焦經的病症。

7. 膽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膽經原絡應刺病,口苦胸脅痛不寧,髀膝外踝諸節痛,太息馬刀俠瘤癭。

【注】,膽經表之原穴丘墟,肝經里之絡穴蠡溝,二穴應刺之證即:口苦,胸、脅、髀、膝、外踝諸節疼痛,太息,馬刀癭瘤。皆膽、肝經病也。

白話文:

丘墟是膽經表層的原穴,蠡溝是肝經裡層的絡穴,這兩個穴位應當針刺的證狀包括:口苦,胸腔、脅部、大腿、膝蓋、外腳踝等關節疼痛,嘆息,還有像馬刀一樣形狀的癭瘤。這些都是膽經和肝經病變的表現。

8. 肝經表裡原絡穴主治歌

肝經原絡應刺病,頭痛頰腫脅疝疼,婦人少腹胞中痛,便難溲淋怒色青。

【注】,肝經里之原穴太衝,膽經表之絡穴光明,二穴應刺之證即:頭痛,頰腫,脅疝疼痛,婦人少腹胞中疼痛,大便難,小便淋,好怒色青。皆肝、膽經病也。

白話文:

中醫古文: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光明穴是膽經的絡穴。這兩個穴位應刺之症包括:頭痛、臉頰腫脹、肋骨彎腰疼痛、婦女少腹內疼痛、大便困難、小便淋漓、易怒面色青黑。這些都是肝膽病的症狀。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光明穴是膽經的絡穴。這兩個穴位應刺之症包括:頭痛、面頰腫脹、脅痛疼痛、婦女少腹內疼痛、大便困難、小便淋漓、易怒面色青黑。這些都是肝膽疾病的症狀。

9.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後谿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白話文:

  • 公孫穴:衝脈、胃經、心經、胸中穴位,內關穴:陰維脈、下總穴位共同經過。

  • 臨泣穴:膽經、帶脈連接相通,陽維脈、目銳穴、外關穴相逢。

  • 後谿穴:督脈、內眥穴、頸部連接相通,申脈穴、陽蹺脈、絡脈相通。

  • 列缺穴:任脈、肺經相通,陰蹺脈、照海穴、膈、喉嚨相通。

【注】,公孫二穴,是足太陰脾經穴也,通於衝脈,內關二穴,此二穴是手厥陰心包絡穴也,四穴通於陰維脈。四經會合循行之處,在胃心胸之間,故主治胃與心胸之病也。

白話文:

公孫穴和二穴都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與衝脈相通。內關穴和二穴都是手厥陰心包絡的穴位,四個穴位都與陰維脈相通。這四條經絡匯合循行的地方在胃、心、胸之間,所以主治胃與心胸的疾病。

臨泣二穴,是足少陽膽經穴也,通於帶脈;外關二穴,此二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穴也,四穴通於陽維脈。四經會合連絡之處,在於目銳眥、耳後、頰、頸、肩之間,故主治目銳眥、耳後、頰、頸、肩之病也。

白話文:

臨泣和外關這兩個穴位,都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與帶脈相通。外關和陽關這兩個穴位,都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四個穴位都與陽維脈相通。四條經脈會合聯繫的地方,在於眼睛的銳利的眥角、耳朵後面、臉頰、脖子、肩膀之間,所以主治眼睛銳利的眥角、耳朵後面、臉頰、脖子、肩膀的疾病。

後谿二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穴也,通於督脈;申脈二穴,此二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穴也,四穴通於陽蹺脈。四經會合別絡之處,在於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之間,故主治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之病也。

白話文:

後谿穴和申脈穴,都是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這四個穴位都與陽蹺脈相通。這四條經絡會聚在別絡之處,在於眼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之間,所以主治眼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的疾病。

列缺二穴,是手太陰肺經穴也,通於任脈;照海二穴,此二穴是足少陰腎經穴也,四穴通於陰蹺脈。四經會合系絡之處,在於肺系、咽喉、胸膈之間,故主治肺系、咽喉、胸膈之病也。

白話文:

列缺穴和照海穴都是手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並且連接任脈和陰蹺脈。四條經脈會合、聯絡的部位位於肺部系統、咽喉和胸隔之間,因此可以治療肺部系統、咽喉和胸隔的疾病。

10. 衝脈公孫穴主治歌

九種心疼病不寧,結胸翻胃食難停,酒食積聚腸鳴見,水食氣疾膈臍疼,腹痛脅脹胸膈滿,瘧疾腸風大便紅,胎衣不下血迷心,急刺公孫穴自靈。

白話文:

九種心口疼痛不平靜,胸悶翻胃,飲食難以下嚥,酒食積聚,腸鳴腹脹,喝水吃飯後,胃氣上逆,膈肌疼痛,腹痛,脅肋脹滿,胸膈滿悶,瘧疾,腸胃有風,大便帶血,胎衣不下,血迷心竅,緊急針刺公孫穴,自然就會痊癒。

【注】,九種心疼者:曰飲、曰食、曰風、曰冷、曰熱、曰悸、曰蟲、曰注、曰去來痛。結胸者,胸滿硬痛也。翻胃者,朝食暮吐,食難停留也。傷酒,傷食,積滯,腸胃雷鳴,水食,氣疾,膈間臍腹疼痛,兩脅作脹,胸膈滿悶,瘧疾腸風,大便下血,以及婦人胞衣不下,瘀血上攻迷心,皆宜刺此公孫穴,則立應也。

白話文:

疼痛於心臟,有九種原因:飲酒、飲食、風、冷、熱、心悸、蟲害、鬱悶阻塞,以及不明原因的疼痛。結胸是胸部有硬塊和疼痛。翻胃是早上吃進的食物晚上吐出來,食物無法停留在胃裡。傷酒、傷食、積滯,腸胃雷鳴,水腫、氣疾、膈膜和臍腹疼痛,兩肋脹滿,胸膈悶滿,瘧疾、腸風、大便下血,以及婦女生產後胎衣不下,瘀血上攻心臟,都適合針灸公孫穴,則立刻見效。

11. 陰維內關穴主治歌

中滿心胸多痞脹,腸鳴泄瀉及脫肛,食難下膈傷於酒,積塊堅硬橫脅旁,婦女脅疼並心痛,裡急腹痛勢難當,傷寒不解結胸病,瘧疾內關可獨當。

白話文:

中滿心胸悶脹疼痛,腸鳴腹瀉,甚至脫肛,食物難以嚥下,橫膈膜因飲酒而受傷,積塊堅硬橫在兩肋旁,婦女肋痛伴隨心痛,裡急腹痛勢難忍受,傷寒痊癒後留下胸中結塊的疾病,瘧疾 內關穴獨自應付。

【注】,中滿心胸痞脹,謂腹滿心胸痞脹不通快也。腸鳴泄瀉,謂暴瀉脫肛也。食難下膈傷於酒者,謂嘔吐食不能下,或因酒傷也。積塊堅硬,橫衝於脅,婦女心脅疼痛,裡急脹痛,傷寒結胸硬痛,瘧疾,裡實等病,皆刺內關,無不愈矣。

白話文:

心臟位置有氣塊塞住,胸悶脹痛,腹脹、胸部感到悶煩。肚子發出咕嚕聲,腹瀉性下痢、脫肛。因酒傷胃,因而嘔吐和食物不能被消化,或因為喝酒而受到損傷。體內有堅硬的塊狀物,在肋骨之間橫衝直撞,使婦女感到心痛、胸悶、刺痛,腹部急迫脹痛,傷寒病所引起的胸部疼痛,瘧疾,體內實熱等疾病,都可以刺內關穴,沒有治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