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心法要訣》~ 卷一 (2)
卷一 (2)
1. 行針次第手法歌
行針手法口訣多,撮要編為十二歌,取穴持溫進指攝,退搓捻留搖拔合。
【注】,十二字分次第手法歌訣,始自三衢楊繼洲。後之諸家,口訣雖多,皆不免於繁雜。今撮其要,仍編為十二歌訣,庶簡明切當,便於後學。
一、取穴歌
取穴先將爪切深,須教毋外慕其心,令彼榮衛無傷礙,醫者方堪入妙針。
【注】,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所針之穴,令氣血開,教病者心專於內,不要外馳,然後下針,使針不傷榮衛,方堪入妙也。
二、持針歌
持針之士要心雄,手如握虎莫放鬆,欲識機關三部奧,須將此理再推窮。
【注】,凡下針之士,須心小力雄,以右手持針於穴上,勢若握虎,不敢放鬆,著力旋插,直至應止之處,吸氣三口,然後提針,徐徐而用。凡機關三才奧理,欲識於心而行於針者,須將此再三推窮可也。
三、溫針歌
溫針之理最為良,口內溫和審穴方,毋令冷熱相爭搏,榮衛宣通始安祥。
【注】,凡下針,必先將所用之針,入於口中,使之溫熱,審定穴所,方可與刺。勿令冷熱相爭,庶血氣調和,而得安祥也。
四、進針歌
進針理法取關機,失經失穴最不宜,陽經取陷陰經脈,三思已定針之愈。
【注】,凡下針,要病人神氣定,息數勻,醫者亦如之。關機最密,切勿太忙,須細審經絡穴所在何部分,不可輕施其針,失於經絡穴所也。如在陽部,必取筋骨間陷下之處,則不傷於筋骨;如在陰分郄膕之內動脈相應間,則以爪重切經絡,少待片時,方可進針,而不傷於榮衛。又必三思已定,然後下針,病可愈矣。
五、指循歌
部分經絡要指循,只為針頭不緊沉,推則行之引則止,調和血氣使來臨。
【注】,凡下針,若氣不至,用指於所屬部分經絡之路,上下、左右推而行之,引而止之,往來循之,使氣血上下均勻,針下自然氣至沉緊,得氣即瀉之意也。
六、攝法歌
攝法原因氣滯經,大指爪甲切莫輕,以指攝針待氣至,邪氣流行針自輕。
【注】,凡攝針者,因針下邪氣滯澀不行也。隨經絡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氣流行,則邪氣不能滯澀,而針下自覺活動矣。
七、退針歌
退針手法理要知,三才訣內總玄機,一部六數三吸氣,須臾疾病自然愈。
【注】,凡退針,全在手法,三才之內,皆有要訣玄機,不可不知。如欲退針,必須緩緩而出,自地部退至人部,再漸退至天部,俱用少陰之六數瀉之,每一部六數,須要少停,三部共行三六一十八數,令病人吸氣三口,隨吸隨提,徐徐退至天部,其疾病自然除矣。
八、搓針歌
搓針瀉氣最為奇,氣至針纏莫就移,渾如搓線攸攸轉,急則纏針肉不離。
【注】,搓針者,凡進、退、搓、捻,皆催其氣至以瀉邪氣也。如覺針下氣緊,切勿就移,須用瀉法,但微微動轉,如搓線之狀,若摶之太緊,必至肉纏針頭,邪氣滯澀,而不能除矣。
九、捻針歌
捻針指法不相同,一般在手兩般功,內外轉移行上下,助正伏邪疾自輕。
【注】,凡捻針時,雖一般在手,而指法不同,故功有兩般也。如欲治上,則大指向外捻,外捻者令其氣向上也;如欲治下,則大指向內捻,內捻者令其氣至下也。內捻為之補,外捻為之瀉。如經絡向下者,轉針頭逆之則為迎也;經絡向上者,移針頭順之則為隨也。指法得宜,則正氣自復,而邪氣自退矣。
十、留針歌
留針取氣候沉浮,出入徐徐必逗留,能令榮衛縱橫散,巧妙玄機在指頭。
【注】,留針者,凡出針至於天部,入針至於地部,須在皮膚肌肉間徐徐容留,令榮衛宣散方可出針入針。若出針太急,則血隨針出,反傷榮衛,其巧妙玄機,全在指頭也。
十一、搖針歌
搖針三部皆六搖,依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開無窒礙,邪氣退除病自消。
【注】,搖針者,如出針三部欲瀉之際,每一部搖二三搖,多者不過六搖而已。以指捻針,如扶人頭搖之之狀,使孔穴開大,無有窒礙,庶邪氣退除而病愈矣。
十二、拔針歌
拔針之時切勿忙,閉門存神要精詳,不沉不緊求針尾,此訣須當韞錦囊。
【注】,凡針畢拔針,最要精詳,不可輕率忙亂也。如欲出針,須待針下氣緩,不沉不緊,覺輕動滑快,方以右指捻住針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針穴,及穴外之皮,令針穴門戶不開,神氣內存,然後拔針,庶不致於出血。此針家要訣,須當韞於錦囊也。
2. 行針分寸法歌
行針分寸中指傳,屈指中節兩紋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長短肥瘦審經權。
【注】,行針取分寸法,以同身寸法為準,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節,屈指兩紋尖,相去為一寸,童稚亦如之。雖人身有長短,體有肥瘦,入針之分數不一,而身形之長者,其指節亦長,身形短者,其指節亦短,但隨其長短,以取分寸,則自准矣。肥人肌肉肥厚,血氣充滿,宜刺三分半;瘦人肌肉瘦薄,血氣未盛,宜刺二分。然雖如此,猶當有經有權,不可執一而論。如遇不肥不瘦之人,只在二三分之間,酌量取之可也。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屈指兩紋尖相去為一寸。取稻稈心量,或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縮為準,用繩則伸縮不便,故多不準。
白話文:
針灸取穴的寸數,可以參考中指的長度來測量,男的用左手,女的用右手,將中指彎曲,第二節的兩個指節紋路尖端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寸。小孩子也是這樣量。雖然每個人的身高有高矮,體型有胖瘦,下針的深淺會不一樣,但身材高的人,他的指節也會長,身材矮的人,他的指節也會短,只要依照他自己的指節長度來量,尺寸自然就會準確。胖的人肌肉厚實,氣血旺盛,下針可以深一點,約三分半;瘦的人肌肉薄弱,氣血不足,下針可以淺一點,約二分。雖然如此,還是要根據經絡的狀況來決定,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來判斷。如果遇到不胖不瘦的人,針的深淺就在二分到三分之間,可以自己斟酌調整。
男人用左手,女人用右手中指的第二節,彎曲時兩個指節紋路尖端間的距離就是一寸。可以用稻草稈的中心部分或是薄竹片來測量,因為這些東西容易折斷、不會伸縮,比較準確;用繩子因為會伸縮,測量起來比較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