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逐日人神閉
初一、十一、廿一日:足拇、鼻柱、手小指。
初二、二十、廿二日:外踝、髮際、外踝位。
初三、十三、廿三日:股內、牙齒、足及肝。
初四、十四、廿四日:右腰間、胃脘、陽明手。
初五、十五、廿五日:並口內、遍身、足陽明。
初六、十六、廿六日:同手掌前、又在胸。
初七、十七、廿七日:內踝、氣衝、及在膝。
初八、十八、廿八日:辰腕內、股內、又在陰。
初九、十九、廿九日:在尻、在膝、脛後。
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內踝、足跣覓。
白話文:
初一、十一、二十一日:腳大拇指、鼻子中間的骨頭、手的小指頭。
初二、二十、二十二日:腳外側的踝骨、額頭的髮際邊緣、腳外側的踝骨位置。
初三、十三、二十三日:大腿內側、牙齒、腳和肝臟。
初四、十四、二十四日:右邊的腰部、胃部、手陽明經。
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嘴巴裡面、全身、足陽明經。
初六、十六、二十六日:和手掌前面一樣的地方、又在胸部。
初七、十七、二十七日:腳內側的踝骨、氣衝穴、以及在膝蓋。
初八、十八、二十八日:手腕內側、大腿內側、又在陰部。
初九、十九、二十九日:在尾椎骨、在膝蓋、小腿後方。
初十、二十、三十日:腰部背部、腳內側的踝骨、腳底。
2. 九宮尻神歌
尻神所在足根由坤內外踝聖人留震宮牙腨分明記巽位還㞐乳口頭中宮肩骨連尻骨面目背從乾上游手膊兌宮難砭灸艮宮腰項也須齒宮膝肋針難下坎肘還肚脈求為聲精休尻神法萬病無于禁忌憂
此乃神農所制,一歲起坤,二歲震,逐年順飛九宮,周而復始,行年到處則所生敗體,切忌針灸,若誤犯之,重則喪命,輕則發癰疽之疾也。
白話文:
尻神(臀部神靈)的位置,起源於腳跟,從坤卦內外腳踝處開始,是聖人所留下的。震卦的位置則在腿肚子(小腿)上,要清楚地記住。巽卦的位置則回到臀部、陰部及乳房,一直到頭部。中宮的位置則在肩胛骨,與臀骨相連。乾卦的位置則在臉、眼睛、背部上方移動。兌卦的位置在手臂、肩膀,這裡很難使用針灸。艮卦的位置則在腰部及脖子,也要注意。齒卦的位置則在膝蓋、肋骨,這裡不容易下針。坎卦的位置在手肘,回到腹部,要探索其脈搏,用來判斷聲音、精氣等身體狀況。遵循尻神的法則,各種疾病都可避免,不用擔心禁忌。
這(尻神圖)是神農氏所制定,從一歲開始在坤卦的位置,二歲在震卦的位置,每年依序順著九宮的位置移動,周而復始。當你年齡走到哪個位置時,那個位置相對應的身體部位就會出現衰敗的狀況,切記不能在此處進行針灸。如果誤犯了這個禁忌,嚴重的話會喪命,輕則會產生癰疽等疾病。
3. 大乙人神歌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巳醜左足求春分左脅倉門震乙卯日見定為仇,立夏戊辰巳巳異陰絡宮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辰日正直應喉離首頭,立秋玄委宮右手戊申巳未坤上游,秋分倉果西方兌辛酉還從右脅謀,立冬左足加新洛戊戌巳亥乾位收,冬至坎方臨葉蟄壬子腰尻下竅流,五臟六腑並臍腹招遙諸戊巳中州潰,治癰疽當須避犯其天忌疾難瘳。
白話文:
從立春開始,在東北方的艮位,以天留戊寅和巳丑這兩個時間點開始,病症會出現在左腳。到了春分,病症則會轉移到左脅的倉門穴,這天如果是震乙卯日,則病症會難以治療。立夏時,在戊辰和巳巳這兩個時間點,病症會跑到陰絡宮的左手,讓人感到憂愁。夏至當天,如果時辰是丙辰日,病症會直接影響到喉嚨和頭部。立秋時,病症會從玄委穴開始,出現在右手,時間點是戊申和巳未,位置在西南方的坤位。秋分時,病症會跑到西方兌位的倉果穴,位置在右脅,時間點是辛酉。立冬時,病症會回到左腳,位置是新洛穴,時間點是戊戌和巳亥,位置在西北方的乾位。冬至時,病症會跑到北方的坎位,影響到腰部、臀部和下陰,時間點是壬子。五臟六腑和肚臍腹部這些地方的疾病,都與戊巳這些時間點有關,這些時間點在身體的中州部位容易潰爛。治療癰疽等疾病,必須避開這些時間點,否則會犯了天忌,疾病難以痊癒。
4. 孫思邈針十三鬼穴歌
百邪癲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四針掌後大陵穴,入寸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鋥鋥。
第六卻尋大杼上,入發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要溫。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間使鬼市上。十針上星,名鬼堂。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鋥鋥。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
此是先師真口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白話文:
癲狂等怪病,用針灸有十三個穴位必須記住。針刺的時候,先扎鬼宮穴,再扎鬼信穴,沒有不見效的。一個個從頭開始找穴位,男生從左邊開始扎,女生從右邊開始。第一針扎在人中穴,名為鬼宮,針從左邊刺入,右邊出針。第二針扎在手大拇指指甲下方,名為鬼信,刺入約0.3公分深。第三針扎在腳大拇指指甲下方,名為鬼壘,刺入約0.2公分深。第四針扎在手掌後面的大陵穴,刺入約1.5公分深,稱為鬼心。第五針扎在申脈穴,名為鬼路,用火針燒灼三下,讓針體發亮。
第六針找在大杼穴上方,髮際線內一寸處,稱為鬼枕。第七針扎在耳垂下方約0.5公分處,名為鬼床,要用溫針。第八針扎在承漿穴,稱為鬼市,針從左邊進,右邊出,你要記住。第九針扎在間使穴,鬼市穴的上方。第十針扎在上星穴,名為鬼堂。第十一針扎在陰部下方縫線的三壯穴,女性則在玉門頭,名為鬼藏。第十二針扎在曲池穴,稱為鬼臣,用火針燒灼也要七下,讓針體發亮。第十三針扎在舌頭中間,這個穴位必須稱為鬼封。手腳兩邊的穴位要相對刺,如果只有一個單獨的穴位,就扎那一邊。
這些是先師的真正口訣,瘋狂的惡鬼都會跑得無影無蹤。
5.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里起璇璣。脾病血氣先合谷,後刺三陰交莫遲。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痹取肩髃。卻若轉筋並眼花,先針承山次內踝。腳氣痠疼肩井先,次尋三里陽陵泉。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湧泉。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里內。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衝陽。牙疼頭痛兼喉痹,先刺二間後三里。胸膈痞滿先陰交,針到承山飲食喜。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三里先後看。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冷風溫痹針行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靈。此是桑君真口訣,時常莫作等閒輕。
白話文:
天星秘訣很少人知道,這種方法專門區分前後順序來施針。如果是胃裡有積存的食物,先在背後找三里穴,然後再針刺頭上的璇璣穴。脾臟有病導致氣血不順,要先針合谷穴,再接著針三陰交穴不要耽誤。如果是中了邪氣,要先針間使穴,手臂彎曲麻木要針肩髃穴。如果腳抽筋或眼睛昏花,先針承山穴,接著針內踝穴。腳氣痠痛,要先針肩井穴,然後再找三里穴和陽陵泉穴。如果是小腸連著肚臍疼痛,要先針陰陵穴,接著針湧泉穴。耳鳴或腰痛,先針五會穴,然後再針耳門穴和三里穴。
小腸氣痛要先針長強穴,接著針大敦穴不要著急。腳軟難以行走,先針絕骨穴,然後再找條口穴和衝陽穴。牙痛、頭痛或喉嚨腫痛,先針二間穴,然後再針三里穴。胸口悶脹不舒服,先針陰交穴,針完承山穴後飲食就會變得順暢。肚子脹大腫脹,先針水分穴,然後瀉建里穴。傷寒過了時間沒有發汗,要看看期門穴和三里穴的前後施針情況。寒性瘧疾、臉腫或腸鳴,先取合谷穴,然後取內庭穴。寒邪導致肢體麻痹不靈活,要針哪裡?先取環跳穴,然後取陽陵穴。
手指疼痛彎曲拘攣,針少商穴效果很好,按照這個方法施針沒有不靈驗的。這是長桑君真正的口訣,平時不要把它當作普通的輕忽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