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上 (11)
卷之上 (11)
1. 標由賦
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大小不利而病生病者,治其本;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又云,得病日為本,傳病為標也。
淺深者,刺陽經必中榮,須淺而臥針,無傷於衛也;刺陰分必中衛,須深而立針,無損於榮也。此謂陰陽標本淺深之道也。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逕。
此言用針之法有住痛移疼之功者,必先以針左行左轉而得九數,復以右行右轉而得六數。此乃陰陽交貫之道也。經脈亦有交貫,如太陰肺之列缺,交於陽明大腸之路;陽明胃之豐隆,別走於少陽之逕。此之謂也。
豈不聞,臟腑病求門海俞募之類?俞者,五臟六腑之俞也。
門海者,如章門、氣海之類。俞者,五臟六腑之俞也。俱在背部二行中,募者,臟腑之募。肺募中府,心募巨闕,胃募中脘,肝募期門,膽募日月,脾募章門,腎募京門,大腸募天樞,小腸募關元,但三焦包絡膀胱而無募矣。此言五臟六腑之有病,必取此門海俞募之穴而刺之,最微妙矣。
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
原者十二經之原也,別陽別也,交陰交也,會八會也。夫十二原者,膽原丘墟,肝原太衝,小腸原腕骨,心原神門,胃原衝陽,脾原太白,大腸原合谷,肺原太淵,膀胱原京骨,腎原太谿,三焦原陽池。八會者,血會膈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筋會陽陵泉,骨會大杼髓,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此言經絡血氣凝結不通者,必取此原別交會之穴而刺之。
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
根結者,十二經之根結也。靈樞經云,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大倉也;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也;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堂也;太陽根於至陰,結於目也;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鉗耳也;少陽根於竅陰,結於耳也;手太陽根於少澤,結於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於關衝,結於天牖外關也;手陽明根於商陽,結於扶突偏歷也;手三陰之經下載,不敢強注。又云,四根者,耳根、鼻根、乳根、腳根也。
三結者,胸結、肢結、便結也。此言能究根結之理,依上文標本之法,刺之則疾無不愈也。
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刺,無不效。
八法者,奇經八脈也。公孫仲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捻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後谿,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肺任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五門者,天地配合,分於五也。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主客者,公孫主內關,客也;臨泣主外關,客也;後谿主申脈,客也;列缺主照海,客也。
白話文:
標由賦
疾病先出現症狀(標)後才出現內臟病變(本)的,治療其症狀;疾病先出現內臟病變後才出現煩躁心慌的,治療其根本;大小便不通的,治療其症狀;大小便通暢的,治療其根本;大小便不通且病情加重的,治療其根本;病情發展到有餘的,本標兼治,先治根本,後治症狀;病情發展到不足的,本標兼治,先治症狀,後治根本。又說,得病那一天是根本,病症傳變是症狀。
針灸淺層還是深層,刺陽經必須刺中榮氣,需要淺刺平臥針法,以免傷到衛氣;刺陰經必須刺中衛氣,需要深刺直立針法,以免損傷榮氣。這就是陰陽、標本、淺深之道。
治療疼痛遷移,取穴應選擇經絡相互交接貫通的穴位。
這說明針灸方法有治療疼痛遷移的功效,必須先用針向左旋轉九次,再向右旋轉六次。這是陰陽交貫的方法。經脈也相互交貫,比如肺經的列缺穴,與大腸經相通;胃經的豐隆穴,別行於少陽經。這就是這個道理。
難道沒有聽說過,臟腑病症要尋找門、海、俞、募等穴位嗎?俞穴,是五臟六腑的俞穴。
門、海穴,如章門、氣海等穴。俞穴,是五臟六腑的俞穴。都在背部兩行之中;募穴,是臟腑的募穴。肺的募穴是中府,心的募穴是巨闕,胃的募穴是中脘,肝的募穴是期門,膽的募穴是日月,脾的募穴是章門,腎的募穴是京門,大腸的募穴是天樞,小腸的募穴是關元,但三焦、包絡、膀胱沒有募穴。這說明五臟六腑有病,一定要取這些門、海、俞、募穴位針刺,最為精妙。
經絡阻塞不通,要尋找原、別、交、會穴位。
原穴是十二經的原穴;別是經脈的別絡;交是經脈的陰交;會是八會穴。十二原穴:膽原丘墟,肝原太衝,小腸原腕骨,心原神門,胃原衝陽,脾原太白,大腸原合谷,肺原太淵,膀胱原京骨,腎原太谿,三焦原陽池。八會穴:血會膈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筋會陽陵泉,骨會大杼,髓會大杼,臟會章門,腑會中脘。這說明經絡氣血凝滯不通,一定要取這些原、別、交、會穴位針刺。
更要深入探究四根三結,根據標本施治針刺,沒有治不好的。
根結是十二經的根結。靈樞經說:太陰經根於隱白,結於大倉;少陰經根於湧泉,結於廉泉;厥陰經根於大敦,結於玉堂;太陽經根於至陰,結於目;陽明經根於厲兌,結於鉗耳;少陽經根於竅陰,結於耳;手太陽經根於少澤,結於天窗、支正;手少陽經根於關衝,結於天牖、外關;手陽明經根於商陽,結於扶突、偏歷;手三陰經的治療,不敢用力過猛。又說,四根是耳根、鼻根、乳根、腳根。
三結是胸結、肢結、便結。這說明能夠探究根結的道理,根據上面標本的方法針刺,疾病沒有不痊癒的。
只要運用八法五門,區分主客穴位針刺,沒有不有效的。
八法是奇經八脈:公孫、仲脈、胃心、胸鄉、內關、陰維、下廉、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後谿,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也通列缺,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五門是天地相配,分為五種: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主客穴位:公孫為主穴,內關為客穴;臨泣為主穴,外關為客穴;後谿為主穴,申脈為客穴;列缺為主穴,照海為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