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楊敬齋針灸全書》~ 卷之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6)

1. 背部二行左右四十六穴

中行各開寸五分,第一大杼,二風門,肺俞三柱,厥陰四、五柱之下是腎俞、督俞六柱,膈俞七、八柱無俞,肝九、覓膽俞下十一脾俞二柱,下胃俞、知一、焦腎俞、氣海俞十三、十四、十五大腸俞、關元俞、怎量十六、十七柱兩傍,十八柱下小腸俞十九柱中是膀胱中膂內俞柱二十、白環二十一柱量上窌、次窌、中與下一空二空俠腰踝,此為背部之二行,又有會陽、陰、尾傍。

白話文:

中央各行開口是五寸,第一是「大杼」,第二是「風門」,肺俞有三個穴道,厥陰有四、五個穴位,往下是腎俞,督俞有六個穴道,膈俞有七、八個穴位沒有穴道,肝俞有九、十個穴道,往下膽俞有十一個穴道,脾俞有兩個穴道,往下胃俞、知一、焦俞腎俞、氣海俞有十三、十四、十五個穴道,大腸俞、關元俞、怎量十六、十七個穴道兩傍,十八個穴道往下是小腸俞,十九個穴道中間是膀胱中膂內俞穴,二十、二十一為白環穴道,脊椎往上中間空隙,左右兩旁都有間隙,脊椎往下的空隙,這屬於背部第二行,然後又有會陽、陰、尾旁。

2. 背部三行二十八穴

去脊左右各三寸,第二柱下名附分魄戶,第三柱下取膏肓,四柱下三分神堂,第五譩譆,六膈關,七柱,八魄門,陽綱,十意舍,十一胃倉,十二柱下覓肓門,十三直肋間志室,十四柱下看胞肓二穴,十九取秩邊,二十柱下止。

白話文:

  1. 脊椎兩側各三寸,第二根肋骨下稱為「附分魄戶」。

  2. 第三根肋骨下取「膏肓」。

  3. 第四根肋骨下三分為「神堂」。

  4. 第五根肋骨下為「譩譆」。

  5. 第六根肋骨下為「六膈關」。

  6. 第七根肋骨下為「七柱」。

  7. 第八根肋骨下為「魄門」。

  8. 胃腸道為「陽綱」。

  9. 十一根肋骨下為「意舍」。

  10. 十二根肋骨下為「胃倉」。

  11. 十三根肋骨下覓「肓門」。

  12. 十四根肋骨下看「胞肓」二穴。

  13. 十九根肋骨下取「秩邊」。

  14. 二十根肋骨下停止。

3. 側頸部左右十八穴

曲頰之後名天容,缺盆之上尋天牖,完骨之下,發際上天柱之穴。天容後頸上大筋是天窗,扶突後寸天鼎,雙扶突人迎後寸半。缺盆肩下橫骨當人迎穴,在頸大脈,此穴禁灸令人傷水突穴在人迎下氣舍,又居天突傍。

白話文:

曲頰之後有一塊骨頭叫作天容,缺盆之上是天牖穴,完骨穴與天柱骨之間,發際部位,天容穴位於後頸上大筋處,天窗穴位於扶突穴的後面一寸處,在天鼎穴的上面,雙扶突穴人迎穴的後面一寸半處。缺盆穴位於肩下橫骨,正對著人迎穴,在頸部的大動脈上,這個穴位禁止灸刺,否則會傷水。突穴位於人迎穴的下方氣舍穴的位置,又緊鄰天突穴。

4. 膺部中行七穴

天突,喉下宛宛中,璇璣突下一寸,逢璣下一寸,華蓋穴,蓋下寸六分,紫宮穴,玉堂宮下一寸六,兩乳中間是膻中,中庭,膻下仍寸六,四穴各寸六分同。

白話文:

天突:在喉結下方的凹陷處,璇璣穴下的一寸處。

逢璣:在璇璣穴下一寸處。

華蓋穴:在璇璣穴下六寸三分處。

紫宮穴:在玉堂宮下一寸六分處。

膻中:在兩乳之間的凹陷處。

中庭:在膻中下六寸三分處。

上述穴位各個之間的距離都是六寸三分。

5. 膺部二行左右十二穴

腧戶之傍,仁寸所。巨闕之下,尋腧府。府下寸六分,彧中。彧中寸六,神藏。逢神下寸六,靈墟穴。墟下寸六,到神封。封下寸六,步。即是膺部二行穴盡矣。

白話文:

在輸穴的旁邊,是仁寸穴。在巨闕穴的下方,可以找到輸穴的中心。在這個中心向下六分,是彧中穴。在彧中穴向下六分,是神藏穴。在神藏穴向下六分,是靈墟穴。在靈墟穴向下六分,是到神封穴。在到神封穴向下六分,是步穴。這些就是膺部二行的穴位結束的地方。

6. 膺部三行十二穴

腧府之傍二寸,尋穴名氣戶。生胸襟、庫房、屋翳、膺窗,共各去一寸六分。真乳中正,當乳之上、乳根、乳下六分相。

白話文:

在脊椎兩旁二寸的地方,尋找穴位,名為氣戶。從氣戶開始,分別向上、下、左、右各一寸六分,依次是生胸襟、庫房、屋翳、膺窗。在乳房的正中央,從乳頭向上、下、左、右各六分,依次是真乳中正、乳之上、乳根、乳下。

7. 膺部四行十二穴

氣戶兩傍二寸分,巨骨之下尋雲門,云下一寸是中府;周榮穴下六分,胸鄉、天溪並食竇各下一寸六分同。

白話文:

氣戶兩旁兩寸的位置,巨骨下方可以找到雲門穴,雲門穴下方一寸是中府穴;周榮穴下方六分處,以及胸鄉、天溪和食竇穴各自下方一寸六分的位置相同。

8. 側腋部八穴

腋下三寸名淵,腋腹前一寸名承筋。天池在乳後一寸,大包腋下六寸真。

白話文:

腋下三寸的地方稱為淵,腋腹前方一寸的地方稱為承筋。天池穴位於乳後一寸,大包穴在腋下六寸的位置。

9. 腹部中行十五穴

腹部中行,尋鳩尾蔽骨之下五分是巨闕。在尾下一寸,尾下二寸上脘記,尾下三寸中脘名,尾下四寸是建里,尾下五寸下脘中,尾下六寸水分比。神闕臍中氣舍,真臍下一寸陰交是,臍下寸半氣海中,臍下二寸石門裡,臍下三寸名關元,臍下四寸中極底,曲骨尾際陷中求,會陰兩陰間是矣。

白話文:

腹部正中線上,找到鳩尾骨的下面五分是巨闕穴。在巨闕穴下一寸是上脘穴,巨闕穴下二寸是中脘穴,巨闕穴下三寸是下脘穴,巨闕穴下四寸是建裏穴,巨闕穴下五寸是氣舍穴。神闕穴位於肚臍正中,真臍下一寸是陰交穴,臍下寸半是氣海穴,臍下二寸是石門穴,臍下三寸是關元穴,臍下四寸是中極穴,在尾骨尖端與肛門之間的凹陷處是會陰穴。

10. 腹部二行左右二十二穴並三行二十四穴

幽門寸半,巨闕邊下去一寸,通谷然陰都石關及商曲肓俞中注四滿連氣穴大赫並橫骨各下一寸,分明言幽門兩傍寸半,是名曰不容。依法取下,有承滿與梁門關門太乙滑肉止以上各下一寸,當天樞二穴俠臍傍樞下一寸,外陵是陵下二寸名大巨水道。在巨下三寸,道下二寸歸來比氣衝,又在歸來下鼠鼷之上一寸許。

白話文:

幽門穴位於肚臍上六寸的部位,巨闕穴在肚臍往上約三寸的地方,通谷穴在肚臍旁開約一寸五分,陰都、石關、肓俞、中注、四滿、連氣、大赫、橫骨穴都在此附近,離肚臍約三寸五分。不容穴在幽門穴旁開約三寸五分,取穴時下取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太乙穴、滑肉門穴,每穴往下取約三寸五分。當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約二寸處,俠臍穴在肚臍旁開約一寸五分,樞穴在肚臍下約三寸五分。外陵穴在大巨穴下方約三寸五分,水道穴在大巨穴下方約五寸五分。歸來穴在大巨穴下方約七寸,比氣衝穴在歸來穴下方約三寸五分,鼠鼷穴在比氣衝穴下方約三寸五分。

11. 腹部四行左右十四穴

期門在腹肝之募,不容穴傍寸半,取日月門下五分,求腹哀穴下一寸所大,橫哀下三分,看府舍在結下三寸,橫下五寸,衝門斷。

白話文:

期門穴位於腹部肝臟的募穴,不容穴旁開一寸半,取日月門穴下五分,求腹哀穴下一寸的大椎穴,橫向哀穴下三分,看府舍穴在結穴下三寸,橫向五寸,衝門穴斷開。

12. 側脅部左右十二穴

章門脾募,季筋端臨骨,腰中京門,看帶脈,腋下一寸八五,樞帶下三寸,安五寸三分,章門下維道有穴,真無價,居髎合取八寸,三脅堂二骨門,腋下

白話文:

章門穴是脾臟的募穴,在季筋的末端,靠近骨頭。

腰中的京門穴,可以觀察帶脈的氣血盛衰。

腋下1寸8分處,是樞帶穴。

樞帶穴下3寸,是安穴。

章門穴下的維道有穴,是真無價穴。

居髎穴與八寸合取,三脅堂在兩塊骨頭之間。

腋下

先針無病手足

手中指相合炙之尤妙

其證身體強直,有汗者柔痓,與汗者剛痓

腰背重痛,心腹脹滿,指甲黑,舌卷,唇黑,四肢不語

大小便結滯而脹,非氣滿也,宜下之

白話文:

首先針刺沒有生病的手腳

手的中指相對合起來灸治特別好

這種症狀表現為身體僵硬,如果出汗的是柔痙,不出汗的是剛痙

腰部和背部沈重疼痛,心腹部脹滿,指甲變黑,舌頭捲曲,嘴唇發黑,四肢無法說話

大小便不通暢且脹滿,這不是因為氣滯,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

13. 定取四花穴法

灸骨蒸癆瘵若人初得此疾即便如此法灸之無不效者,但醫者多不得真穴以致有誤也。今具直格使後學者一見了然無誤,豈非活人之心哉。

白話文:

灸骨蒸癆病的方法:如果有人剛得這種病立即使用灸法的,沒有不有效的。只是醫生大多找不到正確的穴位,導致有所失誤。現在此方法具體說明,使後學者一看便知道,不致誤。這豈不是活人的心思嗎?

先用細繩一條約三四尺,以蠟抽之勿令展縮。令病人平身正立,以繩頭男取左足,女取右足,從大拇指頭比齊,從腳板底踏定,引繩至腳跟中心,向後直上腳肚貼肉,至膝腕肉⿱秋月中大橫紋截斷。次令患人解發分開兩邊,要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乃平身正塵。將前截索子一頭從鼻端齊按之,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當脊骨,引繩向下至蠅盡處當脊骨以墨點記之(此墨點不是灸穴)。

白話文:

首先用一根三到四英尺長的細繩,用蠟塗在上面,以防止它伸縮。讓病人平躺,然後用繩子的頭端,男人取左側腳,女人取右側腳,從大拇指頭比齊,踩在腳掌底部,把繩子拉到腳跟中心,然後筆直往上拉到小腿肚,緊貼著皮膚,到膝蓋內側的中間橫紋處截斷。然後讓病人鬆開頭髮,分成兩邊,要露出頭頂的縫隙,從前額中央平分到後腦勺,然後端正身體。把前面截斷的繩子的一端放在鼻尖上,然後順著頭頂的縫隙向上拉,一直到後腦勺,貼著皮膚垂下來,放在脊椎骨上,再把繩子向下拉到尾骨處,在脊椎骨上用墨點做記號(這個墨點不是灸穴)。

別以稻稈心令病人合口,將稈心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勾起稈心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中樣齊兩吻截斷,將此稈展直於先在脊以墨記之。取中橫墨勿令高下於稈心兩頭以墨點記之中是灸穴,名曰患門二穴。初灸七壯,累灸一百壯妙。初只灸此二穴。以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項向前平結喉骨後至大杼骨俱以點記,向前兩垂與尾鳩尾齊即截斷。

白話文:

不要用稻草芯讓病人閉上嘴,將稻草芯按於嘴脣上,從兩邊到下巴,然後將稻草芯的中心向上彎曲到鼻樑根部,與人中一樣齊,在嘴脣兩邊切斷。將稻草展開,與先在脊椎骨上以墨跡記住的位置對齊,在中橫墨線的位置上不要高於或低於稻草芯的兩端,以墨點記住,這就是灸穴,稱為「患門」二穴。初次灸七壯,累計灸一百壯效果最佳。最初只灸這兩個穴位。讓病人平躺端坐,稍微收縮胳膊,取一根繩子繞在脖子上,向前平結在喉骨後,到大杼骨的位置都用墨點記住。在前兩邊垂下,與尾鳩尾骨平齊就截斷。

翻繩向後,以繩原點結喉墨放大杼上,大杼墨放結喉,結喉放骨中,雙繩頭齊會處,以墨點記(此不是灸穴)。別取稈心,令其人合口無得動,唉橫墨齊兩吻截斷之,還於背上墨記處,脊中橫量兩頭點之,此是穴,又將循脊直量上下點之,此是灸穴,名曰四花。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迨瘡愈疾未愈,依前法複穴,故云累灸至百壯,俱當脊骨上兩穴,切宜少矣。一次只可灸三五次,多灸恐人蜷背。

白話文:

將繩子向後翻轉,讓繩子的起點和頸部氣管部位相連,然後由頸部氣管部位連接到大杼穴上,再從大杼穴連接到頸部氣管部位,最後再從頸部氣管部位連接到骨頭中間部位,繩子的兩端同時連接在一起,在連接處做上墨點記號(這不是灸穴)。再取一半的稈心,讓病人閉上嘴巴,不能動,橫著用墨線兩端齊平嘴脣截斷,再把這截稈心放在背部墨點記號處,橫著量測脊柱兩邊的距離,然後在兩邊點上墨點,這就是穴位,另外,還要沿著脊柱垂直量測上下兩端,然後在上下兩端點上墨點,這就是灸穴,叫做「四花」。第一次灸七壯,之後依序累計灸到一百壯,如果瘡口已經癒合,但疾病還沒有痊癒,就要按照先前的步驟重複灸孔,所以說要累計灸到一百壯,都要在脊椎骨上的兩個穴位上灸,最重要的是要少灸一點。一次只能灸三到五次,如果灸太多,可能會導致病人蜷曲背部。

凡灸此六穴,亦要足三里,以瀉火氣為妙。若女人纏帛裹足,以至短少,所謂第一次患門穴難以准量,但取右手肩髃穴貼肉量至中指為盡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穴灸之,其穴備載於後,次灸四花穴亦效。予嘗觀人初有此疾,即與依法灸之,無有不效,但恐病根深固,依此灸之。

白話文:

在對這六個穴位進行灸療時,還需要對足三里穴進行灸療,因為這可以很好地去除火氣。如果女性纏裹雙腳,導致雙腳變短,那麼所謂的初次患病時門穴難以準確測量。這時,可以取右手肩髃穴貼近皮膚,然後測量至中指的長度即可,這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不過,最好不要只對膏肓穴進行灸療,這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在後面有詳細記載。此外,再對四花穴進行灸療也有效。我曾經看過一個人剛患上這個疾病,我立即按照這個方法對他進行灸療,結果他很快就痊癒了。但是,我擔心的是,如果疾病根源深固,那麼按照這個方法進行灸療可能就不會有效果了。

此上二穴,名曰患門,下四穴名,四花,故曰,四花六穴

治癰疽騎竹馬灸法,不問男女諸般發背癰疽奶癰並治

白話文:

這兩個穴位,稱為患門;下面的四個穴位,稱為四花,所以合稱為四花六穴。

治療癰疽的騎竹馬灸法,不分男女,各種發背、癰疽、乳癰都能治療。

用竹片作圈仔闊二分頓在瘡上,將藥填平,以艾灸之。第一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曲橫紋起薄篾一條,量過中指肉盡處,指甲不量剪斷。第二以男左女右中指屈中節兩紋頭剪斷為一寸,此係同身寸法為則。

白話文:

用竹片做成二分寬的圓圈,放在瘡口上,將藥填充平整,用艾灸燻烤。首先,從男左女右的手臂腕中曲橫紋開始,用薄篾剪下一條,量過中指肉盡處,不包括指甲剪斷。其次,以男左女右的中指屈中節兩紋頭剪斷為一寸,這是一寸的標準尺寸。

先令病人脫去上下衣服,以大竹槓一條跨定,兩人隨徐徐扛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傍更以兩人扶定,母令搖動不穩,卻以前量長篾貼定竹槓豎起,從尾骶骨貼脊量至篾盡處,以筆點記,不是灸穴,卻用後取同身寸篾取兩寸平㫄自中穴橫量束各一寸方是穴,可灸三七壯。此二穴專治癰疽惡瘡發背瘰癧諸風灸之立效。

白話文:

首先讓病人脫去上衣和下衣,拿一根大竹槓,讓病人跨在竹槓上,兩個人慢慢地抬起竹槓,保持病人的雙腳大約離地5寸的高度,旁邊再由兩個人扶著,確保竹槓不會晃動。

然後用事先量好的竹篾,貼在竹槓上,從尾骶骨開始,沿著脊椎骨一直量到竹篾的盡頭,用筆做上記號。這些不是針灸的穴位,而是用來取穴的。

然後取一根和病人身高相同的竹篾,從中間量出2寸,再從這個位置橫量1寸,這纔是穴位。可以在這個穴位上灸3到7壯。

這兩個穴位專門治療癰疽、惡瘡、發背、瘰癧等疾病,灸之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