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續刻 (12)

回本書目錄

續刻 (12)

1. 至真要大論

以苦堅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即此之義)。

司天之氣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木氣升而不降,故以酸瀉)。熱淫所勝,平以鹹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收其浮熱)。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酸而辛,則非飲矣),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燥濕),佐以甘(益土)、辛(散滯),以汗為故而止(得汗則濕外泄)。燥淫所勝,平以苦濕(苦而濕,則燥得其潤),佐以酸(生液)、辛(潤燥),以苦下之(燥甚非攻下不除)。寒淫所勝,平以辛(散寒)、熱(回陽),佐以苦甘(濟和辛熱),以鹹瀉之(傷寒大胃則為裡熱者,宜以鹹瀉之)。

○李頻湖曰:司天主上半年,天氣司之,故六淫謂之所勝,上淫於下也,故曰平之;在泉主下半年,地氣司之,故六淫謂之於內,外淫於內也,故曰治之。當其時反得勝已之氣者,謂之反勝。六氣之勝,何以徵之?如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是也。

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澀,秋不數,是為四塞(春弦,夏數,秋澀,冬沉,脈之常也。若春至沉脈盡去,夏至弦脈盡去,冬至澀脈盡去,秋至數脈盡去,已雖專王,而絕去其母氣矣,是謂四塞,五臟不相交通也)。

參見曰病,復見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一部之中,參見諸脈狀,此乘侮交至也;既見於本部,復見於他部,此淫氣太過也。未去而去為本氣不足,來氣有餘;去而不去為本氣有餘,來氣不足)。反者死(反謂春脈澀、夏脈沉、秋脈數、冬脈緩。反見勝已之脈,故死)。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風類不一,故曰諸風;掉搖,眩運也)。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收斂,引急也;腎主寒水之化,凡陽氣不達,則營衛凝聚,形體拘攣)。諸氣膹(音憤)郁,皆屬於肺(膹,喘急;郁,不暢也)。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腫者,腫於外;滿者,滿於中;痞脹是也)。諸熱瞀瘛(抽掣),皆屬於火。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熱甚則瘡痛;熱微則瘡癢;心屬火化熱,故瘡瘍屬於心也)。諸厥固泄,皆屬於下(厥,逆也;固,溲便閉也;泄,溲便不禁也。下謂腎也。腎居五臟下,兼水火之司。陰精衰則火獨治而有熱厥;命門衰,則水獨治而有寒厥。腎開竅於二陰。其水虧火盛,則精液乾枯為熱結;陰虛則無氣,致清濁不化為寒閉。腎家水衰,則火迫注遺為熱泄;命門火衰,則陽虛失禁為寒泄)。諸痿(萎同)喘嘔,皆屬於上(肺主氣;肺熱葉焦,則手足無以受氣,故有筋痿、肉痿、脈痿、骨痿諸症。息氣急曰喘,病在肺;聲逆上曰嘔,病在胃口,故皆上焦之病)。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作噤,咬牙也;鼓,鼓頷也;慄,戰也。神能御形謂之神守。禁鼓慄而神不能支持,如喪失神守,皆火之病。若心火亢極,反兼水化制之,故為寒慄者,火之實也;若陰勝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者,火之虛也)。

○瘧氣之發,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

腎臟虛弱乾燥,需急食辛辣食物滋潤它;腎臟需要堅固,則需食用苦味食物使其堅固,這就是其義理所在。

若司天之氣(上半年之氣)受風邪侵襲過盛,則需用辛涼之品為主,佐以苦甘之味,用甘味緩解,用酸味瀉下(因為木氣上升而不下降,所以用酸味瀉下)。若受熱邪侵襲過盛,則需用鹹寒之品為主,佐以苦甘之味,用酸味收斂(收斂浮熱)。若受濕邪侵襲過盛,則需用苦熱之品為主,佐以酸辛之味(酸辛則非飲矣,指藥性而非飲水),用苦味燥濕,用淡味瀉濕。若濕邪上盛且伴有熱邪,則需用苦溫之品(燥濕)為主,佐以甘味(益土)和辛味(散滯),以發汗為治法,使濕邪從體表排出。若受燥邪侵襲過盛,則需用苦濕之品(苦濕則燥邪得潤)為主,佐以酸味(生津液)和辛味(潤燥),用苦味瀉下(燥邪過甚,不攻下則不能去除)。若受寒邪侵襲過盛,則需用辛熱之品(散寒回陽)為主,佐以苦甘之味(調和辛熱),用鹹味瀉下(傷寒導致胃中積熱者,宜用鹹味瀉下。李頻湖曰:司天之氣主宰上半年,天氣主導,故六淫之邪謂之「所勝」,上邪侵襲下部,故曰「平之」。在泉之氣主宰下半年,地氣主導,故六淫之邪謂之「於內」,外邪侵襲內部,故曰「治之」。)。當疾病發生時,反而是得到勝過已有的氣,謂之「反勝」,六氣的勝負如何判斷呢?例如:燥邪過盛則地土乾燥,暑邪過盛則地土炎熱,風邪過盛則地土震動,濕邪過盛則地土泥濘,寒邪過盛則地土龜裂,火邪過盛則地土堅固,以此類推。

春天脈象不沉,夏天脈象不弦,冬天脈象不澀,秋天脈象不數,這是正常的脈象(春弦、夏數、秋澀、冬沉是脈象的常態)。如果春天脈象沉,夏天脈象弦,冬天脈象澀,秋天脈象數,這些脈象都消失了,雖然專屬某個季節,卻失去了其母氣,這就是所謂的「四塞」,五臟之間失去了相互溝通。脈象參見過一次叫做「病」,再次見到還叫「病」,尚未消失卻已經消失叫「病」,消失卻沒有消失也叫「病」。(一部之中參見諸脈狀,此乘侮交至也。既見於本部,復見於他部,此淫氣太過也。未去而去為本氣不足,來氣有餘。去而不去為本氣有餘,來氣不足。)脈象反常則死(反常是指春天脈象澀,夏天脈象沉,秋天脈象數,冬天脈象緩。反常的脈象出現,故而死亡)。

所有風邪導致的眩暈,都屬於肝臟病變;所有寒邪導致的收縮拘緊,都屬於腎臟病變;所有氣機鬱滯導致的喘息,都屬於肺臟病變;所有濕邪導致的腫脹,都屬於脾臟病變;所有熱邪導致的昏迷抽搐,都屬於火邪病變;所有疼痛、瘙癢、瘡瘍,都屬於心臟病變;所有厥逆、便秘、腹瀉,都屬於下焦(腎臟)病變;所有痿證、喘息、嘔吐,都屬於上焦(肺、胃)病變;所有禁聲、牙關緊閉、震顫、如喪失神志,都屬於火邪病變。(瘧疾發作,陽氣與陰氣相搏,則陰邪實而陽氣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