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續刻 (9)
續刻 (9)
1. 刺志論
(吳注作虛實要論○次刺禁論之後)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氣盛。谷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納穀也)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盛身寒。此謂反也。氣虛身熱此謂反也。谷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谷不入而氣多。此謂反也。脈盛(陽實)血少(陰虛)此謂反也。
脈少(陽虛)血多(陰虛)此謂反也。氣盛身寒。得之傷寒(寒傷形)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暑傷氣)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氣不生長)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肺也。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或酒或飲。中於熱也)脈大血少者。脈(中)有風氣水漿不入。
此之謂也(此釋上文反者為病之詞)夫實者氣入也(邪實)虛者。氣出也(正氣漏泄)氣實者。熱也(陽盛)氣虛者寒也(陽虛)入實者。右手開針空也(凡刺實。持針搖大其道是也)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凡刺虛。以手推闔其門是也○此用針補瀉法)
白話文:
(這篇接續在《次刺禁論》之後,吳氏的註解稱之為《虛實要論》)
氣的狀況和形體的狀況都旺盛,氣的狀況和形體的狀況都虛弱,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不是這樣,就是生病了。穀物消化旺盛,氣的狀況也旺盛;穀物消化虛弱,氣的狀況也虛弱,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不是這樣,就是生病了。(穀,是指攝入的食物)脈象旺盛,血也充足;脈象虛弱,血也虛少,這是正常的現象。如果不是這樣,就是生病了。氣旺盛卻身體寒冷,這就稱為反常。氣虛弱卻身體發熱,這也稱為反常。吃了很多食物,但氣卻不足,這也稱為反常。不吃東西,氣卻很足,這也稱為反常。脈象強盛(陽氣實),但血卻不足(陰氣虛),這也稱為反常。
脈象微弱(陽氣虛),但血卻很多(陰氣盛),這也稱為反常。氣旺盛卻身體寒冷,這是因為感受了傷寒(寒邪傷了形體)。氣虛弱卻身體發熱,這是因為感受了暑邪(暑邪傷了氣)。吃了很多食物,但氣卻不足,這是因為曾經有過失血的情況,或是濕氣積聚在下半身(氣無法正常生長)。吃得很少,氣卻很足,這是因為邪氣侵犯了胃和肺。脈象細小但血卻很多,這是因為體內有熱邪(可能是因為飲酒或飲品造成的熱邪)。脈象粗大但血卻很少,這是因為脈管內有風邪或氣,水液無法進入。
以上這些都是在解釋前面所說的「反常就是病」的意思。所謂的實,是指氣進入體內(邪氣實)。所謂的虛,是指氣從體內散失(正氣洩漏)。氣實,表示身體有熱(陽氣盛)。氣虛,表示身體有寒(陽氣虛)。針刺實證,要用右手開大針孔(凡是針刺實證,要握住針柄搖動,使其孔道擴大)。針刺虛證,要用左手閉合針孔(凡是針刺虛證,要用手推合針孔)。(這是在說明針刺的補瀉方法)
2. 五運行大論
(次四時刺逆從論之後)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此原東方生生之理)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氣由化生。物因氣化)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得木化者。其氣柔軟)在藏為肝。其性為暄(音萱溫暖也)其德為和。
其用為動。其色為蒼(淺青色)其化為榮(物色榮美)其蟲毛(毛蟲得木氣)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風氣剛強是木之變。摧拉。折壞也)其眚(災也)為隕(墜落也)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此東方之生化)怒傷肝。悲勝怒(悲憂為肺之志)風傷肝。燥勝風(金氣勝木)酸傷筋辛勝酸(此東方木氣偏勝為病。
平以西方金令也)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此原南方生生之理)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心主血脈)在藏為心。其性為暑其德為顯(明)其用為躁(動)其色為赤。其化為茂(萬物茂盛)其蟲羽(火性飛越)其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炎爍焦枯是火之變)其眚燔焫(焚燒)其味為苦。
其志為喜(此南方之生化)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此南方火氣偏勝為病。平以北方水令也)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此原中央生生之理)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土氣充實)在藏為脾。其性靜堅(土養萬物)其德為濡。
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盈(萬物充盈)其蟲倮。(露體也)其政為謐(音密靜也)其令雲雨其變動注(風動而注。濕勝而兼風木之化。亢承之理也)其眚淫潰(淫雨崩潰)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此中央之生化)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脾。酸勝甘(此中央土氣偏勝為病。
平以東方木令也)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此原西方生生之理)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金白堅成)在藏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萬物收斂)其蟲介(皮甲堅固)其政為勁(金體剛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青蒼落(色蒼敗落。肅殺之令太過也)其味為辛。
其志為憂(此西方之生化也)憂傷肺。喜勝憂燥傷皮毛。熱勝燥(舊本熱傷皮毛。寒勝熱。吳注改此)辛傷皮毛。苦勝辛(此西方金氣偏勝為病。平以南方火令也)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此原北方生生之理)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
在藏為腎其性為懍(戰慄)其德為寒。其用為藏(舊本闕藏字)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其政為靜。其令霰(音線)雪(舊本闕二字。吳注補霰。雪。一作閉塞)其變凝冽(寒凝嚴冽)其眚冰雹(音泊)其味為咸其志為恐(此北方之生化也)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
白話文:
(緊接在前面討論四季刺法逆從的內容之後)
東方產生風,風產生木。木產生酸味。酸味滋養肝臟,肝臟滋養筋脈,筋脈滋養心臟(這是東方生生不息的道理)。在天象中,它對應著玄冥之氣;在人體中,它體現為道;在地理中,它體現為化育。化育產生五味,道產生智慧,玄冥之氣產生神。化育產生氣(氣由化育產生,萬物因氣而變化)。神在天象中表現為風,在地理中表現為木,在人體中表現為筋,在氣機中表現為柔和(得木氣滋養者,其氣柔軟)。在臟腑中,它對應肝臟,其特性是溫暖,其德性是平和。
它的作用是動,它的顏色是淺青色,它的變化是榮美(萬物顏色鮮亮),它的蟲類是毛蟲(毛蟲得木氣而生),它主導的政令是疏散,它發布的命令是宣發,它的變化是摧折(風氣剛強是木的變化,摧折是折斷的意思),它的災禍是墜落,它的味道是酸,它的情志是怒(這是東方木的生化特性)。發怒會傷害肝臟,悲傷可以剋制憤怒(悲傷憂愁是肺的情志)。風邪會傷害肝臟,乾燥可以剋制風邪(金氣可以剋制木氣)。酸味會傷害筋脈,辛味可以剋制酸味(這是東方木氣偏盛導致的疾病,需要用西方金的特性來調和)。
南方產生熱,熱產生火。火產生苦味。苦味滋養心臟,心臟滋養血液,血液滋養脾臟(這是南方生生不息的道理)。在天象中,它對應著熱;在地理中,它對應著火。在人體中,它體現為脈搏;在氣機中,它體現為呼吸(心主血脈)。在臟腑中,它對應心臟,其特性是炎熱,其德性是顯明,它的作用是躁動,它的顏色是紅色,它的變化是茂盛(萬物茂盛生長),它的蟲類是羽蟲(火性向上飛越),它主導的政令是光明,它發布的命令是鬱熱蒸騰,它的變化是炎熱焦灼(炎熱焦灼是火的變化),它的災禍是焚燒,它的味道是苦,它的情志是喜悅(這是南方火的生化特性)。過度喜悅會傷害心臟,恐懼可以剋制喜悅。熱邪會傷害氣,寒邪可以剋制熱邪。苦味會傷害氣,鹹味可以剋制苦味(這是南方火氣偏盛導致的疾病,需要用北方水的特性來調和)。
中央產生濕,濕產生土。土產生甘味。甘味滋養脾臟,脾臟滋養肌肉,肌肉滋養肺臟(這是中央生生不息的道理)。在天象中,它對應著濕;在地理中,它對應著土;在人體中,它體現為肌肉;在氣機中,它體現為充實(土氣充實)。在臟腑中,它對應脾臟,其特性是安靜堅實(土滋養萬物),其德性是濡養。
它的作用是化育,它的顏色是黃色,它的變化是充盈(萬物充盈生長),它的蟲類是裸蟲(沒有毛髮或鱗甲的蟲類),它主導的政令是靜謐,它發布的命令是雲雨,它的變化是動而下注(風動而產生雨水,濕氣過盛又兼具風木的變化,這是相承的道理),它的災禍是淫雨潰決,它的味道是甘,它的情志是思慮(這是中央土的生化特性)。過度思慮會傷害脾臟,憤怒可以剋制思慮。濕邪會傷害肌肉,風邪可以剋制濕邪。甘味會傷害脾臟,酸味可以剋制甘味(這是中央土氣偏盛導致的疾病,需要用東方木的特性來調和)。
西方產生燥,燥產生金。金產生辛味。辛味滋養肺臟,肺臟滋養皮膚毛髮,皮膚毛髮滋養腎臟(這是西方生生不息的道理)。在天象中,它對應著燥;在地理中,它對應著金;在人體中,它體現為皮膚毛髮;在氣機中,它體現為堅固成就(金的特性是堅硬且具有成就)。在臟腑中,它對應肺臟,其特性是涼爽,其德性是清肅,它的作用是固斂,它的顏色是白色,它的變化是收斂(萬物收斂),它的蟲類是介蟲(皮甲堅固的蟲類),它主導的政令是剛勁,它發布的命令是霧露,它的變化是肅殺之氣,青色的植物衰敗凋落(顏色蒼敗凋落,是肅殺之氣太過導致),它的味道是辛,它的情志是憂愁(這是西方金的生化特性)。憂愁會傷害肺臟,喜悅可以剋制憂愁。燥邪會傷害皮膚毛髮,熱邪可以剋制燥邪(舊本認為熱邪會傷害皮膚毛髮,應該是寒邪可以剋制熱邪)。辛味會傷害皮膚毛髮,苦味可以剋制辛味(這是西方金氣偏盛導致的疾病,需要用南方火的特性來調和)。
北方產生寒,寒產生水。水產生鹹味。鹹味滋養腎臟,腎臟滋養骨髓,骨髓滋養肝臟(這是北方生生不息的道理)。在天象中,它對應著寒;在地理中,它對應著水;在人體中,它體現為骨骼;在氣機中,它體現為堅實。
在臟腑中,它對應腎臟,其特性是寒慄,其德性是寒冷,它的作用是封藏,它的顏色是黑色,它的變化是肅殺,它的蟲類是鱗蟲,它主導的政令是安靜,它發布的命令是霰和雪(舊本缺少這兩個字,吳注補上霰和雪,一說為閉塞),它的變化是寒冷凝結,它的災禍是冰雹,它的味道是鹹,它的情志是恐懼(這是北方水的生化特性)。恐懼會傷害腎臟,思慮可以剋制恐懼。寒邪會傷害血液,燥邪可以剋制寒邪。鹹味會傷害血液,甘味可以剋制鹹味(這是北方水氣偏盛導致的疾病,需要用中央土的特性來調和)。
五種氣的運行是輪流更替的,各自有其先後的次序(對應時令運行的氣)。如果不在其位,就會成為邪氣(例如木氣在火的位置,金氣在木的位置等)。如果處在其位,就會成為正氣(各氣在本身的位置)。氣機相順應,則變化輕微(子氣在母氣的位置,母氣在子氣的位置)。氣機不相順應,則變化嚴重(剋制自己的氣與自己剋制的氣)。氣有餘,則可以剋制自己所剋制的氣,而反過來欺侮所不能剋制的氣(例如木氣已經剋制土氣,反而反過來欺侮金氣)。氣不足,則自己所不能剋制的氣會反過來欺侮自己,而自己所剋制的氣,也會輕視自己而欺侮自己(例如金氣剋制木氣,土氣反而欺侮木氣)。欺侮反而會受到邪氣侵擾(開始是欺侮別人以求勝利,最終自己反而受到邪氣侵擾)。欺侮反而受到邪氣侵擾,是因為缺少敬畏之心(敬畏,是指剋制。五行之氣,必然有所敬畏和顧忌,才能夠堅守自己的位置,這就如同《六微旨大論》中所說的承製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