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六 (7)
卷六 (7)
1. 齒牙病
齒牙者。腎之標。統屬足少陰經。齒根肉曰齦。東垣曰上齦隸於坤土。足陽明之脈貫絡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之脈貫絡也。上爿痛。喜寒飲而惡熱。取足陽明也。下爿痛。喜熱飲而惡冷。取手陽明也。
白話文:
牙齒是腎臟的外現,屬於足少陰經。牙齒的根部肉叫做牙齦。劉完素說,上牙齦屬於坤土,是足陽明經脈貫通的地方,靜止不動。下牙齦咀嚼東西,永不停息,是手陽明經脈貫通的地方。上牙齦疼痛,喜歡喝冷飲,厭惡熱飲,治療時應取足陽明經。下牙齦疼痛,喜歡喝熱飲,厭惡冷飲,治療時應取手陽明經。
牙床腫痛。齒痛搖動。或黑爛脫落。世人皆作腎虛治。不知此屬陽明濕熱症也。蓋齒雖屬腎。而生於牙床。上下床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於土也腸胃傷於美酒厚味膏粱甘滑之物。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得安。而動搖黑爛脫落也。治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而齒固矣。
白話文:
牙齦腫痛,牙齒疼痛搖動,甚至發黑腐爛脫落。世人皆以為是腎虛所致,其實這是陽明濕熱症。牙齒雖然隸屬於腎,但它生長在牙齦上,而牙齦的上、下部分都屬於陽明經,與大腸、胃相連,就像樹木生長在土壤中一樣。當腸胃受到美酒、厚味、膏粱、甘滑之物所傷害時,會導致濕熱上攻,牙齦就會變得不潔淨,從而腫脹疼痛,甚至出血或生蟲。因此,牙齒無法安穩生長,就會動搖、發黑、腐爛、脫落。治療應該以瀉去陽明經的濕熱為宜,那麼牙齦就會清淨,牙齒就會堅固。
2. 骨槽風
耳前腮頰痛引筋骨。寒熱如瘧。牙關緊閉不能進食。不待腐潰而齒便脫落。此風毒竄入骨槽所致。初則堅硬難消。宜用生薑片熱頰車穴。艾灸二七壯。針刺齒齦以泄其毒。以冰硼元明粉為散吹搽。內服降火化痰消腫之劑久則瘡口難合非參耆歸芍補托兼肉桂麥冬桔梗白朮之類不能破結斂肌若腐腫不消。虛熱不退形焦體削者。不治。
白話文:
耳朵前面、臉頰疼痛,累及筋骨,寒熱交替發作,像瘧疾一樣。牙關緊閉,不能進食。牙齒還沒有腐爛,就已經脫落了。這是風毒侵入骨槽引起的。初期牙齒堅硬難消,應該用生薑片熱敷臉頰的車穴,用艾灸灸二、七壯。針刺齒齦來發散風毒,用冰片、元明粉混合成粉末,吹敷患處。內服降火化痰、消腫的藥物。久了,瘡口難以癒合,如果不服用人參、黃耆、當歸、芍藥、補託、桂皮、麥冬、桔梗、白朮等藥物,就不能破瘀斂肌。要是腫爛不消退,虛熱不退,形體消瘦的人,無藥可治。
3. 痹病
風寒濕三氣雜合。則壅閉經絡。血氣不得通行而為痹。凡人氣行脈外。血行脈內。氣虛則麻血虛則木。麻木不已則偏枯痿廢。經曰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也。
白話文:
風寒濕三種氣同時存在人體中,就會阻塞經絡。血氣無法通行而導致痹症。一般來說,氣在脈外運行,血在脈內運行。氣虛就會麻木,血虛就會僵硬。麻木不癒,就會偏枯痿廢。經書上說:營氣虛弱,就會失去知覺;衛氣虛弱,就會無法使用。營氣和衛氣都虛弱,就會失去知覺也無法使用。
濕痹者。濕邪痹其身中之陽氣也。利其小便。則陽氣通行無礙。而關節之。痹並解矣。設小便利已。而關節之痹不解。必其人陽氣為濕所持。而不得外泄。或但。頭間有汗而身中無汗。反欲得被蓋向火者。又當微汗以通其陽也。
白話文:
濕痹,是指濕邪阻滯體內陽氣運行所致的痹證。促進小便通暢,則陽氣運行無阻,關節痹阻也隨之解除。若小便已通利,而關節痹阻不除,必定是患者的陽氣被濕邪阻滯,無法宣發外散。或者只有頭部出汗,而身體其他部位不出汗,反而想蓋被子靠近火源,這種情況也應當微微發汗,以通暢陽氣。
酒濕痹症口眼喎斜。舌強肢廢。渾似中風。當瀉濕毒。從微汗微下之法。
皮痹者。邪在皮膚癮疹風瘡搔之不痛。宜疏風養血。故皮膚枯燥者。由血虛風邪也。腫而易癢者。兼濕熱也。
白話文:
患有酒濕引起的痹症,出現口眼歪斜,舌頭僵硬,四肢無力,症狀很像中風。應該要排除濕毒,採用微微出汗和輕微通便的方法來治療。
皮膚痹症的情況,邪氣停留在皮膚,會出現癢疹和風疹,抓了之後不會感到疼痛。應該使用疏散風邪和滋養血液的方法來治療。所以皮膚乾燥的人,是由於血液不足加上風邪所致。如果腫脹並且容易發癢,則是同時伴有濕熱。
4. 痛風
痛風即痛痹也。又經言熱勝則痛濕勝則腫。大率血熱沸騰。或涉冷。坐濕當風熱血得寒。汙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輕則骨節疼痛。走注四肢。難以轉移。甚則身體瘰塊。或腫如匏。或痛如掣。以其痛循歷節甚如虎咬。名曰白虎歷節風
白話文:
痛風就是痛痹。中醫古籍記載,人體內熱盛則疼痛,濕盛則腫脹。痛風一般是因血熱沸騰,或突然遭受寒冷,或因受濕受風,熱血遇寒,汙濁凝結成塊。通常晚上痛得厲害,因為晚上是陰氣盛行的時候。輕者是骨節疼痛,四肢疼痛轉移困難。嚴重的則會身體長膿腫塊,有些腫脹如匏瓜,有些疼痛如被猛烈拉扯。由於疼痛沿著關節行走,非常劇烈,像老虎咬噬,因此稱之為白虎歷節風。
上體痛。宜祛風豁痰。散熱微汗。下體痛。宜流濕行氣。和血舒風。陰虛則脈弦散。而重在夜。陽虛。則脈虛大而重。在晝。亦有氣血兩虛。而陰火作痛者。既屬虛症。而似實症。最宜詳辨。如年高舉動則筋痛者。是血不能養筋。名曰筋枯。難治。
白話文:
上半身疼痛,應當祛除風寒,化解痰濕,微微出汗即可。下半身疼痛,應當疏通濕氣,運行氣血,調和血脈,舒緩風氣。陰虛之人,脈象細而散,疼痛多在夜晚。陽虛之人,脈象微弱卻洪大,疼痛多在白天。還有一種氣血兩虛,陰火作祟引起的疼痛,既屬於虛症,又類似實症,必須仔細辨別。例如年紀大的人,稍微活動就會筋骨疼痛,這是因為血氣不足,不能濡養筋骨,稱為筋枯,很難治療。
5. 鶴膝風
鶴膝風乃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內熱食減。肢體攣痛。膝骨日大而上下肌肉枯細若傷於肝腎者六味地黃湯為主。若見症口乾頭暈。並用補中益氣湯。飲食少。胸膨脹大便泄。並用六君子湯若欲作膿或潰後十全大補湯。佐以大防風湯初起須用蔥熨可以內消膿水清稀。肌肉不生。並用八珍十全大補湯。臍腹冷疼腳膝無力。頭暈吐痰。小便頻數。並用八味丸
白話文:
鶴膝風是因足三陰經虧損,風邪趁虛而入,導致內熱、食慾減退,肢體攣痛纏足膝向上膝骨逐日長大,而上下肌肉枯瘦,如同傷於肝腎一般。以六味地黃湯為初始處方,若有口乾頭暈的症狀,可添加補中益氣湯。如果飲食減少、胸中脹滿、大便洩,還可以加上六君子湯。若有膿或潰後的情況,可用十全大補湯,配合大防風湯。對於初始發作的鶴膝風,可使用蔥熨法,有助於消除膿水、恢復肌肉生長。若肌肉仍無法生長,可以加上八珍十全大補湯。臍腹冷痛,腳膝無力,頭暈吐痰,小便頻數等症狀,可使用八味丸。
古方治小兒鶴膝風用六味加鹿茸牛膝共八味不治其風。其意最善小兒非必為風寒濕所痹。多因先天所稟腎氣衰薄陰寒凝聚於腰膝而不解。從外可知其內也。故以六味丸補腎中之水以鹿茸補腎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節而壯裹擷之筋。此治本不治標之法也,凡肘膝腫痛。臂胻細小者名鶴膝。
白話文:
一種古老的配方,用來治療小兒鶴膝風,使用六味加鹿茸牛膝,總共八種藥物,但無法治癒風。其用意最適合小兒,不一定是由風寒濕所引起的痹症。大多數是因為先天稟賦的腎氣衰弱,陰寒凝聚在腰膝而無法散開。從外表可以知道其內在的情況。所以用六味丸來補益腎中的水,用鹿茸來補益腎中的火。用牛膝引導到骨節,並增強包裹著它的筋。這是一種治本不治標的方法。凡是肘部、膝蓋腫痛,手臂、大腿細小的,稱為鶴膝。
風以其象鶴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兩膝腫大胻腿枯細不能屈伸俗謂之鼓槌風總由風寒濕三氣流注之為病腫痛者必有邪滯枯細者。必因血虛。凡治此者必以養血為主。有風者兼散風有寒濕者兼去寒濕由邪郁成熱者。宜滋陰清火有痢。後而成者此。以瀉痢亡陰。尤宜補腎。
如腫硬不痛而色白者此不愈也。
屈膝散,治鶴膝
白話文:
風(膝腫病)的患處腫脹形狀酷似鶴膝,因此根據形狀命名。有時僅僅只有膝腫脹,大腿卻逐漸消瘦枯萎不能屈伸,俗稱為「鼓槌風」。總是由於風邪、寒氣、濕氣三種病邪流注而成病。腫脹疼痛者一定是有邪氣阻塞,消瘦枯萎者一定是因為血虛。凡治療此病者,必須以補養氣血為主。有風邪者兼用藥物祛散風邪,有寒濕者兼用藥物去除寒濕,由邪氣鬱結而成熱者,宜滋養陰液,清化虛火有痢疾,之後發作此病者,是因為瀉痢祛除了體內陰液,此時更應該補益腎臟。
何首烏(男便浸曬),天花粉,荊芥穗,鹿茸(各五錢),苦參(女便浸曬),防風,薏苡仁,牛膝(各一錢)
白話文:
-
何首烏(男人使用時浸泡曬乾):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的功效。
-
天花粉:具有清熱生津、涼血解毒、止瀉止痢的功效。
-
荊芥穗:具有疏風解表、發汗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鹿茸(五錢):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補氣血的功效。
-
苦參(女人使用時浸泡曬乾):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
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清熱利尿的功效。
-
牛膝: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功效。
肥皂核肉(一兩)共為粗末。每用三錢。同冷飯糰四兩。牯豬油六錢。黏米。綠豆。各一撮。水四碗。煎至一碗。分作三次溫服。
熨藥方,治寒濕痹痛。麻木不仁。
白話文:
肥皂核肉(一兩)搗碎成粗末。每次用三錢。加入冷飯糰四兩。牯豬油六錢。黏米。綠豆。各少許。加水四碗。煎煮成一碗湯。分作三次溫服。
川烏,草烏,蓽茇,甘松,山柰(各五錢)
上為粗末。炒熱。布包熨痛處。
白話文:
川烏、草烏、附子、甘松、山柰(各22.5公克)
一治腿膝背腰胸腹諸痛。用川椒(為末)水薑(切碎等分)蔥(三莖)鹽(一撮)小麥麩面(四五合)微火炒熱布包熨患處亦效。
白話文:
一種治療腿、膝蓋、背部、腰部、胸部和腹部疼痛的方法。
材料:四川花椒(磨成粉)、水、生薑(切碎,與花椒末等量)、蔥(三根)、鹽(一撮)、小麥麩皮(四五兩)。
做法:
-
將四川花椒磨成粉,與水混合。
-
將生薑切碎。
-
將蔥切碎。
-
將四川花椒末、水、生薑碎、蔥碎、鹽和小麥麩皮一起放入鍋中翻炒。
-
將炒好的藥材用布包起來,趁熱敷在患處。
功效:
治療腿、膝蓋、背部、腰部、胸部和腹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