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失血

咳血吐血(有補遺)

間使,列缺,太淵,魚際,神門,百勞,風門,肺俞,肝俞,脾俞,乳根,上脘,三里

白話文:

咳嗽帶血或吐血的情況,可以針灸以下穴位:間使、列缺、太淵、魚際、神門、百勞、風門、肺俞、肝俞、脾俞、乳根、上脘、三里。

2. 肺痿肺癰

(有補遺)

肺痿,咳嗽上氣喘急。口中反有濁唾涎沫。為肺痿之病。

肺俞(灸三壯),氣戶,太淵

肺癰,咳嗽吐臭痰。胸中隱隱痛。自汗喘急。呼吸不利。便是肺癰之候。

尺澤,太淵,列缺,少商,合谷,間使,太陵,支溝,肺俞(灸三壯),庫房

白話文:

肺痿患者,咳嗽時會上氣不接下氣,呼吸急促,嘴裡還會有濁唾涎沫。這是肺痿病症的表現。

治療肺痿可以用灸法,在肺俞穴灸三壯,並針刺氣戶穴和太淵穴。

肺癰患者,咳嗽時會吐出臭痰,胸部隱隱作痛,容易出汗,呼吸急促,呼吸不暢,這些都是肺癰的徵兆。

治療肺癰可以用針刺尺澤、太淵、列缺、少商、合谷、間使、太陵、支溝穴,並在肺俞穴灸三壯,以及針刺庫房穴。

按金匱云。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亡津液得之。為陰虛之症。如咳久肺癟。喉啞聲嘶咯血多不可治肺癰由感受風寒。停留肺中。蘊發為熱。或挾濕熱痰涎蒸淫肺竅。以致血為凝滯。變成癰膿治法大忌溫補。凡初受風寒咳嗽。即見上氣喘急。將成肺痿肺癰之候。

可施以灸法。若肺痿熱已深肺癰膿已成。吐出如米粥者皆不宜灸。灸則助邪傷肺。反為害矣。

白話文:

根據《金匱要略》中記載,熱症在肺臟上部者,由於咳嗽,導致肺臟萎縮。肺萎縮的病症,是從津液耗盡而得,屬於陰虛之症。如果咳嗽時間長了,肺部萎縮,喉嚨啞了,聲音嘶啞,咯血增多,是無法治癒的。肺癰是由於感受風寒,滯留在肺臟中,鬱積發熱,或由濕熱痰涎侵淫肺竅,導致血液凝滯,化膿成癰。治療方法忌用溫補。凡是剛開始患上風寒咳嗽,並且出現上氣喘急的症狀,將會發展成肺痿肺癰之候。

3. 頭面病

頭痛,風寒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

白話文:

頭痛,是因為風寒侵入經絡。這會讓人感到發冷、頭痛、身體沉重並且畏寒。

腦痛連兩額屬太陽,頭額痛連目齒屬陽明,頭額痛連耳根屬少陽,太陽穴痛屬脾虛,巔頂痛屬腎,目系痛屬肝(有補遺)

白話文:

  1. 腦袋疼痛並連接到兩側額頭的部位,屬於太陽穴。

  2. 額頭疼痛並連接到眼睛和牙齒的部位,屬於陽明穴。

  3. 額頭疼痛並連接到耳根的部位,屬於少陽穴。

  4. 太陽穴疼痛,屬於脾氣虛。

  5. 頭頂疼痛,屬於腎虛。

  6. 眼睛周圍疼痛,屬於肝虛。

(補充)

百會,天柱(真頭痛速灸此三穴),風池,風府,前頂,上星,攢竹,後谿,腕骨,少海解谿,絲竹空,中渚,合谷,頭維,頭臨泣,足臨泣(絲竹空下治偏頭痛○以上諸穴當驗邪所從來擇用之)

白話文:

  • 百會、天柱(真的頭痛,趕快灸這三個穴位)、風池、風府、前頂、上星、攢竹、後谿、腕骨、少海解谿、絲竹空、中渚、合谷、頭維、頭臨泣、足臨泣(絲竹空以下治療偏頭痛。以上這些穴位應依照病情來選擇使用)。

醉頭風,口吐清涎。眩暈。或三四五日不省人事。不進飲食。此痰飲停於胃脘。藥宜利氣化痰。

印堂,攢竹,風門,膻中,中脘,頭旋(有補遺)

百會,絡卻,目窗,風池,俠谿,豐隆,解谿,甲脈,至陰

頭腫,一名發頤。腫在耳前後(詳見卷六大頭瘟)

曲池,大迎,曲差,完骨

面腫作癢

迎香,合谷,陷谷(面目壅腫刺出血愈),厲兌

白話文:

患者出現醉酒般的頭風,嘴巴流出清口水,頭暈目眩,甚至三四天不省人事,不願意吃東西。這都是因為痰飲停留在胃部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以利氣化痰為主。

針灸穴位:印堂、攢竹、風門、膻中、中脘、頭旋、百會、絡卻、目窗、風池、俠谿、豐隆、解谿、甲脈、至陰。

頭腫,又稱發頤,腫脹在耳前後,詳細內容請參考第六卷大頭瘟。

針灸穴位:曲池、大迎、曲差、完骨。

臉部腫脹並且發癢。

針灸穴位:迎香、合谷、陷谷(面目腫脹刺出血後可以痊癒)、厲兌。

4. 目病(有補遺)

目赤腫痛,赤熱時氣流行或素有目疾。及痰火盛。元氣虛者則傳染為累。

上星,睛明,攢竹,風池,合谷,三間,太陽,目窗,百會,前頂,絲竹空

大眥痛,少澤

小眥痛,關衝

睛痛欲出

十指縫中(刺出血),內關,內庭

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凡頭目苦痛。取睛明、玉枕。

怕熱羞明,皆由火燥血熱。若目不赤痛。但畏明者。乃肝血虧。不能運精華以敵陽光之故。

行間

眼紅腫澀爛沿

睛明,二間,三間,合谷,光明

風目眶爛

頭維,顴髎

目眶赤爛(俗名為赤瞎)

刺目眶外出血。以瀉濕熱。

白話文:

眼睛紅腫疼痛,可能是因為熱氣流行、本身有眼疾,或是痰火旺盛。體弱氣虛的人容易被傳染。

治療時可針刺上星、睛明、攢竹、風池、合谷、三間、太陽、目窗、百會、前頂、絲竹空等穴位。

眼角疼痛,可針刺大眥、少澤(眼角外側)或關衝(眼角內側)。

眼睛疼痛欲裂,可針刺十指縫中(刺出血)、內關、內庭。

足太陽經脈通向頭部,連接著腦部,是眼睛的主要經絡,稱為眼系。凡是頭部和眼睛疼痛,都可以針刺睛明、玉枕等穴位。

怕熱怕光,都是因為火氣旺盛,血液燥熱引起。如果眼睛沒有紅腫疼痛,只是怕光,則是肝血不足,無法將精華輸送到眼睛抵抗陽光所致。

眼睛紅腫、澀痛、腐爛,可針刺行間、睛明、二間、三間、合谷、光明等穴位。

眼睛周圍發炎,可針刺頭維、顴髎等穴位。

眼睛周圍發紅腐爛(俗稱赤瞎),可針刺眼眶外側放血,以瀉去濕熱。

眼生翳膜,翳自熱生。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瓣者難消。其有赤眼。與之涼藥過多。又滌以水。血為之凝。翳不能去治宜發物。使其邪動。翳膜乃浮。輔以退翳之藥。則能自去。此症受病已深。未可一時針愈。須如法三四次刺之。

睛明,太陽,翳風,瞳子髎,光明,合谷,命門,肝俞,臨泣(治白翳),攢竹,液門,後谿(治赤翳)

白話文:

眼部產生翳膜,翳膜是由熱氣引起的。像碎米一樣的翳膜容易散去,像梅花瓣一樣的翳膜難以消除。如果有眼睛發紅的情形,給予過多的涼性藥物,又用冷水清洗患處,血液就會凝固,翳膜就無法去除。治療時應該發散體內的鬱熱,使邪氣活動起來,翳膜就會浮起。輔以退散翳膜的藥物,那麼翳膜就能自行散去。這種症狀受疾病的影響已經很深,不能一時之間用針灸治癒。必須按照方法刺針三四次。

又凡胡椒。韭菜根。橘葉。菊葉之類。皆可杵爛為丸。用綿裹塞鼻中觸之。過夜則星自落。

白話文:

此外,像胡椒、韭菜根、橘葉、菊葉之類,都可以搗爛,搓成小丸子,再用棉花包著塞進鼻孔,過一夜星星(眼中的飛蚊症)就會自動脫落。

眼生倒睫拳毛,目病之人脾受風邪。則弦緊而外皮鬆。令毛倒睫。頻頻拭擦。毛漸侵睛。掃成雲翳。藥治無效。當用手扳將內眶向外。以針刺出血愈。

白話文:

眼瞼長出倒睫毛,是眼睛患病、脾受到風邪的緣故。因此,眼瞼的肌肉會變得緊繃,而眼瞼皮膚會鬆弛,導致睫毛倒向眼睛。患者會經常擦拭眼睛,睫毛逐漸刺入眼睛,造成眼睛佈滿雲翳。此時,用藥治療是無效的。應當用手將眼瞼向外拉,並用針刺破眼瞼,讓血流出,這樣才能治癒。

青盲無所見

商陽(左取右右取左),肝俞

雀目不能夜視,此肝虛也。蓋木旺於寅。絕於申。酉戌時木氣衰甚遇夜始生至卯稍盛。是以晚暗而曉復明也。

肝俞(灸七壯又刺後穴不宜出血),睛明,光明,臨泣,三陰交

迎風冷淚,此由醉後當風。或暴赤眼痛不忌房事恣食熱物所致。

頭維,睛明,臨泣,攢竹,風池,液門,合谷,腕骨,後谿

婦人經行與男子交。感穢氣衝上頭目。亦成此證。

三陰交

眼瞼瞤動

頭維,攢竹

偷針眼,眼內眥生小塊。須視其背上有細紅點如瘡

以針刺破即瘥。此以解太陽之鬱熱也。

白話文:

青盲,視力模糊無所見

商陽穴(左取右,右取左),肝俞穴

夜盲症,無法在夜晚視物,這是肝虛的表現。因為肝氣在寅時旺盛,在申時衰竭,在酉戌時氣衰,夜晚開始生發至卯時稍微旺盛,因此晚上視力模糊而清晨恢復明亮。

肝俞穴(灸七壯後針刺但不放血),睛明穴,光明穴,臨泣穴,三陰交穴

迎風冷淚,這是因為醉酒後吹風,或眼睛突然充血疼痛卻不忌諱房事,恣意食用熱性食物所致。

頭維穴,睛明穴,臨泣穴,攢竹穴,風池穴,液門穴,合谷穴,腕骨穴,後谿穴

婦女在月經期間與男子發生性行為,受到污濁之氣上衝頭目,也會形成這種症狀。

三陰交穴

眼瞼抽動

頭維穴,攢竹穴

偷針眼,眼內眦生出小塊,需要查看背部是否有細小紅點如同瘡。

用針刺破紅點即可痊癒,這是為了解除太陽經的鬱熱。

四季更替,氣候隨著時間變化。人生活在氣候交換中,順應它就能保持健康,違反它就會生病。整篇文章的主旨是教導人們順應季節來調養氣息。

用於治療心中的客熱煩躁,尿色赤濁,或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症狀。

位於小腿肚內側,沿著脛骨後緣,交出足厥陰經之前。(腨,音同「兗」)

腨指的是腓腸肌。從三陰交向上到小腿肚內側,沿著脛骨後緣的漏谷穴上行二寸,交出足厥陰經之前,到達地機穴和陰陵泉穴。

往上沿著膝蓋和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於脾臟並絡於胃。

5. 耳病

(有補遺)

耳聾,亦名重聽有從外不能達者。其病在經。有從內不能通者。其病在臟。

新聾多熱。取少陽陽明,久聾多虛。補足少陰。

液門,中渚,外關,翳風,耳門,後谿,聽宮,聽會,合谷,俠谿

耳鳴,此乃痰火上升。壅閉聽戶。或因腦怒而得者。少陽之火客於耳也。鳴不甚。其脈細者多虛。

耳門,聽會,聽宮,前谷,腕骨,陽谷,絡郄,腎俞

聤耳,生瘡形似赤肉。又耳出惡水曰聤。

聽宮,翳風,耳門,合谷,下關

白話文:

耳聾,又稱為重聽,有從外邊聽不到聲音的,病在經絡;有從內部傳不到耳朵的,病在臟腑。

新發生的耳聾多半是熱症,要治療少陽和陽明經;久病的耳聾多半是虛症,要補益少陰經。

常用的穴位有:液門、中渚、外關、翳風、耳門、後谿、聽宮、聽會、合谷、俠谿。

耳鳴,是痰火上涌,阻塞了耳朵的通道,或者因為生氣導致的。少陽經的火氣侵入耳朵,所以才會耳鳴。如果耳鳴不嚴重,脈搏細弱的,多半是虛症。

常用的穴位有:耳門、聽會、聽宮、前谷、腕骨、陽谷、絡郄、腎俞。

聤耳,是指耳朵生瘡,形狀像鮮紅的肉,還可能流出惡臭的膿水。

常用的穴位有:聽宮、翳風、耳門、合谷、下關。

6. 鼻病

(有補遺)

鼻塞不聞香臭,鼻司呼吸。往來不息。或因風寒閉腠理。則鼻塞不利。火鬱清道。則香臭不知。或生息肉而阻塞氣道。謂之鼻齆。此陽明熱滯留結也。

白話文:

鼻塞不通,聞不到好聞或臭味,鼻子負責呼吸,呼吸往返不斷。當因風寒閉塞毛孔,則鼻塞不通暢。火熱壅塞了清竅,於是香臭無從辨別。或因鼻生息肉而阻塞氣道,叫做鼻齆,這是陽明經的熱邪阻滯留結造成的。

百會,風府,百勞,上星,水溝,迎香,通天

鼻痔息肉

通天,囟會(各灸七壯效)

鼻淵又名腦漏,鬱熱重者。時流濁涕而多臭氣。謂之鼻淵。熱微者。鼻流清涕。謂之鼽。

上星,風府,曲差,人中,合谷,鼻衄

上星,風府(血由此而入腦。注鼻灸三壯立止),二間,合谷,隱白

又用蒜一頭搗如泥。作餅如錢大。一分厚貼腳心。左衄貼右。右衄貼左。兩孔俱出。左右俱貼即止。

白話文:

百會、風府、百勞、上星、水溝、迎香、通天等穴位可用於治療鼻痔息肉。通天、囟會各灸七壯,可見效。鼻淵又稱腦漏,是因鬱熱過重導致鼻涕濁臭,而熱氣輕微者則會流清涕,稱為鼽。上星、風府、曲差、人中、合谷等穴位可治療鼻衄,其中上星、風府可將血引流至腦部,於鼻部灸三壯即可止血。此外,可用蒜頭搗成泥,製成錢幣大小、一分厚的餅,貼於腳心,左鼻衄貼右腳心,右鼻衄貼左腳心,雙鼻流血則貼左右兩腳心即可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