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二 (10)
卷二 (10)
1. 素問通評虛實論
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手太陽經之絡。即任脈之中脘。中脘為手太陽少陽足陽明脈所生故云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少陰俞。去脊椎三寸旁五。(又取腎俞穴脊椎。兩旁共為三寸。各五痏也。)用員利針。霍亂。刺俞旁五。(即腎俞旁志室穴各刺五痏)足陽明及上傍三。
(又刺胃俞及脾俞之外意舍。各三痏。)刺癇驚。脈五。(五脈如下支。)針手太陰各五。(左右各五痏。)刺經。(經渠)大陽五。(陽谷穴各五痏。)刺手少陰經絡旁者一。(手少陰之經靈道穴。在絡穴通里之旁一。各一痏也)足陽明一。(亦言經穴解谿也。)上踝五寸刺三針。
足少陽之絡光明穴。各刺三痏。
白話文:
肚子突然脹滿,按壓下去感覺硬硬的,無法消下去。這時要取太陽經絡的穴位,也就是胃的募穴(這個手太陽經的絡脈,就是任脈上的中脘穴,中脘穴是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三條經脈的氣所聚生之處,所以說太陽經絡就是指胃的募穴)。另外,取少陰經的俞穴,在脊椎旁開三寸的地方,再往外五分處(也就是說,取腎俞穴,在脊椎兩側各旁開三寸的地方,再往外各五分)。用圓頭的針來治療。
如果是霍亂,要針刺俞穴旁開五分的穴位(就是腎俞穴旁的志室穴,各刺五下)。還有足陽明經以及它旁邊的穴位,各刺三下(也就是刺胃俞穴以及脾俞穴外側的意舍穴,各刺三下)。
如果是癲癇驚厥,要刺五個地方的脈(五脈是指如下肢的脈)。針刺手太陰經各五下(左右手各五下)。針刺經渠穴。還有針刺陽谷穴各五下。針刺手少陰經絡旁邊的穴位一下(就是手少陰經的靈道穴,在絡穴通里穴旁邊,各刺一下)。還有足陽明經上的解谿穴,也刺一下。在腳踝上五寸的地方刺三針。還有足少陽經的絡穴光明穴,各刺三下。
2. 素問刺熱論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庚辛屬金。克肝木也。甲乙屬木肝當王也。逆為邪勝藏也。)刺足厥陰少陽。(少陽為厥陰之表。故皆當刺之。)其逆則頭痛員員。(靡定貌。)脈引沖頭也,心熱病者。
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壬癸屬水。克心火也丙丁屬火。心當王也。)刺手少陰太陽。(太陽為少陰之表故皆當刺之)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滿泄。
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甲乙屬木。克脾土也。戊己屬土。脾當王也。)刺足太陰陽明。(陽明為太陰之表故皆當刺之)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
氣逆則丙丁死。(丙丁屬火。克肺金也。庚辛屬金。肺當王也。)刺手太陰陽明。(肺大腸二經)出血如豆大立已。(取其絡脈之盛者。)腎熱病者。先腰痛。胕酸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胕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精神短少貌。)戊己甚。
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戊己屬土克腎水也。壬癸屬水。腎當下也。)刺足少陰太陽。(腎膀胱二經。)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赤色見於五部。
則為病之先兆。當求其藏而預治之)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至其王日如肝病則甲乙是也。)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反謂瀉虛補實也。三周三日也。)重逆則死。(一誤者。尚待三周。再誤者。邪益深而正益敝故死。)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欲其陰氣自內達表。熱泄於外也。)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胸脅痛。丘虛主之。補足太陰者。當於井滎取也。)病甚者。為五十九刺。(見靈樞熱病篇。)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商陽列缺等穴)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天柱。
)而汗出止。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足陽明可汗出。當刺內庭陷谷。)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刺足少陰者。據經無正主穴當取井滎耳。若其病甚。則當用五十九刺。)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頭腦運轉曰眩。
白話文:
肝臟發熱的病症,會先出現小便顏色變黃,腹部疼痛,喜歡躺臥,身體發熱。如果熱勢加劇,會出現胡言亂語、驚恐等症狀,脅肋脹滿疼痛,手腳躁動不安,無法安穩入睡。在庚、辛日病情會加重,甲、乙日會大量出汗。如果氣機逆亂,庚、辛日可能會死亡。(庚、辛屬金,會剋制肝木。甲、乙屬木,肝臟正當旺盛。氣逆表示邪氣勝過臟腑。)應當針刺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少陽是厥陰的表經,所以都應當針刺。)如果出現氣逆,就會頭痛不止(頭痛沒有固定位置),這是因為脈氣上衝到頭部。心臟發熱的病症,會先感到不高興,過幾天就會發熱。如果熱勢加劇,會突然發作,出現心痛、煩悶、想嘔吐,頭痛、面色發紅、不出汗等症狀。在壬、癸日病情會加重,丙、丁日會大量出汗。如果氣機逆亂,壬、癸日可能會死亡。(壬、癸屬水,會剋制心火。丙、丁屬火,心臟正當旺盛。)應當針刺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太陽是少陰的表經,所以都應當針刺。)脾臟發熱的病症,會先感到頭部沉重,臉頰疼痛,心煩,面色發青,想嘔吐,身體發熱。如果熱勢加劇,會出現腰痛,無法彎腰或仰身,腹脹、腹瀉,兩側下頷疼痛。在甲、乙日病情會加重,戊、己日會大量出汗。如果氣機逆亂,甲、乙日可能會死亡。(甲、乙屬木,會剋制脾土。戊、己屬土,脾臟正當旺盛。)應當針刺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陽明是太陰的表經,所以都應當針刺。)肺臟發熱的病症,會先感到寒冷、毛髮豎起,怕風寒,舌苔變黃,身體發熱。如果熱勢加劇,會出現喘咳,疼痛在胸部和背部遊走,無法順暢呼吸,頭痛難忍,出汗後又感到寒冷。在丙、丁日病情會加重,庚、辛日會大量出汗。如果氣機逆亂,丙、丁日可能會死亡。(丙、丁屬火,會剋制肺金。庚、辛屬金,肺臟正當旺盛。)應當針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肺和大腸兩條經脈)針刺出血像豆粒大小,病症就會立即減輕。(選擇經絡血脈旺盛的地方針刺。)腎臟發熱的病症,會先感到腰痛,腳踝酸軟、口渴、經常想喝水,身體發熱。如果熱勢加劇,會出現頸項疼痛僵硬,腳踝發冷酸痛,腳底發熱,不願意說話。如果氣機逆亂,就會感到頸項疼痛不止,精神萎靡不振。在戊、己日病情會加重,壬、癸日會大量出汗。如果氣機逆亂,戊、己日可能會死亡。(戊、己屬土,會剋制腎水。壬、癸屬水,腎臟正當旺盛。)應當針刺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腎和膀胱兩條經脈。)
肝臟發熱的病症,左邊臉頰會先發紅。心臟發熱的病症,臉部會先發紅。脾臟發熱的病症,鼻子會先發紅。肺臟發熱的病症,右邊臉頰會先發紅。腎臟發熱的病症,下巴會先發紅。即使疾病還沒有發作,只要看到這些發紅的部位,就應該針刺治療,這叫做「治未病」。(這些紅色出現在五個部位,是疾病即將發作的徵兆,應當找到其所屬的臟腑而預先治療。)熱病如果從這些部位開始發作,會在對應的旺盛日發作。(例如肝病會在甲、乙日發作。)如果針刺的方法相反,錯誤治療,三次治療週期後就會死亡。(反指瀉虛補實。三次治療週期指三天。)如果治療一再錯誤,邪氣就會加深,正氣就會衰敗,因此會死亡。(一次錯誤,尚可等三次治療週期;如果再錯誤,邪氣會越來越深,正氣越來越衰弱,最終導致死亡。)
治療各種熱病,應該先喝下冷水,然後進行針刺,必須穿著寒冷的衣物,住在寒冷的地方,使身體感到寒冷,這樣病情才能停止。(目的是讓體內的陰氣由內而外散發,熱邪由外排出。)熱病如果先出現胸脅疼痛、手腳躁動,應該針刺足少陽膽經,補足太陰脾經。(胸脅疼痛應當用丘墟穴治療,補足太陰應當在井、滎穴取穴。)病情嚴重的,應當用五十九刺的針刺方法。(詳見《靈樞·熱病篇》)熱病如果開始時是手臂疼痛,應該針刺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太陰肺經,使其出汗而停止。(商陽穴、列缺穴等)熱病如果開始時是頭部疼痛,應該針刺頸項部的太陽經(天柱穴),使其出汗而停止。熱病如果開始時是腳踝、小腿疼痛,應該針刺足陽明胃經,使其出汗而停止。(足陽明胃經可以發汗,應當針刺內庭穴、陷谷穴。)熱病如果先感到身體沉重、骨痛、耳聾、嗜睡,應該針刺足少陰腎經,病情嚴重的,應當用五十九刺的針刺方法。(針刺足少陰腎經,根據經文沒有明確的主穴,應當選擇井、滎穴。如果病情嚴重,則應當使用五十九刺的針法。)熱病如果先出現眩暈、發熱、胸脅脹滿,應該針刺足少陰腎經和足少陽膽經。(頭腦運轉稱為眩暈,眼睛模糊稱為眼冒金星。骨髓充滿為腦,骨的精華為瞳孔,都歸屬於腎臟。而且足少陽膽經的脈絡起於眼外眥,循著脅肋內側,都與此症相關,所以應當在這兩條經脈中酌情取穴,也應該選擇井、滎穴。)
熱病在背部氣穴,第三椎骨下方的間隙(魄戶穴)主治胸中發熱,第四椎骨下方的間隙(膏肓俞穴)主治膈中發熱,第五椎骨下方的間隙(神堂穴)主治肝臟發熱,第六椎骨下方的間隙(噫嘻穴)主治脾臟發熱,第七椎骨下方的間隙(膈關穴)主治腎臟發熱,陰氣在骶骨。(這總體說明治療熱邪的臟腑俞穴。單獨針刺上方的七個椎骨,主要治療陽邪。椎骨,是脊椎的骨節。陰氣是指陰液。骶骨,是尾椎骨。陽邪治療在上方,如果針刺下方的七個椎骨,就會虛耗陰氣,所以告誡說陰氣在骶骨。)頸項上第三椎骨凹陷的部位是穴位的中點(取脊椎骨的方法,頸椎第三節下方的凹陷處是穴位中點,名稱為大椎穴。從此往下數,就可以依次找到其他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