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四 (5)
卷四 (5)
1. 足太陽膀胱經穴考
(左右一百三十四穴)
睛明(一名淚孔),在目內眥頭外一分宛宛中。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之會。(針一分半雀目者。可久留針。然後速出針。禁灸)治目內眥痛。攀睛胬肉淚出眥癢白翳疳眼。
攢竹(一名始光。一名員柱。一名光明),在眉頭陷中。(針三分。禁灸)治淚出目眩。瞳子癢眼中赤痛臉瞤動。不得臥。
眉沖,在直眉頭上神庭曲差之間。髮際微動脈是穴(針三分禁灸○類經無此穴)治頭痛鼻塞。
曲差(一名鼻沖),在神庭旁一寸五分入髮際(針二分。灸三壯)治目不明。鼽衄鼻塞。頂痛心煩。
五處,在曲差後五分夾上星旁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目眩戴眼。
承光,在五處後一寸半。(針三分禁灸)治風眩嘔吐。心煩目翳。鼻塞口喎。
通天(一名天臼),在承光後一寸半一曰夾百會旁一寸五分。(針五分。灸三壯)治頭眩鼻衄鼻痔。(左臭灸右。右臭灸左。兩鼻臭左右灸之。去一塊如朽骨鼻氣自愈)。
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在通天後一寸半。(灸三壯。禁針)治頭旋耳鳴。青盲內障。
玉枕,在絡卻後一寸半。起肉枕骨上入髮際三寸。(針三分灸三壯一曰禁針)治目痛如脫鼻塞不聞香臭。
(按通天在百會旁百會腦戶相去四寸半而甲乙經有玉枕在絡卻後七分。夾腦戶旁一寸三分之說其數不合○頭橫骨為枕)。
天柱,在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針五分。禁灸)治頭眩腦痛。
大杼,在項後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二寸氣府論注曰。督脈別絡手足太陽三脈之會。(針三分。灸五壯)治傷寒汗不出。背腰脊痛。項強目眩。痎瘧癲疾。
(按背部第二行諸穴。一本去脊一寸半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則大杼穴起至白環俞皆去脊中二寸矣。)
風門(一名熱府),在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足太陽督脈之會。(針五分。灸五壯)治易感風寒。咳嗽痰血。多嚏鼽衄。癰疽發背。
肺腧,在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當中指末處(針三分。灸三壯○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治內傷外感。咳嗽吐血。肺癰肺痿。背僂如龜。
厥陰腧,在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此即心包絡俞甲乙無此穴)治咳逆心痛嘔吐煩悶。
心腧,在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甲乙經曰禁灸故世醫謂可針不可灸明堂曰。灸三壯。千金方言風中心急灸心俞百壯服續命湯。又吐逆不得食者灸百壯當權其緩急可也)治中風偃臥不得。心氣悶亂。健忘悲泣。
督腧,在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灸三壯○類經無此穴)治寒熱心痛。
膈腧,在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止百壯)此為血之會。治諸血證。及胸脅心痛。吐食反胃。腹脹痃癖。
肝腧,在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七壯○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穴)治吐血目暗脅滿疝氣。
膽腧,在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止二七壯○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治口苦咽乾。酒疸目黃。
脾腧,在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治內傷脾胃吐瀉痰瘧。積塊黃疸。小兒慢風
胃腧,在十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隨年壯)治食後頭眩黃疸瘧痢。
三焦腧,在十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五壯)治胸腹脹滿。飲食不消。
腎腧,在十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前與臍平。(針三分。灸隨年壯○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治虛勞羸瘦。耳聾腰痛。夢遺精滑。腳膝拘急。婦人赤白帶下。
氣海腧,在十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五壯○甲乙經無此穴)治腰痛痔漏
大腸腧,在十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治大小便難。腰痛腹脹。繞臍切痛。
關元腧,在十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類經無此穴)治小便難。婦人瘕聚。
小腸腧,在十八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三壯)治淋瀝遺尿。五痔便血。
膀胱腧,在十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三分。灸七壯)治腰脊腹痛。小便赤遺溺。
中膂腧(一名脊內腧),在二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伸起肉間。(針三分。灸三壯)治腎虛消渴。腰脊強。
白環腧,在二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二寸。(針五分禁灸)治腰脊痛不得臥。疝痛。大小便不利。
上髎,在腰髁下一寸。夾十八椎下脊旁第一空陷中。足太陽少陽之絡。(針三分。灸七壯)治腰痛。次中下髎穴同。
次髎,在十九椎下脊旁第二空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中髎,在二十椎下脊旁第三空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下髎,在二十一椎下脊旁第四空陷中。(針二分。一云二寸。灸三壯○白環俞與八髎穴。有以針向外斜入四五寸者。非古法也)素問曰。足厥陰支別者。與太陰少陽結於腰髁下。俠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髎下髎也。
會陽(一名利機),在陰尾尻骨兩旁去中五分。(針二分灸五壯)治便血久痔。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開脊中三寸半。手足太陽之會(針三分。一曰針八分灸五壯)治肩背拘急頸痛不得回顧。
(按此自大杼別脈其支者。從肩膊內循行第二椎以下○背部第三行附分穴起至秩邊穴皆去脊三寸。脊骨左右各得五分。則去脊中三寸半矣)
魄戶,在三椎下兩旁間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五壯)治虛勞肺痿。三尸走疰。
膏肓腧,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開脊中三寸半。正坐曲脊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無令臂動。乃從胛骨上角。摸至胛角下頭。其間當有四肋三間。依胛骨之際相去如容側指許按其中一間空處覺牽引肩中痠疼是穴。(灸百壯止五百壯)治上氣咳逆。
痰火噎隔。夢遺。痼冷。虛勞諸病。灸後當氣下礱礱然如水流。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如病人已困。不能正坐。側臥挽上臂令前。取穴灸之。覺氣壅盛。可灸氣海足三里。(礱音龍大聲)。
神堂,在五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治脊強不可俯仰。寒熱氣逆。
噫嘻,在六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甲乙經曰。以手重按之。病人呼噫嘻是穴蓋因其痛也(針六分。灸二七壯)治瘧疾。胸腹脹。勞損不得臥。
膈關,在七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開肩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治背痛惡寒脊強。飲食不下。
魂門,在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屍厥走疰。胸背連心痛。食不下。腹中雷鳴。
陽綱,在十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腸鳴腹痛。身熱小便澀。
意舍,在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七壯。)治腹脹嘔吐消渴目黃。
胃倉,在十二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七壯。)治腹滿水腫。食不下。背脊痛。
肓門,在十三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針五分。灸三十壯。)治心下痛。大便堅。婦人乳疾。
志室,在十四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背脊強。小便淋瀝失精。
胞肓,在十九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治腰脊痛腹堅腸鳴。
秩邊,在二十一椎下兩旁。開脊中三寸半陷中。伏而取之(針五分灸三壯)治五痔腰痛。小便赤。
承扶(一名肉郄。一名陰關。一名皮部),在尻臀下陰股上約紋中。(針七分。灸三壯)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腫。
殷門,在承扶直下六寸。膕上兩筋之間。(針七分)治腰脊不可俯仰。惡血流注。外股腫。
浮郄,在殷門外循斜上寸許。當委陽上一寸。屈膝得之。(針五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髀樞不仁。
委陽,在承扶下六寸。足太陽別絡。(針七分。灸三壯)治飛屍遁疰痿厥。小便淋瀝。
(按委陽穴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與殷門穴並。)
委中(一名血郄),在膕中央約紋動脈陷中伏臥取之膀胱脈所入為合。(針五分。禁灸)治熱病汗不出。大風發眉落。腰脊背痛。遺溺。小腹堅風痹髀樞膝痛。
合陽,在膝膕約紋下三寸(針六分。灸五壯)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胻酸腫。寒疝偏墜。女子崩帶。
承筋(一名腨腸一名直腸),在腨腸中央陷中。脛後從腳跟上七寸(灸三壯禁針)治腨酸腳跟痛。五痔大便閉。
承山(一名魚腹一名肉柱一名腸山),在腿肚下分肉間陷中。(針三分。灸五壯)治霍亂轉筋痔腫便血。
飛揚(一名厥陽),在足外踝略後。量上七寸陷中。足太陽絡別走少陰(針三分灸三壯)治痔痛腳痠。癲疾寒瘧。
跗陽,在足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間。太陽前少陽後陽蹺脈之郄。(針五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髀樞股胻痛。
崑崙,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細動脈應手膀胱脈所行為經。(針三分。灸三壯)治腿足腨腫。鼽衄頭痛。產難胞衣不下。小兒發癇瘛瘲。
僕參(一名安邪),在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針三分。灸七壯)治足跟痛。霍亂轉筋吐逆。屍厥癲癇。身體反折。
中脈(即陽蹺),在足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許白肉際陽蹺脈所生。(針三分灸三壯)治風眩牙疼晝發之癇胻酸腰腳痛。婦人氣血痛。
金門(一名梁關),在足外踝下一寸。足太陽郄。陽維別屬(針一分。灸三壯)治霍亂轉筋。屍厥癲癇。疝氣膝胻酸。小兒張口搖頭身反。
京骨,在足外側。小指本節後大骨下。(此骨本名京骨)赤白肉際陷中。膀胱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針三分。灸七壯)治腰痛項強。痎瘧寒熱鼽衄目眩內眥赤爛。
束骨,在足小指外側赤白肉際陷中。膀胱脈所注為腧。實則瀉之。(針三分。灸三壯)治腸澼痔瘧目眩驚癇。發背癰□項強不可回顧。
通谷,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膀胱脈所溜為榮(針二分。灸三壯)治頭項痛。目䀮䀮鼽衄善驚。留飲胸滿。
至陰,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膀胱脈所出為井。虛則補之。(針二分。灸三壯)治目生翳。胸脅痛寒瘧汗不出。小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