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足太陰脾經穴考

(左右四十二穴)

隱白,在足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脾脈所出為井(針一分。灸二壯。)治腹脹暴泄。衄血屍厥。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小兒客忤驚風。

白話文:

隱白穴,位於足部大拇指內側去指甲角如韭葉的地方。是脾脈的起始穴,屬於井穴。(針刺深度為一分,灸法為二壯。)治療腹脹、腹瀉、鼻出血、屍厥,婦女月經過多,小兒因受驚而導致的抽搐等症狀。

大都,在足大指本節後內側骨縫赤白肉際陷中。脾脈所溜為榮。虛則補之。(針三分。灸三壯)治傷寒手足逆冷。腹滿嘔吐。

白話文:

大都穴,在腳的第一根指頭靠腳連結處的內側、骨縫中間紅白肉交界處的凹陷中,它是脾臟所巡行的經絡的流經之處,用於治療寒症。虛則補之。用針刺入三分,用艾灸灸三次。主治外感傷寒導致的手腳冰冷,肚子脹滿嘔吐。

太白,在足大指後內踝前。核骨下陷中。脾脈所注為俞。(針三分。灸三壯。)治身熱煩滿。腹脹嘔吐。瀉痢膿血。腰痛大便難。霍亂轉筋腹中切痛。

白話文:

太白穴,位於足大拇指後方、內踝前方。骨核下陷的中央。脾臟經脈經過之處,是脾臟經的俞穴。(針刺三分。灸灼三壯。)治療身體發熱、煩悶、脹滿。腹脹嘔吐。腹瀉、痢疾有膿血。腰痛、大便困難。霍亂、轉筋、腹中劇烈疼痛。

公孫,在足大指內側。本節後一寸。內踝前陷中。正坐合足掌取之。足太陰絡別走陽明(針四分灸三壯)治痰壅胸膈寒瘧不食。心疼積塊。婦人氣蠱。

白話文:

公孫穴,位於足部大拇指內側,腳掌的最高處,後方一寸處。內踝前方陷中。病人端坐,雙腳掌合攏取穴。足太陰絡別走陽明經(針刺四分,灸三壯)。主治痰飲壅滯胸膈、寒瘧、不思飲食、心痛、積塊、婦女氣蠱等病症。

商丘,在足內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厥陰)後有照海(少陰)此穴居中。脾脈所行為經。實則瀉之(針三分灸三壯)治腹脹腸鳴。善太息。脾積痞氣黃疸寒瘧。陰股內痛。狐疝走引小腹痛。

白話文:

商丘穴,位於足內踝骨下微前方的一個凹陷中。前面有中封穴(厥陰肝經),後面有照海穴(少陰腎經),商丘穴位於中間。脾經的經脈在此通過。如果脾經實證,可以用瀉法治療(針刺三分,灸三壯),可以治療腹脹、腸鳴、善太息、脾積、痞氣、黃疸、寒瘧、陰股內痛、狐疝走引小腹疼痛等疾病。

三陰交,在內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足三陰之交會。(針三分灸三壯)治心腹脹滿。四肢不舉。痃癖疝氣。膝內廉痛。女人赤白帶下。月水不調。經脈閉塞瀉之立通。故妊婦禁針

白話文:

三陰交穴位,位於內踝上、距踝骨三寸。在骨頭凹陷的中間。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以針刺三分,艾灸三壯,可以治療心腹脹滿、四肢無力、瘕癖疝氣、膝蓋內側疼痛、婦女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等病症。如果經絡閉塞,針刺此穴可以立即通暢。因此,孕婦禁止針灸此穴。

漏谷(一名太陰絡),在內踝上六寸。夾䯒骨下陷中(針三分禁灸)治腸鳴腹脹痃癖冷氣。飲食不為肌膚。膝痹腳冷。

白話文:

漏谷穴(別名太陰絡),位於內踝上六寸。在小腿後方,腓骨內側陷凹中(針刺深度為三分,禁止灸)。主治腸鳴腹脹、瘕癖、冷氣,飲食不能濡潤肌膚,膝蓋痹痛,腳冷。

地機(一名脾舍),在膝下五寸。內側夾輔骨下陷中。與漏谷相去五寸。伸足取之。足太陰郄(針三分灸三壯)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水腫。小便不利。女子癥瘕。

白話文:

地機穴(又名脾舍),位於膝蓋骨下五寸處,在小腿內側,腓骨小頭下陷的凹陷中。

與漏谷穴相隔五寸,伸直足部可找到此穴。

足太陰脾經郄穴(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治療腰痛無法彎腰和仰頭、腹瀉、水腫、小便不利、女性癥瘕等疾病。

陰陵泉,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膝橫紋頭取之。脾脈所入為合。(針五分禁灸)治腹脹滿不嗜食。飧泄疝瘕小便不利。

白話文:

陰陵泉,位於膝蓋以下內側,輔骨下陷處。屈膝,橫紋上取穴。是脾經脈絡進入的地方,為合穴。(針刺深度五分,禁止艾灸)治療腹脹腹滿,不思飲食。腹瀉、泄瀉、疝氣、腹中有瘀血,小便不利。

血海(一名百蟲窠),在膝臏上一寸。內廉白肉際陷中(針五分。灸五壯)治一切血疾。諸瘡痛癢。

箕門,在魚腹上越兩筋間陰股內廉。動脈應手。一大股上起筋間。(灸三壯禁針)治小便不通遺溺。鼠鼷腫痛。

白話文:

血海穴(又叫做百蟲窩),位於膝蓋上方一寸處。在內側邊緣和白色肌肉交界凹陷的地方(針刺深度為五分,可以灸五壯)用來治療各種血液疾病以及各種瘡症的疼痛和癢感。

箕門穴,位於大腿內側,如同在大腿內側的魚腹部位置,在兩條筋之間。能夠摸到搏動的動脈。在大腿肌肉隆起處的兩條筋之間(只適合灸三壯,不宜針刺)用來治療小便不通、尿失禁、鼠蹊部腫痛。

衝門(一名上慈宮),在府舍下七分(大成作一寸。誤)上去大橫五寸橫骨兩端約紋中。動脈去中各三寸半。(自衝門至腹哀。左右十穴大成作去中四寸半。誤。)足太陰厥陰之會。(針七分。灸三壯。)治腹寒積聚。淫濼。陰疝。妊娠衝心。

白話文:

衝門穴(又稱上慈宮穴),位於肚臍下七寸(大成將一寸錯寫為七分)往上的大橫骨(相當於第五腰椎棘突)左右兩端,與腰部的紋路相交處。動脈離穴位中點各三寸半。(從衝門穴到腹哀穴,左右十穴,大成誤寫為離穴位四寸半。)足太陰脾經與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針刺七分。灸三壯。)治療腹內寒冷積聚、淫邪滋生、陰囊疝氣、妊娠期衝心等症狀。

府舍,在腹結下三寸。去中各三寸半。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甲乙經曰。此脈上下入腹。絡胸。結心肺。從脅上至肩。此足太陰郄三陰陽明支別。(針七分。灸五壯。)治疝癖腹滿。厥氣霍亂。

腹結(一名腸窟),在大橫下一寸三分。去中各三寸半(針七分灸五壯)治咳逆。繞臍腹痛瀉痢。

白話文:

府舍穴,在肚子垂直線下三寸,左右各三寸半的地方。是足太陰、足厥陰、陰維經的交接處。甲乙經說:這條經絡向下進入腹中,並連接著胸,和心肺相連接,從兩側向上延伸到肩膀。此穴是足太陰經的郄穴,是三陰經和陽明經的支別。針刺七分,灸五壯。主治疝氣腹脹、厥氣霍亂等病。

大橫,在腹哀下六寸半。(舊云三寸半。誤)平臍去中各三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針七分。灸五壯。)治大風逆氣。多寒洞痢。

白話文:

大橫穴,位於肚臍下方6寸半處。(舊說為3寸半,是錯誤的。)與肚臍的距離均為3寸半。是足太陰脾經與陰維脈的交會穴位。(針刺深度為七分,灸壯5壯。)可以治療癲癇、抽搐,以及受寒引起的腹瀉。

腹哀,在日月下一寸半。足太陰陰維之會。(針三分禁灸)治寒中熱不化便膿血腹痛。

(按日月在期門下五分分寸歌曰腹哀期下方二寸。巨闕旁六寸也。圖翼作去中三寸半誤。)

白話文:

腹哀穴位於日月下緣一寸半的地方。這是足太陰經和陰維脈的交會點。(針刺深度為三分,禁止使用艾灸)主治寒邪內陷,熱邪不能消散,導致的腹痛、便血或膿血便。

(按照定位,腹哀穴在期門穴下方約二寸處。也就是巨闕穴旁邊六寸的位置。《圖翼》中記載離中線三寸半是錯誤的。)

食竇,在天溪下一寸六分。從腹哀上行三寸五分。去膻中各六寸。舉臂取之。(針四分。灸五壯。)治胸脅支滿。膈有水聲。

白話文:

食竇穴,位於天溪穴下一寸六分,從腹哀穴往上行三寸五分,左右膻中穴各六寸。取穴時可將胳膊舉起。(針刺四分。灸五壯。)治療胸脅脹滿。膈肌有水氣聲音。

天溪,在胸鄉下一寸六分。去中各六寸。仰取之。(針四分。灸五壯)治胸滿上氣。喉中有聲。婦人乳腫。

胸鄉,在周榮下一寸六分。去中各六寸。仰取之。(針四分。灸五壯)治胸脅支滿。引背痛不得臥。

周榮,在手太陰中府下一寸六分。乳上三寸二分旁去中各六寸仰取之(針四分)治胸滿不得俯仰。食不下咳逆。

白話文:

天溪穴位於胸鄉穴下方一寸六分,距離身體正中線左右各六寸,向上取穴。针刺四分,艾灸五壯。可治疗胸部满闷、气喘、喉咙有痰鸣声、女性乳房肿胀等症状。

胸乡穴位于周荣穴下方一寸六分,距离身体正中线左右各六寸,向上取穴。针刺四分,艾灸五壮。可治疗胸胁胀满、牵引背部疼痛、无法平躺等症状。

周荣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中府穴下方一寸六分,距离乳头上方三寸二分,距离身体正中线左右各六寸,向上取穴。针刺四分。可治疗胸部满闷无法俯仰、食欲不振、咳嗽逆气等症状。

大包,在足少陽淵液下三寸從周榮外斜下行布胸脅中出九肋間脾之大絡總統陰陽諸絡由脾灌溉五臟。(針三分灸三壯)治喘氣胸脅痛。

白話文:

大包穴,位於足少陽膽經上,在淵液穴的下方三寸,從周榮穴外斜向下運行,分佈於胸脅,並連接九肋間,是脾臟的主要絡穴,總管陰陽諸絡,由脾臟灌溉五臟。(針灸三分,灸三壯)可治療喘息、胸脅疼痛。

2. 手少陰心經穴考

(左右一十八穴)

極泉,在臂內腋下筋間。動脈入胸。(針三分。灸七壯)治臂肘厥寒心脅滿痛乾嘔煩渴目黃。

青靈,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灸三壯甲乙經無此穴)治目黃脅痛。肩臂不舉。

白話文:

極泉穴位於手臂內側腋下的筋肉之間,靠近動脈進入胸部的地方。治療臂肘冷痛、心脅滿痛、乾嘔、煩渴、目黃。

青靈穴在肘部上方三寸處,伸直肘部並抬起手臂即可找到。治療目黃、脅痛、肩臂不能抬舉。

少海(一名曲節),在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取之。心脈所入為合(針五分。灸三壯)治寒熱齒痛。目眩發狂。嘔吐涎沫。瘰癧。肘腋脅痛。

靈道,在掌後一寸五分。心脈所行為經。(針三分。灸三壯)治心痛乾嘔。瘛瘲暴喑。

白話文:

少海穴(又稱曲節穴),位於肘關節內側尺骨鷹嘴的外側,向肘端五分的部位。屈曲肘關節,朝向頭部取穴。心經脈氣所流入的地方為合穴(針刺五分,艾灸三壯)。治療寒熱交替引起牙痛、視覺眩暈發狂、嘔吐涎沫、瘰癧、肘、腋、脅部疼痛等症狀。

通里,在腕側後一寸陷中。手少陰絡。別走太陽。(針三分灸三壯)治熱病面熱無汗懊憹心悸喉痹肘臂痛。婦人經血過多崩漏

白話文:

通裏穴位於手腕外側後方一寸的凹陷處,是手少陰經的絡穴。別走太陽經。針刺三分,灸三壯。主治熱病、面熱無汗、懊惱、心悸、喉痹、肘臂疼痛。婦女經血過多、崩漏。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當小指後。手少陰郄。(針三分。灸三壯)治鼻衄吐血。灑淅惡寒厥逆心痛。霍亂胸滿。

白話文:

陰郄穴,位於手後脈中,距手腕五分,當小指後面,屬於手少陰經。

針刺陰郄穴的深度為三分,艾灸三壯。

陰郄穴可治療鼻衄吐血、灑淅惡寒厥逆心痛、霍亂胸悶等疾病。

神門(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掌後銳骨端陷中當小指後。心脈所注為俞實則瀉之。(針三分。灸七壯。炷如小麥)治驚悸怔忡癡呆狂笑瘧疾心煩大小五癇。

白話文:

神門穴(別名兌沖,中都),位於手掌後方,銳利的骨頭末端凹陷處,靠近小指後方。如果心臟脈搏在此穴位過於充實,則需瀉除。刺入三針。灸七次。艾炷要像小麥那麼大。主治心悸、怔忡、癡呆、狂笑、瘧疾、心煩、大小五癇。

少府,在小指本節後。外側骨縫中直掌中勞宮穴心脈所溜為榮。(針二分灸七壯)治煩滿胸中痛臂肘腋攣急瘧久不愈陰挺出癢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白話文:

少府穴,位於小指第一節後方,在外側骨縫中,直通掌中勞宮穴,是心脈流經的地方,為榮穴。(針灸兩分,灸七壯)主治胸悶、胸痛、手臂、手肘、腋下抽搐、痙攣、瘧疾久治不愈、陰挺出、發癢、疼痛、遺尿、偏墜、小便不利。

少衝(一名經始),在手小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心脈所出為井虛則補之(針一分灸一壯)治熱病煩滿心胸脅痛痰氣悲驚臑臂內後廉痛。

白話文:

少衝穴(又名經始穴),位於手小指內側,取穴時沿指甲角向手心方向移,找到類似韭葉脈絡處就是少衝穴。若少衝穴虛弱,可以針刺一針或灸壯一壯來治療。少衝穴主治熱病煩滿、心胸脅痛、痰氣、悲驚、臑臂內側後方疼痛等症狀。

3. 手太陽小腸經穴考

(左右三十八穴)

少澤(一名小吉),在手小指外側。去爪甲角一分陷中小腸脈所出為井。(針一分。灸一壯)治心煩咳嗽。瘧寒熱汗不出。喉痹舌強。婦人乳腫。

白話文:

少澤(別名小吉),位於手小指外側。從指甲角往內一分,按壓有疼痛感的地方,就是小腸經的井穴。(針灸深度為一分,灸一壯)可以治療心煩、咳嗽、瘧疾、寒熱、汗不出、喉嚨腫痛、舌頭僵硬、婦女乳腺腫脹等症狀。

前谷,在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小腸脈所溜為滎(針一分。灸三壯)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頸項頰腫引耳後。

白話文:

前谷穴,位於小指外側第一個關節的前面,凹陷處。為小腸經的滎穴(針刺深度為一寸,艾灸三壯)。用於治療熱病汗不出、瘧疾、癲癇,以及頸部、面頰腫脹,並牽引到耳後。

後谿,在小指外側本節後。拳尖起骨下陷中。握拳取之。小腸脈所注為俞。虛則補之。(針一分。灸一壯)治瘧疾癲癇目翳鼻衄。耳聾胸滿。項強臂肘攣急。

白話文:

後谿穴,位於小指外側,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當拳頭握緊時,在掌骨突起骨下較凹陷的部位,以拳頭握緊取穴。屬小腸經脈所註部位俞穴。穴位虛弱時應當補之。(針刺深度一寸。艾灸壯數一壯)治療瘧疾、癲癇、目翳、鼻衄(鼻出血)、耳聾、胸滿、項強、臂肘攣急等疾病。

腕骨,在手掌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岐骨罅縫小腸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針二分灸三壯)治熱病汗不出脅下痛。頸項腫寒熱耳鳴。目出冷淚生翳。臂腕五指之病瘧疾煩悶。驚風瘛瘲。

白話文:

腕骨,在手掌外側,腕關節前側突起的骨頭下面凹陷的地方。岐骨是食指和中指之間靠近腕關節的地方,縫隙中有小腸經脈通過,是取穴的原穴。虛證實證都可以針刺放血。(針刺二分,灸三壯)治療熱病,汗不出,脅下疼痛,頸項腫脹,寒熱交替,耳鳴,目出冷淚,眼翳,臂腕五指疾病,瘧疾,煩悶,驚風,瘛瘲。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銳骨下陷中。小腸脈所行為經。(針二分。灸三壯)治寒熱齒痛。耳鳴耳聾。癲疾狂走。

養老,在手外側銳骨上一空。腕後一寸許陷中。手太陽郄(針三分。灸三壯)治肩臂痠疼手不能自上下。

支正,在腕後外廉五寸。手太陽絡。別走少陰。(針三分。灸三壯)治四肢弱。肘臂不能屈伸。十指痛不握。

白話文:

陽谷穴位於手腕外側,銳骨下陷處,是小腸經脈經過的地方。針刺深度為二分,灸三壯。可以治療寒熱牙痛、耳鳴耳聾、癲癇和狂躁。

養老穴位於手腕外側銳骨上方的一個凹陷處,距離手腕後方一寸左右。它是手太陽經的郄穴。針刺深度為三分,灸三壯。可以治療肩臂酸痛、手不能自主上下。

支正穴位於手腕後方外側邊緣五寸處,是手太陽經的絡穴,分支通向少陰經。針刺深度為三分,灸三壯。可以治療四肢無力、肘臂不能屈伸、十指疼痛不能握物。

小海,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頭取之。小腸脈所入為合。實則瀉之。(針二分。灸三壯)治頸項肘臂。痛齒齦腫五癇瘛瘲。

肩貞,在肩曲腋下大骨旁。兩骨解罅間。肩髃穴後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耳鳴耳聾。缺盆肩中熱痛。

白話文:

小海穴,在手肘外側大骨的外側。距肘尖五分處,屈肘時向頭部尋找。小腸經脈氣血所流入的部位,就是合穴的位置。如果本穴有實證,就瀉它。(針刺深度二分,艾灸三壯)可以治療頸部、肩部、肘部、手臂的疼痛,牙齒牙齦腫痛,五種驚風,以及瘛瘲病。

臑腧,在手少陽經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舉臂取之。手足太陽陽維陽蹺之會。(針八分。灸三壯)治臂酸無力肩痛引胛。

天宗,在秉風后肩大骨下陷中。(針五分。灸三壯)治肩臂痠疼。

白話文:

臑腧穴,位於手少陽經,在肩髎穴的背面,在大骨下,肩胛骨上緣的凹陷中。舉起手臂取穴。此穴為手足三陽經,陽維脈,陽蹺脈的交會穴。(針刺深度八分,艾灸三壯)可治療手臂痠痛無力、肩部疼痛、疼痛延伸至肩胛骨。

秉風,在肩上手少陽經天髎外。小髃骨後。舉臂有空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之會。(針五分。灸三壯)治肩痛不可舉。

白話文:

秉風穴,在肩頭手少陽經天髎穴的外面。小髃骨後面。舉起手臂時有空隙,手太陽、陽明、手足少陽經在此交會。(用針治療時,針刺五分。用艾灸治療時,灸三壯)治療肩痛,不能抬起手臂。

曲垣,在肩中央曲胛陷中按之應手痛。(針五分。灸三壯)治肩臂熱痛拘急。

肩外腧,在肩胛上廉。旁開脊中三寸陷中。與大杼穴平。(針六分。灸三壯)治肩胛痛。

肩中腧,在肩胛內廉大椎旁二寸陷中。(針三分。灸七壯)治咳嗽上氣唾血寒熱。目視不明。

白話文:

曲垣穴位於肩膀中央,肩胛骨凹陷處,按壓時會感到疼痛,針刺五分,灸三壯,可以治療肩臂發熱疼痛、僵硬不靈活。

肩外腧穴位於肩胛骨上緣,脊柱旁開三寸的凹陷處,與大杼穴水平,針刺六分,灸三壯,可以治療肩胛骨疼痛。

肩中腧穴位於肩胛骨內緣,大椎穴旁開二寸的凹陷處,針刺三分,灸七壯,可以治療咳嗽、呼吸急促、吐血、寒熱交替、視力模糊等症狀。

天窗(一名窗籠),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手陽明經扶突後。動脈應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治頸痛不能回顧頰腫耳聾。喉痛暴喑。

白話文:

天窗穴(別名窗籠穴),位於頸部大筋前面,靠近顴骨下面,在手陽明經扶突穴的後面。用手指按壓該穴位,會感覺到有動脈搏動,並有凹陷。針灸此穴三分,艾灸三壯。可治療頸部疼痛,不能回頭,臉頰腫脹,耳聾,喉嚨疼痛,聲音嘶啞等疾病。

天容,在耳下曲頰後。(針一分。灸三壯)治喉痹。咽中如梗。癭氣頸癰。

顴窌(一名兌端),在面㼌骨下廉銳骨端陷中。手太陽少陽之會。(針二分禁灸)治口喎面赤。眼瞤動齒痛。

白話文:

天容穴位於耳朵下方,頰部後方彎曲處。(針刺深度為一分。可施灸三次)用於治療喉嚨痛、咽喉有異物感、頸部腫瘤或癭瘤。

顴窌穴,又名兌端穴,位於顴骨下方尖端的凹陷中。是手太陽和手少陽經脈的交會點。(針刺深度為二分,禁止施灸)用於治療口角歪斜、面部潮紅、眼睛抽動和牙齒疼痛。

聽宮(一名多所聞),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太陽少陽足少陽之會。(針三分。灸三壯)治失音癲疾耳聾蟬鳴。

白話文:

聽宮(又名多所聞),位於耳朵裡。形狀和大紅豆一樣大。是手太陽經、少陽經、足少陽經的交會之處。(針刺深度三分。灸壯三壯)可以治療失音、癲癇、耳聾、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