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素問五臟生成論

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黃為有胃氣)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無黃色。則胃氣已絕)

白話文:

臉色黃,眼睛卻是青色的;臉色黃,眼睛卻是紅色的;臉色黃,眼睛卻是白色的;臉色黃,眼睛卻是黑色的,這些情況都不會死。(臉色黃代表有胃氣)。臉色青,眼睛卻是紅色的;臉色紅,眼睛卻是白色的;臉色青,眼睛卻是黑色的;臉色黑,眼睛卻是白色的;臉色紅,眼睛卻是青色的,這些情況都會死。(沒有黃色,就代表胃氣已經斷絕)。

2. 素問五臟別論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也)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主藏蓄陰精。與他府之傳化者為異)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轉輸運動)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肺藏魄而主氣。

大腸通肺故肛門日魄門。使為之傳送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精氣質清。故有充滿而無積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水穀質濁。故實則傳化。不能滿也。)

白話文:

腦髓、骨、脈、膽,以及女子胞(也就是子宮),這六樣都是由地氣所產生的,它們都藏在身體的陰部,並且如同大地的性質,所以只收藏而不外洩,稱之為「奇恆之府」(主要收藏陰精,與其他負責傳化功能的臟腑不同)。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個則是由天氣所產生的,它們的氣如同天空,所以只排泄而不收藏,這些器官接收五臟所排出的濁氣,稱之為「傳化之府」,這些東西不能長時間停留,而是要不斷地輸送排泄(也就是轉輸運動)。肛門也受到五臟的影響,讓水穀不能長時間儲藏(肺臟儲藏魄氣並主管氣,大腸與肺相通,所以肛門稱作魄門,負責傳送排泄)。

所謂的五臟,是儲藏精氣而不排泄的,所以呈現滿盈的狀態,但並非實在的充滿(精氣的性質清澈,所以雖然充滿卻不會積實)。六腑則是負責傳化食物而不儲藏的,所以是實在的充滿,但卻無法達到滿盈的狀態(水穀的性質混濁,所以實在充滿後就要傳化,無法達到滿盈的狀態)。

3. 素問異法方宜論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者,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即砭石也)。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來,起見也。)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音泄,艾火燒灼)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胻(腐同),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按,謂捏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白話文:

同樣的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療,都能夠治好,這是因為各地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東方是天地萬物開始萌發的地方,是盛產魚和鹽的地區,靠近海邊水邊,那裡的人民吃魚,喜歡吃鹹的東西,他們都安於自己的居住環境,覺得食物很美味。魚會使人體內產生熱氣,鹽會使血液過於旺盛,所以那裡的人民皮膚都比較黑而且毛孔粗糙,他們的疾病大多是癰瘡腫瘍。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砭石(一種像玉的石頭,可以磨成針來使用)。所以砭石這種療法,也是從東方流傳過來的。

西方是盛產金玉的地區,地處沙石之地,是天地萬物收斂的地方。那裡的人民居住在高地,風比較大,水土比較堅硬,他們不穿衣服,只是披著粗布或草席,吃豐盛油膩的食物,所以外來的邪氣不容易傷害他們的身體,他們的疾病多發於內部。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毒藥,所以毒藥這種療法,也是從西方流傳過來的。北方是天地萬物閉藏的地方,地勢高而多山丘,風寒且冰冷,那裡的人民喜歡住在野外,吃奶類食物,容易因為寒氣積聚而產生腹脹等疾病。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艾灸(用艾草燒灼穴位)。所以艾灸這種療法,也是從北方流傳過來的。

南方是天地萬物生長發育,陽氣最旺盛的地方。那裡地勢低窪,水土比較鬆軟,容易聚集霧氣露水。那裡的人民喜歡吃酸味食物,也喜歡吃腐敗的食物,所以他們皮膚紋理細密,膚色偏紅,容易患上關節彎曲麻痹的疾病。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微針,所以九針這種療法,也是從南方流傳過來的。中央地區,地勢平坦而且潮濕,是天地滋養萬物的地方。那裡的人民飲食豐富而且不勞動,所以他們容易患上肢體痿軟、四肢厥冷、忽冷忽熱等疾病,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導引按蹺(伸展筋骨、活動關節,按捏皮膚肌肉,以及舉手抬腳)。所以導引按蹺這種療法,也是從中央地區發展出來的。

所以高明的醫師會綜合運用各種治療方法,根據不同地區的特性,採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即使治療方法不同,但疾病都能夠治好,那是因為掌握了疾病的病因,了解了治療的大原則。

4. 素問診要經終論

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方。正也。言天地氣正發生其萬物也。)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陽氣明盛),地氣定發。(萬物華而欲實)人氣在脾。(季終土寄而王) 五月六月,天氣盛(天陽赫盛),地氣高。(地焰高升。)人氣在頭。(火性炎上。故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陰氣肅殺類合於金。故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隨陽而入。故人氣在心) 十一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陽氣深復故人氣在腎。夫氣之變也。發土於木。長茂於土盛高而上肅殺於金。避寒於火伏藏於水。斯皆隨順陰陽。氣之升沉也下文四李言氣之淺深)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散俞即諸經之散穴也),甚者傳氣間者環也。(傳布散也。病甚者。宜久留待其傳氣。環周也病稍間者,但候其氣行一周於身約二刻可止針也) 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夏宜宣泄。故必見血而止盡氣謂去其邪血邪氣也閉環謂去針閉穴須氣行一周之頃也。凡有痛病必退下矣。) 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上言手經下言足經刺皆同法邪猶未深。故但察其脈氣變易異於未刺之前可止針也。脈者。神之變故曰神變) 冬刺俞竅於分理。(孔穴之深者曰竅)甚者直下。(察邪所在而直取其深處)間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針而稍宜緩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白話文:

一、二月,天氣剛開始產生,地氣也開始萌發,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肝臟。(這裡的「方」是剛開始的意思,說明天地之氣剛開始發生,使萬物生長。)

三、四月,天氣正盛,陽氣明顯旺盛,地氣也穩定地發散。(萬物繁盛而將要結果實)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脾臟。(季末的土氣寄託而旺盛)

五、六月,天氣極為旺盛(天上的陽氣非常旺盛),地氣也向上蒸騰。(地面的熱氣向上升騰)人體的氣機運行在頭部。(火的性質是向上升騰的,所以人體的氣機也運行在頭部)

七、八月,陰氣開始肅殺,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肺臟。(陰氣的肅殺之氣與金的性質相合,所以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肺臟。)

九、十月,陰氣開始凝結成冰,地氣開始閉藏。人體的氣機運行在心臟。(跟隨著陽氣而進入體內,所以人體的氣機運行在心臟。)

十一、十二月,冰雪覆蓋,地氣與冰雪融為一體,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腎臟。(陽氣深藏於體內,所以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腎臟。氣的變化是,在春天從木開始發生,在夏天於土中茂盛生長,在秋天於金中肅殺,在冬天因寒而藏於水中。這都是順應陰陽之氣上升下降的規律。下文會提到四季針刺的深淺。)

所以,春天針刺時,要針刺散佈在經絡上的穴位,以及分佈在肌肉紋理中的地方,刺出血就停止。(散佈在經絡上的穴位,就是指各經的散穴),病情嚴重的,要等氣傳導到穴位之間再停止,病情較輕的,針刺後要等氣在體內運行一周再停止。(傳布分散的意思,病情嚴重的,應該留針久一點,等待氣的傳導,環周的意思是氣在體內運行一周,病情稍輕的,只要等待氣運行一周,大概兩刻鐘的時間就可以停止針刺)

夏天針刺時,要針刺經絡上的絡穴,刺出血就停止,等到氣散開並且氣行一周,疼痛的病症自然會消退。(夏天適合宣洩,所以一定要刺出血就停止,氣散開指的是邪氣排出,氣行一周是指針刺後,等到氣運行一周再拔針,凡是有疼痛的疾病必然會消退。)

秋天針刺時,要順著皮膚紋理針刺,不論是上身或下身都用相同的方法,當脈象有所改變就可以停止針刺。(上文提到手經絡,下文提到足經絡,針刺方法相同,邪氣還沒有深入,所以只要觀察脈象有變化,和沒針刺之前不一樣就可以停止針刺。脈象是神氣的變化,所以說脈象變化是神氣的變化。)

冬天針刺時,要針刺穴位深處的孔竅,以及肌肉紋理。(孔穴深處稱之為竅),病情嚴重的,要直接向深處針刺。(觀察邪氣所在之處,直接取其深處針刺),病情較輕的,要將針分散開來刺。(或左右、上下分散針刺,針刺時要稍微緩慢一點)

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的針刺方法和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