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素問六節藏象論

天食人以五氣(吳注風氣入肝。暑氣入心。濕氣入脾。燥氣入肺。寒氣入腎。當其不亢不害。則能養人矣),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鹹)。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心肺得受天氣。入通五臟。生五色而發音聲)。 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五味各有所藏。五臟則以之養。而氣從矣)。 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氣得乎味。味以養氣。為陰陽。和而化生津液。相以成精。精充而神自生矣)。

心者。生之本(心屬陽。陽主生。萬物系之以存亡)。神之變也(心藏神變化由之)。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主血脈。血足則面容光彩。脈絡滿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心王於夏氣合太陽)。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肺主氣而藏魄)。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肺主身之皮毛)。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肺王於秋。以太陰之氣而居陽分故為陽中之太陰)。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腎藏志主閉藏精之處也(藏精))。其華在發(腎主腦髓)。其充在骨(腎合骨也)。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腎王於冬又為陰藏)。 肝者。罷(炎同)極之本(肝主筋。運動過勞。筋必罷極)。魂之居也(肝藏魂)。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爪者筋之餘)。以生血氣(肝屬木主於春為發生之始)。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肝位居東。故為陽)。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盛受水穀)營之居也(營出中焦)。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唇者脾之榮)。其充在肌肉(肌肉脾之合)。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此總結六腑)。 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膽能通達陰陽)。

白話文:

大自然給予人類五種氣(風氣進入肝臟,暑氣進入心臟,濕氣進入脾臟,燥氣進入肺臟,寒氣進入腎臟,當這些氣不偏亢也不傷害身體時,就能滋養人體),大地給予人類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

五種氣從鼻子進入,藏於心臟和肺臟,使人臉色紅潤光澤,聲音洪亮(心肺接受了天氣,可以通達五臟,產生各種顏色和發出聲音)。

五種味道從口中進入,藏於腸胃,味道的積累可以滋養五臟的氣(酸味進入肝臟,苦味進入心臟,甘味進入脾臟,辛味進入肺臟,鹹味進入腎臟。五種味道各自有其歸屬,五臟就藉此來滋養,而氣就能順暢運行)。

氣調和後就會產生津液,津液形成後精氣充足,精神自然產生(氣由味道來滋養,味道滋養氣,陰陽調和產生津液,津液相輔相成變成精,精氣充足精神自然產生)。

心臟,是生命根本(心臟屬陽,陽氣主宰生命,萬物的存亡都與之有關),也是精神變化之所(心臟儲藏精神,精神的變化由它而來)。心臟的表現在臉上,其充實表現在血脈中(心臟主管血脈,血足則臉色光澤,脈絡充滿)。心臟屬於陽氣中的太陽,與夏季的氣息相通(心臟在夏季旺盛,與太陽的陽氣相合)。

肺臟,是氣的根本,也是魄所藏之處(肺主管氣,並儲藏魄)。肺的表現在毛髮上,其充實表現在皮膚(肺主管全身的皮膚和毛髮)。肺屬於陽氣中的太陰,與秋季的氣息相通(肺在秋季旺盛,以太陰之氣居於陽位,故為陽中太陰)。

腎臟,主管封藏的根本(腎藏精,主管閉藏),也是志氣所藏之處(腎藏意志)。腎的表現在頭髮上(腎主管腦髓),其充實表現在骨骼(腎與骨相合)。腎屬於陰氣中的少陰,與冬季的氣息相通(腎在冬季旺盛,又為陰氣儲藏之處)。

肝臟,是疲勞的根本(肝主筋,運動過度,筋脈一定會疲勞),也是魂魄的居所(肝臟儲藏魂魄)。肝的表現在指甲上,其充實表現在筋脈(指甲是筋脈的延伸)。肝臟可以產生血氣(肝屬木,主管春天,是萬物開始生發之時)。肝的味道是酸的,顏色是青色的。肝屬於陽氣中的少陽,與春季的氣息相通(肝位居東方,故為陽)。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倉庫的根本(儲藏水穀),也是營氣的居所(營氣出自中焦)。它們被稱為「器」,能消化食物殘渣,轉化味道,使其排出。它們的表現在嘴唇和眼下的皮膚上(嘴唇是脾的榮華),其充實表現在肌肉(肌肉是脾的歸屬)。它們的味道是甘甜的,顏色是黃色的。這些屬於至陰之類,與土氣相通(總結六腑)。

所有的十一臟腑的決定,都取決於膽(膽能疏通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