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續刻 (1)
續刻 (1)
1. 續刻
2. 靈樞經文(補遺)
3. 邪氣臟腑病形
(首節)
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陽受風氣)身半以下者,濕中之也。(陰受濕氣)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即三陽之經),中於陰者,常從臂胻始。
夫臂胻,其陰皮薄,其肉淖(音鬧)澤,故俱受於風,獨傷於陰(臂胻內廉曰陰,手足三陰之所行也),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腑。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腑。(如心之及,小腸此邪中三陰,亦有表症也)
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肺合皮毛而畏寒。)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形寒傷外,飲寒傷內)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此言邪中五臟)
白話文:
(第一段)
身體上半部生病,是受到風邪侵襲的緣故。(陽氣容易感受風邪)身體下半部生病,是受到濕邪侵襲的緣故。(陰氣容易感受濕邪)所有陽經匯集的地方,都在人的面部。當人身體虛弱、剛用完力氣、或飲食後出汗,導致皮膚毛孔打開時,邪氣容易侵入。如果邪氣侵入面部,會向下影響陽明經;侵入頸部,會向下影響太陽經;侵入臉頰,會向下影響少陽經。如果邪氣侵入胸部、背部、兩側脅肋,也都是侵入三陽經脈。邪氣侵入陰部,通常會從手臂或小腿開始。
手臂和小腿,它們的陰面皮膚薄,肌肉柔軟濕潤,所以容易受到風邪侵襲,特別容易傷害到陰經。(手臂和小腿內側稱為陰,是手足三陰經脈所經過的地方)所以邪氣進入陰經,陰經的臟氣強盛,邪氣侵入後無法停留,因此會轉而侵入與陰經相連的腑。所以邪氣侵入陽經,會停留在經脈中;侵入陰經,會轉入腑。(例如心臟的疾病,會影響到小腸。這類邪氣侵入三陰經的疾病,也會有表症出現)
憂愁、恐懼會傷害心臟,身體受寒、飲用寒冷飲品會傷害肺臟。(肺臟與皮膚毛髮相連,並且畏懼寒冷。)因為這兩種寒冷相互影響,內外都受到損傷,所以會導致氣逆而上。(身體受寒是傷害外表,飲用寒冷飲品是傷害內在)因為跌倒、摔傷導致瘀血滯留在體內,或因為大怒,導致氣往上衝而無法下降,積聚在脅肋下方會傷害肝臟。因為受到擊打、摔倒,或酒醉後行房事,出汗時又吹到風,會傷害脾臟。因為用力舉重,或行房事過度,出汗後又洗澡,會傷害腎臟。(以上說明邪氣侵入五臟的情況)
4. 本神
(次官針篇之後)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初(一作故)生之來謂之精。(精者□□生水。地六成之是也)兩精相搏謂之神。(搏。交結也)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魂為陽。魄為陰)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憶。思念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專在於是曰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圖謀以成此志曰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思有所慕者曰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疑慮生而處得其善者曰。智)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怵恐。惕驚也。流淫。謂流泄淫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悲哀甚則胞絡絕。故致失生。竭者。絕之漸)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神不能持而流蕩)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怒則氣逆。故昏迷惶惑而亂也)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神為恐懼而散失)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膕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悗。音瞞。悶也。)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馬注作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精明失則。邪妄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怒。本肝志。而亦傷腎者。肝腎為子母。氣相通也)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此亦言心腎受傷也)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調經論。形有餘。涇溲不利。同此)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氣促聲粗)胸盈仰息(脹滿也)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
白話文:
(接續在官針篇之後)
天賦予我們的本性是「德」,大地賦予我們的本質是「氣」。德向下流動,氣相對較弱,於是產生了生命。初生之時,這個生命的來源被稱為「精」(精,是指具有生成水液的物質,是大地的六種要素所成就的)。兩個精氣相互結合就產生了「神」(搏,是交合連結的意思)。隨著神往來活動的是「魂」。伴隨精氣出入的是「魄」(魂屬陽,魄屬陰)。用來承擔事物的是「心」。心中有所記憶稱之為「意」(憶,是思念的意思;心有所向卻還未確定的狀態稱為意)。意念所專注的稱為「志」(專注於某件事就是志)。因為志向而產生變化的是「思」(圖謀以達成志向就是思)。因為思慮而產生遠大嚮往的稱作「慮」(思想有所嚮往就是慮)。因為深思熟慮而處理事物就稱為「智」(懷疑與顧慮,最後能妥善處理事情就是智)。
因此,經常恐懼、驚慌、思慮過度就會損傷「神」。神受損就會恐懼不安,精神流失而難以停止(怵是恐懼,惕是驚慌;流淫,指精神流失)。因為悲傷哀痛而觸動內心,就會導致精氣枯竭、喪失生命(悲傷過度會導致胞絡斷絕,因此導致死亡;枯竭是逐漸斷絕的過程)。喜樂過度會使神氣散漫而不收斂(神氣無法控制而流散)。憂愁煩惱會導致氣機閉塞而不運行。盛怒會使人迷惑錯亂而無法自我控制(發怒會使氣機上逆,因此會昏迷惶恐而混亂)。恐懼會使神氣盪散而無法收回(神氣因為恐懼而散失)。
心如果經常恐懼、驚慌、思慮,就會損傷「神」。神受損就會恐懼而失常,肌肉萎縮脫落,毛髮枯槁、臉色蒼白,在冬天就會死亡。脾如果經常憂愁煩惱而無法解脫,就會損傷「意」。意受損就會神情恍惚、四肢無力,毛髮枯槁、臉色蒼白,在春天就會死亡(悗,音同瞞,是悶悶不樂的意思)。肝如果因為悲哀過度而觸動內心,就會損傷「魂」。魂受損就會精神錯亂(註解寫作「忘」),神情不振。神情不振就不會端正(精神昏昧就會邪妄不正)。這時,人就會出現陰部萎縮、筋脈攣縮、兩脅肋骨無法抬起,毛髮枯槁、臉色蒼白,在秋天就會死亡。肺如果喜樂過度、沒有節制,就會損傷「魄」。魄受損就會狂亂。狂亂的人會精神錯亂、意識不清,皮膚焦乾、毛髮枯槁、臉色蒼白,在夏天就會死亡。腎如果盛怒而無法停止,就會損傷「志」。志受損就會健忘,經常忘記之前說過的話,腰背無法彎曲伸展,毛髮枯槁、臉色蒼白,在季夏就會死亡(怒,本是肝的情志,但也會傷腎,是因為肝腎為母子關係,氣是相通的)。
如果一直處於恐懼之中而無法解脫,就會損傷「精」。精受損就會骨骼酸痛、痿軟無力,精液會不自覺地流出(這也是指心腎受到損傷)。因此,五臟都是儲藏精氣的器官,不可以損傷,如果損傷就會失去防禦能力而導致陰氣虛弱。陰氣虛弱就會沒有力氣,沒有力氣就會死亡。
肝臟儲藏血液,血液是魂的居所。肝氣虛弱就會容易感到恐懼,肝氣過盛就會容易發怒。脾臟儲藏營氣,營氣是意的居所。脾氣虛弱就會四肢無力,五臟不安穩。脾氣過盛就會腹脹、小便不利(跟《調經論》中「形體有餘而小便不利」的情況相同)。心臟儲藏血脈,血脈是神的居所。心氣虛弱就會容易感到悲傷,心氣過盛就會不停地笑。肺臟儲藏氣,氣是魄的居所。肺氣虛弱就會鼻塞不通、呼吸短促,肺氣過盛就會喘氣粗重、胸部脹滿、需要抬頭呼吸(氣促聲粗)。腎臟儲藏精,精是志的居所。腎氣虛弱就會手腳冰冷,腎氣過盛就會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