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一 (38)
卷一 (38)
1. 靈樞衛氣行
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天象定者為經,動者為緯;子午當南北二極,居其所而不移,故為經;卯酉常東昇西降,列宿周旋無已,故為緯。)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是為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房在卯,昴在酉。)虛張為經。(虛在子,張在午。)是故房至畢為陽。(其位在卯、辰、巳、午、未、申。)昴至心為陰。(其位在酉、戌、亥、子、丑、寅。)陽主晝,陰主夜。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自足太陽經至手陽明經,詳見下文。)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歲(按經言:自足少陰經而行手少陰經、手太陰經、足厥陰經、足太陰經,此獨遣手厥陰經,當於他篇參詳;○歲當作臟,謂天之陽主晝,人之陽主腑,故衛氣晝則行於陽分二十五周;天之陰主夜,人之陰主臟,故夜則周於五臟。)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睛明穴。)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之端。(至陰穴)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間外側。(少澤穴)其散者別於目銳眥。(瞳子髎。)下足少陽,注小指次指之間。(竅陰穴。)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次指)之間。(關衝穴)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承泣、頰車之分。)注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入次指之間。(厲兌穴。)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次指)之間,入掌中。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
白話文:
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子午構成經線,卯酉構成緯線。(天象中固定的為經線,運行的為緯線。子午對應南北兩極,它們的位置固定不動,所以稱為經線。卯酉則是太陽東升西落,星宿周而復始運行不止,所以稱為緯線。)天空有二十八星宿,每一面有七顆星,四七共二十八顆星。(東方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北方有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西方有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方有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這就是四七二十八星。)房宿和昴宿構成緯線(房宿在卯位,昴宿在酉位),虛宿和張宿構成經線(虛宿在子位,張宿在午位)。因此,從房宿到畢宿為陽(其位置在卯、辰、巳、午、未、申),從昴宿到心宿為陰(其位置在酉、戌、亥、子、丑、寅)。陽氣主導白天,陰氣主導夜晚。所以衛氣的運行,一天一夜會在身體運行五十周。白天在陽經運行二十五周。(從足太陽經到手陽明經,詳細情況見下文。)夜晚在陰經運行二十五周,運行於五臟(根據經文來看,從足少陰經開始,接著運行手少陰經、手太陰經、足厥陰經、足太陰經,這裡獨缺手厥陰經,應在其他篇章查找參考。這裡的「歲」應該是「臟」的意思,因為天之陽主導白天,人之陽主導六腑,所以衛氣白天在陽分運行二十五周;天之陰主導夜晚,人之陰主導五臟,所以夜晚則在五臟運行)。因此,清晨陰氣耗盡,陽氣從眼睛發出。(睛明穴)眼睛張開,氣就向上走到頭部,沿著頸部向下,順著足太陽經,沿著背部向下到小腳趾尖端。(至陰穴)它分散的一部分從眼角外側,向下走到手太陽經,下到手小指外側。(少澤穴)它分散的一部分從眼角外側(瞳子髎穴),向下走到足少陽經,注入小腳趾次趾之間。(竅陰穴)再向上沿著手少陽經的側邊,向下到小指(次趾)之間。(關衝穴)它分散的部分向上到耳前,匯合在下巴的脈搏。(承泣穴和頰車穴的部位)注入足陽明經,然後向下行走到腳背上,進入次趾之間。(厲兌穴)它分散的部分從耳下,向下走到手陽明經,進入大拇指(次趾)之間,進入手掌中。它到達腳部的時候,進入腳心,從內踝下部出來,沿著陰經,又匯合到眼睛,這樣完成一周。
2. 靈樞九針篇
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臟之應天者,肺。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母得深入而陽氣出。(所用在淺,但欲出其陽邪耳。)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圓其末,令母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致其氣,令邪氣獨出。(用在按脈致氣以出其邪,母得過深陷於血脈之分也。)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於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瘤,留也。)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於子午,陰與陽別,寒與熱爭,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於經絡而為暴痹者也。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毛(毫同),且圓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於經而為痛痹,舍於經絡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用在微細徐緩,漸散其邪,以養真氣。)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內舍於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於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過於機關大節者也。故為之治針,令小大如挺,其鋒微圓,以取大氣之不能過於關節者也。(九針圖在卷三)
身形之應九野也。
左足應立脊,其日戊寅己丑。(此左足應艮宮東北方也。立春後,東北節氣也。寅醜二日,東北日辰也。故其氣皆應於艮宮。然乾坤艮巽,四隅之宮也;震兌坎離,四正之宮也。土王於四季,故四隅之宮皆應戊己,而四震之宮各有所王。後仿此。)
左脅應春分,其日乙卯。(此左脅應正宮,正東方也。春分後,正東節氣也。乙卯日,東方之正也。故其氣皆相應。)
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此左手應巽宮,東南方也。立夏後,東南節氣也。戊辰己巳,東南日辰也。故其氣皆相應。)
膺喉首頭應夏至,其日丙午。(膺喉首頭應離宮正南方也。夏至後,正南節氣也。丙午日,南方之正也。故其氣皆相應。)
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此右手應坤宮,西南方也。立秋後,西南節氣也。戊申己未,西南日辰也。故其氣皆相應。)
右脅應秋分,其日辛酉。(此右脅應兌宮,正西方也。秋分後,正西節氣也。辛酉日,西方之正也,故其氣皆相應。)
右足應立冬。]
白話文:
聖人創立天地數的概念,從一開始,將其乘以九,就形成了九個區域。再將九乘以九,得到八十一,以此來對應黃鐘的數值。使用針灸來呼應這些數值。
「一」代表天,天屬陽,五臟中對應天的是肺。肺如同五臟六腑的蓋子,皮膚則與肺相關。人體屬陽,因此針灸治療時,針頭要粗大,末端要尖銳,讓針無法深入,以導出陽氣。(針的使用位置在淺層,目的在於導出陽邪。)
「二」代表地,人體對應地的是肌肉。針灸治療時,針身要像管子一樣,末端要圓鈍,避免傷到肌肉組織,以免損傷氣。
「三」代表人,人之所以能生存,仰賴血脈。針灸治療時,針身要粗大,末端要圓鈍,以便按壓脈搏,引導氣,使邪氣排出。(針的作用在於按壓脈搏以引導氣,排出邪氣,不可過度深入血脈。)
「四」代表時,時代表四季和八風,它們侵襲經絡,形成腫瘤。(腫瘤就是停留的病邪。)針灸治療時,針身要像管子一樣,末端要鋒利,以便瀉熱、出血,使頑固的病邪消失。
「五」代表音,音代表冬夏的區分,以子午來分,陰陽因此區別,寒熱相互鬥爭,兩股氣相搏擊,形成癰膿。針灸治療時,針頭要像劍鋒一樣,以便取出大膿。
「六」代表律,律用來調和陰陽、四季,並配合十二經脈。虛邪侵入經絡,會形成突然發作的痹症。針灸治療時,針尖要像毛髮一樣,且圓且銳利,針身中間稍微粗大,以便取出暴發的邪氣。
「七」代表星,星代表人的七竅。邪氣侵入經絡,會形成疼痛、麻痹,並停留在經絡中。針灸治療時,針尖要像蚊虻的喙一樣,動作要靜緩,慢慢地進入,並稍微久留,使正氣因此得以恢復,真邪一同排出,再拔出針,進行養護。(針的作用在於微細、緩慢地疏散邪氣,以養護正氣。)
「八」代表風,風代表人的四肢、八關節。八正之虛風和八風傷害人體,會侵入骨骼、關節、腰脊、皮膚紋理等深層部位,形成深層痹症。針灸治療時,針身要長,末端要鋒利,以便取出深層、遠處的邪氣。
「九」代表野,野代表人體關節與皮膚之間。淫邪在體內流竄,像風水一樣,但無法超過身體主要關節。針灸治療時,針的大小像棒子一樣,針尖稍微圓鈍,以便取出無法通過關節的大氣。(九針的圖形在卷三)
身體各部位對應九個區域,左腳對應立春的艮宮,時間是戊寅己丑日。(左腳對應東北方,立春後,是東北的節氣,寅丑二日是東北的日辰,所以其氣都對應艮宮。乾坤艮巽是四隅的宮位,震兌坎離是四正的宮位。土主四季,所以四隅的宮位都對應戊己,而四震的宮位各自有主宰,後面會仿照這個規則。)
左脅對應春分的正東方,時間是乙卯日。(左脅對應正宮,是正東方,春分後,是正東的節氣,乙卯日是東方的正位,所以其氣都對應。)
左手對應立夏的東南方,時間是戊辰己巳日。(左手對應巽宮,是東南方,立夏後,是東南的節氣,戊辰己巳日是東南的日辰,所以其氣都對應。)
胸前、喉嚨、頭頸部對應夏至的正南方,時間是丙午日。(胸前、喉嚨、頭頸部對應離宮,是正南方,夏至後,是正南的節氣,丙午日是南方的正位,所以其氣都對應。)
右手對應立秋的西南方,時間是戊申己未日。(右手對應坤宮,是西南方,立秋後,是西南的節氣,戊申己未日是西南的日辰,所以其氣都對應。)
右脅對應秋分的正西方,時間是辛酉日。(右脅對應兌宮,是正西方,秋分後,是正西的節氣,辛酉日是西方的正位,所以其氣都對應。)
右腳對應立冬的西北方,時間是戊戌己亥日。(右腳對應乾宮,是西北方,立冬後,是西北的節氣,戊戌己亥日是西北的日辰,所以其氣都對應。)
腰部、臀部、下竅對應冬至的正北方,時間是壬子日。(腰部、臀部、下竅對應坎宮,是正北方,冬至後,是正北的節氣,壬子日是北方的正位,所以其氣都對應。)
六腑和橫膈膜下的三臟對應中州,時間是太乙所在的日子以及所有戊己日。(橫膈膜下對應中宮,橫膈膜下是腹部,三臟是指肝、脾、腎。六腑和三臟都在橫膈膜下腹部,所以對應中州,禁忌的時間在太乙所在的日子以及所有的戊己日。因為戊己屬土,雖然寄居於四季,但實際上是中宮的日辰,所以其氣也像太乙。例如冬至居葉蟄宮四十六日,立春居天留宮四十六日之類。張景岳說,《九宮八風篇》只說八宮,沒有說中宮,這段話才提到中宮太乙所在的日子。大概是說在八宮太乙數中,逢到四季土主宰的日子,就是中宮太乙的日期。只有博學的人才能加以糾正。)
總之,這九個區域(九宮),要善於觀察八正的氣所在的地方。(八正就是八方王氣所在的地方,也就是太乙。九宮確定了,就可以觀察到八正之氣的所在)觀察所對應的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的人,要治療時,不要在所對應的日期進行治療,這叫做天忌日。(太乙所在天忌圖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