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三 (2)
卷三 (2)
1. 十二原解
九針十二原篇云。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太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谿。膏之原出於鳩尾肓之原出於脖(音勃)胦(惡平聲脖胦臍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本輸篇乃以太淵太陵太衝太白太谿等五原。為五臟之腧。六腑則膀胱之束骨為腧。
白話文:
九針十二原篇中說:肺的原氣出於太淵穴(位於太淵穴)。心的原氣出於太陵穴(位於掌側)。肝的原氣出於太衝穴(位於足背)。脾的原氣出於太白穴(位於食指和拇指相接的虎口處)。腎的原氣出於太谿穴(位於足內踝後方)。膏的原氣出於鳩尾穴(位於胃的上部)。肓的原氣出於脖(指臍),胦的原氣出於臍(指臍)。凡此十二個原穴,主治五臟六腑之疾。本輸篇將太淵、太陵、太衝、太白、太谿等五個原穴作為五臟的腧穴,六腑則以膀胱的束骨穴為腧穴。
京骨為原。膽之臨泣為腧。丘墟為原。胃之陷谷為腧。衝陽為原。三焦之中渚為腧。陽池為原。小腸之後谿為腧。腕骨為原。大腸之三間為腧。合谷為原又曰心出於中衝。溜於勞宮。注於太陵。行於間使。入於曲澤。手少陰也(中衝以下皆手心主經穴本篇指為手少陰而少陰經腧別無載者)邪客篇帝曰。
白話文:
京骨是原穴,膽經的臨泣穴是腧穴。丘墟是原穴,胃經的陷谷穴是腧穴。衝陽是原穴,三焦經的中渚穴是腧穴。陽池是原穴,小腸經的後谿穴是腧穴。腕骨是原穴,大腸經的三間穴是腧穴。合谷是原穴,又稱心經的出脈,它的經氣流注到勞宮穴,注入太陵穴,運行到間使穴,進入曲澤穴,合谷是手少陰經的原穴。(中衝穴以下的穴位都是手心主經穴位,本篇指為手少陰經的穴位,但少陰經的腧穴別無記載)帝日:「邪氣侵犯人體之篇」。
手少陰之脈獨無腧何也。岐伯曰。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故獨無腧焉。帝曰。少陰獨無腧者不病乎岐伯曰。其外經病而藏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即神門穴。手少陰腧)其餘脈出入屈折。行之徐疾。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故王氏注氣穴論藏腧五十穴。
白話文:
為什麼手少陰經脈獨獨沒有腧穴?岐伯說,所有邪氣停留在心臟的,都是在心臟的包絡裡。包絡是心臟的主脈,所以它獨獨沒有腧穴。黃帝說,少陰經獨獨沒有腧穴,難道就不生病嗎?岐伯說,它的外經會生病,但藏不會生病。所以只取它的經於掌後銳骨之端(即神門穴。手少陰腧),其餘的脈出入屈折,行之徐疾,都像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一樣。所以王氏注氣穴論藏腧穴五十個。
亦惟有心主井腧。而無心經之五腧。維獨繆刺篇曰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病。王氏注謂神門穴。為手少陰之腧者。蓋亦本於邪客篇也。
白話文:
只有心臟具有原穴,而沒有心經經脈的腧穴。只有《繆刺篇》中說少陰經中銳骨的頂端裡面各有一個病症。王氏註解說是指神門穴,它是手少陰經的腧穴。這也是根據《邪客篇》的內容。
○前三篇之說各有不同。在九針十二原篇。止言五臟之原左右各二。而復有膏之原。肓之原。共為十二原。在本輸篇則以前篇五臟之原為五腧。復有六腑之原。而無膏肓之原且手少陰之脈獨無腧。而以手厥陰之腧代之。在邪客篇則明指手少陰之腧在掌後銳骨之端而亦皆無少陰井滎經合併膏肓等原。
白話文:
○前三篇所說不盡相同。在《九針十二原篇》中,只說五臟之原左右各兩個,還有膏之原、肓之原,一共十二個原穴。而在《本輸篇》中,則以前篇五臟之原為五腧,還有六腑之原,但沒有膏肓之原;而且手少陰之脈獨無腧穴,而以手厥陰之腧穴代替。在《邪客篇》中,則明確指出手少陰之腧穴在掌後銳骨之端,而也都沒有少陰井、榮、經、合、膏、肓等原穴。
難經亦然。及查甲乙經乃云。少衝者木也。少陰脈所出為井。少府者火也。少陰脈所溜為滎。神門者土也。少陰脈所注為腧。靈道者金也。少陰脈所行為經。少海者水也。少陰脈所入為合。而十二經之井滎始全矣。然詳求腧原之義。如九針十二原篇及本輸篇所云。則陰經之原即腧也。
白話文:
《難經》也是這樣說的。以及查《甲乙經》才說:少衝是木,少陰脈所出為井穴。少府是火,少陰脈所溜為滎穴。神門是土,少陰脈所注為腧穴。靈道是金,少陰脈所行為經穴。少海是水,少陰脈所入為合穴。而十二經的井、滎穴全部齊全了。然而詳細探求腧穴的原義,如《九針十二原篇》和《本輸篇》所說的,陰經的原同於腧穴。
陽經雖有腧原之分。而腧過於原亦為同氣。故陽經治原即所以治腧也。陰經治腧。即所以治原也。六十六難曰。十二經皆以腧為原者何也。然五臟腧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又曰。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及考之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
白話文:
雖然陽經有表裏原穴之分,但表穴的氣與原穴的氣是相同的。所以治療陽經的原穴,就可以治療其表穴。治療陰經的表穴,就可以治療其原穴。《六十六難》說,十二經都以表穴為原穴,這是為什麼呢?臟器的表穴,是三焦氣血運行經過的地方,是氣血停留的地方。又說,原穴是三焦的尊稱,所以氣血停留的地方就稱為原穴。臟腑有病,都要治療它的原穴。根據《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考證。
則曰原獨不應五時以經合之以應其數。然則腧可合原。經亦可合原矣。蓋腧在原之前。經在原之後。穴鄰脈近。故其氣數皆相應也。
白話文:
也就是說,原本獨特的經絡不應該單純依照五時來推算,應該配合經絡的特性來應合其數。既然腧穴可以配合原穴,那麼經絡也同樣可以配合原穴。這是因為腧穴位於原穴之前,經絡位於原穴之後,穴位靠近脈絡,所以它們的氣數皆相呼應。
2. 論子午流注法
(徐氏書今較正)
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子午為陰陽之消息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余兩經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
白話文:
子午流注是指陰陽相配、氣血循環,以及經絡穴位開闔的現象。子時的一刻是一陽之生,午時的一刻是一陰之生。子午是陰陽交替的關鍵時刻。流就是流動,注就是停止。天干有十,經絡有十二。甲對應膽,乙對應肝,丙對應小腸,丁對應心,戊對應胃,己對應脾,庚對應大腸,辛對應肺,壬對應膀胱,癸對應腎。另外還有三焦經和包絡經。三焦經是陽氣之父,包絡經是陰血之母。
三焦寄於丙。包絡寄於丁。以類從也(舊本三焦寄於壬。包絡寄於癸。誤)每經之中。有井滎腧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而陽井金。陰滎火而陽滎水。陰腧土而陽腧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經中有返本還元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也。陽經有原。遇腧穴並過之。
白話文:
三焦歸屬於丙火,包絡歸屬於丁火。因為分類相似。每條經脈之中都有原穴、滎穴、腧穴、經合穴。分別對應金、水、木、火、土。陰井對應木,陽井對應金,陰滎對應火,陽滎對應水,陰腧對應土,陽腧對應金,陰經對應火,陽經水,陰合對應水,陽合對應土。經脈中有逆流而反歸於本經原穴的,那就是十二經脈氣血出入的門戶。陽經有原穴,遇到腧穴就會經過它。
陰經無原。以腧穴代為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出太衝。又按千金云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內關(舊本包絡內關寄於癸。誤)巳公孫。辛列缺。癸水泉是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後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後隨也。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府。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
白話文:
陰經沒有原穴,用腧穴代替。因此,甲出丘墟,乙出太衝。
又根據《千金》記載,六陰經也有原穴。
乙中都,丁通裏內關(舊版本中,包絡內關寄於癸,誤)。
巳公孫,辛列缺,癸水泉。
所以,陽日(指奇數的日子)先出現氣,然後是血。
陰日(指偶數的日子)先出現血,然後是氣。
在適當的時間讓經絡開放(指功能正常),在不適當的時間讓經絡閉合(指功能減退)。
陽幹(指奇數)的六個日辰,甲、丙、戊、庚、壬,以及重見(指甲子、丙寅、戊戌、庚申、壬午),都注於府臟。
氣納三焦。陰乾注藏乙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如甲日。甲戌時開在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腧。而又並過膽原。至甲申時重見甲。是以氣納三焦滎穴。陽滎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木。又如乙日乙酉時開在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腧並過肝原。至乙未時重見乙。
白話文:
氣血運行於三焦。陰乾注藏乙、丁、己、辛、癸五行之氣,而後重見於皮表。
血運行於包絡。如同甲日,甲戌時,血開於膽井穴。至戊寅時,正當胃腧穴,且同時經過膽原穴。甲申時,血在乙酉時重見於甲。所以,氣運行於三焦滎穴。陽滎穴屬水。甲屬木。所以水生木,就是說甲的五行生合,使乙五行回到根本,化成木。
同乙日,乙酉時,血開於肝井穴。至己丑時,正當脾之腧穴,同時經過肝原穴。至乙未時,血又重見乙。
是以血納包絡滎穴。陰滎屬火。乙屬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以甲與己合。蓋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與甲為妻。
庶得陰陽和合而不相傷。所以甲與己合。其餘皆然。此所謂子午之法也。
白話文:
所以血液藏於身體內部、諸經交會之處。陰滎穴屬火,乙屬木。所以木生火。其他類推,皆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陽日沒有陰時,陰日沒有陽時。所以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為什麼甲與己合?因為位於中央的戊己屬土,怕東方甲乙之木剋制。戊是陽,是哥哥;己屬陰,是妹妹。戊兄就把己妹嫁給木家,也就是甲為妻。
上陽圖法。以膽小腸胃大腸膀胱挨去如膽井竅陰。至小腸滎前谷。胃腧陷谷。大腸經陽谿。膀胱合委中數之。第二次小腸並少澤。胃滎內庭。大腸腧三間。膀胱經崑崙。膽合陽陵泉。第三次胃井厲兌。大腸滎二間。膀胱腧束骨。膽經陽輔。小腸合小海。第四次大腸並商陽。膀胱滎通谷。
白話文:
上陽穴位置的取法是,以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五臟相續,膽經的膽井穴在足竅陰穴,從此開始,至小腸經的滎穴——前谷穴,胃經的俞穴——陷谷穴,大腸經的陽谿穴,膀胱經的合穴——委中穴依此數到。第二次是用小腸經,配少澤穴,胃經配滎穴——內庭穴,大腸經配俞穴——三間穴,膀胱經配崑崙穴,膽經配合穴——陽陵泉穴。第三次是用胃經,配井穴——厲兌穴,大腸經配滎穴——二間穴,膀胱經配俞穴——束骨穴,膽經配經穴——陽輔穴,小腸經配合穴——小海穴。第四次是用大腸經,配井穴——商陽穴,膀胱經配滎穴——通谷穴。
膽腧臨泣。小腸經陽谷胃合三里。第五次膀胱井至陰。膽滎俠谿小腸腧後谿。胃經解痏。大腸合曲池。以上各陽經原穴。俱於腧穴並過之。重遇陽干氣納三焦○陰圖以肝心脾肺腎挨次輸數如陽圖通轉。各陰經原穴即腧也。亦於腧穴並過之。重遇陰乾。血納包絡。
白話文:
膽經的腧穴是臨泣;小腸經的陽谷和胃經的三里;膀胱經的井穴是至陰;膽經的榮穴是俠谿,小腸經的腧穴是後谿,胃經的解穴是痏,大腸經的合穴是曲池。以上各個陽經的原穴,都和腧穴相連。如果再次遇到陰乾,氣就會輸往三焦。
陰圖以肝心脾肺腎挨次輸數,如陽圖通轉。各個陰經的原穴就是腧穴,也和腧穴相連,如果再次遇到陰乾,血就會輸往包絡。
3. 逐日按時流注穴
甲日乙丑時(肝滎行間○從湧泉至此。腎水生肝木。井木生滎火也)
白話文:
在甲日乙丑時,肝經的氣血運行到行間穴,從湧泉穴到此穴。這是腎水滋養肝木,以及肝木生發滎火的過程。
丁卯(心俞神門。並過腎原太谿),己巳(脾經商丘),辛未(肺合尺澤),癸酉(與前癸亥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井中衝陰井屬木。癸水生木),甲戌(膽井竅陰引氣行)
白話文:
-
丁卯(心俞神門。並過腎原太谿):
-
心俞穴,神門穴同用。再經過腎經的原穴和太谿穴。
-
己巳(脾經商丘):
- 使用脾經的商丘穴。
-
辛未(肺合尺澤):
- 肺經和尺澤穴相合。
-
癸酉(與前癸亥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井中衝陰井屬木。癸水生木):
- 癸酉日和之前的癸亥日相重,遇到陰乾血,納入包絡井穴中衝穴,陰井穴屬木。癸水生木。
-
甲戌(膽井竅陰引氣行):
- 使用膽經的膽井穴和竅陰穴,引導氣血運行。
白話文:
己巳(脾經商丘):
- 使用脾經的商丘穴。
辛未(肺合尺澤):
- 肺經與尺澤穴相合。
癸酉(與前癸亥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井中衝陰井屬木。癸水生木):
- 癸酉日與前一天的癸亥日相重,遇到陰乾血,納入包絡經的井穴中衝穴,陰井穴屬於木。癸水生木。
甲戌(膽井竅陰引氣行):
- 使用膽經的膽井穴和竅陰穴,引導氣血運行。
乙日丙子(小腸滎前谷),戊寅(胃俞陷谷。並過膽原丘墟),庚辰(大腸經陽谿),壬午(膀胱合委中),甲申(與前甲戌時重遇陽干。氣納三焦滎液門陽滎屬水。生甲木),乙酉(肝井大敦引血行),丁亥(心滎少府)
白話文:
乙日丙子(小腸滎前谷):小腸經的滎穴,位於前谷穴。
戊寅(胃俞陷谷。並過膽原丘墟):胃經的俞穴,位於陷谷穴。同時經過膽經的原穴和丘墟穴。
庚辰(大腸經陽谿):大腸經的陽谿穴。
壬午(膀胱合委中):膀胱經的合穴,位於委中穴。
甲申(與前甲戌時重遇陽幹。氣納三焦滎液門陽滎屬水。生甲木):三焦經的滎穴,位於液門穴。陽滎穴屬水,生甲木。
乙酉(肝井大敦引血行):肝經的井穴,位於大敦穴。引血運行。
丁亥(心滎少府):心經的滎穴,位於少府穴。
丙日己丑(脾俞太白並過肝原太衝),辛卯(肺經經渠),癸巳(腎合陰谷),乙未(與前乙酉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滎勞宮。陰滎屬火乙木生火),丙申(小腸井少澤引氣行),戊戌(胃滎內庭)
白話文:
丙日己丑(「脾俞」和「太白」穴位同一天,均經過「肝原」和「太衝」穴位),辛卯(「肺經經渠」穴位),癸巳(「腎合陰谷」穴位),乙未(與前一個乙酉時重複,相遇「陰乾」穴位。血液被輸注到「包絡滎勞宮」穴位,陰滎穴位屬火,乙木生火),丙申(「小腸井少澤」穴位引導氣血運行),戊戌(「胃滎內庭」穴位)。
丁日庚子(大腸俞三間並過小腸原宛骨又過三焦原陽池返本還原),壬寅(膀胱經崑崙),甲辰(膽合陽陵泉),丙午(與前丙申時重遇陽干。氣納三焦俞中渚陽俞木生內火),丁未(心井少衝引血行),己酉(脾滎大都),辛亥(肺俞太淵。並過心原神門。又過□絡原太陵。返本還原)
白話文:
丁日庚子(大腸俞、三間、小腸原、宛骨、三焦原、陽池,然後返回原點)。壬寅(膀胱經崑崙穴)。甲辰(膽經合陽陵泉穴)。丙午(與上一丙申時相逢陽幹。氣進入三焦俞、中渚、陽俞,木生內火)。丁未(心井、少衝引血運行)。己酉(脾經滎穴大都)。辛亥(肺俞、太淵。同時經過心經原神門穴。又經過□絡原太陵穴。然後返回原點)。
戊日癸丑(腎經復溜),乙卯(肝合曲泉),丁巳(與前丁未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俞太陵。陰俞屬上。丁火生土),戊午(胃並厲兌引氣行),庚申(大腸滎二間),壬戌(膀胱俞束骨。並過胃原衝陽)
白話文:
-
戊日癸丑(腎經復溜穴):這一天的腎經復溜穴最活躍。
-
乙卯(肝合曲泉):肝經與曲泉穴相合。
-
丁巳(與前丁未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俞太陵。陰俞屬上。丁火生土):這一天的丁巳時,與前一天的丁未時一樣,都是陰乾的時辰。血液會被輸送到包絡俞穴和太陵穴。陰俞穴屬於上部。丁火生土,表示腎水生出脾土。
-
戊午(胃並厲兌引氣行):這一天的胃經和厲兌穴並舉,引導氣血運行。
-
庚申(大腸滎二間):大腸經的滎穴在二間穴。
-
壬戌(膀胱俞束骨。並過胃原衝陽):這一天的膀胱經的俞穴在束骨穴。氣血會同時流經胃經的原穴和衝陽穴。
己日甲子(膽經陽輔),丙寅(小腸合小□),戊辰(與前戊午時重遇陽干。氣納三焦經支溝陽經火生戊土),己巳(脾並隱白引血行),辛未(肺滎魚際),癸酉(腎俞太谿並過□原太白),乙亥(肝經中封)
白話文:
己日甲子(膽經的陽輔穴),丙寅(小腸的合穴小腸俞),戊辰(與之前的戊午時 دوباره相遇了陽幹。氣息吸入三焦經支溝穴的陽經火生戊土),己巳(脾經的隱白穴引血運行),辛未(肺經的魚際穴),癸酉(腎經的俞穴太谿穴並經過原穴太白穴),乙亥(肝經的中封學)
庚日丁丑(心合少海),己卯(與前己巳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經間使陰經屬金。己土生金),庚辰(大腸並商陽引氣行),壬午(膀胱榮通谷),甲申(膽俞臨泣並過大腸原合谷),丙戌(小腸經陽谷)
白話文:
庚日配丁丑(心臟和少海穴相合),己卯(與之前的己巳時再次遇到陰乾。血液納入包絡經的間使,陰經歸屬金。己土生金),庚辰(大腸和商陽穴引導氣血運行),壬午(膀胱榮通穀道),甲申(膽俞穴和臨泣穴並經過大腸原穴和合谷穴),丙戌(小腸經的陽谷穴)。
辛日戊子(胃合三里),庚寅(與前庚辰時重遇陽干。氣納三焦合天井。陽合屬土。生庚金)辛卯(肺並。少商引血行),癸巳(腎滎然谷),乙未(肝俞太衝並過肺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己亥(脾合陰陵泉)
白話文:
-
辛日戊子(胃的合穴是足三里):胃氣流動,與三焦合於天井穴。陽合屬於土,生出庚金。
-
庚寅(與庚辰時一樣,再次遇到陽乾。氣聚於三焦,合於天井穴。陽合屬土,生出庚金):庚金之氣旺盛,土氣生金氣。
-
辛卯(肺並穴。少商穴引血運行):肺氣旺盛,血氣運行。
-
癸巳(腎的滎穴是然谷):腎氣旺盛,水氣運行。
-
乙未(肝的俞穴是太衝,經過肺原、太淵穴):肝氣旺盛,木氣運行。
-
丁酉(心經的靈道):心氣旺盛,火氣運行。
-
己亥(脾的合穴是陰陵泉):脾氣旺盛,土氣運行。
壬日辛丑(與前辛卯時重遇陰乾。血納包絡合曲澤。陰合屬水。辛金生水),壬寅(膀胱並至陰引氣行),甲辰(膽滎俠谿),丙午(小腸俞後谿並過膀胱原京骨),戊申(胃經解谿),庚戌(大腸合曲池)
癸日壬子(與前壬寅時重遇陽干。氣納三焦並關衝。陽井金。生壬水),癸亥(腎並湧泉引血行)
白話文:
壬日辛丑(在壬日辛丑日再次遇陰乾。血納入心包經合併曲澤穴。陰合屬水。辛金生水),壬寅(膀胱經並行至陰蹺脈引氣運行),甲辰(膽經的俠谿穴),丙午(小腸俞穴和後谿穴並經過膀胱、腎、骨頭原穴),戊申(胃經的解谿穴),庚戌(大腸經合曲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