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一 (3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5)

1. 靈樞論疾診尺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白話文:

診斷眼睛痛。如果眼睛紅筋從上下延伸,是太陽經的疾病;如果紅筋從下往上延伸,是陽明經的疾病;如果紅筋從外向內延伸,是少陽經的疾病。

2. 靈樞刺節真邪篇

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朦。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振埃者。刺外去陽病也。(振埃。猶振落塵埃。故取其外經。可以去陽病也)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䐜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𩜺,(古噎字)不得息。(皆陽邪在上之症。)取之天容(手太陽)其咳上氣。

窮詘(音屈)胸痛者。取之廉泉。(任脈。)血變而止。發朦者。刺府輸。去府病也。(發朦。如去其矇蔽也。)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刺此者必於日中。(陽旺氣行之時)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聽宮手太陽脈也。與目相通。故能中其眸子。刺之而聲應於耳。乃其穴也。)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

而疾偃(臥)其聲。必應於針也。

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去爪。猶脫去余爪。故取關節肢骼可以去血道不通之病。)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鍵也)以趨翔也莖垂者。(前陰宗筋)身中之機。(可見命門元氣盛衰)陰精之候。(精由此泄。)津液之道也。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

乃下流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不可蔽匿等症即㿗疝之類。常察在何經以取其關節肢絡。)故命曰去爪。

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欲衣。)不可近身。(畏氣)又不可近席。(憎衣)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稿臘干。嗌燥。飲食不讓美惡。取之天府(手太陰經。)大杼中膂(俱足太陽)以去其熱。

補足手太陰(大都太淵)以出其汗。熱去汗稀。(此治傷寒。邪熱之類也。)疾於徹衣。(言病除之速。有如徹去衣服也。)

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解惑。猶解其迷惑故在盡知陰陽調其虛實。可以移易其病也。)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輕重不得。顛倒無常。甚於迷惑。(此即中風之類。)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

陰陽者。寒暑也。熱則滋雨而在上。(地氣上蒸)根核少汁。(物之氣亦不在下而在上)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血氣減。汗大泄。皮淖澤。(以人身論之。其氣之在表者如此。)寒則地凍水冰。(天地氣寒。)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間澀。當是之時。

善行水者。不能往水。(水成冰。故不能使之往流。)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地正凍故不能鑿)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厥。(四肢厥逆。)血脈凝結。堅搏不往來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脈猶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經。

白話文:

靈樞刺節真邪篇

針灸有五種手法:一為振埃,二為發朦,三為去爪,四為徹衣,五為解惑。

振埃,是針刺體表,治療陽邪之病。如同拂去塵埃,故取其體表經脈,可以去除陽邪。陽氣逆亂,上衝胸中,肩頸憤懣,呼吸困難,喘息氣粗,坐臥不安,感覺渾身不舒服,好像被煙霧嗆到一樣,呼吸不暢(都是陽邪上犯的症狀)。治療時,取天容穴(手太陽小腸經),治療咳嗽和上氣;胸部疼痛屈曲者,取廉泉穴(任脈)。若出血不止,則需停止針灸。

發朦,是針刺府穴和輸穴,治療府臟的病症。如同去除蒙蔽,使人豁然開朗。耳聾眼盲者,需在陽氣旺盛的中午施針,針刺聽宮穴(手太陽小腸經),可以使眼睛恢復視力。施針時,用手指按壓病人的鼻孔,病人會臥倒,聲音也會隨著針灸的反應而有所改變。

去爪,是針刺關節和肢體的絡脈,治療氣血不通的疾病。腰脊是人體的大關節,四肢是人體活動的支柱,陰莖是人體的樞紐,是陰精的通道,也是津液的流注之處。因此,飲食不節,情緒不穩,津液內溢,就會流向下焦,導致血脈不通,終日疼痛不止,俯仰不便,行動困難。這種病症就像水腫一樣,水液不上不下,需用鈹石針治療,症狀明顯,無法隱藏,經常無法遮掩(此症狀類似疝氣,需觀察病症屬於哪條經脈,再針刺其關節與絡脈)。故名為去爪。

徹衣,是針刺所有陽經的奇穴和輸穴。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過盛則外熱。內熱互相搏結,病人覺得像懷抱炭火一樣,又怕棉被靠近身體,不願靠近被褥,皮膚毛孔閉塞,汗液無法排出,舌頭乾裂,嘴唇乾燥,咽喉乾渴,飲食不論好壞都吃不下。治療時,取天府穴(手太陰肺經)、大杼穴、中膂穴(均屬足太陽膀胱經),以去除其熱;補足手太陰肺經的太淵、大都穴,使汗液排出。熱退汗出,病就好轉了(此法治療傷寒、邪熱等病)。病癒迅速,有如脫衣般輕快,故名徹衣。

解惑,是完全掌握陰陽的調節,補瀉得宜,使陰陽平衡。如同解開迷惑,所以要完全掌握陰陽,調和虛實,以轉移疾病。大風病(中風)患者,血脈虛弱,輕重不一,變化無常,神志恍惚。治療時,瀉去有餘,補益不足,使陰陽平衡。針灸方法如同解惑一般。

陰陽即寒暑。天氣炎熱,地氣上蒸,植物的汁液都向上,人體的氣血在外,皮膚鬆弛,毛孔開放,氣血減少,大量出汗,皮膚濕潤。(以人體而言,氣血在外表就是如此。)天氣寒冷,地凍水冰,人體的氣血在內,皮膚緊繃,毛孔閉塞,不出汗,氣血旺盛,肌肉堅實。此時,善於引導水流的人也無法使水流動(因為水結成冰),善於挖掘土地的人也無法鑿穿冰凍的土地(因為地凍),善於用針的人也無法治療四肢厥逆(四肢冰冷)。因為血脈凝結,氣血不通,不可強行針灸。所以,引導水流必須等到天氣回暖,冰雪融化,水才能流動,土地才能挖掘。人體的經脈也一樣,治療厥逆,必須先溫熨,調和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