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一 (34)
卷一 (34)
1. 靈樞寒熱篇
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此皆鼠瘻(有)寒熱之毒氣,留於脈而不去者也。(瘰癧,一名鼠瘻瘡,生於頸腋間,乃陽明少陽兩經之所屬。)鼠瘻之本皆在於藏,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其浮於脈中,而未內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從其本引其末。(此謂治法:去其致之之本,則外見之末自可引而衰也。)審按其道以子之。(予與之針也。)徐往徐來以去之,其小如脈者。(初起也。)一刺知,三刺而已。(骨空論日刺寒府。)
白話文:
頸部和腋下出現的寒熱瘰癧,都是因為鼠瘻(也就是淋巴結腫大)的寒熱毒氣,停留在脈絡中無法散去所導致。(瘰癧,又名鼠瘻瘡,生長在頸部和腋下,是陽明經和少陽經所屬的範圍。)鼠瘻的根源,都在於體內深處,而末梢則會顯現在頸部和腋下之間。如果毒氣浮在脈絡中,還沒有深入肌肉,僅在外表形成膿血,就比較容易去除,只要從病根處引導,使其末梢衰退。(這是在說明治療方法,去除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外在的症狀自然會跟著消退。)要仔細檢查病灶的路線,用針刺的方式來處理。(用針刺來治療。)慢慢進針,慢慢出針,來去除那些像脈搏一樣小的病灶。(指的是剛開始發病的時候。)只要針刺一次就能知道效果,通常針刺三次就可以了。(《骨空論》說,針刺寒府。)
2. 靈樞邪客篇
持針縱舍奈何?(縱言從緩,舍言弗用也。)必先明知十二經脈之本末,皮膚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虛而細者,久以持;大以澀者,為痛痹。(此言病氣之盛,及元氣之虛者,皆難取速效,當從緩治,以漸除之者也。)陰陽如一者,病難治。(表裡俱傷,血氣皆敗者,是為陰陽如一,刺之必反甚,當舍而勿刺也。)其本末尚熱者,病尚在。(胸腹臟腑為本,經絡四肢為末,尚熱者,餘邪未蓋也,宜從緩治。)其熱已衰者,其病亦去矣。(可舍針也。)持其尺,察其肉之堅脆、小大、滑澀(脈形),寒溫燥濕(體氣),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而決死生。(目為五臟六腑之精。)視其血脈(視陷下與否),察其色(察血脈之五色),以知其寒熱痛痹。(如是可以行持針縱舍之法。)
持針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靜,先知虛實而行疾徐。左指執骨,右手循之,無與肉裡。(針入必中其穴,故無與肉裡。)瀉欲端以正,補必閉膚。輔針導氣,邪得淫泆,真氣得居。(此持針縱舍之道也。)
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在肺則尺澤,在心則少海之次。○留,當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期門淵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氣留於兩筋。(脾與胃合,其脈皆自脛股上,出衝門氣衝之間,故邪氣留於髀跨者,為脾經之病。)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腎與膀胱為表裡,其經皆出膝後陰谷委中之間,故邪氣留於兩膕者,為腎經之病。)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經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疴攣也。(兩肘兩腋兩髀兩膕,皆筋骨之隙,氣血之所流注者,故曰八虛。正氣居之則為用,邪氣居之則傷經絡機關,而屈伸不利。此八虛可候五臟也。機,樞機也。關,要會處也。室,猶房室也。)
白話文:
如何使用針具,要縱放或捨棄?(縱放指的是緩慢進行,捨棄指的是不用針。)必須先清楚了解十二經脈的起始和末端,皮膚的寒熱狀況,以及脈搏的強弱、滑順或粗澀。如果脈搏滑順且強盛,表示病情正在加重;如果脈搏虛弱且細微,表示病情會持續很久;如果脈搏粗大且粗澀,表示有疼痛麻痹的症狀。(這裡說的是病氣強盛和元氣虛弱的情況,都難以快速見效,應當緩慢治療,逐漸去除病邪。)陰陽平衡狀態被破壞,病情就難以治療。(指的是內外都受損,氣血都衰敗的情況,這就是陰陽失衡。此時用針刺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應該捨棄不用針。)如果病患的起始和末端部位仍然發熱,表示疾病還在。(胸腹臟腑是起始,經絡四肢是末端。仍然發熱表示邪氣還未完全消退,應當緩慢治療。)如果發熱已經消退,表示疾病也快要好了。(這時就可以不用針了。)
觸摸病患的寸口脈,觀察肌肉的堅硬或鬆軟、大小、滑順或粗澀(觀察脈象),以及寒熱、乾燥或潮濕的狀況(觀察身體氣息)。還要觀察眼睛的五色,來了解五臟的狀況,並判斷生死。(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體現。)觀察血管(看是否有凹陷),觀察顏色(觀察血管的五色),藉此了解寒熱疼痛麻痹的情況。(這樣就可以運用用針、緩慢行針或捨棄不用針的方法。)
用針的方法,要端正、平穩、安靜,先了解虛實情況,再決定行針的快慢。左手固定骨頭,右手沿著針移動,不要碰到肌肉裡面。(針要準確地扎入穴位,所以不要扎到肌肉裡。)瀉法要端正平穩,補法要閉合針孔。輔助針刺來引導氣的運行,使邪氣得到疏洩,使真氣得以固守。(這就是使用針具,決定縱放或捨棄的道理。)
肺或心有邪氣,其氣會停留在兩肘。(肺經的邪氣會停留在尺澤穴,心經的邪氣會停留在少海穴附近。)肝有邪氣,其氣會停留在兩腋。(肝經的邪氣會停留在期門穴、淵腋穴附近。)脾有邪氣,其氣會停留在兩腿筋。(脾和胃相連,它們的經脈都從腿部向上,通過衝門穴和氣衝穴之間,所以邪氣停留在髖部表示是脾經的疾病。)腎有邪氣,其氣會停留在兩膝膕。(腎和膀胱互為表裡,它們的經脈都經過膝後陰谷穴和委中穴之間,所以邪氣停留在兩膝膕表示是腎經的疾病。)以上所說的八個虛處,都是氣血運行的重要關節部位,也是真氣所經過的地方。邪氣和淤血不應該停留在此處,如果停留就會損傷經絡、骨節和關節,導致肢體無法彎曲伸展,所以會發生痙攣的現象。(兩肘、兩腋、兩腿筋和兩膝膕,都是筋骨的間隙,氣血匯聚流動的地方,所以稱之為八虛。正氣停留於此就能發揮作用,邪氣停留於此就會損傷經絡關節,導致彎曲伸展不利。觀察八虛可以了解五臟的狀況。機,指的是樞紐。關,指的是重要交會處。室,如同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