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 (3)

回本書目錄

續刻 (3)

1. 腹中論

(次卒痛論之後)

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朝寬暮急。病在營血)名為鼓脹(虛大而急亦名蠱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雞矢之性。消積下氣。一劑可知其效。二劑則已其病○用羯雞矢一升。研細炒微焦。入無灰酒三碗煎至一半。用布濾取汁。五更熱飲則腹鳴辰巳時行二三次。皆黑水也。次日覺足面漸有縐紋。又飲一次。而病愈矣)

白話文:

有病人腹部飽滿,早上吃飯之後晚上就吃不下了(早晨腹脹,晚上更加嚴重。這是營血出了問題)。這種病症叫做鼓脹(虛胖而急促,也叫做蠱脹)。治療它可以用雞糞酒。一劑藥就能見效,兩劑藥就能痊癒(雞糞的性質是消積導氣,一劑藥就能看到它的效果,兩劑藥就能治好病。用羯雞糞一升,研磨成細末,炒到微微發焦。放入無灰酒三碗,煎到只剩一半。用布過濾,只取汁液。在五更天熱飲,這時肚子會開始咕嚕咕嚕叫,辰巳時左右會排便兩三次,全是黑色的水。第二天,會感覺到腳和臉上逐漸有皺紋。再飲一次雞糞酒,病就好了)。

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肺氣腥肝氣臊)出清液(清冷臭液)先唾血(肝不能藏血)四支清(脾虛則陽氣不行於四末)目眩(肝虛)時時前後血(陰失其守)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以四烏鰂骨。

白話文:

如果有人患有胸部兩側劇烈疼痛的疾病,並且伴有飲食不良,則首先會聞到腥味和臊味(肺氣有腥臭,肝氣有臊臭),同時會有清冷的臭液排出(清冷的臭液),並伴有吐血(肝臟無法儲藏血液)的症狀。四肢發涼(脾臟虛弱,陽氣無法流向四肢末端),頭暈眼花(肝臟虛弱),時常會有陰道出血(陰道無法保持閉合)的症狀,此病的名稱叫做血枯。這種疾病通常是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引起的,有所大脫血。例如在喝醉酒後與人同房,導致中氣(元氣)衰竭,肝臟受傷,因此月經變得稀少,甚至停止。用四隻烏鴉的骨頭來治療。

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先藥後飯也)飲以鮑魚汁利腸中(烏鰂魚骨澀物也藘茹即藺茹。味苦。氣芳。雀卵益元陽。鮑魚味厚益陰。)

白話文:

1.藘茹。2.將這兩種藥材混合在一起。3.丸成雀蛋般大小,如小豆般。4.以五丸為一劑,在飯後服用(先吃藥後吃飯)。5.用鮑魚汁送服,以利腸中(烏鰂魚骨有收澀作用,藘茹即藺茹。味苦,氣芳。雀卵益元陽。鮑魚味厚益陰。)

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難經伏梁為心之積與此不同)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切按之。謂過於妄攻也)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內潰之癰)此久病也難治。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勿動亟奪(言勿得動胃氣行大便而數。奪之也。)

白話文:

腹部盛大疾病。上下左右皆有根病。病名叫做伏梁(《難經》中所說的伏梁是心臟的宿疾,與此不同)。包覆著大量膿血。它位於腸胃之外。無法治療。治療它時每次切按都會導致死亡。(切按。就是過分、隨意進行治療。)這種情況向下就會因陰引起寒濕導致發病。必定排出膿血。向上則會侵迫胃脘。產生膈中疼痛。胃脘內部長了癰(潰瘍性的癰) 這是長期的疾病,難以治療。症狀位於肚臍上方就稱之為逆,位於肚臍下方就稱之為從。不要輕易服用瀉藥以致多次腹瀉。(說的是不能動胃氣導致排便次數增多,這樣就會導致脫水的狀況。)

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臍而痛病名伏梁。此風根也(風毒根於中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澀之病(言不可下之而動其便)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生者。無後患之意)身有病而無邪脈也(如有嘔惡頭痛諸症而脈不病。若經閉知其為胎氣也)

白話文:

一個人身體兩側的髀股都腫起來,而且圍著肚臍感到疼痛,這種病名叫做「伏梁」。這是風毒的根源(風毒根植在體內),其氣溢於大腸、停留於肓中。肓的本原位於肚臍下方,所以圍著肚臍會感到疼痛。不能移動它,如果移動它就會發生水溺澀癃的病(,意思是說不可以瀉下而動它的便)。怎麼知道懷有胎兒將要生產了(生產者,無後患之意)?身體有病,但是沒有邪脈(如果有嘔吐、頭痛等症狀,但是脈象不異常,如果經期停止,就可以知道這是胎氣)。

2. 風論

(次刺腰痛論之後)

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寒則胃氣凝滯)其熱也則消肌肉(熱則津液燥涸)故使人怢(音突)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怢慄。猶戰慄也)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風內郁故熱中)人瘦則外泄而寒。

白話文:

風是一種善於流動且經常變化的東西。如果毛孔打開了,就會自然感到寒冷;如果毛孔關閉了,就會感到燥熱而煩悶。天氣寒冷了,人的飲食就會減少(寒則胃氣凝滯);天氣炎熱了,人的肌肉就會消瘦(熱則津液燥涸)。所以會使人戰慄而不能吃東西。這就是所謂的寒熱(戰慄。猶如戰慄)。風氣與陽明之氣一起進入胃中,沿著經脈向上運動,到達眼睛的內眼角。如果一個人肥胖,那麼風氣就不能向外宣洩,就會導致熱邪在體內積聚,從而出現眼睛發黃的症狀(風內鬱故熱中)。如果一個人消瘦,那麼風氣就能向外宣洩,從而出現寒冷的症狀。

則為寒中而泣出(腠理疏故寒中)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憤䐜。腫起也。瘍癰毒也)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頑痹不知痛癢)癘者。有榮氣熱胕。(腐同)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白話文:

那麼就會在寒冷中哭泣(腠理疏鬆所以寒中)風熱與太陽一起侵入。在各脈俞穴中運行。散佈在筋肉之間。與衛氣相互交感。其運行道路不暢。因此使筋肉腫脹而生瘡(腫脹。腫脹起來。瘡癰毒)。衛氣有所凝固而不通暢。因此其筋肉麻木不仁(頑麻不疼痛)。癰疽的患處。有榮熱氣血瘀滯。(腐爛相同)其氣血不清。因此使鼻樑壞死而面容憔悴。皮膚潰爛。

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潰破也)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即偏枯也)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眼系在腦後)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

白話文:

風寒侵入經脈,久而不去,稱為「癘風」,會潰爛瘡破。風邪侵犯五臟六腑的俞穴,也稱為「臟腑之風」,各臟腑都有各自的門戶,一旦風邪侵入,就會引起偏風,即半身不遂。風氣沿著風府穴上行,就會引起腦風。風邪侵入眼睛的系頭(眼繫在腦後),就會引起目風,即眼疾。飲酒後中風,稱為「漏風」,症狀包括多汗、怕冷、不能穿單衣、吃東西就會出汗、嚴重時全身出汗伴隨喘息、畏懼風寒、衣服經常濕潤、口乾舌燥、易渴。

不能勞事)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風乘虛犯。令人遺精咳血。寢汗骨蒸)新沐中風。則為首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納。至其風日則病少愈)久風人中。則為腸風飧泄(傳入腸胃。熱則下血。寒則泄瀉)外在腠理。則為泄風(多汗。汗出泄衣上。

白話文:

不能從事勞動之事的人)進入房中出汗(的),出中風(風趁虛而入,使人遺精咳血、寢汗骨蒸)。剛剛洗完澡的人出中風(的),出頭風(頭面多汗畏風,且當先風一日後則病情嚴重,頭痛之人不可外出或被風吹到,到其風結束之日則病情略有好轉)。久了風吹到人中(的),出腸風便溏(傳到腸胃,熱則下血,寒則泄瀉)。在外邊皮膚腠理上(的),出泄風(多汗,汗出滲出在衣裡上。

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所也)然致有風氣也。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瘥同)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皏。音烹上聲)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

白話文:

  1. 「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翻譯:口中乾燥,上面吹到風。無法勞動,身體全部疼痛,這是因為風寒。

  1. 「故風者百病之長也。」

翻譯:所以風寒是百病之長。

  1. 「至其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所也)然致有風氣也。」

翻譯:變化之後,就會演變成其他的疾病。沒有固定的地方,但是可以引發中暑。

  1.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瘥同)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皏。音烹上聲)」

翻譯:肺風病的症狀是:多汗惡風。面色蒼白,時而咳嗽氣短,白天症狀會減輕。晚上症狀會加重。診斷方法是在眉上觀察,顏色白色。

  1.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

翻譯:心風病的症狀是:多汗惡風焦躁。容易生氣和受驚。面色赤紅。病情嚴重時,說話不利索。

診在口。其色赤(焦。喉舌燥也。絕唇口裂也。心脈俠咽喉而主舌。故見此諸症)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肝衰則惡色)診在目下。其色青。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惰同)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腎風之狀。

白話文:

診察的方法在口。口的顏色赤紅(焦赤。喉嚨和舌頭乾燥。嘴脣乾裂。心脈經過咽喉並主管舌頭。所以出現這些症狀)是肝風的症狀。容易出汗怕風。容易感到悲哀。臉色略微蒼白。咽喉乾燥容易生氣。有時厭惡女子(肝衰竭就會討厭女色)。

診察的方法在眼睛下面。眼睛的顏色青色。是脾風的症狀。容易出汗。怕風。身體怠惰(惰懶的意思相同)四肢不喜歡動。臉色淡薄微黃不喜歡吃東西。

診察的方法在鼻子上面。鼻子的顏色黃色。是腎風的症狀。

多汗惡風。面疣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骨衰)其色炲(音壹)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白話文:

容易出汗、怕冷,臉上有像疣一樣的腫脹,脊背疼痛不能直立(是骨髓衰弱),面色晦暗或曲張不舒暢,症狀出現在肌肉上,面色黑。胃風的症狀,脖子容易出汗,怕冷,吃不下飯,消化道不通,腹部容易脹滿,少穿衣服肚子就會脹大,吃生冷食物就會拉肚子,症狀是形體瘦削而肚子大。

3. 痹論

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壅閉經絡。血氣不行而病為痹)共風氣勝者為行痹(走注歷節疼痛之類)寒氣勝者為痛痹(陰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陽氣不行故痛)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著於一處。或為疼痛或為頑木。濕從土化。病在肌肉)以冬過此者為骨痹(冬主骨。此指風寒濕也)以春遇此者為筋痹(春主筋)以夏遇此者為脈痹(夏主脈)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痹(長夏主肌肉)以秋遇此者為皮痹(秋主皮)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

白話文:

風、寒、濕三種病邪,交雜在一起而引起痹症(痹症:一種經絡閉塞,血氣不通的疾病)。其中風邪盛的,稱為行痹(走竄關節疼痛的病症);寒邪盛的,稱為痛痹(陰寒之氣侵襲肌肉筋骨,陽氣不通而疼痛);濕邪盛的,稱為著痹(痹症停留在一處,或疼痛或僵硬麻木。濕從土中化生,病在肌肉);冬天患上的痹症,稱為骨痹(冬季主骨。這裡指風、寒、濕三種病邪);春天患上的痹症,稱為筋痹(春季主筋);夏天患上的痹症,稱為脈痹(夏季主脈);長夏患上的痹症,稱為肌痹(長夏主肌肉);秋天患上的痹症,稱為皮痹(秋季主皮)。五臟都有相應的部位。如果痹症長期不癒,就會侵犯五臟。

內舍於其合也,肺痹者。煩滿喘而嘔(肺脈循胃口)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腎水上逆故令恐)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上下牽引。腹大如有所懷)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足不能伸也)春以代頭。(頭不能舉也)脾痹者。

白話文:

內藏於身體內部的,就叫肺痹,症狀是氣促、心煩、胸悶、嘔吐(肺脈循胃口)。心痹是經脈不通,心煩,心下悸動,突然氣上衝,呼吸困難,嗓子乾澀,喜歡嘆氣,陽氣上升,就感到恐懼(腎水上逆,所以會感到恐懼)。肝痹症狀是晚上睡覺時容易驚醒,經常想喝水,尿頻、小便量少,好像肚子裡有東西在牽扯,腹部脹大,好像懷孕一樣。腎痹症狀是容易脹氣,臀部代替腳跟走路(腳無法伸直),春天代替頭走路(頭無法抬起)。脾痹症狀是。

四肢解(懈同)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隔塞)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下焦氣閉。水液混於大腸)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胞。同脬。膀胱也○脬音拋)六腑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

白話文:

四肢倦怠懶惰。發出咳嗽、嘔吐粘液。上腹部感到堵塞,腸道麻痺的人。經常飲水而出不得,中焦之氣喘息爭鬥。時常發生消化不良、腹瀉(下焦氣閉,水液混雜在大腸)。膀胱麻痺的人,小腹和膀胱感到疼痛。按壓時內部疼痛,好像被熱水澆燙過一樣。小便澀滯不通。上焦出現清涕(膀胱)。六腑也有各自的俞穴,風寒濕氣侵襲俞穴,而飲食應之,循俞穴而進入體內。

各舍其府也,痛者寒氣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舊本不通)皮膚不營。故為不仁(無營血充養)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寒從中生)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遇陰(甲乙經改陽乘陰)故為痹熱(陽盛逢陰。

白話文:

各個臟腑不能夠正常發揮作用,疼痛就是因為寒氣過多,有寒氣所以會疼痛。而那些不疼痛、沒有感覺的,是因為病情已經很嚴重並且深入到身體深層了。榮衛之氣運行不暢,經絡時常閉塞,所以不疼痛。皮膚得不到滋養,所以喪失了知覺。那些寒冷的部位,是陽氣少、陰氣多,與病情互相影響,所以會感到寒冷(寒氣從體內產生)。而那些發熱的部位,是陽氣多、陰氣少,病邪盛,陽氣遇到陰氣(《甲乙經》中改為陽氣勝過陰氣),所以會感到痹熱(陽氣旺盛遇到陰氣)。

則陰不能勝陽)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濕甚也。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汗出而濡也,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具備有之也)凡痹之類逢寒則急(急舊本蟲誤)逢熱則縱。

白話文:

那麼陰氣無法勝過陽氣,就會出現多汗口渴的現象。這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陽氣少陰氣旺,兩氣相互作用而導致汗出、濕潤。痹在於骨頭,則感到沉重;痹在於脈絡,則血凝固不流通;痹在於筋,則屈伸不利;痹在於肉,則沒有知覺;痹在於皮膚,則感到寒冷。所以同時具備這五種情況,就不會疼痛(「具備有之」:全部具備)。所有痹症,遇到寒冷會加重,遇到熱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