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 (5)

回本書目錄

續刻 (5)

1. 三部九候論

(吳氏作決死生論)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外有餘而中不足)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陽有餘而陰不足,故脈反大而多氣喘滿也)參伍不調者病。(言於三部九候,或有一二不調為愆和有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以天人言上中下,謂之三才。以人身言上中下謂之三部。三部而各分其三,謂之三候,三候有天有地有人,

合為九候也。○上古診脈,不獨寸口,於諸經之動脈皆診之。如本篇云: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以候頭角之氣。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以候口齒之氣。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以候耳目之氣。中部天,手太陰也,取寸口以候肺。中部地,手陽明也,取合谷以候胸中之氣。中部人,手少

陰也,取神門以候心。下部天,足厥陰也,取太衝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陰也,取太谿以候腎。下部人,足太陰也,取其門之動脈,又取跗上之衝陽,以候脾胃之氣。此三部九候是也。《十八難》曰:「三部者,寸闕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乃單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診,後世言脈者皆宗之。)察九候獨小者病。(九候之中,

一部獨小,下同)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陷下,沉伏也)形肉已脫(脾氣大壞),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謂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寒、獨熱、獨陷下也),九候皆從者不死。(從,順也。脈順四時之令,及合諸經之體者是也)

白話文:

一個人的外形看起來很強壯,但脈搏卻很微弱,而且呼吸短促、氣不足,這樣的情況很危險。(這表示外表看起來有多餘,但內在卻很不足)如果一個人體型消瘦,脈搏卻很大,而且胸中氣很多,這樣是會死的。(這是因為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所以脈搏反而變大,而且氣喘滿胸)如果三部九候的氣息不協調,就是生病了。(這指的是在三部九候的脈象中,只要有一兩個地方不協調,就代表氣息失和而生病了)如果三部九候的脈象都失去和諧,那就代表病情危重,可能會死亡。(以天、地、人來分上、中、下,稱為三才;以人體來說,上、中、下也稱為三部。每一部又分成三個部分,稱為三候,這三候分別代表天、地、人,加起來總共九候。古代診脈不只診寸口,而是診斷全身各經絡的動脈。就像這篇文章說的:上部天,診斷額頭兩側的動脈,來看頭部氣的狀況;上部地,診斷臉頰兩側的動脈,來看口腔牙齒的氣;上部人,診斷耳朵前面的動脈,來看耳目的氣。中部天,診斷手太陰肺經的寸口脈,來看肺的情況;中部地,診斷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來看胸中的氣;中部人,診斷手少陰心經的神門穴,來看心臟的情況。下部天,診斷足厥陰肝經的太衝穴,來看肝的情況;下部地,診斷足少陰腎經的太谿穴,來看腎的情況;下部人,診斷足太陰脾經的動脈,以及腳背上的衝陽穴,來看脾胃的氣。這就是所謂的三部九候。《十八難》說:「三部指的是寸、關、尺三個部位,九候指的是浮、中、沉三個層次。」這只單純用寸口來分三部九候進行診斷,後世談論脈象的人都遵循這個方法。)如果觀察九候的脈象,發現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小,就是生病了。(以下皆同,如果其中一部脈象特別小,就是生病了)如果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大,就是生病了;如果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快,就是生病了;如果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慢,就是生病了;如果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熱,就是生病了;如果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冷,就是生病了;如果其中一個部位的脈象特別沉伏,也是生病了。(沉伏,表示脈象沉在下面,摸不太到)如果一個人的肌肉已經消瘦脫落(表示脾氣已經嚴重敗壞),即使九候的脈象看起來正常,仍然會死亡。如果出現七種不正常的脈象(也就是脈象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寒、獨熱、獨陷下),但九候的脈象都和諧順暢,這樣的人就不會死。(順,指的是和諧,脈象順應四季的變化,並且符合各經絡的體質狀況)

2. 經脈別論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精,精華也。胃家散布干肝,浸淫滋養於筋也)。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心主血脈,故食氣之厚者歸心,精氣浸淫於脈也)。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脈流於經,必由於氣,氣主於肺,故肺為百脈之朝宗,其精氣輸之於皮毛也)。毛脈合精,

行氣於府(毛屬肺,脈屬心,合一氣一血之精,行氣於府,言氣聚膻中也)。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宗氣積於肺,神明出於心,氣盛則神旺,故氣府之精為神明。肺肝脾腎四藏無不賴神明之留以為主宰,然後藏氣感得其平,而歸於權衡矣。權衡平也)。權衡以平,氣口成寸,

以決死生(持權衡之法,氣口分其三部,成其尺寸,百脈俱朝於此,故可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水飲入胃,則其氣化精微必先輸送於脾,是謂中焦如漚也)。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脾得水穀精氣,則散而升之,上如雲霧而歸肺是謂上焦如霧也)。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肺氣運行水隨而注,故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謂下焦如瀆也)。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水因氣生,而清濁有分,清者為精,濁者為水,故精歸五臟水歸膀胱)。

白話文:

食物的精華進入胃部後,會分散到肝臟,並滋養筋脈(這裡的「精」是指精華。食物的精華經由胃分散到肝臟,再慢慢滋養筋脈)。食物的精華進入胃部後,濁氣會回到心臟,再滋養脈絡(心臟主導血脈,所以食物精華較濃厚的會回到心臟,精氣會慢慢滋養脈絡)。脈絡中的氣會流經各條經脈,經脈中的氣又會回到肺臟,肺臟會將這些精華輸送到皮膚和毛髮(脈絡中的流動一定是因為氣的推動,氣由肺臟主導,所以肺臟是所有脈絡匯集的地方,它的精氣會輸送到皮膚和毛髮)。毛髮和脈絡匯集精華,

將氣運輸到膻中(毛髮屬於肺,脈絡屬於心,匯集一氣一血的精華,將氣運輸到膻中,指的是氣聚集在膻中穴)。膻中穴的精氣使精神清明,並留在四個重要的臟器(肺、肝、脾、腎),而氣則回歸平衡狀態(宗氣積聚在肺臟,神明產生於心臟,氣旺盛則精神旺盛,所以膻中穴的精氣能使精神清明。肺、肝、脾、腎這四個臟器都依賴精氣的停留來作為主宰,然後臟器的氣才能感受到平衡,並回歸平衡狀態。平衡指的是平穩)。保持平衡,氣口就能呈現正常的尺寸,

這樣就可以判斷生死(保持平衡的方法,氣口可以分成三個部位,呈現正常的尺寸,所有的脈絡都匯集於此,所以可以判斷生死)。飲品進入胃部後,會流動溢散出精微之氣,向上運輸到脾臟(飲品進入胃部,其化生的精微之氣一定先運輸到脾臟,這就叫做中焦像個水泡一樣)。脾臟將精微之氣散開,再向上歸於肺臟(脾臟得到食物和飲品的精微之氣,就會分散並向上升騰,像雲霧一樣歸於肺臟,這就叫做上焦像霧一樣)。疏通和調節水液的通道,

再向下運輸到膀胱(肺氣運行,水液也跟著流動並向下注入,所以能疏通和調節水道,向下運輸到膀胱,這就叫做下焦像溝渠一樣)。水液的精華會向四方散布,五條經脈同時運行(水液因氣而生,而有清濁之分,清的變成精華,濁的變成水,所以精華歸於五臟,水歸於膀胱)。

3. 宣明五氣論

(次藏氣生時論之後)

五氣所病。心為噫(噯氣也。心脾胃皆有是證。由火之郁。而氣有不得舒伸也)肺為咳(肺屬金。故邪擊之有聲也)肝為語(問答之聲曰語。象木之仗條委曲也)脾為吞(象土包含。為物所歸)腎為欠(呵欠)為嚏。(音帝。噴嚏也。陽未盡而陰引之故欠。陽欲達而陰。發之故嚏。

故凡陽盛者不欠。下虛者無嚏)胃為氣逆。為噦(呃逆)為恐。(胃中寒。為噦。土實傷水。故腎為恐)大腸小腸為泄。(泄利)下焦溢為水(下焦為分注之所。氣窒不瀉。則溢於肌肉而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邪實膀胱。氣不通利。則謂之癃。若下焦不能約束膀胱以固津液。

則為遺溺)膽為怒(怒。肝忘也。而膽亦然者。肝取決於膽也)是為五病,五精所並(聚也)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五臟精氣各有所藏。若合而並於一藏則邪氣實之。各顯其志如此)是謂五並。虛而相併者也(言藏氣有不足。則勝氣得相併也)五臟所惡。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五臟化液。心為汗(血之餘也)肺為涕(涕出於鼻)肝為淚(淚出於目)脾為涎(涎出於口)腎為唾(唾出於舌下廉泉二竅。足少陰腎脈循喉嚨挾舌本也)是謂五液,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辛散則氣益虛耗)咸走血。

血病無多食鹹(血得咸則凝結不流)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苦味沉降故走骨○九針論曰。苦走血。火化苦也。咸走骨水化咸也)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甘能生脹)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酸能收縮。在筋則病拘攣。又令人癃也)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白話文:

(接續上一篇關於臟腑之氣產生時間的討論)

五臟之氣生病時會出現的症狀:心臟生病會打嗝(打嗝是因為心、脾、胃都有可能出現的症狀,是由於體內火氣鬱結,導致氣機無法舒暢);肺臟生病會咳嗽(肺屬金,所以受到邪氣侵襲時會發出聲音);肝臟生病會自言自語(這裡的語是指問答,如同樹木枝條一樣曲折);脾臟生病會吞嚥困難(脾像土壤一樣包容,能容納各種東西);腎臟生病會打哈欠(打哈欠)和打噴嚏(打噴嚏,是因為體內陽氣尚未耗盡而被陰氣引動才打哈欠;陽氣想要宣發,而被陰氣阻礙所以才打噴嚏。因此陽氣旺盛的人不會打哈欠,下焦虛弱的人不會打噴嚏);胃生病會氣逆(胃氣上逆)、噁心(想吐)和恐懼(胃中寒氣會導致噁心,脾土損傷到腎水,所以會感到恐懼);大腸和小腸生病會腹瀉(拉肚子);下焦的氣機外溢會變成水腫(下焦是水液分注的地方,如果氣機不暢導致水液無法正常排出,就會溢到肌肉中形成水腫);膀胱功能失常會小便不通暢(稱為癃閉),或者不能控制而尿失禁(膀胱被邪氣侵擾,氣機不通暢就會導致癃閉。如果下焦不能約束膀胱,使津液無法固守,就會造成尿失禁);膽生病會容易發怒(發怒是因為肝氣失調,而膽也一樣,因為膽的功能取決於肝)。這就是五臟生病會出現的五種症狀,五臟的精氣也會受到影響(聚集在一起)。精氣聚集在心臟,人就會表現出喜悅;精氣聚集在肺臟,人就會表現出悲傷;精氣聚集在肝臟,人就會表現出憂愁;精氣聚集在脾臟,人就會表現出畏懼;精氣聚集在腎臟,人就會表現出恐懼。(五臟的精氣各有其藏,如果聚集在某一個臟腑,則表示這個臟腑被邪氣侵擾,從而表現出上述的情緒)。這就叫做五精聚併,是由於臟腑虛弱,導致邪氣侵入引起的。

五臟各自厭惡的:心臟怕熱,肺臟怕寒,肝臟怕風,脾臟怕濕,腎臟怕燥。這就是五臟所厭惡的五種情況。

五臟會化生不同的液體:心臟化生汗液(是血的剩餘部分);肺臟化生鼻涕(鼻涕從鼻子排出);肝臟化生眼淚(眼淚從眼睛排出);脾臟化生口水(口水從口中排出);腎臟化生唾液(唾液從舌頭下面的廉泉穴附近兩個孔道排出,因為足少陰腎經是沿著喉嚨夾著舌根的)。這就是五臟化生的五種液體。

五味飲食的禁忌:辛辣的食物會使氣散失,氣病的人不要多吃辛辣(辛辣的食物能使氣散失,會導致氣更加虛弱);鹹味的食物會使血凝滯,血病的人不要多吃鹹味(血液遇到鹹味會凝結而不流通);苦味的食物會傷骨,骨病的人不要多吃苦味(苦味會往下沉降,所以會影響到骨頭。這裡提到苦走血是火所化的,鹹走骨是水所化的,另一種說法);甘味的食物會使肌肉膨脹,肌肉有病的人不要多吃甜味(甜味容易使肌肉膨脹);酸味的食物會使筋脈收縮,筋脈有病的人不要多吃酸味(酸味能收縮,會使筋脈拘攣,還會導致小便不通暢)。這就是五味飲食的禁忌,不要過量食用。

4. 通評虛實論

(首節)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氣逆不行。則無以及於四肢。陽虛於下故足寒)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臟皆如此(心肝脾腎各有衰旺之時。例皆同也。吳注時當旺之時也。如夏月人皆氣虛。冬月人皆足寒。皆非肺旺之時。故生。若當秋而氣虛。

則金衰於當旺時也。故死○類經注曰。以肺虛而遇秋冬。非相賊之時故生。若當春則金木不和。病必甚。當夏則金虛受克。病必死也。於義似通)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證脈皆熱)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吳注作緊)滑則從(陽氣勝也)澀則逆也(陰邪勝)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

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陽虛者畏陰勝之時)春夏為從。治主病者(義見下文)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陰虛者。畏陽盛之時)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此正以絡主陽。經主陰。灸所以補。刺所以瀉也)脈氣上虛尺虛(甲乙經作脈虛氣虛尺虛。

吳注同)是謂重虛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上虛為氣虛故言語輕微)尺虛者。行步恇然(尺虛為陰虛故行步恇然怯弱也。)

乳子而病熱(陽證)脈懸小者何如(懸絕而小陰脈也)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曰。喘鳴肩息者脈(當)實大也。緩則生(大而緩為有胃氣)急則死(實而急為真藏見)腸澼(滯下)便血何如。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何如。(白為氣病在大腸)脈沉則生(陰氣無傷)脈浮則死,腸澼下膿血何如(赤白並下)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滑為陰血。

大為陽氣)癲疾何如。脈搏大滑。久自已(氣血俱有餘)脈小堅實。死不治(肝之真藏脈也)癲疾之脈。虛則可治(言邪氣微)實則死(言邪氣氣盛)消癉虛實何如(消中而熱善飲善食也)脈實大。(血氣尚盛)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白話文:

(首節)

當身體正氣虛弱時,就是虛證;當邪氣強盛時,就是實證。所謂的氣虛,通常指的是肺氣虛弱;氣往上逆,則會導致手腳冰冷(這是因為氣逆行不暢,無法輸送到四肢,屬於下焦陽氣不足的表現)。如果疾病發生在不該發生的時節,人就會活下來;如果疾病發生在應該衰弱的時節,人就會死亡,其他臟腑的情況也一樣(心、肝、脾、腎等都有其各自衰旺的時節,道理都相同。例如,夏天人容易氣虛,冬天人容易手腳冰冷,這些都不是肺氣旺盛的時候,所以還能存活。如果秋天出現氣虛,就代表肺金之氣在應該旺盛的時節衰弱,所以會死亡。)。

所謂的重實證,指的是發高燒的重病,氣機旺盛,脈象充實有力,這就是重實證(病情和脈象都呈現熱象)。經絡都呈現實證的表現是,寸脈跳動急促,而尺脈則相對緩和(一說為緊)。脈象滑,表示陽氣旺盛;脈象澀,表示陰邪過盛。如果絡脈之氣不足,而經脈之氣有餘,就會出現脈口發熱而尺脈寒冷的現象。秋冬季節出現這種情況,是逆證(陽氣虛弱的人,會畏懼陰氣旺盛的時節);春夏季節出現這種情況,是順證。治療時,要以病邪的主要性質為主。如果經脈之氣虛弱,而絡脈之氣充盛,就會出現尺脈發熱且充實,而脈口寒冷且澀的現象。這種情況如果在春夏季節出現,會導致死亡;如果在秋冬季節出現,則能存活(陰氣虛弱的人,會畏懼陽氣旺盛的時節)。如果絡脈充盛而經脈虛弱,就應該用艾灸來溫補陰經,用針刺來疏瀉陽經。如果經脈充盛而絡脈虛弱,就應該用針刺來疏瀉陰經,用艾灸來溫補陽經(這說明絡脈主陽,經脈主陰,艾灸有溫補的作用,針刺有疏瀉的作用)。脈象上部虛弱,尺脈也虛弱,這就是重虛證。所謂的氣虛,指的是氣機沒有常態(上部虛弱表示氣虛,所以說話聲音會輕微)。尺脈虛弱,則行走時會感到怯弱無力(尺脈虛弱表示陰虛,所以行走會怯弱無力)。

如果婦女在哺乳期間發熱(屬於陽證),脈象細小且懸浮,應該如何判斷?如果手足溫熱,就表示病能治癒,如果手足冰冷,就表示病重難治。哺乳期間的婦女如果出現中風發熱、氣喘鳴響、呼吸急促的症狀,脈象應該如何?氣喘鳴響、呼吸急促的人,脈象通常會呈現充實而強大的表現。如果脈象和緩,就表示病能治癒(脈象大而和緩表示胃氣尚存);如果脈象急促,就表示病重難治(脈象充實而急促表示真臟之氣已經顯現,病危)。腸道積滯下痢,便血應該如何判斷?如果身體發熱,就表示病重難治;如果身體寒冷,就表示病能治癒。如果腸道積滯下痢,排出白色黏液,應該如何判斷?(白色表示氣病,病位在大腸)如果脈象沉潛,就表示病能治癒(陰氣沒有損傷);如果脈象浮散,就表示病重難治。如果腸道積滯下痢,排出膿血,應該如何判斷?(排出赤白相雜的物質)如果脈象懸浮且斷絕,就表示病重難治;如果脈象滑而有力,就表示病能治癒(脈象滑表示陰血充足,脈象有力表示陽氣充足)。癲癇這種病應該如何判斷?如果脈象寬大且滑利,表示身體氣血充盈,經過一段時間會自行痊癒;如果脈象細小且堅實,表示病情嚴重,難以治癒(是肝臟真臟脈象顯現)。癲癇的脈象,如果呈現虛弱,表示病邪較輕,可以治療;如果呈現實證,表示邪氣旺盛,難以治癒。消渴病(糖尿病)的虛實情況應該如何判斷?(消渴病有消中症狀,會感到口渴,吃得多)如果脈象充實而有力,表示氣血尚盛,病程雖長,但能治癒;如果脈象細小、懸浮且堅硬,表示病程已久,難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