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 (2)

回本書目錄

續刻 (2)

1. 三部九候論

(吳氏作決死生論)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外有餘而中不足)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陽有餘而陰不足。故脈反大而多氣喘滿也)參伍不調者病(言於三部九候。或有一二不調為愆和有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以天人言上中下。謂之三才。以人身言上中下謂之三部。三部而各分其三謂之三候三候有天有地有人。

白話文:

  • 身體壯實,脈搏卻很弱小。少氣而無法呼吸,這種情況很危險。(外表強盛,但內部不足。)

  • 身體消瘦,脈搏卻很大。胸中充滿了氣,這種情況會死。(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因此脈搏反而很大,呼吸氣喘,胸口悶滿。)

  • 三部九候不調和,會生病。(是指三部九候之間,如果有任何一到二個不調和,就會造成失衡而生病。)

  • 三部九候全部都失去平衡,會死。(以天地人來說,有上、中、下。稱為三才。以人體來說,有頭、身、足。稱為三部。三部再各分為三,稱為三候。三候有天有地有人。)

合為九候也○上古診脈。不獨寸口於諸經之動脈皆診之。如本篇云。上部天。兩額之動脈。以候頭角之氣。上部地。兩頰之動脈。以候口齒之氣。上部人。耳前之動脈。以候耳目之氣。中部天手太陰也。取寸口以侯肺。中部地。手陽明也。取合谷以候胸中之氣。中部人。手少。

白話文:

總共分為九候。上古時期診脈,不只寸口,凡是各經脈的動脈都要診脈。譬如:〈難經〉所說,上部天是額頭兩側的動脈,用來診察頭部的氣。上部地是臉頰兩側的動脈,用來診察口齒的氣。上部人是耳前的動脈,用來診察耳目的氣。中部天是手太陰肺經,診察寸口來診察肺。中部地是手陽明大腸經,診察合谷來診察胸中的氣。中部人是手少陰心經,診察少沖來診察心、

陰也。取神門以候心。下部天。足厥。陰也。取太衝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陰也。取太谿以候腎。下部人。足太陰也。取其門之動脈。又取跗上之衝陽。以候脾胃之氣。此三部九候是也。十八難曰。三部者。寸闕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乃單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診。後世言脈者皆宗之)察九候獨小者病(九候之中。

白話文:

陰脈之部。取神門穴來候診心臟。下部為天,足厥陰肝經。陰脈之部。取太衝穴來候診肝臟。下部為地,足少陰腎經。陰脈之部。取太谿穴來候診腎臟。下部為人,足太陰脾經。取大敦穴的動脈。又取腳背上的衝陽穴。來候診脾和胃的氣。《難經》中說:「三部就是寸、關、尺,九候是指浮、中、沉。」就是隻憑寸口脈來分三部和九候的診法。後世談脈象的人都尊奉這一說法。觀察九種脈象,獨有某種脈象較弱,說明某部位有疾病。(在九種脈象中,)

一部獨小。下同)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陷下。沉伏也)形肉已脫(脾氣大壞)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謂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寒獨熱獨陷下也)九候皆從者不死(從。順也。脈順四時之令。及合諸經之體者是也)

白話文:

一個人體質過於薄弱,是疾病的根源。如果一個人只患有一種疾病,也是疾病的根源。如果一個人只患有急症,也是疾病的根源。如果一個人體質太過遲緩,也是疾病的根源。如果一個人過於燥熱,也是疾病的根源。如果一個人過於寒冷,也是疾病的根源。如果一個人的臟器下垂,也是疾病的根源。(陷下:沉伏的意思。)如果一個人的脾氣大壞,即使九候調和,仍然會死亡。如果一個人只患有一種疾病(即獨小、獨大、獨疾、獨遲、獨寒、獨熱、獨陷下),即使七診俱全,九候皆順,也不會死亡。(從:順的意思。脈順四時之令,及合諸經之體者是也。)

2. 經脈別論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精。精華也。胃家散布干肝。浸淫滋養於筋也)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心主血脈。故食氣之厚者歸心。精氣浸淫於脈也)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脈流於經。必由於氣。氣主於肺。故肺為百脈之朝宗。其精氣輸之於皮毛也)毛脈合精。

白話文:

食物在胃中消化,精華部分散佈到肝臟,滋潤筋骨。(精華是身體的精華,胃部將這些精華輸送到肝臟,進而滋養筋骨。)食物在胃中消化,濁氣歸於心臟,精華滋潤脈絡。(心臟主宰血脈,因此食物中的精華會歸於心臟,滋潤脈絡。)脈絡中的氣流遍佈全身,最後歸於肺部。肺部是百脈的彙集之地,將精華輸送到皮毛。(脈絡中的氣流必須通過氣才能流動。肺部主宰氣,因此是百脈的彙集之地。肺部的精華會輸送到皮毛。)毛細血管和精華結合在一起。

行氣於府(毛屬肺。脈屬心。合一氣一血之精。行氣於府。言氣聚膻中也)府精神明留於四藏氣歸於權衡(宗氣積於肺。神明出於心。氣盛則神旺。故氣府之精為神明。肺肝脾腎四藏無不賴神明之留以為主宰。然後藏氣感得其平。而歸於權衡矣。權衡平也)權衡以平。氣口成寸。

白話文:

氣行於肺(肺主皮毛,心主脈絡,氣血精華合一而行於肺。此句是說氣會聚集在膻中。)肺氣充足,精神就會明亮,並且會儲存在四藏。氣歸於權衡,也就是宗氣聚集在肺,心神就會旺盛。因此,肺氣的精華就是精神,肝脾腎肺四藏都需要精神的留存作為主宰。然後,臟腑之氣感應平衡後就會歸於權衡。權衡平穩,則氣口成寸。

以決死生(持權衡之法。氣口分其三部。成其尺寸。百脈俱朝於此。故可以決死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水飲入胃。則其氣化精微必先輸送於脾。是謂中焦如漚也)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脾得水穀精氣。則散而升之。上如雲霧而歸肺是謂上焦如霧也)通調水道。

白話文:

以決死生(掌握權衡之法。氣口分出三個部分,構成尺度,百脈都匯聚於此,所以可以決定生死。)飲入胃中,遊溢精氣,向上輸送於脾(水飲入胃,那麼它的氣化出來的精華,必然先輸送於脾,這叫做中焦如酒糟的泡沫。)脾氣散發精華,向上歸屬於肺(脾得到水穀精氣,那麼散而升之,向上如雲霧而歸肺,叫做上焦如霧。)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肺氣運行水隨而注。故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謂下焦如瀆也)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水因氣生。而清濁有分。清者為精。濁者為水。故精歸五臟水歸膀胱。)

白話文:

  1. 肺將水液輸送到膀胱(肺氣運行時,水也會跟著一起運行,因此肺能夠通調水道,將水液輸送到膀胱,這被稱為「下焦如瀆」)。

  2. 精華四布,五經並行(水是因氣產生,但水可以分為清濁兩種,清的部份是精華,濁的部份是水,因此精華歸屬於五臟,水歸屬於膀胱)。

3. 宣明五氣論

(次藏氣生時論之後)

五氣所病。心為噫(噯氣也。心脾胃皆有是證。由火之郁。而氣有不得舒伸也)肺為咳(肺屬金。故邪擊之有聲也)肝為語(問答之聲曰語。象木之仗條委曲也)脾為吞(象土包含。為物所歸)腎為欠(呵欠)為嚏。(音帝。噴嚏也。陽未盡而陰引之故欠。陽欲達而陰。發之故嚏。

白話文:

五臟的功能失調所產生的疾病。心臟有問題會出現噯氣(打嗝),心、脾、胃都有這種症狀,是由於火氣鬱結,氣無法舒展所引起的。肺臟有問題會出現咳嗽(肺臟屬金,所以邪氣侵犯肺臟時會發出聲音)。肝臟有問題會出現說話(說話的聲音稱為語言,象徵著木的枝條彎曲)。脾臟有問題會出現吞嚥(象徵著土能包含萬物,成為萬物的歸宿)。腎臟有問題會出現哈欠(哈欠是陽氣未盡而陰氣引發的,陽氣想要通達而陰氣發作,所以會打噴嚏)和打噴嚏(噴嚏是陽氣未盡而陰氣引發的,陽氣想要通達而陰氣發作,所以會打噴嚏)。

故凡陽盛者不欠。下虛者無嚏)胃為氣逆。為噦(呃逆)為恐。(胃中寒。為噦。土實傷水。故腎為恐)大腸小腸為泄。(泄利)下焦溢為水(下焦為分注之所。氣窒不瀉。則溢於肌肉而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邪實膀胱。氣不通利。則謂之癃。若下焦不能約束膀胱以固津液。

白話文:

因此,凡是陽氣旺盛的人,不會打哈欠。下焦虛弱的人,不會打噴嚏。胃受到寒氣侵襲,會呃逆。腎中寒氣太多,會恐懼。大腸和小腸虛弱,會腹瀉。下焦水液溢出,會形成水腫。膀胱功能不佳,會出現癃閉,不能控制小便,會出現遺溺。

則為遺溺)膽為怒(怒。肝忘也。而膽亦然者。肝取決於膽也)是為五病,五精所並(聚也)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五臟精氣各有所藏。若合而並於一藏則邪氣實之。各顯其志如此)是謂五並。虛而相併者也(言藏氣有不足。則勝氣得相併也)五臟所惡。

白話文:

五臟各有所藏之氣,若一臟的氣不足,就會被其他臟腑的氣所侵犯,形成五種病證。

  • 肝藏血,惡風。風勝則肝木受傷,肝氣鬱結,不能疏泄,就會出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 心藏神,惡熱。熱勝則心火亢盛,神不守舍,就會出現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
  • 脾藏濕,惡燥。燥勝則脾土失潤,脾氣不運,就會出現食積、腹脹、腹瀉、肌肉消瘦等症狀。
  • 肺藏氣,惡寒。寒勝則肺氣鬱結,不能宣發,就會出現咳嗽、氣喘、胸悶、鼻塞等症狀。
  • 腎藏精,惡濕。濕盛則腎水泛濫,不能滋養五臟,就會出現腰痠、膝痛、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五臟所惡,即五臟所忌憚的,是五臟虛弱時容易受到侵犯的病邪。五臟虛弱時,其相應的病邪就會乘虛而入,導致五臟疾病的發生。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五臟化液。心為汗(血之餘也)肺為涕(涕出於鼻)肝為淚(淚出於目)脾為涎(涎出於口)腎為唾(唾出於舌下廉泉二竅。足少陰腎脈循喉嚨挾舌本也)是謂五液,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辛散則氣益虛耗)咸走血。

白話文:

心臟討厭燥熱,肺臟討厭寒冷;肝臟討厭風,脾臟討厭濕,腎臟討厭乾燥。這五種討厭就是中醫所謂的「五惡」。五臟可以化生體液。心化汗液(汗液是血液的餘液);肺化涕液(涕液從鼻子流出);肝化淚液(淚液從眼睛流出);脾化涎液(涎液從口中分泌);腎化唾液(唾液從舌下「廉泉」二竅分泌)。「廉泉」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腎經循著喉嚨,挾著舌根)。這五種體液稱為「五液」。辛味食物的特性是走氣,氣的病症都不外於虛弱,所以不能服用辛味食物(吃了辛味食物,辛會使元氣散失,氣虛的病症就更加嚴重)。鹹味食物的特性是走血。

血病無多食鹹(血得咸則凝結不流)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苦味沉降故走骨○九針論曰。苦走血。火化苦也。咸走骨水化咸也)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甘能生脹)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酸能收縮。在筋則病拘攣。又令人癃也)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白話文:

患有血液病的人,不能吃過多的鹹味食物。(因為鹹味會使血液凝結,無法順暢流動。)患有骨骼疾病的人,不能吃過多的苦味食物。(因為苦味會沉降到骨頭,不利於骨骼健康。)患有肌肉疾病的人,不能吃過多的甘味食物。(因為甘味會產生脹氣。)患有筋骨疾病的人,不能吃過多的酸味食物。(因為酸味會收縮筋骨,容易導致拘攣或尿閉。)所以,要注意均衡飲食,不要任意食用過多的某種食物。

4. 通評虛實論

(首節)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氣虛者。肺虛也。氣逆者。足寒也(氣逆不行。則無以及於四肢。陽虛於下故足寒)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餘臟皆如此(心肝脾腎各有衰旺之時。例皆同也。吳注時當旺之時也。如夏月人皆氣虛。冬月人皆足寒。皆非肺旺之時。故生。若當秋而氣虛。

白話文:

邪氣盛行就會變成實證。精氣被奪就會變成虛證,氣虛是肺虛。氣逆是足部寒冷(氣逆不通,就不能通達四肢。陽氣虛弱於下方,所以足部寒冷)。不是它盛行的季節就容易生病,是它盛行的季節就會死亡。其餘的臟腑也是這樣(心、肝、脾、腎各自分別有衰旺的時節,都跟這裡所說的相似。吳注:時,是當令的季節。像是夏季,人的氣都容易虛;冬季,人的足部都容易寒冷,都不是肺旺盛的季節,因此容易生病。然而若是在秋天出現氣虛)。

則金衰於當旺時也。故死○類經注曰。以肺虛而遇秋冬。非相賊之時故生。若當春則金木不和。病必甚。當夏則金虛受克。病必死也。於義似通)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證脈皆熱)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吳注作緊)滑則從(陽氣勝也)澀則逆也(陰邪勝)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

白話文:

金衰落於其當旺之時。因此《傷寒類經注》說:因為肺虛遇到秋冬。這不是互相殘害的時候所以能生長。如果在春天,則金木不和協。病情一定很嚴重。在夏天,則金虛受到剋制。必定會死。(從道理上來說這似乎說得通)所謂重實的,是指患有大熱病。氣熱,脈搏充實,這就是所謂的重實(證脈皆熱)經絡皆充實,這是寸脈急而尺脈緩。(吳注作緊)。滑則順從(陽氣旺盛)澀則違逆(陰邪旺盛)。絡氣不足,經氣有餘的人。

脈口熱而尺寒也。秋冬為逆(陽虛者畏陰勝之時)春夏為從。治主病者(義見下文)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陰虛者。畏陽盛之時)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此正以絡主陽。經主陰。灸所以補。刺所以瀉也)脈氣上虛尺虛(甲乙經作脈虛氣虛尺虛。

白話文:

脈搏口部熱卻尺部寒冷。秋冬為逆(陽虛的人害怕陰盛的時候),春夏為順。治療以病的根本為主(詳細意思見下文),經絡虛弱,網絡充盈的人。尺部熱且充盈。脈搏口部寒冷澀滯。這個人在春夏會死。秋冬會活(陰虛的人害怕陽盛的時候),網絡充盈,經脈虛弱。灸陰刺陽。經脈充盈,網絡虛弱。刺陰灸陽(這裡正是以網絡主陽,經脈主陰。灸是為了補,刺是為了瀉)。脈氣上部虛弱,尺部虛弱(甲乙經作脈虛氣虛尺虛)。

吳注同)是謂重虛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上虛為氣虛故言語輕微)尺虛者。行步恇然(尺虛為陰虛故行步恇然怯弱也。)

白話文:

(吳注同)這就是「重虛」,所謂「氣虛」是說沒有恆常(上虛就是氣虛,所以言語輕微)。「尺虛」是說走路步伐動搖不穩(尺虛就是陰虛,所以走路步伐動搖不穩,怯弱無力)。

乳子而病熱(陽證)脈懸小者何如(懸絕而小陰脈也)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曰。喘鳴肩息者脈(當)實大也。緩則生(大而緩為有胃氣)急則死(實而急為真藏見)腸澼(滯下)便血何如。身熱則死寒則生,腸澼下白沫何如。(白為氣病在大腸)脈沉則生(陰氣無傷)脈浮則死,腸澼下膿血何如(赤白並下)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滑為陰血。

白話文:

小兒發熱(陽證)脈懸絕而小的是怎麼回事?(懸絕而小為陰脈)答道:手腳溫暖則生,寒冷則死。小兒中風,熱喘鳴叫、肩息(急促地呼吸)的脈象如何?答道:喘鳴肩息的脈象(應該)實大。緩和則生(脈大而緩和,表示胃氣尚存);急促則死(脈實而急促,表示真臟已經顯露)。腸澼(滯下)便血是怎麼回事?身體發熱則死,寒冷則生。腸澼下白沫是怎麼回事?(白色為氣病在大腸)脈沉則生(陰氣沒有受傷),脈浮則死。腸澼下膿血是怎麼回事?(赤白並下)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滑為陰血)。

大為陽氣)癲疾何如。脈搏大滑。久自已(氣血俱有餘)脈小堅實。死不治(肝之真藏脈也)癲疾之脈。虛則可治(言邪氣微)實則死(言邪氣氣盛)消癉虛實何如(消中而熱善飲善食也)脈實大。(血氣尚盛)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

白話文:

  1. 陽氣充盛:癲癇病怎麼樣?脈搏大而滑利。時間久了自然會痊癒(氣血都有餘)。脈搏小而堅硬。必死無疑(肝臟的真脈)。癲癇病的脈象。虛弱的話可以治癒(邪氣微弱)。實証的話則必死無疑(邪氣旺盛)。

  2. 消癉虛實怎麼樣(消癉:指糖尿病,善飲善食)?脈象實而大。(血氣尚盛),病久了可以治癒。脈象懸浮、細小而堅硬。病久了不能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