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7)

回本書目錄

卷二 (7)

1. 素問刺腰痛論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刺委中及崑崙)春無見血。(腎水衰也。)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遲滯貌)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刺少陽成骨之端(陽關)出血。夏無見血。(肝木衰也。)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

顧如有見者。(見鬼怪也)善悲。(神不足也。陽明氣衰而陰邪侮之。故症見若此。)刺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三里穴。並上廉下廉)秋無見血(脾土衰也)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復溜)春無見血。(腎水衰也。)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絡。(舊本脈。)在腨踵魚腹之外。(蠡溝穴)其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自多言語。又不能發聲也)刺之三痏(當三刺。其處下同)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絡(舊本脈)出血。

血變而止。(解脈足太陽經之散行脈也當刺膕中襟紋兩筋間弩肉高起之處。若卻之外廉有血絡橫見盛滿而紫黑者刺出黑血。必候其血色變赤。乃止其針)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音舌)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委中穴)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

(復言解脈者謂太陽支脈從腰中下挾脊貫臋入膕中者也故其痛若此。太陽之脈絡腎故善恐。)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痛而重也)怫然腫(腫突如怒起也。)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陽輔穴足少陽之別絡於厥陰並經下絡足跗故曰同陰之脈)陽維之脈令人腰痛。

痛上怫然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承山穴。)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委陽殷門。二穴並居)為二痏。出血。(衡。橫也。足太陽之別絡自腰中橫出髀外後廉□下合於膕中。

故曰衡絡)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音沓)然汗出。(邪在陰分)汗乾令人慾飲(液亡也。)飲已欲走。(飲多則陰氣下溢。故欲走也。)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會陰任脈穴也。督由此行背。故令人腰痛。直陽。謂足太陽之脈俠脊而直行者其穴在陽蹺之上郄之下相去約五寸而橫居須視其血絡之盛者為的)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

甚則悲以恐。刺飛陽之脈。與陰維之會。(飛陽。足太陽絡穴。別走少陰者也陰維之會。即少陰之前。在內踝上五寸。築賓穴也。)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復溜。陰蹺脈合於足太陽。故曰昌陽。)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

木居其中。甚則遺溲。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王甚散脈。足太陰之別。其脈散股入腹。與少陰少陽結於腰髁下。□骨之下。後有大筋□束膝胻之骨令其連屬。取此筋骨系束之脈以去其病。是即地機穴三痏。三刺也吳注散脈陽明別絡之散行者類經注膝前骨肉分間。

絡外廉束脈。似指陽明經為散脈。但本篇獨缺太陰刺法而下文有云上熱刺足太陰者若與此相照應。○按地機穴治腰痛王氏注合)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肉裡謂分肉之裡。足少陽脈所行主筋膜者也。)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陽輔穴。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𠘧𠘧然。(憑伏貌)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陽。(京骨穴)陽明。(衝陽穴)腰痛上熱。刺足厥陰。(大沖穴。○上寒上熱。皆以上體言也。寒刺陽經去陽分之陰邪。熱刺厥陰去陰中之風熱也)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丘虛穴。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太谿穴。)刺郄中出血。(委中穴。○按少陰之脈貫。肝鬲入肺中腎水不足以制火故中熱而喘宜刺足少陰俞太谿又刺郄中者。即足太陽委中也。吳注作少陰之郄水泉穴誤)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王註上寒陰市主之。不可顧。三里主之上熱地機主之○陽明太陰之脈皆不可左右顧)大便難。

刺足少陰。(湧泉穴)少腹滿。刺足厥陰。(太衝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王注如折。束骨主之不可以俯仰。京骨崑崙主之。不可舉。申脈僕參主之)引脊內廉。刺足少陰(王注復溜穴○吳注有上件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而其痛又引及脊之內廉。足太陽絡腎之脈痛也)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

兩髁胂上髮針立已。(王注此即下髎穴足太陰厥陰少陽三脈。左右交結於中也。兩髁脾謂腰髁骨下堅肉也蓋腰髁下尻骨兩旁有四骨空左右其八穴皆主腰痛。)

2. 素問刺要論

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淅淅然寒慄。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消鑠胻酸,體解㑊然不去矣。

(病解㑊者,懈怠困弱,陰之虛也。陰虛則氣虛,氣虛則不能舉動,是謂不去也。○解,音懈。㑊,音跡。吳注音亦。)

白話文:

疾病有位置淺和深的不同,下針刺的深度也要跟著調整。每個位置都要刺到正確的地方,不要過頭或不及,刺太深會傷到身體內部,刺太淺則會讓邪氣堵塞在體表。邪氣一旦堵塞,就會乘機侵入人體。下針的深淺不對,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內部會擾動五臟,之後就會產生大病。

所以說,疾病發生的位置有在毫毛和皮膚紋理之間的,有在皮膚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血脈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還有在骨髓的。因此,針刺毫毛和皮膚紋理間的疾病,不要傷到皮膚;如果傷到皮膚,就會擾動到肺,肺被擾動就會在秋天生病,出現發冷發抖的溫瘧。針刺皮膚的疾病,不要傷到肌肉;如果傷到肌肉,就會擾動到脾,脾被擾動就會在七十二天後的四季交接月份,生病腹脹,煩躁不想吃東西。針刺肌肉的疾病,不要傷到血脈;如果傷到血脈,就會擾動到心,心被擾動就會在夏天生病,出現心痛。針刺血脈的疾病,不要傷到筋;如果傷到筋,就會擾動到肝,肝被擾動就會在春天生病,出現發熱和筋脈鬆弛。針刺筋的疾病,不要傷到骨頭;如果傷到骨頭,就會擾動到腎,腎被擾動就會在冬天生病,出現腰痛和腹部脹滿。針刺骨的疾病,不要傷到骨髓;如果傷到骨髓,就會導致小腿酸痛、身體疲憊,怎麼休息也無法恢復。

(所謂的「病解㑊」,就是指身體懈怠困乏虛弱,這是陰虛的表現。陰虛就會導致氣虛,氣虛就無法正常活動,這就是說無法恢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