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一 (23)
卷一 (23)
1. 靈樞熱病篇
歲屬邪犯陽明胃虛甚也)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脾衰)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目不明。臟腑之精氣竭也。熱不已。表裡之陰氣竭也。)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邪傷脾藏也。)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邪盛陰傷也。)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心肝脾腎之脈皆繫於舌本。
舌本爛。加之熱不已。三陰俱損也)七曰咳而衄。(邪在肺。)汗不出。(或)出不至足者死。(真陰潰竭也。)八曰髓熱者。死。(邪入最深。乃為髓熱腎氣敗竭也。)九曰熱而痙者死。(熱極生風)腰折瘛瘲。(抽掣)齒噤齘也。(牙關不開曰噤。切齒。曰齘。皆痙之謂也。
○齘音解。)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側各三。凡十二痏。(六經井穴。)五指間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此言。本節之後各一穴也。如手經則太陽之後谿。少陽之中渚。陽明之三間。少陰之少府。左右共八痏也。足亦如是者。太陽之束骨。少陽之臨泣。陽明之陷谷。
太陰之太白。左右又共八穴也)頭入發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五處承光通天。)更入發三寸邊五。凡十痏。(自上星之次向後。去中三寸兩邊各五。即足少陽之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共十穴也)耳前後。口下者各一。(聽會完骨承漿。共五穴)項中一。(啞門)凡六痏巔上一。
(百會)囟會一。髮際一。(前髮際神庭後髮際風府。凡二痏。)廉泉一。風池二。天柱二。(按此篇熱病五十九俞。與素問水熱穴論熱病五十九俞惟十八穴相合。其餘皆異。然本篇所言者。多在四肢。蓋以瀉熱之本也。水熱穴論所言者。多隨邪之所在。蓋以瀉熱之標也當總求二篇之義。
各隨其宜而取用之。)
氣滿胸中喘息取足太陰大指之端。(隱白)寒則留之。熱則疾之。氣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此二經有血絡者刺去其血。)喉痹舌卷。口中乾煩心心痛。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取(關衝)目中赤痛。從內眥始取之陰蹺。(照海穴)
癃。取之陰蹺。及三毛上。(肝經大敦。)及血絡出血。(腎與膀胱為表裡肝經行於少腹故當取此二經。若其有血絡者皆刺出血。)男子如蠱。女子如怚。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飲食。先取湧泉見血。視跗上盛者。盡見血也。(蠱。如犯蠱毒脹悶也。馬注怚。疑當作疽類經注怚當作胎。
如蠱如胎無是病而形相似也,身體腰脊如解。倦散不收也。跗上足面也。以陽明經為言。凡其盛者。皆當刺出其血。)
白話文:
靈樞熱病篇
一、一年之中,邪氣侵犯陽明經,胃氣虛弱得很嚴重。
二、腹瀉腹脹厲害者,會死。(脾氣衰弱)
三、眼睛看不清,高燒不退者,會死。(眼睛看不清,是因為臟腑精氣耗竭;高燒不退,是因為表裡之陰氣耗竭。)
四、老人小孩發熱腹脹者,會死。(邪氣傷害了脾臟。)
五、不出汗,嘔吐帶血者,會死。(邪氣盛,陰氣受損。)
六、舌根潰爛,高燒不退者,會死。(心、肝、脾、腎的經脈都連接著舌根,舌根潰爛,加上高燒不退,三陰都受損了。)
七、咳嗽並流鼻血,(邪氣在肺部),不出汗,或者出汗不足者,會死。(真陰耗竭。)
八、骨髓發熱者,會死。(邪氣入侵最深,導致骨髓發熱,腎氣衰竭。)
九、發熱抽搐者,會死。(熱極生風)腰部彎曲抽搐,牙關緊閉。(牙關緊閉,咬牙切齒,都是抽搐的表現。)
所謂的五十九個刺灸穴位:兩手內外側各三穴,共十二穴(六經井穴);五指之間各一穴,共八穴;腳部也一樣。(此處指的是,每個經脈的穴位都接著前一個穴位,例如手部經脈,太陽經之後是谿穴,少陽經之中渚穴,陽明經之三間穴,少陰經之少府穴,左右共八穴;腳部經脈也一樣,太陽經之束骨穴,少陽經之臨泣穴,陽明經之陷谷穴,太陰經之太白穴,左右共八穴。)頭部髮際內一寸旁開三分處各三穴,共六穴(五處承光通天);再往髮際內三寸,兩邊各五穴,共十穴(從上星穴往下,中間偏離三寸,兩邊各五穴,就是足少陽經的臨泣穴、目窗穴、正營穴、承靈穴、腦空穴,左右共十穴);耳前後、口下各一穴(聽會、完骨、承漿,共五穴);項部中央一穴(啞門),共六穴;頭頂一穴(百會);囟門一穴;髮際一穴(前髮際神庭穴,後髮際風府穴,共二穴);廉泉穴一穴;風池穴二穴;天柱穴二穴。(按:此篇熱病五十九穴位,與《素問‧水熱穴論》熱病五十九穴位,只有十八穴相同,其餘都不同。但是本篇所說的穴位,大多在四肢,主要目的是瀉熱;《水熱穴論》所說的穴位,大多隨著邪氣所在位置而定,主要目的是瀉熱的標的。應該綜合兩篇的意義,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胸中氣滿喘息,取足太陰經大拇指末端(隱白穴),如果體寒就留針,體熱就快速捻針,氣下降之後就停止。心疝劇痛,取足太陰經和厥陰經,盡力刺針,放出淤血。(這兩條經脈如果有淤血,就刺針放血。)喉嚨阻塞,舌頭捲縮,口中乾燥煩躁,心痛,手臂內側疼痛不能抬頭,取關衝穴;眼睛發紅疼痛,從內眼角開始,取陰蹺脈(照海穴);小便不利,取陰蹺脈,以及三毛穴上(肝經大敦穴),以及放血。(腎與膀胱互為表裡,肝經循行於少腹部,所以要取這兩條經脈。如果有淤血,都要刺針放血。)男子像中了蠱毒,女子像長了疽,身體腰脊像散了架一樣,不想吃東西,先取湧泉穴放血,觀察腳背上腫脹的地方,也要盡力放血。(蠱,像中了蠱毒一樣脹悶;馬注:疽,懷疑應該作胎,像中了蠱毒像懷孕一樣,沒有這種病,但症狀相似;身體腰脊像散了架一樣,倦怠無力;跗上,指腳背;以陽明經來說,凡是腫脹的地方,都要刺針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