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素問通評虛實論

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手太陽經之絡。即任脈之中脘。中脘為手太陽少陽足陽明脈所生故云太陽經絡者。胃之募也。)少陰俞。去脊椎三寸旁五。(又取腎俞穴脊椎。兩旁共為三寸。各五痏也。)用員利針。霍亂。刺俞旁五。(即腎俞旁志室穴各刺五痏)足陽明及上傍三。

白話文:

肚子劇烈脹滿,按壓不會下去。取太陽經的絡脈,這是胃的募穴。(手太陽經的絡脈,也就是任脈的中脘穴。中脘穴為手太陽、少陽、足陽明的脈氣所生,所以稱太陽經絡,也是胃的募穴。)少陰俞穴,距離脊椎三寸,旁開五寸。(又取腎俞穴,在脊椎兩旁一共三寸,各五分。)使用圓利針。霍亂,刺俞穴旁五分處。(也就是腎俞穴旁的志室穴,各刺五分。)足陽明,並向上旁開三寸。

(又刺胃俞及脾俞之外意舍。各三痏。)刺癇驚。脈五。(五脈如下支。)針手太陰各五。(左右各五痏。)刺經。(經渠)大陽五。(陽谷穴各五痏。)刺手少陰經絡旁者一。(手少陰之經靈道穴。在絡穴通里之旁一。各一痏也)足陽明一。(亦言經穴解谿也。)上踝五寸刺三針。

足少陽之絡光明穴。各刺三痏。

白話文:

另外刺胃俞和脾俞穴之外的意舍穴。各三次。刺癇驚病。脈五。(五脈如下支穴。)針手太陰經各五次。(左右各五次。)刺經穴。(經渠穴)大陽明經五次。(陽谷穴各五次。)刺手少陰經絡旁的靈道穴一次。(手少陰經的靈道穴。在絡穴通裏穴的旁邊一寸處。各一次。)足陽明經一次。(也指經穴解谿。)在腳踝上方五寸處刺入三針。

2. 素問刺熱論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庚辛屬金。克肝木也。甲乙屬木肝當王也。逆為邪勝藏也。)刺足厥陰少陽。(少陽為厥陰之表。故皆當刺之。)其逆則頭痛員員。(靡定貌。)脈引沖頭也,心熱病者。

白話文:

肝熱病的人,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庚辛屬金。克肝木也。甲乙屬木肝當王也。逆為邪勝藏也。)刺足厥陰少陽。(少陽為厥陰之表。故皆當刺之。)其逆則頭痛員員。(靡定貌。)脈引沖頭也,心熱病的人。

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壬癸屬水。克心火也丙丁屬火。心當王也。)刺手少陰太陽。(太陽為少陰之表故皆當刺之)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滿泄。

白話文:

一開始沒有生病或不開心。幾日後開始出現發熱,並且嚴重時會突然死亡。心臟疼痛煩悶,容易嘔吐。頭痛,臉很紅但卻沒有出汗。壬癸(屬水,可以剋制心火)非常強大,丙丁(屬火,代表心)會出現大汗。如果氣往上衝,壬癸就會死亡。(壬癸屬水,丙丁屬火,水能滅火)刺手少陰和太陽穴。(太陽穴是手少陰的外部,因此可以一起刺)脾熱病患者。一開始會頭重腳輕。臉頰疼痛,並且煩躁。臉色是青的,想要嘔吐。身體發熱,如果嚴重的發燒則腰會疼痛。不能夠俯仰,腹脹會導致腹瀉。

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甲乙屬木。克脾土也。戊己屬土。脾當王也。)刺足太陰陽明。(陽明為太陰之表故皆當刺之)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

白話文:

兩邊的腮幫子疼痛,其中甲乙穴的疼痛最嚴重。戊己穴大量出汗,氣逆而衝上來,甲乙穴就會疼痛而死。(甲乙穴屬木,剋制脾土;戊己穴屬土,同屬脾,因此脾是它們的君主。)刺足太陰和足陽明穴。(足陽明穴是足太陰穴的表裡穴,因此都應該刺它。)

肺有熱病的人,一開始會突然覺得寒氣侵襲,並且全身起雞皮疙瘩。怕冷怕風寒,舌頭上發黃,全身發熱。如果熱氣往上攻,就會喘咳。疼痛會從胸部蔓延到背部,無法深深嘆息。頭痛得難以忍受,汗出而發寒。其中丙丁穴的疼痛最嚴重,庚辛穴大量出汗。

氣逆則丙丁死。(丙丁屬火。克肺金也。庚辛屬金。肺當王也。)刺手太陰陽明。(肺大腸二經)出血如豆大立已。(取其絡脈之盛者。)腎熱病者。先腰痛。胕酸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胕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精神短少貌。)戊己甚。

白話文:

如果氣逆的話,丙丁就會死掉(丙丁屬火,剋制肺金。庚辛屬金,肺當治理)。刺手太陰和陽明(指肺和大腸的兩個經絡),出血像豆子那麼大,就會立刻痊癒(因為取的是經絡脈絡比較盛的地方)。腎臟有熱病的人,先腰痛,小腿肚痠痛,口渴,想一直喝水,身體發熱,發熱嚴重時,脖子痛又硬,小腿肚又痛又酸,腳底發熱,不喜歡說話,這樣的症狀如果逆轉,就會脖子痛,頭昏腦脹(精神短少)。戊己很嚴重。

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戊己屬土克腎水也。壬癸屬水。腎當下也。)刺足少陰太陽。(腎膀胱二經。)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赤色見於五部。

白話文:

當腎臟和膀胱的經絡大汗淋漓,氣逆則屬土的脾和胃就會死亡。(脾和胃屬土而腎和膀胱屬水,水可克土,所以脾和胃死亡)可針灸足少陰和太陽這兩條經絡(腎經和膀胱經)。肝有熱的病人,左臉先變紅。心有熱的病人,面部先變紅。脾有熱的病人,鼻子先變紅。肺有熱的病人,右臉先變紅。腎有熱的病人,下顎先變紅。即使疾病還沒發作,見到發紅的症狀,馬上針灸,叫做治未病。(五臟的熱症分別表現在五個部位,見紅即可針灸。

則為病之先兆。當求其藏而預治之)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至其王日如肝病則甲乙是也。)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反謂瀉虛補實也。三周三日也。)重逆則死。(一誤者。尚待三周。再誤者。邪益深而正益敝故死。)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

白話文:

熱病都會在特定的時間發作。如果肝臟有病就會在甲乙這天發作。治療時,需要根據病情的發展階段來進行,輕微的症狀會在三天內消失。如果病情嚴重,就會導致死亡。治療熱病時,可以喝一些冷水,然後進行針灸治療。同時,患者需要穿著保暖的衣物,住在寒冷的地方,讓身體感到寒冷,這樣才能治癒熱病。

(欲其陰氣自內達表。熱泄於外也。)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胸脅痛。丘虛主之。補足太陰者。當於井滎取也。)病甚者。為五十九刺。(見靈樞熱病篇。)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商陽列缺等穴)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天柱。

白話文:

目的是讓體內的陰寒之氣到達體表,將外表的病熱消除掉。熱病患者首先表現為胸部和肋骨部位疼痛,手腳躁動不安,這時可以針刺足少陽經,並用針灸補足太陰經。(胸肋部位疼痛,針灸丘虛穴就能起到治療效果。還可針灸補太陰經,應該取用太陰經的井穴和滎穴。)病情嚴重的,可以針灸五十九刺穴。(請參閱《靈樞》熱病篇。)熱病剛開始時表現為手臂疼痛,這時可以針刺手陽明經和手太陰經,就能止汗。(商陽穴、列缺穴等穴位)熱病剛開始時表現為頭和頸部疼痛,這時可以針刺項太陽經。(天柱穴)

)而汗出止。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足陽明可汗出。當刺內庭陷谷。)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刺足少陰者。據經無正主穴當取井滎耳。若其病甚。則當用五十九刺。)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頭腦運轉曰眩。

白話文:

  1. 熱病從足部脛骨開始,刺足陽明穴位,汗水就會停止。(足陽明穴位能發汗。應刺內庭穴和陷谷穴。)

  2. 熱病開始時感到身體沉重,骨頭疼痛,耳聾,喜歡閉眼,刺足少陰穴位。病情嚴重時,刺五十九穴。(刺足少陰穴位,根據經絡沒有固定的主穴,應取井穴和滎穴。如果病情嚴重,則應使用五十九穴。)

  3. 熱病一開始就出現頭暈、發熱,胸脅滿悶,刺足少陰和足少陽穴位。(頭腦昏沉轉動稱之為眩。)

眼目矇昧曰冒。骨之充為腦。骨之精為瞳子皆主於腎。又足少陽之脈起目銳眥。循脅裡。皆為此症。故當在二經酌取之。亦井滎耳)

白話文:

眼睛昏花不明叫做冒。骨髓充盛的是腦,骨的精華是瞳孔,這些都由腎主導。此外,足少陽經脈從眼睛開始,到太陽穴銳利的角,沿着脅肋的內側運行,這些都和冒病有關,所以應該從這兩條經脈中選取穴位。還可以取井穴和滎穴。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魄戶)主胸中熱。四椎下間(膏肓俞)主鬲中熱。五椎下間(神堂)主肝熱。六椎下間(噫嘻)主脾熱。七椎下間(膈關)主腎熱。榮在骶也。(此總言治熱之藏俞也。獨刺上之七節。主療陽邪。椎。脊骨節也。榮。陰氣也。骶。尾骶也。陽邪治在上。

白話文:

熱病的氣穴。在第三椎骨下方的魄戶穴,可以治療胸中的熱;第四椎骨下方的膏肓俞穴,可以治療膈中的熱;第五椎骨下方的神堂穴,可以治療肝中的熱;第六椎骨下方的噫嘻穴,可以治療脾中的熱;第七椎骨下方的膈關穴,可以治療腎中的熱。榮穴在骶骨上。以上是治療熱病的藏俞穴。只要刺上這七節穴位,就能治療陽邪引起的疾病。椎骨是脊骨的節點,榮穴是陰氣的穴位,骶骨是尾骨。陽邪引起的疾病主要治療上半身。

若刺下之七椎。則虛其陰。故戒之曰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取脊骨之法。項骨三節之下陷者中穴名大椎由此而下數之。則循序可得矣)

白話文:

如果刺下第七椎。那麼就會虛損陰精。所以告誡說精氣存在於骶骨。項上第三個椎骨陷下去的是中穴(取脊骨的穴位方法是:在項骨三節以下陷下去的地方是穴位,穴名叫做大椎,由此往下數,就能按順序找到)。

3. 素問刺瘧論

(瘧有六經五臟之不同。刺法因之以異)

白話文:

(瘧疾有不同的類型,根據六經和五臟的不同,針刺治療方法也因此而異。)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刺委中。)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俠谿。)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決然。

白話文:

  1. 足太陽之瘧疾。會讓人出現腰痛、頭重等症狀。寒氣從背部開始,先感到寒戰,然後發熱,並且感到煩躁不安。熱度退去後出汗。難以痊癒。(治療方法:刺委中穴。)
  1. 足少陽之瘧疾。會讓人身體感到疲倦、無力。寒熱不甚明顯。厭惡見到人。見到人時會感到心悸。熱度較高,並且出汗很多。(治療方法:刺俠谿穴。)
  2. 足陽明之瘧疾。會讓人先感到寒戰,寒戰非常嚴重。很長時間後才會發熱,熱度退去後出汗,喜歡見到日光、月光和火光,病情就會好轉。(治療方法:沒有提到。)

白話文:

足少陽的瘧疾會讓人感到疲倦乏力,寒熱不明顯,厭惡見到人,見到人時會心悸,體溫偏高,並伴隨大量出汗。治療方法是刺俠谿穴。

足陽明的瘧疾會讓人先出現嚴重的寒戰,很久以後才會發熱,退熱後會出汗,喜歡日光、月光和火光,病情就會好轉。治療方法文中未提及。

(刺衝陽。)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刺隱白。太白。公孫。)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開戶牖而處。其病雖已。(宜刺太谿。大鐘經不言刺缺文)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

白話文:

(刺衝陽。)這是足太陰經的瘧疾。會使人心情不暢快,喜歡長嘆息,不愛吃東西,常感到又冷又熱、汗出。病發作時會嘔吐,吐完後體力衰弱。(刺隱白、太白、公孫。)這是足少陰經的瘧疾。會使人嘔吐不止,時冷時熱,冷的時候多,熱的時候少。想把門窗打開,到外面涼爽的地方待著。病情即使已經好了。(宜刺太谿、大鐘。經文中沒有提到刺缺盆。)這是足厥陰經的瘧疾。會使人腰痛,小腹脹滿,小便不利,像是有尿路阻塞一樣。

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太衝)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列缺合谷。)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神門。)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中封。)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

白話文:

這不是麻痺症,而是病患常常腹痛腹瀉感到害怕,身體氣血不足,肚子裡悶悶不樂。(針灸太衝穴)

肺瘧:讓人感到心寒,而且非常怕冷。時冷時熱,容易受到驚嚇。好像看見了什麼東西。(針灸列缺穴,合谷穴)

心瘧:使人感到心裡煩躁不安,非常的嚴重。想喝水,但喝了之後反而更冷,不會覺得很熱。(針灸神門)

肝瘧:使人的臉色蒼白,唉聲嘆氣,看起來像已經死亡了一樣。(針灸中封穴)

脾瘧:使人感到寒冷,肚子裡疼痛,但熱的時候腸子裡就會咕嚕咕嚕地響,並且出汗。

(刺商丘。)腎瘧者。令人洒洒寒。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刺金門。太谿。)胃瘧者。令人且病。善飢而不能食。食而肢滿腹大。(刺厲兌解谿三里。太陰之商丘。)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足陽明經衝陽。)開其孔出其血。立寒。瘧方欲寒刺手足陽明大陰。

白話文:

(刺商丘。)腎臟引起之瘧疾。令人感覺冷得發抖。腰脊疼痛。反覆難以大便。眼睛模糊不清。手腳冰冷。(刺金門。太溪。)胃部引起的瘧疾。令人時好時壞。腸胃常感覺飢餓卻不能進食。食用食物後四肢脹滿、腹部變大。(刺厲兌解谿三里。太陰之商丘。)瘧疾發作時身體感到發熱,便刺足背動脈。 (足陽明經衝陽穴。)刺破此穴放血。便能立即感到寒冷。瘧疾即將發作時,便刺手足陽明、足太陰經的大穴。

(瘧之將發未發。當隨此四經之井俞而刺之)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針旁五胠俞各一。適肥瘦出其血也。(滿六急。陽邪之實也背為諸陽之府故當刺魄戶。神堂噫嘻鬲關。魂門。等穴。水熱穴論五臟俞旁五。以瀉五臟之熱與此大同。胠。脅也。其穴旁間近脅。故曰旁五胠俞。

白話文:

瘧疾要發病之前,應針對四經的井穴、俞穴刺針治療。瘧疾脈來的急迫、滿盛,就要趕快刺背俞。用中針,在旁側五脅穴各刺一針。針刺要適合肥瘦體質,針刺放出血來。

(發作時脈搏又大又急。是陽邪實證,背為諸陽之府,所以要刺魄戶、神堂、噫嘻、鬲關、魂門等穴。水熱穴論的五臟俞穴旁的五穴,用來瀉五臟之熱,跟這大同小異。脅,指脅肋。穴位位於脅肋旁邊,所以稱作旁五脅俞。)

適肥瘦出血者。謂瘦者淺刺少出血。肥者深刺多出血也)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刺諸井。(脈小實急陰邪勝也。陰盛者生內寒。故當灸足少陰復溜以散寒。又刺足太陽至陰以補陽也)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針。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赤如小豆者盡取之(陽亢而脈反伏。

白話文:

對於肥胖或瘦弱,出血後的情況。如果是瘦弱的人,就淺刺少出血。如果是肥胖的人,就深刺多出血。瘧疾的脈象細小、結實、急促。這時應灸足少陰經的復溜穴,並刺各井穴。(脈象細小、結實、急促,說明陰邪盛。陰盛則產生內寒,所以應灸足少陰經的復溜穴來散寒。另外,還應刺足太陽經的至陰穴來補陽。)瘧疾的脈象遲緩、寬大、虛弱。這種情況宜用藥物治療,不宜使用針灸。如果各種瘧疾的脈象都不明顯。就刺十指間出血。血出來後,瘧疾必定會痊癒。首先觀察身上有像小豆一樣的紅色斑點,並全部去除(陽氣亢盛而脈象反而隱伏)。

故如是刺之以。瀉陽)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病也。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左金津右玉液)不已。刺郄中盛經出血(委中)又刺項以下俠脊者必已。(大抒。風門。)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白話文:

因此這樣刺血以瀉陽。十二瘧疾的發作時間各不相同,觀察它的病狀,就可以知道是哪一條經脈有病。在瘧疾發作之前,先刺血。第一針刺下去,病情就會減輕。第二針刺下去,病情就會好轉。第三根針刺下去,就不會再發作了。再刺舌下的兩條脈絡出血(左邊是金津,右邊是玉液)。如果還沒有好,再刺郄中盛經出血(委中穴)。再刺項以下脊椎兩旁的穴位,一定就會痊癒(大抒、風門)。舌下的兩條脈絡就是廉泉穴。

(其穴在舌根下左右泉脈。故曰廉泉。)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刺頭上(百會上星)及兩額(員盧)兩眉間(攢竹)出血。先項背痛者。(刺風池。風府。大杼。神道。)先腰脊痛者。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少衝。)陽明(商陽)十指間(各隨其所病之經。

白話文:

廉泉穴位於舌根下左右兩側的泉脈中,因此稱為廉泉穴。刺針治療瘧疾時,必須先詢問病人的症狀先從哪裡開始發作,然後再先刺該部位。如果病人先出現頭痛或頭部沉重感,則先刺頭頂(百會穴上方)和兩額(員盧穴)、兩眉間(攢竹穴),直至出血。如果病人先出現項背疼痛,則刺風池穴、風府穴、大杼穴、神道穴。如果病人先出現腰脊疼痛,則刺郄中穴,直至出血。如果病人先出現手臂疼痛,則先刺手少陰經(少衝穴)、陽明經(商陽穴),以及十個手指間的穴位(每個手指的穴位取決於病人的患病經絡)。

先足脛痠痛者)刺足陽明。(厲兌。)十指間出血。(各因其邪居之所。瀉其井穴。)風瘧者。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足太陽經膀胱俞。胃俞。膽俞。刺浮絡出血。)䯒痠痛甚。按之不可。(痛益甚也)名曰附髓病。(其邪深伏故名)以鑱針針絕骨出血立已。

白話文:

  • 先是足脛痠痛的人,針刺足陽明經。(厲兌穴。)

  • 十指之間出血。(根據邪氣所在的地方,瀉其井穴。)

  • 得風瘧的人。瘧疾發作時會出汗怕冷。針刺三陽經背俞穴出血。(足太陽經膀胱俞穴、胃俞穴、膽俞穴。刺入浮絡出血。)

  • 䯒痛得厲害。按壓它也不可以。(疼痛更加厲害。)這種病名為附髓病。(邪氣深藏於骨髓,所以得此名。)用鑱針針刺絕骨出血,即可立愈。

身體小痛。刺至陰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邪氣微。故刺太陽至陰穴。與諸陰經井穴同法無令出血。但間日一刺之則邪氣目泄矣)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邪在表也○雜病篇曰取足陽明)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邪在表裡之間。○雜病篇曰。渴而日作取手陽明。)溫瘧汗不出。

為五十九刺。(先熱後寒。汗不出表實也。故為五十九刺以瀉表實。詳見熱病篇。水熱穴論。)

白話文:

身體出現小疼痛,治療方法是刺太陽經至陰穴和諸陰經的井穴,但不要讓針刺出出血。每隔一天刺一次。

瘧疾不口渴,治療方法是隔天刺針於足太陽經。

瘧疾口渴,治療方法是隔天刺針於足少陽經。

溫熱型的瘧疾病人沒有出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