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二 (4)
卷二 (4)
1. 素問血氣形志篇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後天之數從太而少)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先天之數白少而太)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心主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窺伺其欲散欲耎欲緩欲收欲堅之意)然後瀉有餘補不足,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樂身無勞也志苦心多慮也心主脈深思過慮則脈病矣當治經絡故宜灸刺之)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飽食終日無所運用多傷於脾。
脾主肌肉病則或為衛氣留或為膿血聚故當用針石以取之)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勞則傷筋宜用藥熨導引之法)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甘藥(形苦志苦必多憂思憂傷肺思傷脾脾肺之脈上循咽嗌如人之悲憂過度則喉嚨哽咽食飲難進思慮過度則上焦痞隔咽中核塞是也因損於藏當以甘藥調之。)形數驚恐。
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不仁。頑痹耎弱。也按摩者。導氣行血也。醪藥。藥酒也○靈樞九針論同。)
白話文:
一般來說,人體的血氣狀態是這樣的:太陽經脈通常血多氣少,少陽經脈通常血少氣多,陽明經脈通常氣血都多(這是後天的變化,由盛轉衰)。少陰經脈通常血少氣多,厥陰經脈通常血多氣少,太陰經脈通常氣多血少(這是先天的狀況,由弱轉強)。
足部的太陽經脈和少陰經脈互為表裡,少陽經脈和厥陰經脈互為表裡,陽明經脈和太陰經脈互為表裡。手部的太陽經脈和少陰經脈互為表裡,少陽經脈和心包經互為表裡,陽明經脈和太陰經脈互為表裡。
現在了解了手足陰陽經脈的病痛所在,凡是治療疾病,必須先處理血的問題,然後才能解除病痛。要觀察病患的身體狀況,了解他們想要什麼(觀察他們想散、想軟、想緩、想收、想堅的意願),然後把多餘的瀉掉,不足的補上。
如果身體感覺舒適但精神憂鬱,疾病會發生在脈搏,治療時要用艾灸或針刺(身體舒適是指沒有勞累,精神憂鬱是指想太多,想太多會影響脈搏,所以要治療經絡,適合用艾灸或針刺)。如果身體和精神都感到舒適,疾病會發生在肌肉,治療時要用針或砭石(吃飽飯整天不動,會傷害脾胃,脾胃主管肌肉,疾病可能導致衛氣停留或膿血積聚,所以要用針或砭石來治療)。如果身體感到勞累但精神愉快,疾病會發生在筋,治療時要用藥物熱敷或導引(勞累會傷害筋,適合用藥物熱敷或導引的方法)。如果身體和精神都感到勞累,疾病會發生在咽喉,治療時要用甘味的藥物(身體和精神都勞累,通常是過度憂愁思慮,憂傷肺,思傷脾,脾和肺的經脈會經過咽喉,如果過度悲傷,就會喉嚨哽咽,難以進食;如果過度思慮,就會上腹部堵塞,咽喉感覺像被東西卡住,這是因為內臟受損,要用甘味藥物來調養)。如果常常受到驚嚇恐懼,經絡不通暢,疾病就會發生在身體麻木不仁,治療時要用按摩或藥酒(麻木不仁指的是遲鈍、軟弱,按摩可以疏通氣血,藥酒則可以輔助治療)。
2. 素問寶命全形論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正氣也。) 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 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遠。(虛病不利於針。實邪最所當肘) 至其當發,間不容瞚。(發出針也。瞚,瞬同。言針發有期或遲或速,在氣機之頃,不可以瞬息誤也。) 手動若務。
(動,用針也。務,專其務而心無二也。) 針耀而勻。(耀,精潔也。勻,舉措從容也。) 靜意視義,觀適之變。(適,至也。變,虛實之變也。觀之以靜,察變之道也。) 是謂冥冥。(幽隱也。) 莫知其形。(言血氣之變,不形於外,惟明者能察有與無。)
刺虛者須其實。(補虛須納其氣而實之。) 刺實者須其虛。(瀉實須泄其氣而虛之。) 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詳在針解篇。)
白話文:
要進行針刺治療,必須先安穩病人的精神狀態。(也就是要扶助正氣。)
確定五臟的狀況已經穩定,九候脈象也已齊備,之後才能開始下針。
如果各種脈象都難以察覺,各種危險的徵兆都聽不到,身體內外的情況能夠互相配合,就不要被外在的形體所迷惑,要仔細觀察脈搏的來往變化,這樣才能開始對病人施針。
人有虛弱和強壯的區別,對於五種虛弱的狀況,不要輕易使用針刺;對於五種強盛的邪氣,也不要輕易放過。(虛弱的病症不利於針刺,而強盛的邪氣最應該使用針刺來對治。)
等到病邪應當發作的時候,時機非常緊迫,連眨眼的時間都不能耽誤。(這裡說的是下針的時機。眨眼,表示極短的時間。意思是說,下針的時機有快有慢,要在氣機的變動中把握,不可以因為一瞬間的耽誤而錯失良機。)
下針的時候,手法要像在專心處理重要的事情一樣。(「動」是指使用針,「務」是指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針體要潔淨明亮,手法要均勻從容。(「耀」是指精潔,「勻」是指舉止從容。)
要靜下心來,專注地觀察病情的變化,隨時注意虛實的轉變。(「適」是指達到,「變」是指虛實的變化。要通過靜心觀察,來了解病情的變化。)
這就叫做深奧微妙。(幽隱難測。)
(病情的變化)讓人難以捉摸。(這裡說的是血氣的變化,不會顯現在外在形體上,只有明察秋毫的人才能觀察到它存在與否。)
針刺虛弱的病症,必須要補其不足,使之強盛。(補虛,要納入正氣來充實它。) 針刺強盛的病症,必須要泄其有餘,使之虛弱。(瀉實,要排出邪氣來使它衰弱。)
一旦經氣來臨,就要謹慎守護,不要錯失時機。下針的深淺要根據意念而定,遠近的距離要掌握一致。要像站在深淵邊上一樣小心翼翼,下針的手要像握著老虎一樣穩固,精神上不要被其他事物所干擾。(詳細內容在《針解篇》中有說明。)
3. 素問八正神明論
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氣針者必察日之□□溫。月之空滿二十□□。□□□□水漏刻及四時正氣八節之風義如下。□氣定□□所宜也)是故。天溫日明。(陽盛陰衰。)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汙。故血易瀉氣易行。(血□液則易寫。氣□□易行)天寒日陰(陽衰陰勝)則人血凝泣。
(□□)而虛氣沉(虛則難寫。沉則難行)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止□□□)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營衛疑澀也。)天溫無凝。(血氣。易行也。)月生無瀉(恐伐其生氣)月滿無補。
(恐助其邪氣)月郭空無治。(此以陰氣虛邪不能去也。)故曰月生而瀉。是為藏虛。(虛其虛也。)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實其實也)月郭空而治。是為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邪氣沉留)外虛內亂。淫邪乃起。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四正四隅。謂之八正。即八宮也。八方之氣以時而正。謂之八風。從所居之鄉來者為實風。從所術之方來者。為虛風。實風主生長。虛風主殺害。察八正之位。則邪之傷人。虛實可知矣。)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
八正之虛邪。避之勿犯。(人身之氣。分四時而調之。天地之氣。候虛風而避之)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人之虛。血氣虛也。天之虛如歲露論所云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是也以虛感虛故邪氣。深入至骨而傷五臟。
)工候救之。弗能傷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工能知而勿犯犯而能救。故可弗傷。凡太乙所居之鄉。氣有邪正虛實。出乎天道。所當避忌。故曰天忌。詳見九針論。有圖在卷三。)
寫必用方。(正也。)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針。(氣之來也)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此即先補真氣也。)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引猶出也。)故曰瀉必用方。其氣易行焉。補必用員。(員。活也)員者。行也。行者。移也。
(行者。行其氣。移者。導其滯。凡正氣不足。則營衛不行血氣留滯故用員。以行之補之。)刺必中其營。(深人血脈。)復以吸排之也。(排。除去也。即下篇候吸引針之謂。)故員與方非針也。(非針之形。言針之用也○按官能篇曰瀉必用員補必用方詳求其意靈樞言員者流利也用針員活而迎奪之。
故可以瀉。方即端正安靜之謂。微留疾出。防護真氣。故可以補。與本篇似乎相反。然方員義各有發明。不可執一也。)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形者。神之體神者。形之用故欲養神者。不可不謹養其形。)
白話文:
針刺的方法,必須觀察太陽、月亮、星辰的運行,以及一年四季和八個方位的氣候變化。等到氣候穩定後才能進行針刺。針刺時必須觀察太陽的溫熱程度,月亮的盈虧變化,以及利用水漏刻來計算時間,還要考慮四季的正常氣候和八節的風向。這些條件都符合時,才能進行針刺。
所以,天氣溫暖、陽光明媚時(陽氣旺盛、陰氣衰弱),人的血液會變得稀薄,衛氣會變得混濁,因此血液容易被放出,氣也容易運行。天氣寒冷、陰天時(陽氣衰弱、陰氣旺盛),人的血液會凝結,氣會沉滯。
月亮剛開始出現時,人體的血氣開始變得充盛,衛氣也開始運行。月亮圓滿時,血氣充盈,肌肉堅實。月亮虧缺時,肌肉會消減,經脈會空虛,衛氣會離開形體獨自存在。因此,要根據天時來調整血氣。所以,天氣寒冷時不要針刺(因為營氣和衛氣容易阻澀),天氣溫暖時不要讓血氣凝滯(因為血氣容易運行)。月亮剛開始出現時不要瀉血(恐怕會耗損人體的生氣),月亮圓滿時不要補益(恐怕會助長邪氣)。月亮虧缺時不要治療(因為陰氣虛弱,邪氣無法去除)。
所以說,月亮剛開始出現時就瀉血,這是在虛弱的基礎上更加虛弱。月亮圓滿時就補益,會使血氣過於充盛,經絡中會有淤血,這就叫做「重實」,實上加實。月亮虧缺時就進行治療,這會擾亂經脈,陰陽錯亂,真氣和邪氣難以分辨,邪氣會沉積滯留,導致外虛內亂,邪氣會因此而生。星辰的作用是制約太陽和月亮的運行。
八正,是用來觀察八方風的虛邪。虛邪是隨時節而來的。四正四隅,就是八正,也是指八宮。八方的氣候隨著時節而變化,叫做八風。風從所居的方向來的是實風,從相反方向來的是虛風。實風主生長,虛風主殺害。觀察八正的位置,就可以了解邪氣傷害人體的虛實情況。四季是用來區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氣候,並根據時令來調整治療。
八正的虛邪,要避開不要觸犯。(人體的氣,要根據四季來調整;天地的氣,要根據虛風來避開)。如果人體虛弱,又遇到天時虛弱,兩虛相感應,邪氣會深入骨髓,傷害五臟。(人體的虛弱是指血氣虛弱,天時虛弱就像《歲露論》所說的,遇到年紀衰老、月亮虧空、時令失調等情況,因為受到賊風的傷害,就叫做三虛。因為虛弱感應虛弱,所以邪氣才會深入骨髓,傷害五臟)。技術高明的醫師如果能及時救治,就不會受到傷害。所以說,天時的禁忌不可以不知道。
瀉法必須選用方形的形狀。(方形是正的意思),方形是指氣正盛的時候,月亮正圓的時候,太陽正溫和的時候,身體正穩定時,吸氣時針刺入。然後再等待吸氣時轉動針,接著等待呼氣時慢慢拔出針。所以說瀉法必須用方形的形狀,這樣氣才能容易運行。補法必須選用圓形的形狀。(圓是活的意思),圓形是運行的意思,運行是移導的意思。
運行是指運行氣,移導是指疏導氣的滯澀。凡是正氣不足,就會導致營衛不行,血氣留滯,因此要用圓形的形狀,來運行和補益它。針刺必須要刺中營氣。(深入血脈),然後通過吸氣來排除它。(排除是指除去,就是下篇所說的利用呼吸來吸引針)。所以說圓和方並不是指針的形狀。(而是指針的作用),養護精神的人,必須知道形體的肥瘦,榮衛血氣的盛衰。血氣是人的精神所在,不可以不謹慎保養。(形體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形體的作用,所以要養護精神的人,必須要謹慎養護形體)。
4. 素問離合真邪論
夫聖人之起度數,必應於天地。故天有宿度。(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地有經水,人有經脈。(清渭、海湖、汝、澠、淮、漯、江、河、濟、漳。以合人之十二經脈。)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不行也)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譏濫也)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陰陽不和也。)
夫邪之八於脈也,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皆由於寒熱之變。)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行於脈中,循循然。(其因虛而入客於經,亦如經水之得風,即血脈之得氣也。故致經脈亦時隴起,蓋邪在脈中,隨正氣往來以為之動靜耳。循循,隨順貌)
至其寸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邪氣隨脈,必至寸口。有邪則隴起而大,無邪則平和而小。隨其所在,而為形見。故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遏者,制也。)吸則內針,無令氣忤。(吸則氣至,刺實者去其逆氣,故令無忤。)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前氣未除,後氣將至,故當靜留其針,俟而瀉之,無令邪氣復布也。)吸則轉針,以得氣為度。(邪氣未泄,候病者再吸,乃搓轉其針,以針下得氣之故為度。)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引,引退也。○入氣曰吸,出氣曰呼。呼盡則次其吸,吸至則不兼呼。此言瀉法,吸則內針。下言補法,呼盡內針。可知瀉法中原有先補之義。)
不足者補之,必先捫而循之。(先以左手捫摸循按者,欲得其穴也。)切而散之。(以指切捺其穴,欲其氣之行散也。)推而按之。(再以指揉按其肌膚,欲針道之流利也。)彈而怒之。(以指彈其穴,欲其意有所注,則氣必隨之,故脈絡䐜滿如怒起也。)抓(音爪)而下之。(用法如前。然後以左手爪甲掐其正穴,方下針也)通而取之。(下針之後,必候氣通以取病邪)外引其門,以閉其神。(門穴門也,此得氣出針之法。)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即靜以久留候氣至也。)其氣以(已同,至,適而自護。(調適愛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候吸引針則氣充於內。)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推闔其門則氣固於外,神氣存留,故謂之補。○呼盡內針以下,詳言補法)
白話文:
聖人制定度數,一定與天地相應。所以天有星宿度數(二十八星宿共三百六十五度),地有經絡水流,人有經脈(像是清渭水、海湖、汝水、緡水、淮水、漯水、江水、黃河、濟水、漳水等,與人體的十二經脈相對應)。天地間氣候溫和,那麼經絡中的水流就安靜平緩;天氣寒冷、大地冰凍,那麼經絡中的水流就會凝結停滯(不再流動);天氣炎熱、大地酷熱,那麼經絡中的水流就會沸騰溢出(過度氾濫);突然颳起狂風暴雨,那麼經絡中的水流就會波濤洶湧、隆起(陰陽不協調)。
邪氣侵入脈絡時,如果遇到寒冷,血液就會凝結停滯;如果遇到暑熱,氣就會變得稀薄軟弱(這些都是因為寒熱的變化)。虛弱的邪氣乘機侵入人體,就像水流遇到風一樣。經脈中的動脈,當它跳動時,也會時常隆起,它在脈中運行,是循序漸進的(邪氣因為虛弱而侵入經絡,也像水流遇到風一樣,也就是血脈得到了氣。所以會導致經脈也時常隆起,大概是邪氣在脈絡中,隨著正氣的往來而出現動靜變化。循循,是順著規律的樣子)。
觀察手腕寸口部位的脈象,時大時小,脈象大就表示邪氣來了,脈象小就表示平和,它的運行沒有固定的位置(邪氣隨著脈搏,一定會到達寸口部位。有邪氣就會隆起而變大,沒有邪氣就會平和而變小。隨著邪氣所在的位置,而顯現出不同的形態。所以它的運行沒有固定的位置)。邪氣在陰經還是陽經,不能用固定的方法去判斷,要根據實際情況觀察,在三部九候的部位,如果突然遇到邪氣,要及早阻止它擴散(阻止,就是控制的意思)。吸氣時進針,不要讓氣產生衝突(吸氣時氣會到來,針刺實證要去除其逆氣,所以不要讓氣衝突)。靜靜地停留針,不要讓邪氣擴散(之前的氣還沒消除,之後的氣又將來到,所以要靜靜停留針,等待一會再瀉出邪氣,不要讓邪氣再擴散)。吸氣時轉動針,以感到針下得氣為標準(邪氣沒有洩出,等病人再次吸氣時,就轉動針,以針下得氣的感覺為標準)。呼氣時拔出針,在呼氣結束時拔出,讓體內邪氣完全排出,所以稱為「瀉」(引,是拔出的意思。吸氣是進入,呼氣是排出。呼氣結束就會接著吸氣,吸氣時就不會有呼氣。這裡說的是瀉法,吸氣時進針。下面說的是補法,呼氣結束時進針。可知瀉法中原本就包含先補的意義)。
不足的要補,一定要先用手撫摸經脈循按(先用左手撫摸經脈循按,是為了找到穴位)。按壓使其散開(用手指按壓穴位,是為了讓氣運行散開)。推揉按壓(再用手指揉按肌肉,是為了讓針道暢通)。彈擊使氣怒起(用手指彈擊穴位,是為了讓意念集中,那麼氣就會隨之而到,所以脈絡會飽滿得像怒起一樣)。抓捏使其向下(方法和前面一樣。然後用左手指甲掐按正穴,然後再下針)。使之通暢然後取之(下針之後,必須等到氣通暢才可取走病邪)。向外引導其出路,以封閉神氣(出路,是指穴位。這是得氣後出針的方法)。呼氣結束時進針,靜靜地停留以等待氣到來,就像等待貴客一樣,忘了時間的流逝(也就是靜靜地停留針等待氣到來)。其氣(已經)到來時,要自我保護(調養愛護)。等待吸氣時拔針,氣不會洩出,仍然停留在體內(等待吸氣拔針,氣就會充實在內)。推按關閉穴位,使神氣存留,使氣停留在體內,所以稱為「補」(推按關閉穴位,氣就會固守在外,神氣存留,所以稱為補。呼氣結束時進針以下,詳細說明的是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