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素問五臟生成論

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黃為有胃氣)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無黃色。則胃氣已絕)

白話文:

臉色黃,眼睛卻是青色的;臉色黃,眼睛卻是紅色的;臉色黃,眼睛卻是白色的;臉色黃,眼睛卻是黑色的,這些情況都不會死。(臉色黃代表有胃氣)。臉色青,眼睛卻是紅色的;臉色紅,眼睛卻是白色的;臉色青,眼睛卻是黑色的;臉色黑,眼睛卻是白色的;臉色紅,眼睛卻是青色的,這些情況都會死。(沒有黃色,就代表胃氣已經斷絕)。

2. 素問五臟別論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也)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主藏蓄陰精。與他府之傳化者為異)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轉輸運動)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肺藏魄而主氣。

大腸通肺故肛門日魄門。使為之傳送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精氣質清。故有充滿而無積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水穀質濁。故實則傳化。不能滿也。)

白話文:

腦髓、骨、脈、膽,以及女子胞(也就是子宮),這六樣都是由地氣所產生的,它們都藏在身體的陰部,並且如同大地的性質,所以只收藏而不外洩,稱之為「奇恆之府」(主要收藏陰精,與其他負責傳化功能的臟腑不同)。

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個則是由天氣所產生的,它們的氣如同天空,所以只排泄而不收藏,這些器官接收五臟所排出的濁氣,稱之為「傳化之府」,這些東西不能長時間停留,而是要不斷地輸送排泄(也就是轉輸運動)。肛門也受到五臟的影響,讓水穀不能長時間儲藏(肺臟儲藏魄氣並主管氣,大腸與肺相通,所以肛門稱作魄門,負責傳送排泄)。

所謂的五臟,是儲藏精氣而不排泄的,所以呈現滿盈的狀態,但並非實在的充滿(精氣的性質清澈,所以雖然充滿卻不會積實)。六腑則是負責傳化食物而不儲藏的,所以是實在的充滿,但卻無法達到滿盈的狀態(水穀的性質混濁,所以實在充滿後就要傳化,無法達到滿盈的狀態)。

3. 素問異法方宜論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者,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即砭石也)。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來,起見也。)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音泄,艾火燒灼)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胻(腐同),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按,謂捏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白話文:

同樣的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療,都能夠治好,這是因為各地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東方是天地萬物開始萌發的地方,是盛產魚和鹽的地區,靠近海邊水邊,那裡的人民吃魚,喜歡吃鹹的東西,他們都安於自己的居住環境,覺得食物很美味。魚會使人體內產生熱氣,鹽會使血液過於旺盛,所以那裡的人民皮膚都比較黑而且毛孔粗糙,他們的疾病大多是癰瘡腫瘍。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砭石(一種像玉的石頭,可以磨成針來使用)。所以砭石這種療法,也是從東方流傳過來的。

西方是盛產金玉的地區,地處沙石之地,是天地萬物收斂的地方。那裡的人民居住在高地,風比較大,水土比較堅硬,他們不穿衣服,只是披著粗布或草席,吃豐盛油膩的食物,所以外來的邪氣不容易傷害他們的身體,他們的疾病多發於內部。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毒藥,所以毒藥這種療法,也是從西方流傳過來的。北方是天地萬物閉藏的地方,地勢高而多山丘,風寒且冰冷,那裡的人民喜歡住在野外,吃奶類食物,容易因為寒氣積聚而產生腹脹等疾病。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艾灸(用艾草燒灼穴位)。所以艾灸這種療法,也是從北方流傳過來的。

南方是天地萬物生長發育,陽氣最旺盛的地方。那裡地勢低窪,水土比較鬆軟,容易聚集霧氣露水。那裡的人民喜歡吃酸味食物,也喜歡吃腐敗的食物,所以他們皮膚紋理細密,膚色偏紅,容易患上關節彎曲麻痹的疾病。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微針,所以九針這種療法,也是從南方流傳過來的。中央地區,地勢平坦而且潮濕,是天地滋養萬物的地方。那裡的人民飲食豐富而且不勞動,所以他們容易患上肢體痿軟、四肢厥冷、忽冷忽熱等疾病,治療這種疾病適合使用導引按蹺(伸展筋骨、活動關節,按捏皮膚肌肉,以及舉手抬腳)。所以導引按蹺這種療法,也是從中央地區發展出來的。

所以高明的醫師會綜合運用各種治療方法,根據不同地區的特性,採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即使治療方法不同,但疾病都能夠治好,那是因為掌握了疾病的病因,了解了治療的大原則。

4. 素問診要經終論

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方。正也。言天地氣正發生其萬物也。)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陽氣明盛),地氣定發。(萬物華而欲實)人氣在脾。(季終土寄而王) 五月六月,天氣盛(天陽赫盛),地氣高。(地焰高升。)人氣在頭。(火性炎上。故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陰氣肅殺類合於金。故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隨陽而入。故人氣在心) 十一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陽氣深復故人氣在腎。夫氣之變也。發土於木。長茂於土盛高而上肅殺於金。避寒於火伏藏於水。斯皆隨順陰陽。氣之升沉也下文四李言氣之淺深)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散俞即諸經之散穴也),甚者傳氣間者環也。(傳布散也。病甚者。宜久留待其傳氣。環周也病稍間者,但候其氣行一周於身約二刻可止針也) 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夏宜宣泄。故必見血而止盡氣謂去其邪血邪氣也閉環謂去針閉穴須氣行一周之頃也。凡有痛病必退下矣。) 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上言手經下言足經刺皆同法邪猶未深。故但察其脈氣變易異於未刺之前可止針也。脈者。神之變故曰神變) 冬刺俞竅於分理。(孔穴之深者曰竅)甚者直下。(察邪所在而直取其深處)間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針而稍宜緩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白話文:

一、二月,天氣剛開始產生,地氣也開始萌發,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肝臟。(這裡的「方」是剛開始的意思,說明天地之氣剛開始發生,使萬物生長。)

三、四月,天氣正盛,陽氣明顯旺盛,地氣也穩定地發散。(萬物繁盛而將要結果實)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脾臟。(季末的土氣寄託而旺盛)

五、六月,天氣極為旺盛(天上的陽氣非常旺盛),地氣也向上蒸騰。(地面的熱氣向上升騰)人體的氣機運行在頭部。(火的性質是向上升騰的,所以人體的氣機也運行在頭部)

七、八月,陰氣開始肅殺,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肺臟。(陰氣的肅殺之氣與金的性質相合,所以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肺臟。)

九、十月,陰氣開始凝結成冰,地氣開始閉藏。人體的氣機運行在心臟。(跟隨著陽氣而進入體內,所以人體的氣機運行在心臟。)

十一、十二月,冰雪覆蓋,地氣與冰雪融為一體,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腎臟。(陽氣深藏於體內,所以人體的氣機運行在腎臟。氣的變化是,在春天從木開始發生,在夏天於土中茂盛生長,在秋天於金中肅殺,在冬天因寒而藏於水中。這都是順應陰陽之氣上升下降的規律。下文會提到四季針刺的深淺。)

所以,春天針刺時,要針刺散佈在經絡上的穴位,以及分佈在肌肉紋理中的地方,刺出血就停止。(散佈在經絡上的穴位,就是指各經的散穴),病情嚴重的,要等氣傳導到穴位之間再停止,病情較輕的,針刺後要等氣在體內運行一周再停止。(傳布分散的意思,病情嚴重的,應該留針久一點,等待氣的傳導,環周的意思是氣在體內運行一周,病情稍輕的,只要等待氣運行一周,大概兩刻鐘的時間就可以停止針刺)

夏天針刺時,要針刺經絡上的絡穴,刺出血就停止,等到氣散開並且氣行一周,疼痛的病症自然會消退。(夏天適合宣洩,所以一定要刺出血就停止,氣散開指的是邪氣排出,氣行一周是指針刺後,等到氣運行一周再拔針,凡是有疼痛的疾病必然會消退。)

秋天針刺時,要順著皮膚紋理針刺,不論是上身或下身都用相同的方法,當脈象有所改變就可以停止針刺。(上文提到手經絡,下文提到足經絡,針刺方法相同,邪氣還沒有深入,所以只要觀察脈象有變化,和沒針刺之前不一樣就可以停止針刺。脈象是神氣的變化,所以說脈象變化是神氣的變化。)

冬天針刺時,要針刺穴位深處的孔竅,以及肌肉紋理。(孔穴深處稱之為竅),病情嚴重的,要直接向深處針刺。(觀察邪氣所在之處,直接取其深處針刺),病情較輕的,要將針分散開來刺。(或左右、上下分散針刺,針刺時要稍微緩慢一點)

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的針刺方法和部位。

5. 素問平人氣象論

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鬲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此言胃之大絡,其脈微動於左乳之下,似乎應衣,可驗虛里之胃氣。)

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若虛里動甚而如喘,或數急而兼斷絕者,由中氣不守也。)

結而橫有積矣。(虛里之脈,時一止或橫格於指下,因胃氣之積滯也。)

絕不至曰死。(虛里脈絕者必死。)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此言虛里之脈大動,真有若與衣俱振者,是宗氣不固,奇大泄於外,中盡之候也。○凡患陰虛勞怯,則心下多有跳動,及為驚悸慌張者,是即虛里之動也。但動之微者,病尚微,動之甚者,病則甚,亦可因此以察病之輕重。夫殺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傳氣,是由胃氣而上為宗氣也。氣為水母,氣聚則水生,是由肺氣而下生腎水也。今胃氣傳之肺,而腎虛不能納,故宗氣泄於上,則腎水竭於下。腎愈虛,則氣愈無所歸,氣不歸,則陰愈虛矣。故欲納氣歸原者,宜純甘之劑,填補真陰為法。)

白話文:

胃部有一條很大的絡脈,叫做虛里,它穿過膈膜連接到肺部,從左邊乳房下方出來,它的跳動會帶動衣服,這是宗氣運行的表現。(這裡說的是胃的大絡脈,它的脈動在左乳下方微微跳動,好像會帶動衣服,可以藉此判斷虛里的胃氣是否正常。)

如果跳動很強烈,像喘氣一樣,或者跳動頻繁急促且時斷時續,表示病情在中焦。(如果虛里的跳動過於強烈,像喘氣一樣,或是跳動很快很急促且會斷斷續續的,這是因為中焦的氣不穩定。)

如果跳動結滯不順,或橫向移動,表示體內有積滯。(虛里的脈搏,有時會停頓一下,或橫向移動,這是因為胃氣積滯不通暢。)

如果脈搏完全停止跳動,就代表將要死亡。(虛里的脈搏完全停止跳動,表示病人必定會死亡。)

在乳房下方,它的跳動會牽動衣服,表示宗氣外洩。(這裡說的是虛里的脈搏跳動很大,真的像是帶動衣服在震動,這表示宗氣不穩固,大量外洩,這是中氣將盡的徵兆。一般來說,患有陰虛勞損虛弱的人,心下多會有跳動,或是容易心悸慌張,這就是虛里在跳動。但是跳動輕微的,病情也輕微,跳動強烈的,病情就嚴重,也可以藉此觀察病情的輕重。水穀精微進入胃,再傳輸到肺,五臟六腑都靠它傳輸氣,這是從胃氣向上成為宗氣的過程。氣是生成水的根本,氣聚在一起就會產生水,這是從肺氣向下產生腎水的過程。現在胃氣傳輸到肺,但是腎虛弱無法接納,所以宗氣向上外洩,腎水就向下枯竭。腎越虛弱,氣就越沒有歸宿,氣無法歸根,陰就更加虛弱。所以要使氣歸於原位,應該使用純甘味的藥劑,來填補真正的陰氣。)

6. 素問藏氣法時論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此肝之實邪也)。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虛者當補,可刺曲泉、俠谿;實者當瀉,可刺行間、陽輔。下仿此)。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取其經血盛之處。下仿此)。 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此心經之實邪也)。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舌本下刺出血)。其變病,刺郄中血者(變病謂病屬少陰而症異者,刺陰郄穴。血去則邪隨而瀉矣)。 脾病者,身重,善飢,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腳下痛(比脾經之實邪也)。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脾虛則失其健運之用,而中氣不治。脾與胃為表裡,腎主水,水能助濕傷脾也。故當取足太陰、陽明之經,又取足少陰之血,以為其寒實。如脾心痛,刺然谷、太谿之類)。 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此肺經之實邪也)。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此病皆足少陰經,以氣陷下部而母病及子也。故下文兼取足少陰以治之)。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取其經太陰、足太陽之外、厥陰內血者(外言前,內言後。乃足少陰脈也。視左右足脈,凡少陰部分有血滿異於常處者,取而去之,以瀉其實)。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此腎經之實邪也)。虛則胸中痛(腎脈注胸中也)。大腹、小腹痛(腎脈上自幽門下至橫骨,挾腹中行兩旁各半寸,循腹裡也)。清厥,意不樂(四末之陽受氣於胸腹。胸腹病則陽氣不宣於四末,故清冷而四末厥逆。胸中即膻中,喜樂出焉。故痛則意不樂也)。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凡刺之道,自當虛補實瀉。然經絡有血,猶當先去血脈,而後平其有餘不足焉。故五臟虛實之病治法如上)。

白話文:

肝臟生病的人,兩側肋骨下方會疼痛,牽引到小腹,讓人容易發怒(這是肝臟實證的邪氣所導致的)。如果肝臟虛弱,眼睛會昏花看不清,耳朵聽不見,容易恐懼,好像有人要抓他一樣。治療時,取用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的穴位(虛證要補益,可以針刺曲泉穴和俠谿穴;實證要瀉,可以針刺行間穴和陽輔穴。後面的臟腑疾病治療方法依此類推)。如果氣機上逆,就會頭痛、耳聾、聽力不佳、臉頰腫脹,這時要取用經脈中血氣旺盛的地方放血治療(後面的臟腑疾病治療方法依此類推)。

心臟生病的人,胸口會疼痛,肋骨兩側脹滿,脅下會疼痛,胸背之間、肩胛之間會疼痛,兩臂內側也會疼痛(這是心經實證的邪氣所導致的)。如果心臟虛弱,胸腹會脹大,脅下和腰部會牽引疼痛。治療時,取用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以及舌頭下面的血管放血(在舌頭根部下方刺出血)。如果病情變化,要刺陰郄穴放血(病情屬於少陰經,但症狀不同時,刺陰郄穴,把血放掉,邪氣就會跟著排出)。

脾臟生病的人,身體會感覺沉重,容易飢餓,肌肉萎縮無力,腳抬不起來,走路時容易抽搐,腳底疼痛(這是脾經實證的邪氣所導致的)。如果脾臟虛弱,腹部會脹滿,腸鳴,大便稀薄,食物難以消化。治療時,取用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的穴位放血(脾虛會失去健運的功能,中焦氣機不順暢。脾與胃互為表裡,腎主水,水會助長濕氣傷害脾臟。所以要取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也要取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來治療脾臟的寒性實證。如果出現脾心痛的症狀,要針刺然谷穴、太谿穴等穴位)。

肺臟生病的人,會喘咳、氣逆、肩背疼痛、出汗(這是肺經實證的邪氣所導致的)。臀部、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腳部都會疼痛(這些病都與足少陰腎經有關,因為氣機下陷,導致母病傳給子。所以下面會提到要同時取足少陰腎經來治療)。如果肺臟虛弱,會氣短、呼吸困難、耳聾、咽喉乾燥。治療時,取用足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的前側、足厥陰肝經的內側放血(前側指身體前面,內側指身體後面,也就是足少陰腎經的脈絡。檢查左右腳的脈搏,凡是少陰經部分有血脈充盛,異常的地方,就刺破放血,來瀉它的實證)。

腎臟生病的人,腹部會脹大,小腿會腫脹,會喘咳、身體沉重、睡覺時出汗、怕風(這是腎經實證的邪氣所導致的)。如果腎臟虛弱,胸口會疼痛(因為腎經與胸部相連)。大腹和小腹都會疼痛(腎經從幽門向上到橫骨,沿著腹部兩側各半寸的地方行走)。還會出現四肢冰冷、精神不振(四肢的陽氣來自於胸腹。胸腹有病,陽氣就無法傳達到四肢,所以會出現四肢冰冷。胸口也就是膻中穴,是產生喜樂的地方,如果胸口疼痛,心情就不會愉快)。治療時,取用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放血(凡是針刺治療的方法,都應該虛證要補,實證要瀉。經絡中有瘀血時,應該先放血,然後再調整陰陽的盛衰。所以五臟虛實的疾病治療方法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