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一 (20)
卷一 (20)
1. 靈樞癲狂篇
癲疾始生,先不樂(神志將亂),頭重痛,視舉目赤(厥氣上行),甚作極,已而煩心(躁急不寧,癲疾將作之兆)。候之於顏(顏天庭也,邪色必見於此),取手太陽(支正,小海)、陽明(偏歷,溫溜)、太陰(太淵,列缺),血變而止(瀉去邪血,必得其血色變而後止針)。
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陽明、太陽(穴如前)。左強者攻其右,右強者攻其左,血變而止(強堅強,左右牽引;病多在絡,故用繆刺之法)。
癲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陽(取委陽、飛揚、僕參、金門)、陽明(三里、解谿)、太陰(隱白、公孫)、手太陽(支正,小海),血變而止。治癲疾者,常與之居。
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瀉之(刺出其血)。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壯。窮骨者,骶骨也(瓠壺,瓠盧也。若前病發而瓠中之血不動者,乃可灸之)。
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悗,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病深在骨,其頭齒諸穴分肉之間,皆邪氣壅閉,故為脹滿;形則尫羸,惟骨獨居;汗出於外,煩悶於內,以為危證。若嘔多沃沫,氣泄於下者,脾腎俱敗,必不可治)。
筋癲疾者,身蜷攣,(脈)急大;刺項大經之大杼脈。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脈癲疾者,暴僕;四肢之脈皆脹而縱(弛縱也)。脈滿盡刺之出血(脈滿脹,當刺之);不滿,灸之。挾項太陽(天柱,大杼),灸帶脈於腰(少陽經穴),諸分肉本輸(諸經分肉之間及四肢之俞,凡脹縱之所,皆當取也)。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癲疾者,疾發如狂者,死不治。(癲疾發於陰,狂病發於陽;陽多有餘,故狂發無時,其狀疾而暴;陰多不足,故癲發有時,其狀靜而徐,此癲狂之辨也。今以癲疾而如狂者,陽邪盛極而陰之竭也,故死不治。○以上皆言癲病)。
狂始生,先自悲也(神不足),喜忘(志傷),苦怒(肝乘脾),善恐(血不足)者,得之憂飢(致傷臟氣)。治之取手足太陰、陽明(肺經太淵,列缺;脾經隱白,公孫;大腸經偏歷,溫溜;胃經三里,解谿),血變而止。
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各經穴如前)、舌下(廉泉)、少陰(心經神門)。視之盛者皆取之(其血脈盛),不盛,摶之也(諸治皆然)。
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恐傷志,故病如上)。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各經穴如前)。
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氣衰則神恍,故妄見妄聞而驚呼也)。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各經穴如前)。
頭兩顑(義如骨癲疾者)。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見鬼善暗笑,皆傷神所致)。治之取足太陰、太陽、陽明,後取手太陰、太陽、陽明。
白話文:
靈樞癲狂篇
癲癇初發,病人首先會感到不快樂,精神恍惚,頭重痛,眼睛往上看,眼白發紅,氣血上逆。病情嚴重時,病人會煩躁不安,這是癲癇發作的先兆。觀察病人的面部,天庭穴處必有異常之色。針刺手太陽小腸經(支正、小海)、陽明大腸經(偏歷、溫溜)、太陰肺經(太淵、列缺),直到出血顏色改變才停止針刺。癲癇初發,伴隨哭喊、呼吸急促、心悸等症狀時,針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穴位如前所述)。若身體左側強直,則針刺右側;右側強直,則針刺左側,直到出血顏色改變才停止針刺。癲癇初發,先出現背部僵硬,繼而脊柱疼痛,針刺足太陽膀胱經(委陽、飛揚、僕參、金門)、陽明胃經(三里、解谿)、太陰脾經(隱白、公孫)、手太陽小腸經(支正、小海),直到出血顏色改變才停止針刺。治療癲癇,醫生應常伴病人左右,仔細觀察病情,適時針刺放血,將放出的血收集在葫蘆中。若癲癇發作時,葫蘆中的血沒有動靜,則在骶骨處灸二十壯。骨骼型癲癇患者,牙齒和骨骼附近肌肉腫脹,汗出,煩悶,嘔吐涎沫,氣息下泄,此類患者難治。筋絡型癲癇患者,身體蜷縮抽搐,脈象急數有力,針刺項部大杼穴,嘔吐涎沫,氣息下泄,此類患者難治。脈絡型癲癇患者,四肢脈象腫脹,脈象充盈則針刺放血;脈象不充盈則灸治。針刺挾項部的太陽膀胱經(天柱、大杼),灸帶脈(少陽經穴位),以及各經脈的肌肉與骨骼交接處,以及四肢腧穴的腫脹處。嘔吐涎沫,氣息下泄,此類患者難治。癲癇發作如狂症者,難治。
狂症初發,病人首先會感到悲傷,精神不足,健忘,易怒,容易恐懼。這些症狀常因憂慮或飢餓引起,損傷臟腑之氣。治療時,針刺手足太陰、陽明經脈(肺經太淵、列缺;脾經隱白、公孫;大腸經偏歷、溫溜;胃經三里、解谿),直到出血顏色改變才停止針刺。狂症發作,病人少睡,不飢餓,自認為聰明賢能,自詡高貴,喜歡辱罵他人,日夜不停。治療時,針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陰肺經(各經穴位如前所述),以及舌下廉泉穴、少陰心經神門穴,若脈象充盈,則針刺放血;脈象不充盈則灸治。病人胡言亂語,愛笑,喜歡唱歌跳舞,行為舉止失常,這常因極度恐懼引起。治療時,針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陰肺經(各經穴位如前所述)。病人出現幻覺,幻聽,愛喊叫,這是由於氣虛所致。治療時,針刺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陰脾經(各經穴位如前所述)。頭部兩側腫脹,如同骨骼型癲癇。狂症患者飲食過多,容易看見鬼神,暗自發笑,這是由於過度喜悅所致。治療時,先針刺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然後針刺手太陰肺經、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