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素問生氣通天論

陽氣者。若天與曰。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日不明。則萬物不彰。人無陽。則夭折不壽)故天運當以曰光明(日即陽也。陽即明也。)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人以陽為衛)欲如運樞(晝夜五十度運行於身)起居如驚。神氣乃浮(若於起居之時。煩擾如驚則神氣浮散而不固○舊本欲如運樞上。

白話文:

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一旦失去其運作天道的規律,壽命就會減短,而不顯彰盛大(太陽不光明時,萬物生長就不彰顯,人沒有陽氣,就會夭折短命)。所以,運行天道的根本,就是讓太陽光明的運行(太陽就是陽氣,陽氣就是光明)。因此,陽氣應該外出並保護衛外在,如同身體要轉動就像樞紐一樣(人的陽氣如同樞紐一樣)。起臥生活皆要規律有道,神氣自然就會上升(像起居時如果像受驚一樣著急,那麼神氣就會浮散不定、不牢固)。

有因於寒三字。今從吳注移在下)因於寒。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傷於寒則為病熱在表者汗以散之○舊本體若燔炭二句。在靜則多言下。今從吳注移此)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暑先入心。而熱熏肺故多汗。煩則喘。大聲呼喝。靜者多言而無次)因於濕。首如裹(昏重也)濕熱不攘(除也)大筋緛(音軟)短。

白話文:

由於寒邪引起的疾病,身體就像熾熱的木炭一樣,出汗後就會散去。(傷於寒則為病熱在表者汗以散之○舊本體若燔炭二句。在靜則多言下。今從吳注移此)

由於暑邪引起的疾病,煩躁時會喘息、大聲呼喝,安靜時多說話(暑先入心。而熱燻肺故多汗。煩則喘。大聲呼喝。靜者多言而無次)

由於濕邪引起的疾病,頭部感到沉重,濕熱不去,大筋拘急、短縮。

小筋㢮(弛同)長緛短為拘㢮長為痿(濕鬱而熱。大筋連於骨肉。受熱則縮而短。故病拘攣。小筋絡於骨外。得濕則引而長。故病痿弱)因於氣。為腫(氣道壅滯。故為浮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四維。四肢也。相代。更迭而病也。竭盡也。二句總結上文)陽氣者。煩勞則張。

白話文:

肌腱短而緊,肌肉長而鬆弛,稱為拘攣,長而鬆弛的則稱為痿弱。(濕熱鬱積,大筋連於骨肉,受熱後會縮短,因此會出現拘攣。小筋則分佈在骨頭外側,受濕後會被拉長,因此會出現痿弱。)由氣導致,就會產生腫脹。(氣道阻塞,所以會浮腫。)四肢(交互)發作,陽氣就會衰竭。(四肢是骨架的支柱。交互發作,是說病症在四肢輪流發作。衰竭是衰弱到極點。這兩句話總結了上文。)陽氣會因為煩勞而亢盛。

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煩擾乎陽。則氣張大而火炎。故令精絕。春令邪辟之氣積至夏月火旺而精益虧。孤陽厥逆。故日煎厥○上文言陽氣不固。外邪傷之。此下言起居不節。致傷陽氣也)目肓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腎之精為瞳子。耳為腎竅。精絕於內。故見證若此)潰潰乎若壞都汩汩(音骨)乎不可止。

白話文:

精氣虧損殆盡。夏季積累的邪氣,使人感到煩躁不安。陽氣增大,火勢炎熱,所以導致精氣虧損。春季邪氣積累到夏季火氣旺盛的季節,精氣更加虧損,陽氣孤獨,逆亂,所以說煩躁不安。以上古文說陽氣不充足,外邪侵害。以下古文說起居不節制,導致損傷陽氣。眼睛昏暗看不見東西。耳朵閉塞聽不見聲音(腎臟的精是瞳孔。耳朵是腎的孔竅。精氣虧損,所以出現這些症狀)。精神萎靡不振,好像毀壞的都城一樣。邪氣洶湧澎湃,勢不可擋。

(都防水堤也)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音郁)於上。使人薄厥(陽氣貴充和若大怒則傷形氣。氣達於旰。故血妄行。而菀積於上焦也相迫曰薄氣逆曰厥。氣血俱亂。故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縱緩不收。若難為容止)汗出偏沮。(濕也)使人偏枯(身常汗出半邊者。

白話文:

(都為防範陽氣泄露)陽氣是大怒則形氣阻絕,而血液鬱積於上身,使人面色蒼白,氣逆於上焦,所以血液妄行,而鬱積於上焦,互相迫害稱為「薄厥」,氣血俱亂,所以為「薄厥。」損傷筋脈,放縱自己,好像不能容忍一樣(放緩而不能止息,好像難以容忍)汗出偏頗。(濕氣太重。)使人偏枯(身體經常出汗一邊的。)

氣血有所偏沮。久則營氣不固。營氣失守。故為偏枯。即半身不遂也)汗出見濕乃生痤痱(音鋤沸○汗出則玄府闢若濕留膚腠。甚者為痤。微者為痱。痤小癤也。痱癮疹也)高梁(膏粱同)之變足主大丁(疔同)受如持虛(足能也。膏梁美食。內多滯熱其變能生大疔。感發最易。

白話文:

  1. 氣血有所偏袒阻塞。時間久了,營養氣血不固定。營養氣血不能固守。所以變成偏癱。也就是半身不遂。

  2. 汗出見濕,就生瘡疹。(汗一出,玄府就打開。假如濕氣留存在皮膚的腠理。嚴重的就變成瘡。輕微的就變成疹。瘡是小膿包。疹是皮疹。)

  3. 膏梁美食的變化,常會導致大毒瘡。它的形成就像拿盾牌一般的牢固(足:能也。膏梁:美食。內多滯熱,其變化能生大疔。感發最易。)

如持空器以受物也)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音渣)郁乃痤(形勞汗出。悽風寒氣薄之。液凝於膚腠為皶。即粉刺也。若鬱而稍重乃或痤)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內化精微養於神。外為津液柔於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音呂○開謂皮膚。發泄。闔謂玄府封閉。

白話文:

如同用手持空器承接物品一樣:勞累出汗後,被風吹襲,冷風刺激皮膚,汗液凝結成塊,使皮膚變得粗糙,進而形成粉刺。陽氣的作用是,精氣能夠滋養神靈,柔潤的津液能夠滋養筋脈。如果皮毛腠理的開闔失常,寒氣就會乘虛而入,由此產生嚴重的駝背。

若為寒所襲陽氣受傷。不能柔筋。形為僂俯矣)陷脈為瘻(音陋)留連肉腠(寒氣自筋絡而陷入脈中。發為瘍瘻。留結腠理)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寒氣流於經俞氣化薄於臟腑則為恐畏驚駭。此陽氣被傷不能養神也)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營行脈中。邪氣陷脈。

白話文:

如果感受寒邪,陽氣受傷,則筋骨失去柔軟的特性,身體彎曲,俯伏難伸。

寒邪陷於脈中,形成瘡瘻,瘀阻於組織肌肉之中。陽氣虛弱,精氣衰弱,出現恐懼畏懼的神態,甚至驚嚇恐懼。

營氣運行不暢,逆於肌肉組織,則會產生瘡腫。

則不順而逆於肉理。血鬱熱聚。故為癰腫)魄汗未盡形弱而氣榮。穴俞已閉。發為風瘧(魄。陰也。汗由陰液。故曰魄汗。汗出未止。形弱氣消風寒。薄之。穴俞隨閉。邪留為瘧。以所病在風。故名風瘧)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清靜之道在因四時之氣序。

而為調攝)

白話文:

如果人體沒有順應時令,反而會違逆自然,就會導致血鬱積滯,熱毒凝聚,就會形成腫瘡。當汗液不能完全排出體外時,人體就會變得虛弱,但氣血卻很旺盛,皮毛孔竅也會閉塞,容易得風瘧。穴俞閉塞,體內邪氣留存,就會形成瘧疾,由於這種疾病主要由風邪引起的,因此稱為風瘧。風邪是諸多疾病的原發點。如果人體清靜安寧,人體的皮毛孔竅就會閉密,閉而不開,即使有大的風邪或毒邪都無法侵害。這是因為順應了時令的規律。

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風搖木勝。即病者為外感。若邪氣留連日久。剋制脾土。故為洞泄)夏傷於暑。秋為痎瘧(暑邪伏而不發。延至秋涼外束。則寒熱交爭而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濕土用事於長夏之未。故秋傷於濕也。然秋氣通於肺。濕鬱成熱。

白話文:

因此,春天受到風邪侵襲,氣滯留不散。就會出現腹瀉(因風搖動木氣盛,即病者為外感風邪。若邪氣長久留連不散,剋制脾土,所以會腹瀉)。夏天受到暑邪侵襲,秋天就會發生瘧疾(暑邪潛伏而不發作,延至秋涼外束,寒熱交爭而形成瘧疾)。秋天受到濕邪侵襲,濕氣上逆導致咳嗽,並發作痙攣、厥逆(濕土在長夏末尾當令,所以秋天容易受濕邪侵襲。然而,秋氣通於肺,濕邪鬱積化熱)。

則氣逆而為咳嗽。濕傷筋。筋弛長則為痿。陽不能勝濕則為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冬傷寒邪不即病者寒毒藏於陰分。至春時陽氣上升。則變為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風暑寒濕迭相勝負。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之和也。然五臟內隱陰氣也惟內不守。而後骨邪得以犯之)

白話文:

那麼氣逆而形成咳嗽。濕邪傷害筋,筋疲力盡則為萎痿痺病。陽氣不能勝濕則為厥冷。冬天受寒,春天必定得溫病(冬天受寒邪不立即得病,是因為寒毒藏在陰分。到春天時,陽氣上升,則變化為溫病)。四時之氣輪番相傷五臟(風、暑、寒、濕交替勝出,所以四時之氣能輪番相傷五臟的和諧。但是五臟內在隱藏陰邪之氣,只有內部不健護,邪氣纔能夠侵犯)。

2. 素問金匱真言論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一日之氣。自卯時日出地上為晝。天之陽也。自酉時日入地中為夜。天之陰也。然於陰陽之中。復有陰陽如此)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

白話文:

從早上到中午是太陽的陽氣,也就是陽中之陽。從中午到黃昏是天空的陽氣,也就是陽中之陰。從晚上到雞鳴是天空的陰氣,也就是陰中之陰。從雞鳴到早上是天空的陰氣,也就是陰中之陽。所以人的身體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人體的陰陽。

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白話文:

(身體)外側為陽,(身體)內側為陰。說到人體的陰陽,背部為陽,腹部為陰。說到人體臟腑的陰陽,臟為陰,腑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所以,背部是陽,陽中的陽為心;背部屬於陽,陽中的陰為肺。腹部是陰,陰中的陰為腎;腹部屬於陰,陰中的陽為肝。腹部是陰,陰中的至陰為脾。這些都是身體的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互聯繫響應。所以陰陽相符才能順應天地的陰陽變化。

3.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天生於動。地生於靜)萬物之綱紀(總之為綱周之為紀)變化之父母(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皆陰陽之所生。故為父母)生殺之本始(本根本。始終始也)神明之府也(神。變化不測也。明。三光著象也。府所以藏物也。神明出於陰陽故陰陽為神明之府)治病必求於本(天地萬物變化生殺而神明者皆本於陰陽。

白話文:

陰和陽都是天地之道。(天性好動,地點好靜)萬物的綱領紀律(綱紀是總綱,周是紀律)是變化的事物之父母(物體的產生叫做化,物體達到極限叫做變。都由陰陽所生,所以是父母)是生與死的根本起源(根本就是根源,起源就是開始)是神靈智慧的宿室(神,變化莫測。明,日月星三個光體的光明顯現。宿室用來存放東西,神靈智慧產生於陰陽,所以陰陽是神靈智慧的宿室)。治療疾病一定從根本原因找起(天地萬物變化、生殺與神靈,都以陰陽為根本)。

病所從生。皆不外陰陽二氣。或本於陰。或本於陽。必求其故而施治也)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不獨立。必得陰而後成。如陽和發生。雨露長養。是陽生陰長也。陰不自專。必因陽而後行。如寒列閉藏。風霜肅殺。是陽殺陰藏也)陽化氣(陽動而散)陰成形(陰靜而疑)寒極生熱。

白話文:

疾病的產生,都是在陰陽二氣的作用下形成的。有些疾病是由於陰氣過多引起的,有些疾病是由於陽氣過多引起的。必須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後才能進行治療。因此,積聚的陽氣形成天,積聚的陰氣形成地。陰氣安靜,陽氣躁動。陽氣生長,陰氣增長。陽氣摧殘,陰氣隱藏。(陽氣不能獨立存在,必須有陰氣才能形成。例如,陽和之氣產生,雨露滋養,這是陽生陰長。陰氣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靠陽氣才能運行。例如,寒冷閉藏,風霜肅殺,這是陽殺陰藏。)陽氣化為氣(陽氣運動而分散),陰氣形成形(陰氣安靜而凝聚)。寒冷極致會產生熱量。

熱極生寒(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寒氣疑滯故生濁陰熱氣升散。故生清陽)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清陽陷於下而不能升。故為飧泄。濁陰逆於上而不能降。故為䐜脹。由膻中不化氣。胸膈滿也)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陰陽相反。

白話文:

太過的熱會產生寒(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寒氣產生濁氣,熱氣產生清氣(寒氣凝滯,所以產生濁陰,熱氣上升散發,所以產生清陽)。清氣在下則會產生腹瀉,濁氣在上則會產生脹氣(清陽陷於下面不能上升,所以會腹瀉。濁陰逆於上面不能下降,所以會脹氣。由胸膈中間部不運化氣體,胸腔和橫膈膜就會脹滿)。這是陰陽相反,病邪從相反的方向發作啊(陰陽相反)。

清濁易位。則為逆。順則為從也)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天地者。陰陽之形體也。雲雨者。天地之精氣也。陰在下為精。即水也精升則化為氣。陽在上者為氣。即云也。氣降則化為精。故又曰雨出地氣。云出天氣。出通也)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陽主外。陰主內)水為陰火為陽(人身之水火)陽為氣陰為味(藥食氣味)味歸形。

白話文:

清氣和濁氣的位置變化,就會導致疾病(清陽上升,濁陰下降是正常,反之則為病。正常的叫做順,反常的叫做逆)。所以清陽屬於天,濁陰屬於地。地上的氣上升,就成為雲。天上的氣下降,就成為雨(天地是陰陽的具體形態,雲雨是天地精氣的表現。陰在下,為精,就是水,精上升則變化為氣。陽在上,為氣,就是雲,氣下降則變化為精。所以又說雨是由地上的氣產生,雲是由天上的氣產生,這裡的“出”有通達的意思)。所以清陽從上面的竅(孔穴)出去,濁陰從下面的竅(孔穴)出去(本於天性的氣,喜歡向上,本於地氣的氣,喜歡向下)。清陽發散在肌膚之間,濁陰運行於五臟之中。清陽充實四肢,濁陰歸藏於六腑(陽主外,陰主內)。水屬陰,火屬陽(人體的水火)。陽為氣,陰為味(藥食的氣味)。味歸屬於形體。

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形食味。故味歸形。氣生形。故形歸氣。精食氣。故氣歸精。化生精故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氣和精生。味和形長)化生精。氣生形(精生於運化之神。形生於無形之氣○前言精歸化者。未化之前由精為化也。此言化生精者。既化之後。由化生精也)味傷形。

白話文:

形體歸順於氣。氣歸順於精。精歸順於化育。(形體食味,所以味會歸順於形體,氣生形體,所以形體歸順於氣,精食氣,所以氣歸順於精,化育生精,所以精歸順於化育。)精,食氣,形體,食味(氣和精時俱生,味和形體時俱長)。化育生精,氣生形體。(精生於運化之神,形體生於無形之氣;「精歸化」是指未變化之前由精而化;「化生精」是指變化之後由化而生精。)味傷形體。

氣傷精(味太過則偏勝故傷形氣有餘。便是火。故傷精)精化為氣(元氣由精而化)氣傷於味(食傷則氣怠)陰味出下竅(味有質故下流)陽氣出上竅(氣無形故上達)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為陰氣為陽)味厚則泄。薄則通(味厚者能泄於下味薄者能通利)氣薄則發泄。

白話文:

氣傷精(味道過多就會偏勝,因此損傷身體,而元氣有餘則會變成火,因此損傷精)精化為氣(元氣由精而轉化)氣為味道所傷(飲食過多則氣就會疲乏)陰味由下竅排出(味道有實質,因此往下流)陽氣由上竅排出(氣沒有形體,因此向上達)味道厚重的是陰,味淡的是陰中的陽。氣厚重的是陽,氣輕薄的是陽中的陰(味道為陰氣為陽)味道厚重就會洩漏,味淡就會通利(味道厚重者能夠洩漏到下面,味淡者能夠通利)氣輕薄就會發洩。

厚則發熱(氣薄者能發散。氣厚者能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已必衰。少已必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火即氣也。火壯則耗散元氣。故壯火食氣少火則生長元氣。故氣食少火)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此言正味之陰陽)陰勝則陽病。

白話文:

本質濃鬱厚重的藥物發散。本質單薄的藥物能發散。本質濃鬱厚重的藥物能發熱。強盛的火氣衰竭,衰弱的火氣壯盛。(興旺已經必定衰弱。衰弱已經必定興旺。)強盛的火氣消耗生命能量。生命能量消耗衰弱的火氣。強盛的火氣發散生命能量。衰弱的火氣產生生命能量。(火就是生命能量。火旺盛則耗散元氣。所以強盛的火氣消耗生命能量。衰弱的火氣則生長元氣。所以生命能量消耗衰弱的火氣。)酸的、苦的味道收斂泄瀉為陰。(這句話說氣味的陰陽屬性。)陰盛則陽虛體質多病。

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偏勝之為病)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物極則變)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氣先病而傷及於形)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形先病而傷及於氣)風勝則動(振掉搖動之病)熱勝則腫(丹毒癰腫之病)燥勝則乾(津液枯涸。內外乾澀之病)寒勝則浮(寒勝則陽氣不運。

白話文:

  1. 陽氣勝則陰病。陽氣勝則熱。陰氣勝則寒(陰陽偏勝而導致的疾病)。

  2. 寒氣太盛則會轉化為熱。熱氣太盛則會轉化為寒(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發生變化)。

  3. 寒氣損傷身體的形體。熱氣損傷身體的氣機。氣機損傷則會疼痛。形體損傷則會腫脹。所以,先疼痛後腫脹的,是氣機損傷形體。先腫脹後疼痛的,是形體損傷氣機。

  4. 風氣勝則會產生振動搖動的疾病。熱氣勝則會產生丹毒癰腫的疾病。燥氣勝則會產生津液枯涸、內外乾澀的疾病。寒氣勝則會產生陽氣不運行的疾病。

故脹滿虛浮)濕勝則濡瀉(士不能制水。故為注泄○濡音如。濕滯也)喜怒傷氣(言喜怒則悲憂恐同矣)寒暑傷形(言寒暑則燥濕風同矣)

白話文:

所以腹脹滿虛浮是因為濕氣盛行,就會導致腹瀉(陽氣不能控制水液。所以導致腹瀉。濕滯也作「濡」)喜怒這類的情緒則會損傷「氣」(喜怒、悲憂、恐懼都是一樣的道理)寒暑這類的外在環境則會損傷人體的「形」(寒冷、暑熱、燥濕、風都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