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流注(附骨疽)

以上方對症擇用。一服至三四五服。量病輕重。

前症若因脾氣虛。濕滯於肉理。但腫而肌色不變。宜六君子加芎歸耆芍肉桂等。若傷寒汗後餘邪發腫者。宜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之類,凡流注症輕者。服藥即。消。症重者必潰。將潰時。宜服托裡透膿湯。若潰而不斂者。宜人參養營湯之類。補氣血為主。

骨疽。乃流注之敗症也。如用涼藥。則內傷其脾外冰其血。肌肉不生。氣血不旺而逾滯。宜健脾補腎。脾生血。腎主骨。腎實則骨有生氣。而疽不附骨矣。

白話文:

根據病症選擇以上藥方。服用一到三四五劑,依據病情輕重而定。

如果病症是因為脾氣虛弱,濕氣停滯在肌肉組織中,腫脹但膚色沒有變化,就應該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熟地黃、白芍、肉桂等藥材。如果是傷寒病汗後餘邪導致腫脹,則應該服用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等藥物。一般來說,流注症狀輕微的,服藥後就能消腫;症狀嚴重的,必定會潰爛。快要潰爛時,應該服用托裡透膿湯。如果潰爛後癒合不良,就應該服用人參養榮湯等補氣血的藥物。

骨疽是流注病症惡化後的結果。如果使用寒涼藥物,就會損傷脾胃,凝結血液,導致肌肉無法再生,氣血不足,病情更加嚴重。因此,應該著重健脾補腎,因為脾臟生血,腎臟主骨,腎氣充足,骨骼才能有生機,這樣骨疽就不會侵犯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