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淋病

淋症所感不一,或因房勞,或因忿怒,或因醇酒厚味。房勞者,陰虛火動也;忿怒者,氣動生火也;醇酒厚味者,釀成濕熱也。積久為滯,濁流下焦,所以小便淋瀝,欲去不去,不去又來,而痛不可忍者。初則熱淋、血淋,宜散熱利小便;久則煎熬水液,如濁如膏,如砂如石也,宜開抑、行氣、破血滋陰。

凡小腸有氣,小便脹;小腸有血,小便澀;小腸有熱,小便痛。禁用補氣之劑。

膀胱為津液之府,氣化則出。寒邪客於胞中,則氣不化而成淋,必先寒慄,而後溲便澀數,竅中腫痛。蓋冷氣入胞,與正氣相爭,寒氣勝,則戰寒而作淋,宜散寒扶正。(淋病大率心腎氣鬱,清濁相干,熱蓄膀胱所致。冷氣滯於膀胱而作淋者,甚少。)

虛淋者,腎虛精敗也。童子精未盛而御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則精不出而內敗,莖中澀痛成淋者,惟金匱腎氣湯可救。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牽引而痛。

白話文:

淋病的成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性行為過度、生氣、或是飲酒過多及吃太過油膩的食物。性行為過度的人,是因陰虛導致火氣妄動;生氣的人,是因氣血運行紊亂產生火氣;飲酒過多及吃太過油膩食物的人,則會造成體內濕熱積聚。這些因素累積久了就會造成阻塞,使污濁之物向下流到下焦,所以會出現小便時滴滴答答,想排卻排不乾淨,排完後又想排,而且疼痛難耐的症狀。初期會出現熱淋、血淋,應該用散熱、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時間久了,會使體內的水液被煎熬變得濃稠,像混濁的膏狀物,或是像砂石一樣的結塊,這時應該用疏導、運行氣血、活血化瘀、滋養陰液的方法來治療。

凡是小腸有氣滯,小便就會脹痛;小腸有血瘀,小便就會澀滯;小腸有熱,小便就會疼痛。這時不可使用補氣的藥物。

膀胱是儲存體內津液的器官,通過氣化作用來排泄。寒邪侵入膀胱,會使氣化功能失常而形成淋病,初期會先感到寒冷發抖,接著小便會澀滯頻繁,尿道口腫痛。這是因為寒氣進入膀胱,與體內正氣相抗,當寒氣勝過正氣時,就會出現發冷而形成淋病,此時應該用驅寒扶正的方法來治療。(淋病大多是心腎氣鬱結,清濁相混,熱積在膀胱所導致。因為寒氣滯留在膀胱而形成的淋病很少見。)

虛淋是指腎虛導致精液耗損。年輕人精氣還未旺盛就過度性行為,老年人陰氣已衰弱卻仍貪戀美色,就會導致精液無法正常排出而向內耗損,造成尿道澀痛而形成淋病。這種情況只有用金匱腎氣湯才能治療。如果精液已經耗盡,又繼續耗損,就會造成大小便牽引疼痛。

2. 癰疸

癰疸症有五善七惡,不可不辨。凡飲食知味,動息自寧,一善也;便利調勻,或微乾澀,二善也;膿潰腫消,水鮮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語聲清亮,肌肉好惡分明,四善也;體氣和平,五善也。

七惡者:煩躁時嗽,腹痛渴甚,眼角向鼻瀉痢溺如淋,一惡也;氣息綿綿,脈病相反,膿血既泄,腫焮尤甚,膿色臭敗,痛不可近,二惡也;目視不正,黑睛緊小,三惡也;短氣嗜臥,面青唇黑,未潰肉黑而陷,四惡也;肩背四肢不便,已潰青黑,筋腐骨黑,五惡也;食不下,服藥嘔,氣噎痰塞,身冷自汗,六惡也;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

癰,淺而大也;熱勝血則為癰膿也。疽,深而惡也。

瘍,有頭小瘡也。疹,浮小癮疹也(熱勝於陰為瘡瘍,濕滯於血為癮疹)。

白話文:

癰疽這種病症有五種好的徵兆和七種不好的徵兆,必須仔細辨別。

好的徵兆有五種: 第一種,飲食能嚐出味道,活動和休息都很正常。 第二種,大小便順暢,就算稍微乾燥或澀滯也是好的。 第三種,膿液潰破後腫脹消退,流出的水液新鮮不臭。 第四種,精神飽滿,說話聲音清晰響亮,肌肉好壞的感覺清楚。 第五種,身體狀況平和穩定。

不好的徵兆有七種: 第一種,容易煩躁、咳嗽,腹痛口渴嚴重,眼睛斜向鼻子,腹瀉或小便困難像淋病一樣。 第二種,呼吸微弱,脈象與病情相反,膿血已經排出但腫脹更加嚴重,膿液顏色臭穢,疼痛到不能靠近。 第三種,眼睛視力不正,瞳孔緊縮變小。 第四種,呼吸短促,喜歡躺臥,臉色發青嘴唇發黑,還沒潰破的地方肉色發黑凹陷。 第五種,肩膀、背部、四肢活動不便,如果已經潰破,患處呈青黑色,筋脈腐爛,骨頭發黑。 第六種,吃不下東西,吃藥就吐,呼吸困難,痰多阻塞,身體發冷並冒冷汗。 第七種,聲音嘶啞,臉色不好,嘴唇鼻子青紅,臉部和四肢浮腫。

癰是表淺而大的腫塊,是熱邪過盛,血液受到影響而形成的膿瘡。疽是深層而嚴重的腫塊。

瘍是指有頭的小瘡。疹是指表面的小紅點或癢疹(熱邪勝過陰氣會形成瘡瘍,濕邪阻滯在血液中會形成癮疹)。

3. 疔瘡

疔,火證也。形小根深,發無定處。

如火焰疔,多生唇口及手掌指節間;初生一點紅黃小疱,痛兼麻癢。此心經毒火也。 紫焰疔,多生筋骨間;初生紫疱,次日破流血水。此肝經毒火也。 黃鼓疔,多生顴腮眠胞;黃疱麻癢。此脾經毒火也。 白刃疔,多生鼻孔兩手;白疱頂硬,根突癢痛,易腐易陷。重則腮損。此肺經毒火也。 黑黶疔,多生耳竅牙縫、胸腹腰間;黑斑紫疱,頑硬如釘,痛徹骨髓。重則手足紫,軟陷孔深。此腎經毒火也。

又有紅絲疔,發於手掌及骨節間。初起小瘡,漸發紅絲,上攻手膊。急用針於紅絲盡處砭斷出血,尋至初起瘡上挑破,用蟾酥條。

又有暗疔,腋下先堅腫無頭,次腫陰囊睪丸,焮熱疼痛。 又有內疔,先發寒熱,腹痛數日間,忽然腫起一塊。 暗疔、內疔不用挑法。用蟾酥丸三丸,蔥白三寸裹藥,黃酒送下。蓋臥出汗;少時無汗,系毒熱滯結。仍用汗下法,毒熱隨解。

又有羊毛疔,身發寒熱,前心後心有紅點如疹形。先將紫黑斑點用衣針挑出如羊毛狀,前後共挑數處,即時汗出而愈。

(有因竹木刺戳傷,或瓷鐵鋒擦碎,潰而痛甚,時流穢水,肉色紫黯,身發寒熱。此本陰虛所致,治以酸甘斂陰補虛,或鹹苦制火泄熱,宜參考潰瘍門治法。若誤作疔治,蔓延不效,反為大害。)

白話文:

疔瘡是一種火熱的病症,特徵是形狀小但根部深,生長位置不固定。其中,火焰疔多發生在嘴唇、嘴角和手掌手指關節處,初期是紅黃色的小水泡,會感到疼痛、麻木和搔癢,這是心經的毒火。紫焰疔多發生在筋骨之間,初期是紫色的水泡,隔天破裂流出帶血的水,這是肝經的毒火。黃鼓疔多發生在顴骨、腮部和眼瞼,出現黃色水泡並感到麻癢,這是脾經的毒火。白刃疔多發生在鼻孔和雙手,出現白色水泡,頂部堅硬,根部突出,會感到搔癢和疼痛,容易潰爛和凹陷,嚴重的話會導致腮部損壞,這是肺經的毒火。黑黶疔多發生在耳孔、牙縫和胸腹腰間,出現黑色斑點和紫色水泡,堅硬如釘子,疼痛直達骨髓,嚴重的話會導致手腳發紫,並出現軟陷和孔洞,這是腎經的毒火。

另外,還有一種紅絲疔,發生在手掌和關節之間,初期是小瘡,接著會出現紅色絲狀的線條向上蔓延至手臂。應立即在紅絲末端用針刺破放血,再將初期的瘡挑破,敷上蟾酥條。

還有一種暗疔,初期腋下會出現堅硬的腫塊,沒有膿頭,接著會腫脹到陰囊和睪丸,感到灼熱和疼痛。還有一種內疔,初期會發冷發熱,腹痛數日後,突然腫起一塊。暗疔和內疔不適合用挑破的方法治療,應服用三顆蟾酥丸,用三寸蔥白包裹藥丸,用黃酒送服,蓋上被子發汗。如果過一會兒沒有出汗,表示毒熱淤積,仍需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毒熱。還有一種羊毛疔,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前胸後背會出現像疹子一樣的紅點,應先用衣針將紫黑色斑點挑出,呈羊毛狀,前後共挑數處,會立刻出汗痊癒。

(如果因為竹木刺戳傷或瓷鐵碎片擦傷,導致傷口潰爛疼痛,流出污穢的水,肉色呈紫黑色,身體發冷發熱,這是因為體內陰虛所導致。治療應以酸甘的藥物來收斂陰液、補養虛損,或以鹹苦的藥物來抑制火熱,應參考潰瘍的治療方法。如果誤用治療疔瘡的方法,會導致病情蔓延,沒有效果,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