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腫脹

云樞水脹篇曰:膚脹、鼓脹可刺耶?岐伯曰:先瀉其脹之血絡,後調其經,(再)刺去其血絡也。

河間論五水灸法云:夫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推各臟以論之。風合歸肝,皮合歸肺,黃汗歸脾,石合歸腎。風水脈浮必惡風,皮水脈亦浮按下沒指,石水脈沉腹滿不喘,黃汗脈沉遲發熱而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癰膿。水腫脈浮帶數,即是虛寒潛止其間,久必沉伏,沉伏則陽虛陰實,為水必矣!要知水脈必沉是也。論曰:脈出者死,與病不相應也。唇黑則傷肝,缺盆盈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心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皆不可治。

風水灸肝井(大敦),赤水灸心滎(少府),黃汗灸脾俞(太白),

皮水灸肺經(經渠),石水灸腎合(陰谷)。

歌曰:十般鼓脹要先知,切忌臍高凸四圍。腹上青筋休用藥,陰囊無縫不堪醫。背平如板終難治,掌上無紋有限時。五穀不消十日死,肚光如鼓效應遲。痰多氣短皆無藥,十個當知九個危。

氣腫從來不可醫,肚光如鼓甚蹺蹊,按之如石彈之響,泄氣方能見效奇。

白話文:

腫脹

《云樞水脹篇》說:皮膚腫脹、腹部腫脹可以用針刺治療嗎?岐伯回答說:先用針刺放出脹滿部位的血絡,然後調理相關的經脈,(再)刺破血絡放出瘀血。

河間先生論述五種水腫的灸法時說:風水、皮水、石水、黃汗這些水腫,要根據它們與各個臟腑的關聯來分析。風水與肝相關,皮水與肺相關,黃汗與脾相關,石水與腎相關。風水的脈象是浮的,必定怕風;皮水的脈象也是浮的,按下去手指感覺不到脈動;石水的脈象是沉的,腹部脹滿但不喘;黃汗的脈象是沉而遲緩,發熱而且多口水。如果這些水腫久治不癒,最終會導致癰瘡膿腫。水腫脈象浮而帶有數脈,說明是虛寒潛伏在體內,時間久了就會轉為沉伏脈。沉伏脈表示陽氣虛弱,陰寒過盛,一定會形成水腫!要知道,水腫的脈象一定是沉的。如果脈象是浮的,就表示病情與脈象不符,是死症。嘴唇發黑表示肝臟受損,鎖骨上的凹陷處(缺盆)平滿表示心臟受損,肚臍突出表示脾臟受損,腳心平坦表示腎臟受損,背部平坦表示肺臟受損,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

治療風水可以使用艾灸肝經的井穴(大敦),治療赤水可以使用艾灸心經的滎穴(少府),治療黃汗可以使用艾灸脾俞穴(太白),

治療皮水可以使用艾灸肺經(經渠),治療石水可以使用艾灸腎經的合穴(陰谷)。

歌訣說:要知道十種鼓脹的情況,最忌諱肚臍高高凸起四周,腹部出現青筋就不要再用藥,陰囊沒有縫隙也無法治療。背部平得像木板一樣就難以治癒,手掌沒有紋路,壽命也有限。如果五穀不消化,十天就會死亡。肚子光滑像鼓一樣,效果會很遲緩。痰多氣短都是無法治療的,十個人中知道的有九個很危險。

氣腫這種病從來都是無法醫治的,肚子光滑像鼓一樣非常奇怪,按下去像石頭一樣堅硬,敲起來有響聲,只有泄氣才能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