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五 (1)
卷五 (1)
1. 耳病
腎開竅於耳。而能聽聲者,肺也。因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也。凡治耳聾,必先調氣。開鬱宗脈虛,而風邪乘之,氣否不宣,是為風聾。內必作癢,或兼頭痛。厥氣搏於耳,是為厥聾。否塞不通,必兼眩暈。勞傷血氣,淫欲斫喪,憔悴昏憒,是為勞聾。有能將息得宜,其聾自輕。
如日就疲勞,則為久聾。厚味動胃火,左右俱聾。忿怒動膽火,則左聾。色欲動相火,則右聾。
耳瘡屬三焦經。若發熱炊痛,風熱所致。若內熱癢痛,兼肝經血熱也。
耵耳者,風熱搏之,津液結塞成核,能令暴聾。宜四物加羌活、防風、柴胡、黃芩、連翹、玄參。
聤耳由氣鬱生痰,內火攻衝,生瘡形似赤肉,或出膿水。宜二陳加玄參、花粉、黃芩、山梔、連翹、蔓荊子、柴胡。
耳衄,耳中出血也。左關脈弦數者,為少陽經火,宜柴胡清肝散。尺脈或躁或弱者,少陰經虛,宜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耳朵的疾病與腎臟有關,因為腎氣通於耳朵。而能聽見聲音,則是肺的功能,因為肺主導全身的氣,而氣會貫通到耳朵。所以治療耳聾,一定要先調理氣。
如果因為氣血虛弱,導致氣機不順暢,加上風邪入侵,就會造成風聾,耳朵內部會覺得癢,有時會伴隨頭痛。如果氣機逆亂衝擊耳朵,就會造成厥聾,耳朵阻塞不通,常常伴隨頭暈。如果因為過勞或性慾過度耗損精氣,導致身體虛弱、精神恍惚,就會造成勞聾,如果能好好休養,耳聾的狀況會減輕。
如果每天都感到疲勞,耳聾就會變成慢性疾病。過食油膩厚味的食物,導致胃火旺盛,兩邊耳朵都會耳聾。如果因為憤怒而導致膽火旺盛,就會造成左耳耳聾。如果因為性慾過度而導致相火旺盛,就會造成右耳耳聾。
耳朵長瘡是三焦經的問題。如果發熱並且感到灼痛,是風熱所導致的。如果內部發熱且感到癢痛,則可能是肝經血熱所引起的。
耳垢,是因為風熱侵襲,導致津液凝結阻塞成塊,可能造成突然耳聾。應該使用四物湯加上羌活、防風、柴胡、黃芩、連翹、玄參來治療。
耳道流膿,是因為氣機鬱結產生痰,體內火氣向上衝擊所致,導致耳道長出像紅色肉塊的瘡,或者流出膿水。應該使用二陳湯加上玄參、花粉、黃芩、山梔、連翹、蔓荊子、柴胡來治療。
耳衄,是指耳朵出血。如果左關脈呈現弦數的脈象,代表是少陽經火旺,應該使用柴胡清肝散來治療。如果尺脈呈現躁動或虛弱的脈象,代表是少陰經虛,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
2. 鼻病
鼻受天氣。故曰天牝。乃宗氣之道心肺之門戶。心肺有病。則氣息不利。其經絡所至。專屬陽明。自山根以上。則連太陽督脈以通於腦風寒外感。則氣壅熱鬱。清濁溷亂。熱微鼻流清涕為鼽。熱重鼻流濁涕為淵。或流臭黃水。又名腦漏。胃中食積熱痰流注肺中。令濁氣凝結而生息肉。
塞滯鼻中。又名鼻齆。(音甕)外感者。治宜辛散。內火上炎。治宜清涼。又鼽淵瘡痔久不愈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養血。而火自降。補腎而金自清。鼻塞久者。亦有內傷肺胃。清氣不能上升。非盡外感也。
衄血必自山根以上睛明之次而來。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附於陽明。大抵七情勞傷。陰虛火動。血從經絡直犯清道而出於鼻治宜甘平以養真陰。
防風湯,治鼻病在標者。
防風,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大力子
外風加羌活荊芥薄荷細辛辛夷白芷內火加山梔連翹花粉元參桑皮。
白話文:
鼻子會受到天氣影響,所以說鼻子是「天牝」(意指與天相通的孔道),是宗氣運行的通道,也是心肺的門戶。心肺有病,呼吸就會不順暢。鼻子的經絡屬於陽明經,從山根以上則連接到太陽經和督脈,可以通到大腦。當感受風寒等外邪時,會導致氣機阻塞、熱邪鬱積,使得清氣和濁氣混亂。如果熱邪較輕微,鼻子會流清鼻涕,這稱為「鼽」;如果熱邪較重,鼻子會流濁鼻涕,這稱為「淵」,有時還會流出帶有臭味的黃色液體,又稱「腦漏」。另外,如果胃裡有食物積滯,產生熱痰,這些痰會流到肺中,導致濁氣凝結,產生息肉,阻塞在鼻腔內,這又稱為「鼻齆」。
外感風寒引起的鼻病,治療上應該用辛散的方法;如果是體內火氣上炎引起的,治療上應該用清涼的方法。另外,如果「鼽」、「淵」或瘡痔長期不好,通常是心血不足或腎水不足所導致。治療上,要滋養心血,火氣自然會下降;要補腎,肺氣自然會清肅。鼻塞時間久了,也可能是因為內傷導致肺胃功能失調,清氣無法上升,不一定都是外感引起的。
流鼻血一定是從山根以上,眼睛內眥附近的地方流出來。衝脈是十二經脈的血海,附屬於陽明經。大多數流鼻血都是因為情緒波動、過度勞累導致陰虛火旺,血液從經絡衝破而出,從鼻子流出來。治療上應該用甘平的藥物來滋養陰液。
「防風湯」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鼻病中屬於表證的。
防風、川芎、黃芩、桔梗、甘草、大力子。
如果是外感風邪引起的,可以加羌活、荊芥、薄荷、細辛、辛夷、白芷;如果是內有火氣引起的,可以加山梔、連翹、花粉、元參、桑皮。
3. 舌病
心脈系乎舌本。肝脈系乎舌旁。故舌病。皆心肝二經之所主也。脾壅則血上泛。心熱則舌裂成瘡或因風寒所中。則舌捲縮而不能言。或房勞過多。則舌長寸許而不收。或七情所郁。則舌腫滿而不消。其舌根腫脹者謂之重舌(有生如小舌者)舌腫而不柔和者謂之木舌。起時即宜急治。
遲則必死。有不能言語。舌出過唇患者不時弄舌。名曰弄舌喉風症。此因五臟蘊積風熱。或勞役過度而生。如患木舌者。以自手拔舌。舌即不收。須用針刺少商穴及手足少陰少陽井。以探生死。血出者易治。黃水出者難治。如腫不消者。亦難治也。用青魚膽汁攪吐其痰。宜。
枳殼,牛蒡,黃芩,連翹,山梔,射干,蘇子,金銀花,膽星,青皮,防風,生地,犀角,黃連,木通(等)
水煎服,又有一種木舌。舌脹滿口。痰涎極多。宜以朴硝紫雪白鹽各五分。用竹瀝調敷。方中可加大黃芒硝。下後即好大半。以消痰潤肺理氣之藥治之而愈。舌吐出不收以冰片少許點之。又黃連人參白芍柴胡菖蒲煎服。
白話文:
舌頭的病症,心經的脈絡聯繫著舌根,肝經的脈絡聯繫著舌頭兩側。所以,舌頭的疾病,都是心經和肝經這兩條經脈主管的。脾臟阻塞,導致血液向上湧,心臟有熱,就會導致舌頭裂開或長瘡。或者因為感受風寒,會導致舌頭蜷縮而不能說話。或者因為性生活過度,會導致舌頭伸長一寸左右而無法收回。或者因為情緒過度壓抑,會導致舌頭腫脹而消不下去。舌根腫脹的叫做重舌(有的會長出像小舌頭一樣的東西),舌頭腫脹而不柔軟的叫做木舌,發病時應該立即治療,延遲就會有生命危險。
有的人不能說話,舌頭伸出嘴唇外而且不時地舔弄舌頭,這叫做弄舌喉風症,這是因為五臟積聚了風熱,或是因為過度勞累而引起的。如果患了木舌,用手自己拔舌頭,舌頭不會縮回去,必須用針刺少商穴以及手足少陰少陽經的井穴,來探測病情吉凶。如果刺後流血,就容易治療;如果流出黃色液體,就難以治療。如果腫脹不消退,也很難治療。可以用青魚膽汁攪拌後催吐痰液,這樣比較好。
可以使用枳殼、牛蒡子、黃芩、連翹、山梔子、射干、蘇子、金銀花、膽星、青皮、防風、生地、犀角、黃連、木通(等)這些藥材用水煎服。
另外還有一種木舌,舌頭腫脹充滿整個口腔,痰液非常多,可以用朴硝、紫雪、白鹽各五分,用竹瀝調勻後敷在患處。藥方中可以加入大黃、芒硝,服藥排便後,病情就能好轉大半。再用化痰、潤肺、理氣的藥物治療就能痊癒。舌頭吐出無法收回,可以用少量冰片點在舌頭上。也可以用黃連、人參、白芍、柴胡、菖蒲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