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五 (1)
卷五 (1)
1. 肺痿肺癰
肺痿之病,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滑數為肺癰,咳吐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肺痿者,其積漸已非一日,其寒熱不止一端,總由胃中津液不輸於肺,肺失所養,轉枯轉燥,然後成之;於是肺火日熾,肺熱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聲以漸不揚,胸中脂膜日乾,咳痰艱於上出,行動數武,氣即喘鳴。大要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止濁唾,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熱以復肺之清肅。
然肺雖燥而多不渴,勿以其不渴而用燥熱之藥。肺痿咳唾,咽燥欲飲水者自愈。肺痿六脈沉澀而急,或細數無神,脈口皮膚枯乾而氣息粗者死。
寸口脈浮而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浮則汗出,數則畏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金匱原文作脈微而數。)
肺癰由五臟蘊崇之火,與胃中停蓄之熱,上乘乎肺,肺受火熱熏灼,即血為之凝,血凝,即痰為之裹,遂成小癰,所結之形日長,則肺日脹而脅骨日昂,乃至咳聲頻並,濁痰如膠,發熱畏寒,日晡尤甚,面紅鼻燥,胸生甲錯。金匱治法最精,全在未成膿之先,今人誤作虛勞治之。
迨至血化為膿,肺葉朽壞,傾囊吐出,始識其症,嗟無及矣。間有癰小氣壯,胃強善食,其膿不從口出,或順趣肛門,或旁穿脅肋,仍可得生,然不過十中二三耳。
肺癰初起,疑似未真,用生大豆絞漿飲之,不覺腥氣者是也。咳則胸脅微痛,痛在右畔肺之長葉,而坐臥得寧,形色如常,便溺自調者可治。若潰後大熱不止,時時惡寒,胸中隱痛,痛在左畔肺之短葉,此金氣虛,潰後再難平復;而喘汗面赤,膿痰腥穢不已者難治。若喘鳴不休,
咯吐膿血滃臭異常,正氣大敗,而不知痛,不得臥,爪甲紫而帶彎,手掌如枯樹皮,顴紅唇反,聲啞鼻煽者不治。金匱論脈滑數為肺癰,滑數者,已成之脈;又云微而數,微數者初起之因也。大抵初起脈不宜數大,潰後忌短澀,脈緩滑面白者生,脈弦急,面赤者死。(微當作浮)
白話文:
肺痿的病因,可能是因為流汗過多、嘔吐、或患有消渴症(糖尿病),導致小便次數頻繁或排便困難,又或者因為使用過於強烈的瀉藥,過度損失體內津液,因而導致此病。
症狀是,寸口脈搏跳動快速,病人會咳嗽,口中會反覆出現混濁的唾液或泡沫,如果口中乾燥發裂,咳嗽時胸部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
脈象若是滑而快,則屬於肺癰,會咳出膿血;脈象快而虛弱的,則屬於肺痿,脈象快而強實的,則屬於肺癰。
肺痿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寒熱症狀也不只有一種,主要是因為胃中的津液無法順利輸送到肺部,導致肺部失去滋養,逐漸變得乾枯燥熱,然後才形成此病。隨著肺火日益旺盛,肺熱越來越深,肺部的小支氣管也日益阻塞,咳嗽的聲音也逐漸變弱,胸部的脂肪膜日益乾燥,咳出的痰也很難排出,稍微活動一下就會氣喘,發出鳴響。
治療的重點在於:滋生胃液、潤澤肺部的乾燥、向下疏導逆氣、化開積聚的痰液、停止分泌混濁的唾液,並補充真氣來暢通肺部的小支氣管,散去火熱來恢復肺部的清肅功能。
然而,肺雖然乾燥,但大多不會感到口渴,不要因為不口渴就使用燥熱的藥物。肺痿患者咳嗽,如果覺得咽喉乾燥想喝水,表示病情會自然好轉。肺痿患者如果六脈沉澀而急促,或是脈象細數無力,脈象部位的皮膚乾燥而氣息粗短,就表示病危。
寸口脈搏如果浮而快,浮代表風邪入侵,快代表體內有熱;脈浮則會流汗,脈快則會畏寒。風邪侵入衛分,會導致吸氣困難;熱邪過度侵入營分,會導致呼氣困難。風邪傷害皮膚毛髮,熱邪傷害血液脈絡。風邪停留在肺部,就會引起咳嗽,口乾喘滿,咽喉乾燥但不口渴,時常吐出混濁的泡沫,時冷時熱。熱邪所過之處,血液會凝滯,積聚成膿瘡,吐出的痰如同米粥一般。此時如果及早治療還可救治,如果膿瘡形成則難以救治。 (註:金匱原文寫的是脈微而數。)
肺癰是因為五臟積蓄的火氣,加上胃中停滯的熱氣,向上侵襲肺部,肺部受到火熱的熏烤,導致血液凝結,血液凝結後,痰液將其包圍,便形成小的膿瘡。膿瘡結塊逐漸增大,肺部逐漸膨脹,導致胸腔肋骨向上突出,甚至咳嗽頻繁,吐出的濃痰黏稠如膠,發熱畏寒,傍晚時分更為嚴重,面色紅潤、鼻子乾燥,胸部皮膚粗糙。
《金匱要略》的治療方法最為精闢,重點在膿瘡尚未形成之前就進行治療,但現在的人常常誤認為是虛勞而治療。等到血液化為膿液,肺葉腐敗壞死,大量膿液從口中吐出時,才發現是此病,已經來不及了。
有時膿瘡較小,病人身體強壯,胃功能好,能正常進食,膿液不從口中排出,而是從肛門排出,或是從肋骨旁穿出,仍然有可能存活,但這種情況也不過十之二三。
肺癰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確定診斷,可以用生大豆榨汁來飲用,如果感覺不到腥味,就表示可能是此病。如果咳嗽時胸脅會微微疼痛,疼痛在右側肺部的長葉部位,躺臥時可以感到舒適,外觀氣色如常,大小便正常,就表示可以治療。
如果膿瘡潰破後高燒不退,時常感到畏寒,胸部隱隱作痛,疼痛在左側肺部的短葉部位,這表示肺氣虛弱,潰破後難以恢復;如果氣喘、流汗、臉色潮紅,膿痰腥臭,就表示難以治癒。如果呼吸時持續發出喘鳴聲,咳出的膿血非常腥臭,表示正氣嚴重衰敗,病人會感到不知疼痛,無法躺臥,指甲發紫彎曲,手掌皮膚像枯樹皮一樣粗糙,顴骨潮紅、嘴唇外翻,聲音沙啞、鼻翼扇動,就表示無法治癒。
《金匱要略》認為脈象滑數是肺癰的表現,滑數代表已經形成的脈象;又說脈象微而數,微數是肺癰初期的表現。總體而言,初期脈象不宜快速強大,膿瘡潰破後則忌短澀,脈象緩和滑潤,面色白皙的病人容易存活;脈象弦急,面色赤紅的病人則可能死亡。(註:微字應改為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