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六 (5)

1. 咳血吐血

咳血少痰。亦名干嗽。嗽血多痰。隨嗽而出。此皆肺受熱邪也。吐血者。逐口吐出。嘔血者。驟然上出。咯血與咳血相似。然失血於口。有咽喉之異。蓋咽為胃之上竅。喉為肺之上竅。嘔血咯血出於咽。咳血嗽血出於喉。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火盛則血逼而妄行。氣逆則血亂而妄行。凡偶有所傷。而根本未搖者易治。若元氣大虛。真陰不守。乃為勞損之症。

凡失血等症。見喘滿咳嗽。及左右腔膈間有隱隱脹痛者。病在肺。胸膈膻中之間。覺有牽痛如縷如絲或懊憹嘈雜。有不可名狀者。病在心主包絡。胸腹膨膨。不知飢飽。食飲無味。多涎沫者。病在脾,脅肋牽痛。或躁擾喘息不寧。往來寒熱者。病在肝,氣短似喘。聲啞不出。

骨蒸盜汗。咽乾喉痛。動氣忡忡者。病在腎。大嘔大吐。煩渴頭痛。大熱不得臥者。病在胃。肺病宜清降。不宜升浮心病宜養營。不宜耗散。脾病宜溫中。不宜酸寒肝病或宜疏利。或宜甘緩不宜秘滯。腎病宜壯水。宜滋陰。不宜香燥克伐。胃病或宜大瀉。或宜大補。當察兼證虛實而治之。

白話文:

咳血時痰很少,也叫做乾咳。咳血時痰很多,隨著咳嗽而出,這些都是肺部受到熱邪的影響。吐血是指一口一口地吐出來;嘔血是指突然向上噴出。咯血和咳血很相似,但出血的部位在口腔裡有所不同。咽是胃的上口,喉是肺的上口。嘔血和咯血出自咽喉,咳血和嗽血出自喉嚨。而導致血亂動的原因,不外乎是火和氣。火氣旺盛時,血會被逼迫而亂跑;氣逆時,血會紊亂而亂跑。通常偶爾受傷,但根本沒有動搖的,比較容易治療。如果元氣大虛,真陰無法固守,那就是勞損的症狀了。

凡是出血等症狀,如果出現喘氣、胸悶咳嗽,以及左右胸腔膈膜之間有隱隱脹痛的,病在肺。如果胸部、心臟部位之間,感覺有牽扯疼痛像細絲一樣,或者煩躁不安、心神不寧,難以形容的,病在心包。如果胸腹脹滿,不知道飢餓飽足,吃東西沒味道,口水很多,病在脾。如果肋骨兩側牽引疼痛,或者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時冷時熱的,病在肝。如果氣短像喘氣,聲音沙啞發不出,骨蒸盜汗,咽喉乾燥疼痛,稍微動一下就心悸的,病在腎。如果大吐大嘔,煩渴頭痛,發高燒無法躺臥的,病在胃。肺病應該清熱降火,不應該用升提發散的藥;心病應該滋養營血,不應該耗損正氣;脾病應該溫補中焦,不應該用酸寒的藥;肝病有的時候應該疏通氣機,有的時候應該用甘味的藥來緩和,不應該使氣機鬱滯;腎病應該補腎水,滋養陰液,不應該用芳香燥熱的藥來剋伐;胃病有的時候應該用瀉藥,有的時候應該用補藥,應該仔細辨別兼有的虛實證狀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