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 (1)

回本書目錄

續刻 (1)

1. 邪氣臟腑病形

(首節)

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陽受風氣)身半以下者。濕中之也。(陰受濕氣)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中人也。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飲食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面則下陽明中於項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其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即三陽之經)中於陰者。常從臂胻始。

白話文:

身體以上部位有病症,是邪氣侵犯造成的(陽氣受到風寒之邪)。身體以下部位有病症,是濕氣侵犯造成的(陰氣受到濕氣之邪)。所有陽經的交會點,都在人的臉部。當一個人處於虛弱狀態時,或剛剛用力過度。如果此時飲食汗出,腠理開泄,就會被邪氣侵犯。侵犯到臉部,就會傳到下陽明經;侵犯到項部,就會傳到太陽經;侵犯到頰部,就會傳到少陽經。至於侵犯到胸背及兩脅,也會傳到其經絡(即三陽經)。侵犯到陰經的,通常從手臂和腋窩開始。

夫臂胻。其陰皮薄。其肉淖(音鬧)澤。故俱受於風獨傷於陰(臂胻內廉曰陰。手足三陰之所行也)故邪入於陰經。則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腑。故中陽則溜於經。中陰則溜於腑。(如心之及。小腸此邪中三陰。亦有表症也)

白話文:

人的上臂和大腿,它的陰麪皮膚薄,肉質柔軟而滋潤,所以同時受到風邪侵襲,而獨獨損傷陰面。因為臂胻內側稱為陰。手足三條陰經所循行的部位。所以邪氣侵入陰經,那麼臟氣就充實,邪氣侵入而不能留滯。所以返回於腑。所以中焦陽氣充實,則邪氣由經脈溜走。中焦陰氣充實,則邪氣由腑走散。(如心臟及其表證,小腸及其表證,這些邪氣侵犯三條陰經,同時也會有表證)

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肺合皮毛而畏寒。)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形寒傷外。飲寒傷內)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此言邪中五臟)

白話文:

愁憂恐懼會損傷心臟。身體寒冷,飲用寒冷的飲料會損傷肺臟。(肺臟與皮膚毛孔相合,畏懼寒冷。)由於內外兩寒相交感,所以損傷肺臟內外。所以氣逆而上升。(身體寒冷損傷肺臟的外部,飲用寒冷的飲料損傷肺臟的內部。)有過墮墜,惡血淤積體內。如果大發脾氣,氣往上衝而不下降,積聚在脅部下方,就會損傷肝臟。遭受擊打,或者醉酒後房事,出汗後受風,就會損傷脾臟。用力過度,舉起重物,或者房事過度,出汗後洗澡,就會損傷腎臟。(這是說邪氣侵犯五臟的情況。)

2. 本神

(次官針篇之後)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初(一作故)生之來謂之精。(精者□□生水。地六成之是也)兩精相搏謂之神。(搏。交結也)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魂為陽。魄為陰)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憶。思念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意之所存謂之志。

白話文:

人身上由「天」而來的部分稱為「德」,由「地」而來的部分稱為「氣」。「德」流動而「氣」濃鬱,人就因此誕生了。人初生時,體內具有「精」。(精華之水)兩精結合,就稱為「神」(交合,結合)。隨著神(神識)而變化的是「魂」。與精同時出入的是「魄」(魂為陽,魄為陰)。能夠控制身體的是「心」。心中有所回憶的是「意」(思念)。心中有所向往,但尚未確定的,稱為「意」。心中所堅持的,稱為「志」。

(專在於是曰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圖謀以成此志曰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思有所慕者曰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疑慮生而處得其善者曰。智)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怵恐。惕驚也。流淫。謂流泄淫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悲哀甚則胞絡絕。

白話文:

專指在於是曰志。因為意志而存在變化,就叫做思。謀劃以完成此意志的,叫做思。因為思而遙遠地嚮往,就叫做慮。思所嚮往的事情,叫做慮。因為慮而處理事物,就叫做智。疑惑產生而處理得宜的事情的,叫做智。所以驚恐思慮的人,就會損傷精神。精神損傷就會恐懼,放縱流溢而不停止。因為悲哀而感動內心的,會窮竭枯絕而失去生命。悲哀過度就會使胞絡斷絕。

故致失生。竭者。絕之漸)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神不能持而流蕩)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怒則氣逆。故昏迷惶惑而亂也)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神為恐懼而散失)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膕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

白話文:

因此而喪失了人的生命力。竭慮思慮極度勞累,這是生命力衰竭的先兆。貪圖享樂的人,精神渙散,不能收藏(精神不能把持而流蕩)。愁憂的人,氣機閉塞,不能運行。盛怒的人,意念昏惑,不能自制(發怒則氣血上逆,因此昏迷惶惑而亂)。而恐懼的人,精神散亂,不能收斂(精神因恐懼而散失)。凡是人心怵惕,思慮過度,都會損傷精神。精神一旦受損,就會產生恐懼、自失。臉色枯萎,頭髮枯槁,毛色失去光澤,最終會在冬天死去。脾氣憂愁而不能解脫,就會損傷心意。

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悗。音瞞。悶也。)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馬注作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精明失則。邪妄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

白話文:

思慮傷心,胸中鬱悶不安,四肢也不聽使喚。毛髮枯憔,面色暗淡,春天死亡。肝臟悲哀憂愁,傷了魂。魂受傷後,精神恍惚,行為無常。不守正道,邪妄不正,陰氣收縮,筋絡攣急,兩脅骨骼不舒展開。毛髮枯憔,面色暗淡,秋天死亡。肺喜愛歡樂。肺喜樂失去節度,就傷了魄。魄傷後,精神錯亂,神志不清,皮革焦焦的,毛髮枯憔,面色暗淡。

死於夏。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怒。本肝志。而亦傷腎者。肝腎為子母。氣相通也)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此亦言心腎受傷也)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

無氣則死矣。

白話文:

死於夏季。腎氣旺盛,怒氣過旺且無法停止,則會傷害意志。意志受傷,就會喜怒無常,忘記自己說過的話。腰背部不能彎曲、仰俯、屈伸。毛髮枯槁,面色黯淡。死於仲夏(怒,是肝的志。但也傷害了腎,因為肝腎是母子關係,氣息相互貫通)。恐懼而不能解除,則會傷害精氣。精氣受傷,就會骨頭痠軟、四肢麻痺。精時從下部排出(這也是說心腎受傷)。所以,五臟主管藏精,不能受傷。受傷了就會喪失固攝精氣的作用而陰虛。陰虛則無氣。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調經論。形有餘。涇溲不利。同此)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氣促聲粗)胸盈仰息(脹滿也)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

白話文:

肝臟儲存血液。血液是魂魄的居所。肝氣虛弱則會產生恐懼。肝氣過盛則會產生憤怒。脾臟儲存營氣。營氣是意志的居所。脾氣虛弱則四肢乏力,五臟不安。脾氣過盛則會腹脹,小便不利(《調經論》中提到:「形體有餘,則小便不通暢。」與此相同)。心臟儲存脈搏。脈搏是神明的居所。心氣虛弱則會產生悲傷。心氣過盛則會一直笑個不停。肺臟儲存氣體。氣體是魄的居所。肺氣虛弱則會鼻塞,呼吸不暢,氣短。肺氣過盛則會氣促,胸悶,呼吸費力。腎臟儲存精液。精液是志意的居所。腎氣虛弱則會昏厥。腎氣過盛則會脹滿。

3. 營衛生會

(次脈度篇之後)

營出於中焦。(胃之中脘)衛出於下焦(臍下一寸陰交為下焦)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膻中之分)走腋。循太陰之分而行。還至陽明。上至舌。下足陽明。常與營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復大會於太陰矣,中焦亦。並胃中。

白話文:

營氣在中焦中產生(在胃的中脘),衛氣在關元穴(臍下一寸)產生。上焦在胃的上面(心胸),連接著咽喉,向上穿過橫膈膜,分佈在胸中膻中,再向兩腋伸展,沿著手太陰肺經的分佈走行。而右回陽明脈,向上到達舌頭,向下到達足陽明胃經,常常與營氣一同在陽氣的二十五度分佈中運行,也在陰氣的二十五度分佈中運行,運行一週。所以每運行五十次就再次匯合於脾經(和胃相通),中焦也是如此,與胃相通。

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貲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下焦者。別迴腸。(大腸)注於膀胱面滲入焉。故水穀者。

白話文:

從上焦之後所接受的氣,才把糟粕和津液分開生成精微的物質,上達於肺經脈然後轉化成血,以濡養生成身體。沒有什麼比得上血的價值,因此獨自運行於經絡中,叫做營氣。所謂營衛就是精氣,血是神氣,所以血與氣名稱不同,但屬於同類。因此,被奪取了血的人沒有汗,被奪取了汗的人沒有血。下焦者,分別為回腸、大腸、膀胱,水穀滲透入其中。

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其濁氣下行為二便。清氣升於上中二焦為衛氣)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白話文:

常伴居於胃中,沉澱成糟粕,共同進入大腸,在大腸而成。下焦滲漏,共同流逝,混合滲出的別液,順著下焦滲入膀胱去了。(其中濁氣向下是二便,清氣向上升於中焦、上焦成為衛氣)上焦像霧,中焦像泡沫,下焦像水溝。

4. 脹論

(次五亂篇之後)

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夫脹者。皆屬於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名曰脹。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馬注脹不在於營氣。惟衛氣逆行。並脈循分肉。始為脈脹而成膚脹)三里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病近一次瀉之。

白話文:

如果脈搏又大又硬且澀的話,就是脹病了。脹病都是屬於臟腑之外的。推排臟腑而使胸脅部擴張。脹大皮膚,所以叫做脹。營氣順著脈搏運行。衛氣逆行就形成脈脹。衛氣並脈循分而行,就形成皮膚脹。在足陽明胃經的三里穴瀉血。離得近的一下。離得遠的三下。不論虛實都要趕快瀉血。

病遠三次瀉之。疾急也)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脾脹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此言五臟脹形)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

白話文:

如果疾病很嚴重,三次瀉下。這是緊急情況。)心脹的症狀是: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平躺不安穩。肺脹的症狀是:虛滿且呼吸困難、咳嗽。肝脹的症狀是:脅下疼痛,疼痛延伸到下腹部。脾脹的症狀是:愛打嗝,四肢疲乏無力,身體沉重,無法穿衣,平躺不安穩。腎脹的症狀是:腹滿,疼痛延伸到背部,腰部和大腿疼痛。(這些都是五臟脹滿的表現)胃脹的症狀是:腹滿,胃脘痛,鼻子聞到燒焦的味道,影響飲食,排便困難。大腸脹的症狀是:腸鳴疼痛,肚子咕嚕咕嚕叫。

冬日重感於寒。則飧泄不化。小腸脹者。少腹䐜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少腹滿而氣癃。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六腑脹形。)

白話文:

冬天嚴重感受寒冷症狀。就會出現消化不良和腹瀉。小腸脹滿的人,下腹部腫脹並蔓延至腰部疼痛。膀胱脹滿的人,下腹部飽脹,而且小便不通暢。三焦脹滿的人,氣布滿皮下組織裡面。這種感覺輕飄飄的,但其實並不結實。膽囊脹滿的人,肋骨下方疼痛並脹滿。口中有苦味。喜歡長籲短嘆。(這是六腑脹滿的症狀。)

5. 五癃津液別

五穀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並於腸胃之中。別干迴腸。留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為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

白話文:

五穀的精華混合而成的膏質,會向內滲入骨頭的孔洞中,補充腦髓並且向下流到下腹部。如果陰陽失調,就會導致液體過多而往下流到下腹部,髓液都會減少並且向下流。流得過多就會造成虛弱,所以會腰背痛並且小腿痠軟。陰陽氣血不暢通,身體的四個主要部位會堵塞,三焦的功能失調,津液無法正常轉化,水穀都聚集在腸胃裡。另外,在迴腸部分,物質停留在下焦無法滲入膀胱,這樣下焦就會脹大,水分過多就會形成水腫。這就是津液在五個不同部位的正常與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