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卷五 (16)
卷五 (16)
1. 癮疹疥癬
癮疹皮膚枯燥,風氣相搏則生癮疹。身體瘙癢。凡人汗出不可當風露臥。及浴後出早。使人身振寒熱。以生風疹也。
肩髃,曲池,合谷,曲澤,手三里,環跳
疥瘡,癬瘡
曲池,合谷,間使,太陵,足三里,委中,百蟲窠,行間
白話文:
癮疹:皮膚乾燥,當風邪入侵時就會產生癮疹,導致身體搔癢。一般來說,人們流汗後不應該直接吹風或在露天睡臥,也不應該洗完澡就馬上出門,這樣容易使身體感到忽冷忽熱,進而產生風疹。
以下穴道可用於治療:肩髃、曲池、合谷、曲澤、手三里、環跳。
疥瘡、癬瘡:
以下穴道可用於治療:曲池、合谷、間使、太陵、足三里、委中、百蟲窠、行間。
2. 癘風
(有補遺)
癘風,俗稱大麻風。濕熱在內。而為風鼓之。則肌肉生蟲。白屑重疊。瘙癢頑麻甚則眉毛脫落鼻柱崩壞。不可為矣。須令病人斷酒戒色。清心寡慾。忌食發風動氣葷腥鹽醬炙爆生冷之物。止食淡飯白粥白煮時菜而已。愈後亦須守禁。否則再發不救。
承漿(灸七壯。灸瘡愈再灸。以疏陽明任脈。則風熱息。而蟲不生矣),委中(刺出血二三合),黑紫圪搭上(刺出惡血)。
若毒在外者。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兩手足指縫。各出血。隔一二日更刺之血赤為度。
白話文:
癘風,也就是俗稱的痲瘋病。是因為體內有濕熱,被風邪鼓動所引起的。這樣一來,肌肉就會生蟲,皮膚會出現像頭皮屑一樣的白色鱗屑,並且感到劇烈搔癢和麻木,嚴重時甚至會眉毛脫落、鼻子塌陷,到了這種地步就非常棘手了。病人必須戒酒、禁慾,保持心情平靜,減少慾望。飲食上要避免吃會誘發風邪、刺激氣血的葷腥、鹽醬、燒烤、生冷等食物,只能吃清淡的米飯、白粥和水煮蔬菜。病好之後也要繼續遵守這些禁忌,否則可能會復發,屆時就無法救治了。
治療方法: 灸承漿穴(灸七壯,等灸瘡痊癒後再灸,用來疏通陽明經和任脈,這樣就能平息風熱,蟲就不會產生了)。刺委中穴,放出二三合的血。刺黑紫疙瘩處,放出惡血。
如果毒氣在體外,就要在全身患處,以及兩手臂、腿腕、兩手足指縫等處都刺出血,隔一兩天再刺一次,直到流出的血變成紅色為止。
3. 毒蟲邪狗咬傷
蛇蠍蜈蚣咬傷。中毒痛極者。急用艾火於傷處灸之。拔散毒氣即安。或用蒜片貼肉灸之。毒甚者灸五十壯。服紫金丹更妙。
邪狗咬傷(有補遺)
孫真人曰。春末夏初。犬多發狂。被其咬者。無出於灸。即就咬處牙跡上灸之。一日灸三壯。灸至一百二十日乃止。宜常食炙韭菜。永不再發。
一法。速用艾火灸咬處三十五壯。甚者灸百壯。
白話文:
被蛇、蠍子、蜈蚣咬傷,如果中毒疼痛難忍,要趕快用艾草點火在傷口處燒灼,可以幫助散去毒氣就會好轉。或者用蒜片貼在傷口上燒灼,如果毒性很強,要燒灼五十個艾炷。如果再服用紫金丹,效果會更好。
被瘋狗咬傷(有補充說明)
孫思邈說,春天末期到夏天初期,狗比較容易發狂。被瘋狗咬到的人,沒有比用燒灼更好的方法。直接在被咬的牙印處燒灼,一天燒灼三個艾炷,燒灼一百二十天才能停止。平時要常吃烤韭菜,就可以永遠不再發病。
另一種方法,趕快用艾草點火燒灼傷口三十五個艾炷,如果情況嚴重,要燒灼一百個艾炷。
4. 婦人病門
經不調
氣海,三陰交
間使(治結塊),中極(治漏下),照海(經不行)
血崩,此證多因血熱。而兼氣不能收攝所致。亦有上焦壅塞。氣不疏通而血暴崩於下者。
腎俞,氣海,關元,中極(俱灸妙),三陰交
赤白帶
間使,腎俞,白環俞,氣海,關元,中極,三陰交
不孕
子宮(關元穴左邊去。中二寸),中極
陰挺,婦人陰中突出一物。長五六寸或生一物牽引腰腹痛甚。不思飲食。是名陰挺。又名㿗疝。
曲泉,太衝,照海
轉胞,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
關元(灸二七壯),陰陵泉
若胎漏尿出。名曰遺尿,治同上。
難產
合谷,三陰交,崑崙
一法橫逆難產。急於右足小指尖頭灸三壯立產(一作至陰穴○艾炷如小麥)。
一凡難產。橫生死胎。皆取太衝。
子鞠不能下。
合谷,三陰交,至陰(三稜針出血橫者即轉直),巨闕(令正坐用人抱頭抱腰微偃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昏悶者立蘇,一雲子手掬母心生下兒手有針痕子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向後枕骨下有針痕可驗按十四經發揮曰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周圍著脊。所以遮膈濁氣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況兒在腹中。有衣胞裹之。豈能破膈掬心哉。)
胎衣不下。
肩井(產下厥逆者。針五分。若覺悶亂者再針足三里),中極,三陰交。
產後惡露不止。
氣海,中極,三陰交
血塊痛
氣海,三陰交
乳汁不通。
膻中(灸),少澤
欲斷產。
臍下二寸三分(灸三壯),一法灸右足內踝上一寸。
白話文:
月經不調
- 氣海穴、三陰交穴
- 間使穴(可治療體內結塊)、中極穴(可治療漏下不止)、照海穴(可治療月經不來)
血崩
這種病症多半是因為體內血熱,加上氣不足無法收攝血液所導致。也有因為上焦氣滯,氣機不通暢,導致血突然大量從下身流出的情況。
- 腎俞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這些穴位都適合用艾灸)、三陰交穴
赤白帶
- 間使穴、腎俞穴、白環俞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三陰交穴
不孕
- 子宮穴(在關元穴左邊兩寸處)、中極穴
陰挺
婦女陰道內有異物突出,長約五、六寸,或者長出異物牽引導致腰腹疼痛劇烈,沒有食慾,這就是陰挺,也稱為㿗疝。
- 曲泉穴、太衝穴、照海穴
轉胞
肚臍下方劇痛,小便不通暢,就是轉胞。
- 關元穴(艾灸十四壯)、陰陵泉穴
- 如果胎兒漏尿,導致小便流出,稱為遺尿,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
難產
- 合谷穴、三陰交穴、崑崙穴
- 另一種方法是針對胎位不正導致難產,可在右腳小腳趾尖端艾灸三壯,可立即生產(也有說是灸至陰穴,艾炷大小如小麥)。
- 一般來說,難產、胎兒橫位、死胎,都可以取太衝穴。
胎兒無法娩出
- 合谷穴、三陰交穴、至陰穴(用三稜針刺出血,胎位不正可以轉正)、巨闕穴(讓產婦正坐,由人扶抱頭腰部,針刺入六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得氣後瀉針,如果產婦昏悶可以立刻甦醒。另一種說法是,嬰兒的手會抓著母親的心臟出來,所以嬰兒手上有針痕,頭頂母親心臟向前,人中穴有針痕,後枕骨下也有針痕,可以作為驗證。但《十四經發揮》說,人心中有膈膜,前面到鳩尾穴,後面到第十一椎,圍繞脊柱,用來阻隔濁氣,不讓它向上侵犯心肺,所以心是在膈膜之上。而且胎兒在腹中,有胞衣包裹,怎麼可能打破膈膜去抓母親的心臟呢?)。
胎盤不下
- 肩井穴(產婦生產後出現厥逆時針刺五分,如果感到悶亂,可以再針刺足三里穴)、中極穴、三陰交穴
產後惡露不止
- 氣海穴、中極穴、三陰交穴
產後血塊疼痛
- 氣海穴、三陰交穴
乳汁不通
- 膻中穴(艾灸)、少澤穴
想要斷絕生育
- 肚臍下方兩寸三分(艾灸三壯),另一種方法是灸右腳內踝上方一寸。